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爾,德國著名哲學,古典唯心主義哲學的最傑出代表

2020-12-17 談天下俊楚

黑格爾,德國著名哲學,古典唯心主義哲學的最傑出代表

黑格爾

黑格爾(1770~1831年),德國著名哲學,古典唯心主義哲學的最傑出代表。黑格爾康德哲學思想的基礎上,發揚並創立了龐大客觀唯心主義哲學體系。

他的哲學體系第一次對辯證法的基本內容進行了全面系統地闡述,其中以矛盾學說為核心。他認為辯證法貫穿於每一個研究領域並認為整個自然、歷史和精神的世界為一個過程。在這種學說的基礎上,最後得出了邏輯學、認識論和辯證法三者統一的基本結論。黑格爾以「絕對精神」為標準,將哲學分為邏輯階段、自然階段和精神階段三個由淺入深的階段,認為它是一個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辯證發展過程,這種理論成為黑格爾哲學的頂點。黑格爾一生著述頗豐,其代表作品有《精神現象學》、《邏輯學》、《哲學全書》《法哲學原理》、《哲學史講演錄》、《歷史哲學》和《美學》等。

謝林

謝林(1775-1854年),德國古典哲學的主要代表。在早期,謝林把康德與費希特的主觀唯心主義轉變為客觀唯心主義,把他們的主觀辯法推廣到外部世界,為黑格爾哲學體系的建立創造了條件;晚期的思想則走向天主教神學。代表作《自然哲學體系初稿》、《先驗唯心論體系》,作為「同一哲學」的兩個部分確立了他作為德國古典哲學改造者的歷史地位。

叔本華

叔本華(1788-1860年),悲觀主義代表誕生於德國但澤。1819年發表重要哲學著作《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叔本華在《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一書中,開篇就宣稱:世界是我的表象。這是一個真理,是對於任何一個生活著和認識著的生物都有效的真理;不過只有人能夠將它納入反省的、抽象的意識。他認為人們不能把精神歸於物質,只能通過精神認識物質。人類不能靠先考察物質,再考察思想來發現現實的奧秘。人類絕不能從外面得到事物的真正本質,只能得到印象和名稱。探索心靈的深處,才可能獲得開啟外部世界的鑰匙。因為凡已屬於和能屬於這個世界的一切,都無可避免的帶有以主體為條件的性質,並且也只是為主體而存在。世界即是表象。

費爾巴哈

費爾巴哈(1804-1872年),德國舊唯物主義哲學家。費爾巴哈批判了康德的不可知論和黑格爾的唯心主義,恢復了唯物主義的權威;肯定自然離開人的意識而獨立存在,時間、空間是物質的存在形式,人能夠認識客觀世界。他認為,認識的唯一對象是自然界,認識就是思維對客觀對象的反映。主張思維與存在具有同一性,客觀世界是可知的。在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關係上,認識始於感覺,但不能停留在感覺上,而必須從感覺上升到理性思維,但他又未區分開感性與理性之間質的差別。

尼採

尼採(1844-1900年),德國著名哲學家西方現代哲學的開創者。他最早開始批判西方現代社會,然而他的學說在當時卻沒有引起人們重視,直到20世紀,才激起深遠的、調門各異的回聲。後來的生命哲學、存在主義、弗洛伊德主義、後現代主義都以各自的形式回應尼採的哲學思想。其代表作有《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權力意志》、《悲劇的誕生》。

《悲劇的誕生》是尼採第一部較為系統的美學和哲學著作,寫於1870-1871年間。從書名來看,本書是對作為文學形式之一的悲劇的探討,但實際上包含著比較豐富的內容,闡述了作者的許多哲學思想,因而可說是他的哲學的誕生地,是一本值得重視的著作。《悲劇的誕生》一書的主要目的不在於對悲劇進行純理論的探討,而是從人生哲學的角度探討了悲劇與人生的關係,提倡一種審美的人生態度,建立起一種悲劇人生觀。

馬赫主義

馬赫主義又稱經驗批判主義,因其創始人是馬赫而得名。是19世紀70年代至20世紀初產生並流行的唯心主義哲學流派。馬赫主義強調經驗的重要性,把感覺經驗看作是認識的界限和世界的基礎,認為作為世界第一性的東西既不是物質也不是精神,而是感覺經驗。從這一立場出發,強調一切科學理論都不過是假說,它們只有方便與否之分,沒有正確與錯誤之別。

杜威

杜威(1859-1952年),近代美國教育思想家、實用主義哲學家。他的思想,不僅形成了美國繼實用主義之後興起的實驗主義哲學體系,而且也間接影響到進步主義教育的實施與理論。同時杜威積極推動社會改革,倡言民主政治理想。

羅素

羅素(1872-1970年),20世紀英國最有影響力的哲學家、數學家和邏輯學家之一,同時也是活躍的政治活動家,並致力於哲學的大眾化、普及化。他在多方面的建樹深刻地影響了西方哲學。在數理邏輯方面,羅素提出了羅素悖論1910年,他和老師懷海德一起發表的《數學原理》,對這一概念做了初步的系統整理。哲學上羅素最大的貢獻是與摩爾、弗雷格、維根斯坦和懷特海一起創立了分析哲學。分析哲學始終強調現代邏輯學和科學的重要性,批判唯心論。

海德格爾

海德格爾(1889~1976年),德國哲學家,曾求學於弗賴堡大學,後成為胡塞爾的學生。海德格爾在哲學上的成就是對亞里斯多德哲學的創造性解釋。在對死的認識上,海德格爾認為,要深入研究關於死的本體論,分析死在人生中的地位、作用和影響這一貫穿人生始終的問題。海德格爾的代表作有《存在與時間》等。

維根斯坦

路德維希·維根斯坦(1889-1951年),出生於奧地利,後入英國籍。哲學家、數理邏輯學家。20世紀最有影響的哲學家之維根斯坦1911年到劍橋,跟隨羅素學邏輯。在羅素的推薦下,他的《邏輯哲學論》於919年出版,在哲學界引起轟動。1928年他重返劍橋任教。維根斯坦的哲學主要是研究語言,他主張哲學的本質就是語言。他想揭示當人們交流時,表達自己的時候到底發生了什麼。他認為語言是人類思想的表達,是整個文明的基礎,哲學的本質只能在語言中尋找。他的主要著作是《邏輯哲學論》和《哲學研究》。

相關焦點

  • 革命時期的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唯意志論哲學的出現
    政治上的反動滯後和經濟上的發展進步都對這一時期德國的思想文化生活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哲學與史學:古典哲學的終結;唯意志論哲學的出現。德國古典哲學到哲學大師黑格爾時發展到了頂峰。黑格爾出生於斯圖加特,1788年進入蒂賓根大學學習神學。1801年他來到其好友名哲學家謝林所在的耶拿大學,在那裡第一次發表論文《費希特與謝林哲學體系的差異》。
  • 黑格爾與馬克思哲學的當代意義
    眾所周知,西方馬克思主義最基本的學術貢獻就在於將馬克思直接銜接黑格爾,從而阻止對於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解釋向18世紀唯物主義或者說「前康德」哲學退行的可能性,亦即把關於馬克思哲學的理解保持在德國古典哲學的水平線之上。
  • 馬克思哲學的性質與德國古典哲學的遺產
    這是決定馬克思哲學轉向的根本性命題。哲學原理是來自批判的頭腦,還是來自產生它的世紀?是從純粹概念編織的獨立的哲學體系中演繹出來,還是從每個時代人們所處的物質的生活關係的總和中引申出來?思考這些問題,源自德國古典哲學的馬克思哲學所實現的哲學革命,給了我們深刻啟示。近來,關於馬克思哲學闡釋中的康德、黑格爾兩種傾向之爭,使得德國古典哲學傳統再次復歸馬克思哲學研究的視野。
  • 世界歷史:什麼叫德國的古典哲學?其主要代表人物是誰?
    德國的古典哲學,是十八世紀末到十九世紀初在德國形成的資產階級哲學體系。這裡所用「古典」上字,並非古代之意,而有典範之義。就是說,德國的古典哲學是德國資產階級的經典哲學。它是德國資產階級革命前夜,軟弱的資產階級要求變革又害怕革命,在強大封建勢力面前表示屈服這種精神狀態的產物。
  • 《黑格爾》:哲學晦澀難懂?辛格帶你入門,真正了解黑格爾哲學
    1、黑格爾是誰黑格爾(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1770-1831)1770年8月27日在德國符騰堡公國首府斯圖加特出生,於1831年11月14日死在柏林。黑格爾是19世紀的德國哲學家,也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他在人類思想史上的地位幾乎可以媲美馬克思和我們國家的孔子。他的中心是揭示自由理念的辯證發展過程,這一成就對後世倫理思想形成和發展有著重要影響。還記得當初第一次看黑格爾哲學時還是我上初中的時候,那會壓根就看不懂,感覺特別的深奧,但有些話也覺得講得特別對。
  • 辯證法:德國古典哲學代表人物的主要成就
    在馬克思主義產生前,辯證法的德國古典哲學中得到了最詳盡而全面的研究,雖然這種辯證法是建立在唯心主義基礎上的。①康德肯定了人的心理結構和知性範疇的意義,看到了認識主體的能動作用,揭示了理性思維產生矛盾的必然性。
  • 盧梭、謝林和黑格爾的浪漫主義哲學
    黑格爾(1770年至1831年)是浪漫主義的傳人,唯心主義哲學家,他建立了客觀唯心主義體系,主要講述絕對精神自我發展的三個階段,邏輯學、自然哲學、精神哲學。謝林和其他的浪漫主義者曾經說過,生命最深刻的意義在於他們所謂的世界精神上。黑格爾也用世界精神這個名詞,可是意義卻不同,黑格爾所指的世界精神是指人類的生命文化和思想,是人類理念的總和,因為唯有人類有精神可言。黑格爾之前的哲學體系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試圖為人們對世界的知識建立一套永恆的標準。
  • 黑格爾哲學的核心到底是什麼?
    作為最為世人所知、最具影響力的哲學人物之一(甚至沒有之一),黑格爾之理論不但澤被後世數百年,同時也因為這種無與倫比的影響力而備受反感------(其理論)甚至被穿鑿附會至極。當然,如今站在哲學門外之人對黑格爾的「反感」,僅僅只是來源於學術界中指隙漏沙的隻言片語,非但不能對其知言論人,甚至都難以「知言」。我們首先需要糾正一個誤區,即雖然黑格爾被稱作「大哲學家」,但他並非是純粹的哲學家(甚至可以說哲學部分並不算出特),而是一位絕代的「歷史哲學家」(牟宗三語)。這麼聽起來大家是否會覺得「悖論」?
  • 黑格爾的哲學以絕對精神開始,最後又回到絕對精神
    百家原創作者:家山談歷史大家有了解過黑格爾哲學嗎?黑格爾哲學是19世紀德國的世界觀體系。它集德國古典哲學之大成,具有百科全書式的豐富性,居於整個近代哲學的高峰。在黑格爾哲學中,表現了豐富的辯證法內容與保守體系的深刻矛盾。
  • (譯介)如何學習黑格爾哲學?
    不過,馬克思和恩格斯很少去寫闡釋黑格爾思想的文章{也不是沒有,例如:恩格斯所寫的《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Socialism:Utopian & Scientific)第2章[4]和《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Ludwig Feuerbach & the End of Classical German Philosophy)第1節[5]是現存的黑格爾思想的概括性傑作
  • 張汝倫:今天,如何重新審視黑格爾的歷史哲學
    黑格爾也會說,人類的歷史實際上是自由不斷發展的過程,最初是少數人的自由,後來是多數人的自由,最後發展到現代德國,那是所有人的自由。這樣以三段式來描寫人類自由發展的三個階段,很多中國人看一遍,就背住了。  表面上看,《歷史哲學》很好懂,但後來很多人不再去讀它,為什麼?其一,在接受科學主義和實證主義洗禮的史學家來看,黑格爾《歷史哲學》所談的很多歷史事實純粹是胡扯。
  • 黑格爾認為儒家思想並非哲學,同意的人很多,你怎麼看?
    黑格爾是德國古典哲學的集大成者,也是一位辯證法大師。黑格爾的哲學是十分艱深,其哲學以絕對精神為理論核心,構成了一切社會現象的本源和基礎。很難懂是吧?許多人認為,黑格爾的思想是所有大哲學家當中最難懂的。他的哲學思想標誌著19世紀德國唯心主義哲學的巔峰,他的思想也對後世的哲學流派,比如說存在主義和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黑格爾認為人類的歷史與精神文化僅僅是絕對精神自我展現、自我認識過程中的一個略顯必要的環節。他覺得事物的外觀獨立,全是幻覺。
  • 黑格爾:美學就是美的藝術哲學
    黑格爾在《美學》中說得十分明確:我們的這門科學的正當名稱卻是「藝術哲學」,或則更確切一點,「美的藝術的哲學」。根據這個觀點,他把自然美不當做真正的美的形態,因此,他的《美學》一書實際上都是講的文藝美學,內容十分豐富。
  • 黑格爾哲學與老子道德經
    老子-----公元前5世紀黑格爾---19世紀黑格爾----「絕對精神」黑格爾認為絕對精神先於自然界和人類社會而存在。老子------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黑---黑格爾回答說,這就需要精神通過正———反———合的辯證法運動,從而分階段地把種種事物實現出來。一開始,絕對精神是在純粹的「概念」世界裡面運動(正);然後從概念中把自己外化出來,形成了有具體物質內容的自然界(反);經過了一番折騰後,精神揚棄了自然界,結合了前兩個階段,重新回到精神的表現形式中(合)。
  • 二十位世界哲學大師對生命的觀點
    他是二元論唯心主義和理性主義的代表人物,留下名言「我思故我在」,提出了「普遍懷疑」的主張,是西方現代哲學的奠基人。他的哲學思想深深影響了之後的幾代歐洲人,開拓了歐陸理性主義(理性主義)哲學。康德(Immanuel Kant,1724年4月22日-1804年2月12日),著名德意志哲學家,德國古典哲學創始人,其學說深深影響近代西方哲學,並開啟了德國唯心主義和康德主義等諸多流派。康德是啟蒙運動時期最後一位主要哲學家,是德國思想界的代表人物。
  • 黑格爾為什麼說東方的哲學不屬於哲學史
    黑格爾在考察哲學史時也涉及到對東方精神狀況的描繪,並提到了中國和印度的哲學。但是,他卻認為在東方找不到哲學知識,「東方的思想必須排除在哲學史以外」。就中國來說,中國人早慧卻停滯不前,在古代兩千年的歷史中幾乎維持著同等的理智活動水平。
  • 習近平德國演講提到的德國著作:歌德康德黑格爾馬克思等
    約翰·沃爾夫岡·馮·歌德(1749年8月28日—1832年3月22日),出生於美因河畔法蘭克福,作為詩人、自然科學家、文藝理論家和政治人物,歌德是魏瑪的古典主義最著名的代表。海涅代表作:《詩歌集》海因裡希·海涅(1797年12月13日——1856年2月17日),德國著名抒情詩人,被稱為「德國古典文學的最後一位代表」。詩人以平常的詞彙,普通的語句構造出思想深刻、生動優美的詩篇。在德國文學中既是作家又是思想家的不乏其人,但像海涅那樣將二者完美地統一起來,而又沒有讓詩歌負擔哲學的沉重的,卻不多見。
  • 海德格爾:西方存在主義哲學之父
    海德格爾(1889—1976年)海德格爾(1889—1976年),全名馬丁·海德格爾,20世紀德國最有創見的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存在主義哲學之父。20歲進入德國弗萊堡大學學習,開始主修神學,後來專攻哲學,24歲獲得哲學博士學位。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海德格爾應徵入伍,兩個月後因身體原因退伍,在弗萊堡從事了兩年的軍郵工作。期間堅持白天上班,晚上到弗萊堡大學繼續深造,師從德國著名哲學家胡塞爾。1917年完婚後再次應徵入伍,參與西線戰場。次年退伍返鄉後成為胡塞爾的助教,33歲時成為德國馬爾堡大學最年輕的哲學教授。
  • 歐亞首屆國際黑格爾論壇:黑格爾實踐哲學中的行動與正義
    12月20-22日,由復旦大學哲學學院鄧安慶教授和德國耶拿大學哲學系克勞斯·菲威格教授聯合組織、復旦大學哲學哲學學院承辦的「歐亞第一屆國際黑格爾論壇:「黑格爾實踐哲學中的行動與正義」學術研討會在復旦大學成功舉辦。
  • 哲學乾貨 康德 黑格爾
    黑格爾創建了一個偉大的絕對精神體系他的哲學包括三部分;邏輯學,自然哲學,和精神哲學,邏輯學由存在論,本質論。概念論組成,自然哲學和精神哲學都屬於邏輯學的展開,因此又叫應用理論學。自然哲學研究自然,包括物理學,生物學,和化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