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刁鑽的問題:實用主義哲學到底是有用還是無用?

2020-12-12 問號轉移

提示:第三部分的小故事才是本文核心的部分,請耐心看完

美國實用主義

在所有學科中,如果要找一門最無用的學科,我估計大部分人會把票投給哲學。大部分沒有了解過哲學的人會認為有哲學無用論的偏見並不奇怪,但是很多從事哲學研究多年的專家教授們也有不少人持哲學無用論的觀點,說哲學是無用之用。那麼一個看似自相矛盾的刁鑽問題就出現了,哲學中的實用主義哲學到底有用還是無用?

假如不從實用主義哲學的內涵來看,單從字面看「實用主義哲學到底有用還是無用?」這個問題,在眾多的哲學流派中,看起來最有用的應該就是美國的實用主義哲學,如果連它都無用,那麼應該就可以坐實哲學無用論的言論。

01 你們開始自相矛盾

確實大部分人潛意識裡是持有哲學無用論的偏見,所這種行為是偏見,主要是大部分人既沒有聽過哲學課、也看過哲學書,從來沒有花過時間和心思來審視哲學這門已經存在幾千年的學科。但是大部分人往往會使用「實用主義哲學」這個詞彙,尤其在政治構害比較嚴重的時代,打擊敵人一定要給對方扣一頂「你們擁護實用主義哲學,大搞實用主義,沒有信念,脫離大眾」的殺頭帽。

矛與盾的對決

人們就是這麼思想混亂、自相矛盾,一邊盲目的贊同哲學無用論,一邊又說存在實用主義哲學,但當把這兩種對立的觀點放在一起,大部分人或許會手足無措,左右為難。這也是我為什麼要提出這個刁鑽的問題原因,對這個問題的回應或許會解答大家一下關於哲學的用途的困惑。

其實在使用「實用主義哲學」這個詞彙的時候,我是能區別出它是一個專業詞彙,但是大部分人或許會把它和「功利主義哲學」等同起來,其實「實用主義哲學」是快十九世紀七十年代才由查爾斯·桑德斯· 皮爾士(1839—1914)引發並被約翰 ·杜威(1859—1952)發揚出來的一門美國哲學,是真正的一門哲學分支;而「功利主義哲學」其實並不是算不上一門真正哲學,它只是一種可以隨時轉變立場的處世態度罷了。

約翰 ·杜威

02 我站「哲學有用論」那邊

毫無疑問,實用主義哲學在哲學內部確實是有用的,不然也不會成為二十世紀上半葉三大哲學主義思潮之一(語言哲學、存在主義哲學和實用主義哲學)。但是大部分人糾結於哲學是否有用在站在哲學外部來看的,是要看哲學是否有類似自然科學那樣改天換地的用處。當然,非要把哲學和自然科學做用途大小的對比,那麼確實可以說哲學有點像八級殘廢,而自然科學則是健步如飛的運動員。

科學探索

但是也不能說哲學是那種表達含混不清、閃爍其詞的「無用之用」,拒絕了這種二元主義,我站在「哲學有用論」立場來做出說明,看是否能讓大家接受。為了說明哲學有用,那麼就要反過來挑選出哲學體系裡最「無用」的一個分支來說明其用處,那麼論「無用」莫過於形上學(也稱「本體論」)。

雖然說形上學早已被後來的各種哲學批判乃至拒斥,或許說形上學問題本就不存在,或者根本就不可能回答。但是哪怕形上學就是一個錯誤,那麼這個錯誤也是一個有價值的,值得我們不斷深思的錯誤。就像作為最大的新而上學家的黑格爾(1770—1831),後來哲學家對他有無數的批判,認為他走錯了方向,但是誰也不能否認他那深厚的哲學功底和不驚嘆他構建的浩大非凡、邏輯嚴密和推向極致的形上學體系。

黑格爾

形上學當然就是要討論「存在」的本質,要探討世界的本源,不了解西方哲學的讀者可以粗淺的把形上學研究的對象理解為老子道德經裡面所說的「道」。這裡就不對形上學做展開,只說形上學可能的研究結論也就是所謂的終極答案對我們個人的影響和作用。

老子的道

03 講一個「我與你」的故事

顯然,如果把人當作一般的動物來說,我們確實只局限在世界的表象裡面就夠了,反而可以過得無憂無慮,該捕獵時就捕獵,該繁時就繁殖,生也是生,死也是死。

反而當人開啟了靈智,開始追問和思考類似「我是什麼?」「世界是什麼」「有沒有上帝存在?」這類的形上學問題的時候,反倒糟糕,反而陷入痛苦之中,這是由於智慧帶來的痛苦,一種察覺到什麼但什麼也沒發現的靈魂上的不安。

要避免這種痛苦要麼你一開始就遠離形上學,要麼終止思考,要麼得到一個自以為是正確答案的的錯誤答案。這種思考最本質,嚮往終極的過程確實不亞於任何一場九死一生的冒險,一場無處藏身的逃亡。

當然,沒有參與這場思想上波瀾壯闊的冒險的人是無法領會其中的酸甜苦辣的,要向沒有參與過的人訴說這場空手而歸的冒險確實是一種既難為情又無可奈何的尷尬。

我既無法把勝利果實帶到你面前讓你仔細觀詳,也無法勸說你跟隨我去迷霧森林做註定失敗的冒險。

我所能做的不過是把探險的過程寫成故事講授給你聽,你一定會迷惑,你一定會不解,認為我的故事不過是腦子裡編造出來的子虛烏有的幻想。在你眼中,我仿佛成了一個語言錯亂精神病人,在癲狂的發笑或是發呆。

聽著不斷傳來的嘲笑聲、奚落聲,我也開始反擊,斥責你的膚淺和庸俗,反諷你們的膽小和無知。我用森林裡撿來的樹枝在地上畫了一個又一個的圈圈,詛咒你們的神靈即將隕落,一種能使蘋果落地的力量將扯下你們神靈的翅膀,讓他們掉落在地上接受火刑。

我看著詛咒你們的巫術生效,你們的心靈開始變得不再虔誠,蒙上了一層懷疑論的陰影。我知道你開始猶豫遲疑了,你那追求實用的社會本能開始去尋求你新的偶像,那種能使蘋果落地的力量最好不過,正好可以取代被火刑焚燒的神靈。

你對這種力量的研究和運用越發熟練和透徹,望著插天過雲的高樓,聽著地底傳來裡機器旋轉的轟鳴聲,不自覺的驕傲起來,翹著拇指說:「我們取得自恐龍時代以來最輝煌生命奇蹟,未來我們可以讓木乃伊從古墓裡復活,陪我們一起歌舞。」

我站在一旁冷冷的看著,心裡嘟囔著:「還不算,你們還沒有去迷霧森林把神秘果實帶回來!」

你們仿佛聽到了我的心聲,認為你們應該徵服一切,哪怕是迷霧森林,可以把神秘果實竊取出來羞辱我。

幾千年過後,你們依靠那能燒死神靈的力量製造了各種新奇的玩意,一種能夠使你靈魂脫離肉體的藍色藥劑,那可以讓你在迷霧森林隱身;一種可以使語言消失封口貼,可以讓你不用驚擾森林裡的怪物;還有一種最神奇的可以通過奇妙的數學符號幫你定位方向的頭盔。

你還帶著一些其他奇奇怪怪的的東西出發了,身後跟著一批精通各門絕技的高手。一行人浩浩蕩蕩的就闖進去了,我雖然不信任你們,但是還是希望能夠找到神秘果實,於是也尾隨著你們再次踏入這塊既熟悉又陌生的土地。

出來後,我看著你們相視一笑,記憶突然穿越回到到那個疫情席捲全球的2020年,我看著兩千多年的歲月已經從你們身上碾過,藉助那股力量,科技興旺到有一批無所事事的人在網絡爭辯哲學有用還是無用……

「喂,下回還要跟我們一起去嗎?」你突如其來的邀請瞬間驚醒了我的思緒,我沒有直接回覆你,轉而問道:「你要那個神秘果實做什麼用,別到時候到手後發現沒用就白忙活一場了。」

你也沒有直接回復我,只說了一句,「我還有得選嗎,誰叫我該死的那隻腳已經踏上了那片土地?」

語畢,我又沿著你的腳印再次踏入那片最後未開荒的土地……

相關焦點

  • 哲學之所謂無用之用
    哲學,好像沒有什麼用,其實它對人生,對做事,都是非常有用的。這種用不同於具體科學知識或專門技能,這就是所謂無用之用。各種專業知識,例如,學經濟,學法律,學這個專業,學那個專業,都是學一種專業知識。專業知識的特點是專,是專用; 一專一用; 而哲學不是專用,不是只用於某一部門,而是普遍適用,因為它不是單純知識,而是智慧。智慧不應有邊界,有點像孔子說的「君子不器」。器皿,大多是專用,一器一用。廚房裡,鍋有鍋的用途,碗有碗的用途,筷子有筷子的用途。各有其用。而哲學與專業知識的區別,就是「器」與 「非器」。知識是專業專用,超出它的範圍就無用。
  • 實用主義哲學相關的主要人物之一
    杜威是與實用主義哲學相關的主要人物之一,被認為是功能心理學的父親之一。2002年出版的「普通心理學調查回顧」將杜威列為20世紀被引用率最高的第93位心理學家。作為一位著名的公共知識分子,他也是進步教育和自由主義的主要代言人。儘管杜威以其關於教育的出版物而聞名,但他還撰寫了許多其他主題,包括認識論,形上學、美學、藝術、邏輯、社會理論和道德,他是20世紀的主要教育改革者。
  • 黑格爾,德國著名哲學,古典唯心主義哲學的最傑出代表
    黑格爾,德國著名哲學,古典唯心主義哲學的最傑出代表黑格爾黑格爾(1770~1831年),德國著名哲學,古典唯心主義哲學的最傑出代表。黑格爾康德哲學思想的基礎上,發揚並創立了龐大客觀唯心主義哲學體系。黑格爾以「絕對精神」為標準,將哲學分為邏輯階段、自然階段和精神階段三個由淺入深的階段,認為它是一個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辯證發展過程,這種理論成為黑格爾哲學的頂點。黑格爾一生著述頗豐,其代表作品有《精神現象學》、《邏輯學》、《哲學全書》《法哲學原理》、《哲學史講演錄》、《歷史哲學》和《美學》等。
  • 哲學有什麼意義?哲學無用論?
    大部分普通人對於哲學的印象存在兩極化。一個是認為哲學,純屬就是瞎想,就是一個人吃飽了撐的沒事做,才去做的哲學。另一個是認為哲學太神秘,和普通人沒有關係。今日就客觀的來說說哲學的意義,以及它的用處。當今時代,普通人普遍認為哲學是沒有意義的,或者用處的。如果這個用處或意義是指可不可以給人帶來物質財富,或者是物質利益,那麼哲學確實無用,但是不能因此就全盤否定哲學,也不能因此就說他無意義,無用處。哲學有這幾方面的意義與價值。
  • 都2020年了,有用的東西太多,哲學有什麼用?
    2020一個災難頻發的開端,疫情的暴發讓人們原本就焦慮無比的心,越加躁動,於是各種變現課程、理財課程、編程課程風生水起,當然,人們會像在給孩子報輔導班時問「能不能給孩子提分」一樣,問「能不能給我帶來收入?這個到底有沒有用?」
  • 「哲學有什麼用?」這是一個很荒謬的問題
    很多人都會去追問:哲學是什麼?哲學有什麼用?第一個問題勉強可以看作是「外行問路」,但是第二個問題卻是一種很荒唐的問法。這個世界上所有事物的存在,並非都是為了實現某些價值而存在的,尤其是對於人的主觀價值判斷。而「有沒有用」?以及「有什麼用」?這都是很顯然的價值判斷。它背後都隱藏著一個「主體」,即「對誰有用」?或者是「對誰產生什麼作用」?
  • 【哲學教育專題】哲學本性與大學使命
    01 無用之學 法國年鑑派史學的一代宗師馬克·布洛赫在《歷史學家的技藝》(該著作原名為《為歷史辯護》)的開篇用的是他兒子的一個問題:「告訴我,爸爸,歷史有什麼用?」布洛赫為回答這個問題而撰寫了這部著作。
  • 哲學問題的特質
    那麼,哲學家的「三個問題」與日常生活中人們的「三個問題」到底有什麼區別?不同於常識與「科學」中的人們,哲學家何以成為哲學家?哲學為什麼是哲學?對於大多數人甚至專門從事哲學的人來說,仍然是值得認真思考的問題。「不知而問」與「因知而思」在亞里斯多德看來,「求知是人類的本性」。
  • 哲學是無用之學?讓我們來看看莊子和亞里斯多德是怎麼說的
    很多人都聽過這樣一句話,「哲學是無用之學」。尤其是在我們這個追求速度、追求效益的時代,哲學究竟能幹什麼呢?或者說,這門學問本身的用途是什麼呢?莊子和惠施或許從某種意義上說,科學技術具有實用性,但哲學沒有。哲學之人常常自我安慰說「哲學雖無用」,但「無用視為大用」。
  • 學哲學到底有什麼好處?沒好處!那還要不要學?必須要
    當我們問到底什麼是哲學?這本身就是一個哲學之問。這也很恰當的解釋了哲學存在於萬界之中的,它是無處不在的。古希臘的蘇格拉底每天走到街上,向別人提出許多問題,然後再向別人解釋許多問題。它並沒有標準答案,絕不會有一個人能站在你面前,告訴你哲學到底是什麼,或者什麼都不是。所以不要寄託於有人用一段話來告訴你哲學的本質,因為哲學的概念本身就是隨著歷史不斷發展的抽象概念。在漫長的歲月裡,總有研究哲學的人站出來說:醒醒吧,凡人,你們都錯了,我說的才是真正的哲學!
  • 《詹姆斯集》:美國實用主義哲學家的思想
    當然,威廉·詹姆斯的聲名也很大,哲學、宗教、心理學等領域都頗有研究,《心理學原理》一書就很有影響。博爾赫斯說他「既是思想家,也是作家」,讚賞「他的作品十分明暢」,「從不像斯賓諾莎、康德或經院哲學那樣造出一些難為人的行話」。
  • Genis Carreras:48張圖了解全球48種主義 奔向哲學的巔峰
    決定論是哲學的一種命題,認為每個事件的發生,包括人類的認知、舉止、決定和行動,都是因為先前的事而有原因地發生。有序主義是相信科技進步可以解決人類問題的超人類主義思想之一。歷史論認為去理解一個歷史事件,我們必須考慮到當時的大環境和歷史的上下文,而不是抽象地用概念去解釋。
  • 哲學空洞而無用?答案正相反
    [摘要]一個民族如果想被人尊重,想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大國,就一定要有哲學思維,一定要學習哲學。人類如果想要前進,就要不斷超越自己,而只有擁抱哲學,才能達到這個境界。如果考核表裡有這樣一欄:「對學校的工作、系裡的工作,你發現有什麼問題」,這才有意義,這才是哲學的精神。重要的是有沒有不斷地湧現新思想我早年曾在安徽農村插隊,做過農民、瓦工、農村中學教師。一個在中國底層社會待了將近10年的人,為什麼不學別的東西要學哲學?
  • 中庸之道隨想(3):辯證法的定義及西方哲學為什麼很無用
    就是西方哲學家們的「胡思亂想」,想到什麼就說什麼,繞到哪裡就算那裡,然後整理成「一籮筐」「複雜的事情」,然後美名其曰為「哲學」。西方哲學之所以很「無用」就是因為它太複雜了,太不簡單了。哲學要有用就必須簡單化,就必須讓人看得明白、聽得懂。這個「簡單」化就包括把「哲學」定義的簡單化,比如辯證法的定義、真理的定義、自由的定義和民主的定義等。
  • 在莊子眼中,到底什麼是有用之物,什麼是無用之物?
    《莊子》中,許多篇目都討論到「有用無用」的問題。莊子在這些篇章中,一直在傳達一個問題,到底什麼是有用之物?什麼是無用之物?莊子提出了和一般人不同的觀點,舉了許多生活中的例子,讓我們可以深刻地思考這個問題。
  • 完美主義到底是優點還是缺陷? 完美主義的人有什麼表現?
    完美主義到底是優點還是缺陷? 完美主義的人有什麼表現?時間:2016-09-15 18:40   來源:33IQ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完美主義到底是優點還是缺陷? 完美主義的人有什麼表現? 完美主義這個詞在心理學裡並不是什麼好詞,或者說並不是一個純粹的好詞。
  • 尼採的哲學到底有什麼意義,看看此文就懂了
    但物質為什麼是物質,包含邏輯詞問題,就需要證明。而物質是意識,不是自證!需要繞一個圈來說明,物質為什麼是意識,懂了嗎?其實很簡單,現實中的實驗和現象就是哲學,電磁場,電場和磁場的關係大家都懂,可以互相轉化。但我們都清楚,二者是有別的,但又都能轉化成為對方。
  • 海德格爾:西方存在主義哲學之父
    海德格爾(1889—1976年)海德格爾(1889—1976年),全名馬丁·海德格爾,20世紀德國最有創見的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存在主義哲學之父。20歲進入德國弗萊堡大學學習,開始主修神學,後來專攻哲學,24歲獲得哲學博士學位。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海德格爾應徵入伍,兩個月後因身體原因退伍,在弗萊堡從事了兩年的軍郵工作。期間堅持白天上班,晚上到弗萊堡大學繼續深造,師從德國著名哲學家胡塞爾。1917年完婚後再次應徵入伍,參與西線戰場。次年退伍返鄉後成為胡塞爾的助教,33歲時成為德國馬爾堡大學最年輕的哲學教授。
  • 趙敦華:哲學不是無用的,也不是萬能的
    趙敦華:五四時期和西南聯大,北大哲學曾經引領社會思潮,但那是在一個思想相對單純的時代,多數人尚有共同價值觀,雖然爭論也很激烈,但可以公開、理性辯論,有社會主持的道義的約束,北大哲學的成就得到各界人士交口讚譽。但是,時代早就變了,現在是思想多元化、價值觀紛爭、利益複雜化的時代。
  • 演講稿範文:哲學有什麼用(每日觀察0397)
    演講稿範文:哲學有什麼用(每日觀察03文/樊榮強哲學有什麼用?這個問題會難倒很多人。我個人的看法是,哲學就是關於宇宙、社會、人生根本問題的學問。那什麼又是根本問題呢?比如我們經常講的「三觀」,也就是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就可以說是哲學的範疇。因此,哲學離我們並不遠,哲學就在我們身邊,哲學就在我們生活中。看似哲學無用,但它一直都以我們日常行為的底色而存在。與其他知識相比,哲學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存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