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央廣夜新聞》報導,近日,一段雲南導遊辱罵遊客的視頻引發空前關注,旅遊業再次被推到風口浪尖,對此,國家旅遊局發聲「依法依規嚴肅處理」。作為旅遊發展的流動名片,導遊為何會頻頻變身強迫購物,侮辱遊客的「惡導購」?記者對導遊的生存現狀進行了調查。
沒有固定工資 沒有五險一金
福建的導遊小陳從事導遊工作已經三年多了,她告訴記者,大部分的導遊是沒有基本工資的,只有約半數有帶團補貼,絕大部分導遊要「仰仗客人消費」。對此,小陳給我們算了這樣一筆帳:一般導遊帶一個團一天能有250的補貼,一個月帶25天的話,就有將近7000多的工資。「7000多」數字看上去「很美麗」,但是現實是導遊帶一個團每天要早出晚歸,一天只能睡兩三個小時,這樣的「辛苦錢」實在賺不來。另外,大多數旅行社並不給導遊買五險一金,給導遊交個醫保社保已經算很好的了。
新旅遊法出臺 購物「佣金」下降
在採訪中許多導遊告訴記者,新旅遊法實施之後,他們從購物團當中獲取的佣金也就是大家口中的「回扣」總體來說是呈下降趨勢。安徽導遊小黃告訴記者:「現在不購物的旅遊團佔百分之七八十,購物的團只有百分之十了。」關於佣金的比例,小黃告訴記者,佣金的比例去全國差不多,都是10%左右。但是由於各地的物價、產品不同,導遊最後拿到的佣金全國各地差異也很大。小黃說,他們這個行業是吃青春飯的,而且一年還分旅遊旺季和淡季:「固定收入假如是旺季的時候能保證,假如是淡季的時候,就沒辦法了,因為沒有旅遊團。」
福州市已經從事導遊行業十年的董小姐告訴記者,她大學畢業剛工作時那會是導遊的黃金時期,是個高薪職業。過去購物是最主要的收入來源,但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旅遊法》出臺之後,這一塊的收入幾乎全被砍掉,而基本工資、薪酬底線幾乎沒有進行相應調整。
購物回扣成為導遊收入的主要來源
正是因為導遊無底薪、無保障,因此只能「配合」旅行社把主意打到遊客身上,購物、門票、餐飲環節回扣等「灰色」利益成為其主要收入來源。福建導演小陳告訴記者:「購物店是跟旅行社和導遊有掛鈎的,導遊一般會有百分十到二十的抽成,客人消費一萬,導遊可以拿到兩千。另外增加景點導遊也可以有收入,比如到晚上導遊會臨時增加一些強制性的自費項目。
小陳告訴記者,其實導遊「強制」遊客消費,最主要是因為旅行社與導遊之間勞資關係不規範,大多數導遊不僅享受不到固定工資,在帶團前甚至還要交「份子錢」,也就是他們所說的「買團」。所謂「買團」就是還沒帶團出發,要自掏腰包墊錢。而這樣的運作模式,只能讓不少導遊成為「導購」,「用心」引導遊客購物或其他消費。
低價遊為何屢禁不絕
在雲南導遊辱罵遊客事件發生以後,許多網友把矛頭對準了「低價遊」。既然低團費和零負團費總是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那麼旅行社為什麼還要推出這樣的產品?低團費和零負團費的旅遊產品中,究竟有著怎樣的「貓膩」?
「低價遊」病態鏈條的形成
在採訪中記者了解了「低價遊」病態鏈條的形成過程。首先,地接導遊從客源地旅行社手中花錢將旅行團買下,賭的就是旅行團裡的遊客會在購物店裡大筆消費,也只有這樣,地接導遊才可以賺到錢。於是,一個低團費和零負團費的病態鏈條就這樣形成了:遊客不認可旅遊團費上漲,旅行社想方設法壓低團費;地接導遊接團不僅不拿報酬,而且還要買團、賭團;遊客不滿意導遊安排,或投訴或忍氣吞聲。一些旅行社或許想要轉變,但迫於生存壓力,也大都無可奈何。
旅行社:通過低價吸引遊客
長春某旅行社負責人王某對記者說,2013年頒布並實施的《旅遊法》曾經使旅遊行業低團費和零負團費等亂象有所收斂。不過,此後出現的旅遊產品價格大幅上漲致使遊客出遊意願降低,旅行社和遊客都叫苦不迭。這位負責人介紹說,目前低團費和零負團費比較普遍的線路往往是國內旅遊熱門線路。一些正規的旅遊大公司不希望做這種低價團,但目前的市場狀況是只有低價團才能吸引客流量。企業也要生存,很多時候也是無可奈何。
旅遊強制購物的監管困境
對於頻頻被曝光的強制購物等「黑導遊」事件,旅遊監管部門也向記者表達了監管過程中遇到的困難。
兼職導遊管理困難 給行業抹黑
為了能更好的管理導遊,一般旅行社以聘用全職導遊為主,而在旅遊旺季,由於人手忙不過來,旅行社也會臨時想僱傭一些兼職導遊,這些兼職導遊沒有全職導遊的保底工資全部依靠客人消費來提成,對這部分兼職導遊旅行社難以監管。
安徽滁州光大旅行社經理許廣敏告訴記者,旅行社的導遊基本上都是籤訂合同的全職導遊,這樣導遊流動性不會太大,方便管理。新的旅遊法出臺後加大了對旅行社和導遊的監管力度,但往往還是有一些黑導遊不受監控,成為旅遊業的汙點:「旅遊法對旅行社監管越來越嚴,對導遊的約束也比較強,但是游離在外面的黑導包括游離在外面的公司,都不受這個監控,他們發生問題的概率反而很高,給我們這個行業抹黑。」聘用兼職導遊,對其行為規範通過合同約定,是否就能夠杜絕導遊強制購物等行為呢?永康市旅遊局行業管理科科長林志剛認為,事情並不是那麼簡單的。原來,地方旅遊部門對導遊的管理採用的是屬地管理的辦法,本地旅遊部門不能管理外地的兼職導遊。
強制購物事前監管難
對於強制購物等行為的監管,旅遊管理部門也有自己的難處。永康市旅遊局行業管理科科長林志剛告訴記者:「作為我們旅遊主管部門,事先監管其實是做不到的,往往是這個旅遊團出去以後遊客來投訴了,我們才能根據旅遊合同對違規導遊和旅行社進行處罰,很難做到事前監管。」
安徽銅陵市文旅委旅遊管理科工作人員安連峰介紹,目前在導遊強制消費行為的管理上也存在很多難點:「本身導遊強制消費屬於當時行為,遊客不反映、不投訴,我們旅遊監管部門不能每一個團隊去得知;旅遊線路這一塊,因為我們銅陵本身組團出去的多,這裡面就存在一個問題,像地接社旅遊線路的話,銅陵旅遊部門是無法直接進行管理和監控的,導致有些線路和狀況不太好控制,只能是通過當地旅遊社和導遊進行協調來處理,這給監管和保證服務質量提供了一些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