羊肉串變"羊肉呂"——上海生活垃圾強制分類"滿月" 對青島有何啟示?

2020-12-13 大眾網

  

  

  文/圖 半島記者 景毅

  8月1日,上海推行生活垃圾強制分類「滿月」。這一個月來,「垃圾分類」旋風從上海席捲全國,「你是什麼垃圾」這句調侃的段子也逐漸成為更多城市居民的生活必答題。

  隨著包括青島在內的諸多試點城市給出了垃圾分類時間表,城市生活垃圾分類,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開始走入市民家庭。

  垃圾分類是一個需要所有人共同參與、共同完成的議題。它關係到每一個城市成員,觸動所有人的利益和生活方式。上海是如何推進這項工作的?上海市民是如何參與其中?青島又能從中獲得哪些借鑑和啟示?半島記者進行了實地探訪。

  上海

  習慣的居民

  老家江西九江的李顏玲今年已經48歲,上世紀九十年代就來到上海打工,在這座城市已經工作生活了二十多年。8年多前,李顏玲開始在上海市徐匯區湖南路4弄1-3號做物業服務,一直幹到現在。

  早在2014年,上海一家專注於社區垃圾分類的社會組織在政府的支持下,來社區推廣垃圾分類。在教社區居民垃圾分類的同時,也推行了一套由上海政府建立的綠色帳戶積分系統。於是物業工作之外,監督居民垃圾分類也成了李顏玲的工作之一。

  小區裡的住戶每家有一張印有條形碼的積分卡,如果分類投放垃圾正確,住戶就可以掃碼積分。積分達到一定程度之後,就可以兌換由政府提供的沐浴露、洗髮液、肥皂等生活用品。

  半島記者來到該社區時,李顏玲和工友正在清理一戶居民搬家留下的東西:紙殼、塑料瓶收到可回收桶裡,髒衣服、外賣盒之類不好變賣的垃圾則扔進幹垃圾桶,藥品、日光燈管則要放進紅色的有害垃圾桶裡。

  在記者和李顏玲攀談的過程中,一位老太提著一袋垃圾過來扔,裡面裝有果皮和一些剩菜。在將這些食物殘餘倒進溼垃圾桶之後,用於盛裝的塑膠袋被扔進了幹垃圾桶,然後老人在旁邊的洗手池洗了一下手,看起來熟練自然。

  「您覺得垃圾分類麻煩嗎?」記者問。

  老人輕輕甩了甩手上的水說:「不麻煩啊,我們都做了好幾年了,已經習慣了,知道該怎麼分。」

  見記者有興趣,老人又接著說道:「現在家裡都有兩個垃圾桶,幹垃圾溼垃圾直接在家裡就分好了,到了社區垃圾桶開放的時間拎下來扔了就行了,沒外面的人說的那麼複雜。」 

  李顏玲告訴半島記者,這個社區共有居民85戶,多數是買房的居民,來扔垃圾的居民大部分都像這位老人一樣,知道如何分類和投放,但也有個別租房居民不大自覺。「我們的預期不能放得太高,那些垃圾分類分得早分得好的發達國家,你真的去實地體驗的話,也是有不少毛病。」愛芬環保的幹事宋慧認為現在存在這樣的問題可以理解。

  定時定點的煩惱

  為了保證垃圾源頭分類效果,上海市自7月1日起執行定時定點投放垃圾,這一規定也讓不少市民尤其是上班族頗為苦惱。

  在永福路86弄1-6號「伯樂大院」院內,專門的四分類垃圾投放站位於小區內部主幹道一側。考慮到居民幹垃圾產生量較多,該小區專門設施了兩個幹垃圾桶。記者探訪時正值中午時分,所有垃圾桶全部掛上了鎖。

  一旁的公示牌上註明,投放垃圾時間為早上7:00~9:30,晚上6:00~7:30。由於小區經常有外國人居住,公示牌旁還貼著一張英文版的提示信息。

  小區門衛嚴師傅介紹,投放垃圾時間是街道上定的,基本都是大家上下班的時間,目前大家反映還算方便,特殊情況也有,一些著急外出又沒趕上投放時間也有把垃圾袋直接放在垃圾站外的。

  嚴師傅說,為了讓居民養成定時定點分類投放習慣,自7月1日起街道專門安排志願者值班,現場指導、監督大家投放垃圾。「志願者值守了半個月,居民投放垃圾的習慣基本都養成了,從7月16日開始,我們街道的志願者就都撤了。」嚴師傅說。不過為了鞏固分類成果,社區還是在分類站醒目位置安裝了監控設施並配以警示標識,實行24小時監控錄像,監控終端就設在嚴師傅所在的社區門衛處。「都是一個小區的鄰居,誰沒按規定投放,監控裡一目了然。」

  在記者走訪的幾個小區中,各個小區的投放時間都有所不同:水清一村和水清三村的投放時間是7:00~9:00,18:00~20:30;水清二村是7:00~9:00,18:00~20:00;古美四村則暫未限制投放時間。其中,水清一村還設置了誤時投放時間段,居民可在12:00~13:30將垃圾投放到誤時投放點。

  對於各小區定時定點投放時間不一的情況,記者了解到,這並非政府統一規定,而是各個街鎮和居委根據實際情況自行決定的。水清一村的居委會書記劉萍表示:「居委會通過分析了兩個月的監控,找出居民扔垃圾的高峰期後才確定了投放時間。」

  對於上班族難以在規定時間內投放垃圾的問題,現在已經有了部分改進措施。莘莊鎮城市網格化綜合管理中心垃圾分類推進辦的工作人員介紹,當地每個小區會在門口設置一個四分類的垃圾錯時投放設施,居民在這個點位投放垃圾後將被詳細記錄下姓名、門牌號和投放時間。

  由於錯時投放的具體名單每個小區都需要備案,物業或居委就能逐漸摸排清楚小區裡哪些住戶必須依賴錯時投放。該工作表示,對於這些居民,一些小區物業也開闢專門通道,規定時間專門讓這批人過來投放垃圾。

  「撤桶」的藝術

  與居民區相比,街道、廣場等公共場所的垃圾分類似乎難度更大。上海又是如何解決的呢?

  半島記者在上海街頭走訪時發現,無論主次幹道都很少見到垃圾桶。一條數百米長的馬路,往往只能在公交車站點才會找到一個垃圾桶,且這種道路上的公共垃圾桶基本都是幹垃圾和可回收垃圾兩分類。

  原來,自今年以來,上海加大了對道路、公共廣場等區域廢物箱優化調整的力度,多個行政區公共區域的廢物箱數量相比以前減少了近一半。其中,長寧區、靜安區道路、公共廣場上的廢物箱從原來的3000多個減少到1000多個,楊浦區相關區域的廢物箱則從原來的2000多個減少到800多個。

  在知名的南京路步行街上,路面基本難見暴露垃圾,絕大多數遊客都主動將垃圾丟入了桶中。記者詢問他們是否覺得垃圾桶少了不方便,得到的答覆都是「沒感覺少」「挺方便的」。

  一名負責打掃路面的環衛師傅說,撤掉多數垃圾桶後,她所負責的區域內隨地丟棄垃圾的情況並未明顯增多。另一位正在清理垃圾桶的王師傅告訴記者,撤桶後他們不用再過多地重複停車、開門、換袋等一系列動作,工作效率提升了,也有更多精力可以專注到垃圾桶內垃圾的分類工作上,讓儘可能多的公共區域垃圾能夠分類運輸到後端進行處理,為垃圾處置末端減負。

  就記者的走訪情況來看,撤桶似乎並沒有造成明顯不好的影響。這其中,既有市民遊客文明素質提升的緣故,也少不了循序漸進、因地制宜的撤桶「藝術」。

  上海欣誼環境衛生服務有限公司負責人介紹,南京路步行街的撤桶並不是一口氣撤到位,其中有一個過渡期,先從最初的129個減到66個,保持近1個月。跟蹤調查公眾的反應後,覺得時機成熟了,再從66個減到46個。「從目前的效果看,大多數市民和遊客並沒有明顯的不適應,我們就決定維持這個數量,繼續觀察。」該負責人表示。

  楊浦區平涼路的撤桶也是用了類似的方式,楊浦區綠化市容部門從排摸到正式撤走垃圾桶足足用了2個月,對沿路商戶進行宣傳解釋和溝通;撤桶後,區裡還加強了商鋪分類上門收集和道路巡迴保潔的頻次,沒有發生撤桶後「失控」的現象。

  羊肉串變羊肉呂背後

  對於開門做生意的商家,上海的強制垃圾分類政策又會對他們造成哪些影響呢?

  半島記者在起身前往上海探訪前就已經感受到了垃圾分類的影響。記者事先在網上預定了一家靠近虹橋國際機場的經濟型旅館,很快收到提醒信息:因上海執行垃圾分類,酒店不再主動提供牙刷、梳子、剃鬚刀等「六小件」,建議客人自帶。

  入住上海後,記者也從客房服務員的裝備中感受到了上海垃圾分類的力度和決心。記者所住旅館配備了4組服務員,每組一輛房間清理車。自7月1日後,所有清理車上都多可攜式的垃圾桶和垃圾袋,便於在清理房間時直接分類。

  「肯定不能讓客人自己分啊,只能是我們分啦。」服務員高淑娟大姐坦言,類規定的確也給她們增加了一些工作量。客房裡以包裝袋、紙巾以及食品外賣盒為主,這些都要一一分開收集。不過高大姐也說,習慣後區分起來難度不大,分了幾天後也沒覺得是什麼太大的負擔。

  同樣變化顯著的還有外賣行業。從7月1日開始,上海外賣將不主動提供一次性筷子、刀叉等餐具。這些政策對上海的外賣市場已經產生了影響。

  餓了麼數據顯示,自7月1日至7月30日,上海無需餐具訂單環比(6月同期)增長達到了了471%。在上海各個行政區中,無需餐具訂單量最高的浦東新區,無需餐具的訂單佔整體訂單比達22%。這一個月來,無需餐具訂單增速最快的是寶山區,增幅達579%。

  一般來講,點外賣中的的殘餘垃圾需要倒入溼垃圾,再把外賣盒倒入幹垃圾。許多用戶為了方便垃圾分類,在叫外賣的時候都會備註一下。比如說,消費者在點珍珠奶茶的時候,就會說只要幾顆珍珠,因為多了也吃不掉,還要再進行垃圾分類。點燒烤的用戶,有的會說不要籤子,把金針菇、土豆片和羊肉都放到茄子的盒子裡就可以了。

  越來越多的消費者主動給外賣瘦身,「羊肉串變羊肉呂」(不要籤子)的段子在上海也成了現實。

  源頭分好類的垃圾去了哪

  半島記者在上海探訪期間發現,這裡的垃圾分類可以說實現了從源頭到終端的一以貫之。

  為了避免分好類的垃圾重新混裝,上海的垃圾清運車專門分成幹垃圾和溼垃圾兩種車,同時兩種垃圾的清運時間也完全錯開,確保專車專用杜絕混淆。完成源頭垃圾收集後,乾濕垃圾車分別送往相應的終端處理廠。

  在上海市黎明資源再利用有限公司,這裡負責處理浦東新區北片區的乾濕垃圾。據相關負責人介紹,每天約有2300噸幹垃圾運到這裡,這些幹垃圾將通過焚燒發電,供應周邊區域用電。

  幹垃圾能夠發電,溼垃圾也可以。在公司處理溼垃圾的有機質固廢處理場,每天大概能處理300噸溼垃圾。溼垃圾分揀去除塑膠袋等雜質後,經過粉碎、提油等步驟,將通過厭氧發酵產生沼氣,並用於發電。殘餘的沼渣將被送入焚燒爐焚燒處理。1噸溼垃圾目前產生的沼氣大概有80立方米左右,可以發電150度左右。

  工作人員介紹,自從強制垃圾分類以來效果顯著,以前垃圾坑有很多類似塑膠袋、鐵罐子,包括一次性筷子等不是溼垃圾的雜質,造成一些設備的卡堵,影響生產。現在垃圾分類更明確,溼垃圾純度提升,也大大提高了他們的產能效率。截至今年6月底,溼垃圾處理廠已累計用溼垃圾產沼425萬立方米,累計發電約885萬度,全部供應電網,「反哺」千家萬戶。

  記者手記

  對青島的啟示

  上海生活垃圾強制分類滿月,市民習慣逐漸養成,分類效果初步顯現。上海經驗能給包括青島在內的其他垃圾分類試點城市帶來哪些啟示呢?

  有法可依是前提。

  在上海街頭巷尾,隨處可見垃圾分類的法律法規展板,從國家到上海市,從街道到社區,相關規定都非常清晰明確,居民百姓有法可遵有規可循。

  上海經驗顯示,在制訂政策法規的過程中,各地方應該既要借鑑經驗,也要發揮本土智慧,更要深入基層,多溝通交流座談,要綜合分析考慮地方的基礎設施建設情況、資金投入情況、居民綜合素質情況等因素,不能閉門造車,不能照搬照抄,不要盲目追求高大上。

  全民參與是核心。

  實地探訪上海垃圾分類,記者感觸最深的就是自上而下的全民參與感。在上海探訪的4天裡,記者每天打車時都會聽到收音機傳來垃圾分類的新聞及話題討論,居民參與其中的熱情非常高。其中有多次節目是上海各區的區長直接做客電臺在線答疑解惑,遇到問題當場落實處理。而在不少社區,居民自發形成社區垃圾分類公約,在原有規定的基礎上自我約束。

  資金投入是保障。

  垃圾分類不是一次性工程項目,而是一項長期的系統的運營項目,地方政府應該根據當地的財力分步驟開展垃圾分類工作。引用採訪中上海一位街道環衛辦幹事的話說:「光喊著要搞垃圾分類但又不撥錢那純粹是在作秀,喊得再厲害最後也是空。」

  考核是必備手段。

  在居民整體素質和自覺性還沒有達到理想中的水平的情況下,建立相應的考核和執法辦法並強有力地實施推行是保障垃圾分類工作成功持續實施的重要手段。

  上海市城管執法局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7月份,該市共出動城管執法人員52400人次,開展執法檢查18100次。期間,共教育勸阻相對人13506起,責令當場或限期整改8655起,依法查處各類生活垃圾分類案件872起。這些實實在在監督行動為促進生活垃圾源頭減量和資源循環利用提供有力的執法保障。

  因地制宜是關鍵。

  垃圾分類要「因地制宜,找對入口」,各地經濟狀況、基礎設施條件、居民素質差異較大,垃圾分類工作不應照搬照抄甚至搞一刀切。上海市在實施垃圾分類時也是依次開展試點,在把住總方向的基礎上給予各末端充分的調整空間。

  在垃圾分類過程中,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上海的經驗告訴我們,指望一個完美的政策解決所有問題是不可能的。聽到的爭議,看到的矛盾,都是共同塑造城市認同的機會和過程,是新一輪全民素質提升的機會,同時也倒逼社會治理進入一個更高的階段。

相關焦點

  • 上海垃圾分類滿月:外賣羊肉串變「羊肉呂」,奶茶珍珠按顆數
    上海垃圾分類滿月,羊肉串變「羊肉呂」,外賣「無需餐具訂單」陡增據中國之聲報導:您先來猜一猜,「羊肉呂」,就是那個雙口呂,這是個什麼東西?聽起來像個姓呂的人家開的羊肉店,但是很多上海人會很快心領神會,又是垃圾分類的梗嘛。
  • 羊肉串變羊肉呂,外賣「無需餐具訂單」陡增
    原標題:上海垃圾分類滿月,羊肉串變「羊肉呂」,外賣「無需餐具訂單」陡增據中國之聲報導:您先來猜一猜,「羊肉呂」,就是那個雙口呂,這是個什麼東西?聽起來像個姓呂的人家開的羊肉店,但是很多上海人會很快心領神會,又是垃圾分類的梗嘛。
  • 羊肉串變羊肉呂 垃圾分類珍珠奶茶按粒算錢太拼命
    您先來猜一猜,「羊肉呂」,就是那個雙口呂,這是個什麼東西?聽起來像個姓呂的人家開的羊肉店,但是很多上海人會很快心領神會,又是垃圾分類的梗嘛。其實這「羊肉呂」就是羊肉串,因為那根籤子要分類回收,所以很多人點外賣吃羊肉串的時候都特意跟店家註明:不要籤子,「串」字裡的那根「籤子」沒了,可不就變成「呂」了嗎。
  • 上海垃圾分類滿月:為方便分類外賣奶茶珍珠按顆數
    上海垃圾分類滿月,羊肉串變「羊肉呂」,外賣「無需餐具訂單」陡增據中國之聲報導:您先來猜一猜,「羊肉呂」,就是那個雙口呂,這是個什麼東西?聽起來像個姓呂的人家開的羊肉店,但是很多上海人會很快心領神會,又是垃圾分類的梗嘛。
  • 羊肉串變羊肉呂、點奶茶珍珠按顆算……這樣的外賣點單太硬核!
    7月31日,正好是《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施行一個月,帶來的效果也十分顯著,在外賣點單時就能看出來許多用戶為了方便垃圾分類,在叫外賣的時候都會有這樣的備註:點外賣的時候備註不要餐具,能省則省。在點珍珠奶茶的時候,會註明只要10顆珍珠,多了也吃不掉,還要再進行垃圾分類。
  • 2019年福州全面推行垃圾分類工作大事記 都變化了什麼
    2019年福州全面推行垃圾分類工作大事記 都變化了什麼2019年,福州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類。轉眼大半年過去,從一開始的不知如何分類到現在的輕車熟路,垃圾分類已然融入了我們的生活。那麼,福州全面實施垃圾分類這半年間,我們的生活發生了哪些變化呢?
  • 青島今起率先實施生活垃圾分類管理,生活垃圾分為這四類
    青島今起率先實施生活垃圾分類管理◆生活垃圾分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廚餘垃圾、其他垃圾四類◆建立垃圾分類工作協調機制1月6日,《青島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正式施行,繼上海率先強制推行垃圾分類後,青島成為山東「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進入了生活垃圾管理的法治時代。
  • 智庫|日本東京是如何進行垃圾分類的,對上海有哪些啟示
    2018年11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視察時指出:「垃圾分類工作就是新時尚!垃圾綜合處理需要全民參與,上海要把這項工作抓緊抓實辦好。」為了貫徹習總書記的這一指示,上海市十五屆人大第二次會議於今年1月31日表決通過《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並將於7月1日實施,從而宣告上海即將成為我國第一個實施「垃圾強制分類」的城市。
  • 蛤蜊不要殼,烤串不要籤,垃圾分類「逼瘋」了上海的外賣員!
    推薦語:首先,分類垃圾的決定我們因該是無條件支持的,這不僅是對現在生活的我們,也是為下一代著想,只是要把這些決定執行下去,是需要付出很大的代價,比如外賣就不真心不容易做了,不僅是考驗商家的製作能力,也考驗著外賣小哥的快遞水平,特別是上海的外賣小哥,大熱天的本身送餐就很辛苦了
  • 這些地方的生活垃圾將強制分類!
    採取有力有效措施, 鞏固提高省直機關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成果; 推動濟南、青島、泰安3個重點城市 城區範圍內公共機構實現生活垃圾強制分類,
  • 垃圾分類滿月,你的車算什麼垃圾?
    7月1日開始實施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到實施算滿月了。除了一開始的一些麻煩,市民已經開始逐漸適應下來。在「小龍蝦需要乾濕分離」這樣深奧的話題都已經被人研究出來後,「你是什麼垃圾?」難道真的失去了話題性?NO NO!
  • 上海之後會是誰?強制垃圾分類進入倒計時,多城市紛紛出臺時間表...
    每經記者:李彪 每經編輯:陳旭7月1日,無數的眼光聚焦上海——從這一天開始,上海率先進入生活垃圾強制分類的時代。隨著首張垃圾分類整改單開出,昭示著上海垃圾分類「動真格」。雖然此前我國也有少量地區在試點推進垃圾分類工作,但真正較大規模推進垃圾分類的是2017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改委、住建部《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該文件提出,到2020年底前,將在部分重點城市的城區範圍先行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明確實施強制分類的範圍是直轄市、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以及第一批生活垃圾分類示範城市,一共有46個城市。
  • 生活垃圾定時定點分類投放 「紅榜」小區有何秘訣?
    「5個小區上『紅榜』,說明生活垃圾定時定點分類投放這種管理模式是有效的,具有推廣意義。」談及垃圾分類「紅榜」不再空缺,市城管委辦公室考評組專業人士說。生活垃圾定時定點分類投放究竟解決了制約小區推進垃圾分類的哪些問題?針對第一期評選中,分類參與率和準確性有待提高的問題,上榜小區做了哪些努力?
  • 山東濟南、青島、泰安市區公共機構2020年底實現生活垃圾強制分類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從山東省機關事務管理局獲悉,近年來,全省各級各類公共機構積極帶頭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宣傳倡導節能環保、綠色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能源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取得積極進展。山東節能目標完成進度較好。全面實施目標責任管理,差異化分解下達總量和強度目標。
  • 直擊上海生活垃圾分類進入強制時代第一天,你分對了嗎?
    直擊上海生活垃圾分類進入強制時代第一天,你分對了嗎?
  • 經濟學人全球頭條:日本人均壽命創新高,2019年維密秀取消,羊肉串變...
    今年5月,就有消息傳出,維密秀將不再通過電視網絡播出,這是24年來的首次。維密秀去年在美國廣播公司(ABC)播出的節目受眾為330萬,創下了五年來的最低水平。一年前,該節目吸引了500萬觀眾。羊肉串變「羊肉呂」 上海垃圾分類倒逼外賣瘦身餓了麼大數據顯示,7月1日以來,上海外賣「無需餐具」訂單環比提升471%。
  • 46座城市將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 僅限公共機構、企業
    近日,國家發改委、住房與城鄉建設部共同發布了《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  《方案》提出,到2020年底,基本建立垃圾分類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生活垃圾分類模式,在46個城市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要求達到35%以上。同時《方案》對生活垃圾的收集、運輸、資源化利用和終端處置都提出了具體規劃。
  • 大連市中心城區生活垃圾分類強制分類單位紅黑榜
    市垃圾分類工作領導小組按照《大連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考核辦法》相關標準對市內五區的強制分類單位進行日常考核打分。鑑於目前已進入常態化防控疫情階段,自5月起對垃圾分類示範小區恢復檢查,下周公布示範小區紅黑榜。
  • 垃圾強制分類第一周 分類垃圾桶和垃圾袋銷量大增
    還有居民感覺到了實實在在的變化,還享受到了垃圾分類帶來的福利。一位上海市民張女士表示,小區明顯乾淨了,而且可以用垃圾分類換來的綠色帳戶積分兌換毛巾牙刷等日用品。7月起在上海地區,某訂餐平臺的餐具數量也成為了必選項,選「無需餐具」的訂單量比之前大幅增長。9城市已出臺管理條例 納入法治框架目前,46個重點城市中的北京、上海、太原、長春、杭州、寧波、廣州、宜春、銀川九個城市已出臺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明確將垃圾分類納入法治框架。
  • 明起垃圾強制分類 點外賣的手都開始抖
    西安9月1日起  就要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了  無論你思想上、心理上  有沒有做好準備  分類投放外賣垃圾  這都是你無法拒絕的操作  猶記得  上海實行垃圾分類後  大家是這麼點外賣的下來  ↓↓↓  湯喝不完?少放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