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汝倫:今天,如何重新審視黑格爾的歷史哲學

2020-12-17 光明網

  作者:復旦大學特聘教授、哲學學院教授 張汝倫

  編者:當今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如何從風雷激蕩的表象中揭示本質和規律,總體性地理解自身、面向未來?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這不僅僅需要我們回到歷史本身、同歷史對話,更需要一種高屋建瓴的歷史哲學的眼光。黑格爾的歷史哲學是人類第一次自覺地把自己的歷史作為一個整體來加以思考。在今天的語境中,我們如何重新審視黑格爾的歷史哲學?它將帶來怎樣的啟迪?為此,本刊特編發復旦大學特聘教授、哲學學院教授張汝倫近日在望道講讀會上以「世界歷史與人類未來」為主題的講演,以饗讀者。

  核心觀點:《歷史哲學》並不告訴你將來會怎麼樣,只是告訴你,你現在的所有一切都是暫時的,都是有局限的,我們每個人只能從自己的角度去看問題。

  當今世界,歷史哲學成為被日益冷落的哲學中,最被冷落者。但人類如果不願意自己盲人瞎馬走向毀滅的話,就不能離開對歷史的反思。

  歷史哲學不是歷史,哲學家和史學家在談論歷史時是不同的

  黑格爾一生寫了很多著作。《歷史哲學》這本著作,比起他的《邏輯學》和《精神現象學》,讀起來好像比較容易。

  黑格爾會說,這個世界上有很多偉大的人物,其實都是歷史理性手裡的工具,比如說像拿坡侖、亞歷山大、凱撒大帝。當然,他們的行為是出於自己的野心和激情,但背後他們被世界歷史精神所操控。

  黑格爾也會說,人類的歷史實際上是自由不斷發展的過程,最初是少數人的自由,後來是多數人的自由,最後發展到現代德國,那是所有人的自由。這樣以三段式來描寫人類自由發展的三個階段,很多中國人看一遍,就背住了。

  表面上看,《歷史哲學》很好懂,但後來很多人不再去讀它,為什麼?其一,在接受科學主義和實證主義洗禮的史學家來看,黑格爾《歷史哲學》所談的很多歷史事實純粹是胡扯。其二,黑格爾為了要論證他的邏輯思路,往往硬把很多鮮活的歷史事實歪曲以後,塞進他的理論模式。克爾凱郭爾就曾說過,黑格爾是江湖騙子。因此許多人認為,如果你想要了解歷史,最蠢的就是去看黑格爾的《歷史哲學》。

  但需要注意的是,歷史哲學不是歷史。哲學家和史學家在談論歷史的時候是不同的。從嚴格意義上講,只有人有歷史,動物沒有歷史。為什麼?第一,人的行為是受明確的目的所支配。第二,實施某種行為後,人會回憶和記錄,然後思考其中的意義和教訓。這還是史學。而哲學呢?它要你在這個基礎上,總體性地把握它,賦予我們人類的歷史以意義。

  在黑格爾看來,歷史就是精神自我發展的一個歷程,也是世界走向自我意識的過程。充分的自我意識就是自由意識,它是宇宙發展的頂點。自由不是任意妄為,而是按照理性的標準來行動。因此,歷史就是我們理性的潛能逐漸實現為自由的過程。換而言之,歷史是一個理性、自由的故事。

  但是,歷史系教授肯定會說「整個胡扯」「你不要說別的,歷史哲學的指導思想根本無法在歷史中得到證實」「歷史怎麼可能會是理性自由的過程呢?歷史當中充滿了偶然性和非理性的因素」。比如,施陶芬堡伯爵炸希特勒,哪曉得,希特勒就站在會議桌特別結實的橡木桌腿旁邊,彈片和衝擊波被桌子腿擋住了。否則,二戰甚至於戰後整個世界的歷史要重新寫。而且,歷史到底是一個自由的過程還是奴役的過程,也不好說。如果說進步戰勝了野蠻,那為什麼歷史充斥了野蠻把文明消滅的例子?

  但是,黑格爾並非不知道歷史的橫暴和非理性。黑格爾從來就沒有幻想過,歷史是一個光明、美好的過程。但他認為,歷史外在的非理性,不能夠否定它內在的理性目標。相反,歷史中的非理性,對於實現宇宙理性的最終目標是必要的,世界精神就是狡猾地利用了世界歷史個人的非理性動機,實現它的理性目標。一切歷史的偶然性最終在必然理性中得到解釋。

  在黑格爾那裡,不是任何發生的事情都能夠叫做歷史。他指出,「歷史」這個詞即意味著發生的事情,也意味著對歷史發生的事情的敘述和記錄,因為在德文當中,「發生」和「歷史」這兩個字的發音和詞形很接近。利用這兩個詞形,黑格爾說,敘述和發生,歷史的書寫和現實的歷史事件,是同時出現的,他們一起從共同的源頭浮現出來。

  所以,歷史的變化和活動,是人類自我記錄、自我敘述、自我解釋的活動。它是人類自覺的活動。因此,歷史本身不像我們通常認為的,發生的事情都叫作歷史。被我們有意識的,記錄下來的事情才叫歷史。

  人類歷史不只是精神自我完成的過程,也是精神自我否定的進程

  美國哲學家弗裡德裡希在《歷史哲學》英譯本的序中指出,《歷史哲學》是黑格爾哲學的核心和中心,是一部有著最深刻影響的著作,黑格爾始終將思想和歷史視為同一個過程,他自己的哲學就是歷史的產物,我們必須歷史地理解。離開了歷史的語境,黑格爾哲學及其意義無法得到真正的理解。

  黑格爾生活在近代西方支配世界的時代,地理大發現、科學革命和工業革命,宗教改革和啟蒙運動,這些劃時代的人類歷史事件,不但使得西方民族成為第一個具有全球視野的民族,也使得西方人的歷史意識有了空前的發展。世界史的概念就是這個時候產生的。

  德國哲學家勒維特說過,黑格爾的整個體系基本上是用歷史術語思考出來的。在他之前沒有別的哲學這麼做。在黑格爾之前,還沒有一個哲學家,像黑格爾那樣,試圖全面把握歷史的性質。在某種意義上,是人類第一次自覺地把自己的歷史,作為一個整體來加以思考。馬克思對黑格爾的《歷史哲學》和歷史意識也稱道不已。

  黑格爾不是要寫歷史,而是要寫歷史的哲學。

  儘管他甚至被人指責為歷史實證主義,但他絕不是要描述具體的實證過程,因為歷史從來就不是事件的客觀記錄,而是人類理解自己的努力和給予自身行為和意義的活動。而歷史哲學或者人類對歷史的哲學思考,是人類對自身活動及其發展的反思,這種反思為了從整體上把握人類歷史活動。黑格爾最重要的貢獻,恰恰就在於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全面理解人類歷史的構架。黑格爾沒有故意歪曲事實來證明他的辯證法,而是以辯證思維的方式來反思人類歷史。

  雖然歷史隱含著自身的規律和邏輯,但這種規律和邏輯,恰恰是通過歷史的偶然性起作用。因此,黑格爾並不比任何其他歷史哲學家、歷史思想家,更輕視偶然性在歷史中的作用。但是重視偶然性並不是將歷史描述為一幅眾聲喧譁、雜亂無章的畫面,而是要從總體上把握歷史的內在原因和過程。這不僅不能以犧牲偶然性達到,而是必須通過理解偶然性來達到。

  雖然黑格爾認為,歷史是一個理性的過程,但絕不是說它是一馬平川的坦途,是理性凱歌行進的記錄,相反它是一個充滿鬥爭的過程。因為作為歷史的主體和理性的代理人,人是自由的,但自由作為人的本質,不是先天具有的權利和性質,而是需要通過鬥爭和克服障礙而得到,這些障礙就是人活動的產物。所以黑格爾說,精神是在和自己鬥爭,把自己作為最難對付的障礙來克服。

  因此,人類的歷史不只是精神自我完成的過程,也是精神自我否定的進程。

  世界精神通過所謂的世界歷史民族,創造一種生活樣式,來實行各個階段的目的。一旦這個民族的潛能在創造某種生活樣式中全部實現後,它的歷史作用就結束了。同時,創造的結果就變成了桎梏,變成了導致該民族最後滅亡的毒藥。這就是說,歷史發展的任何一個階段,都包含自身毀滅的種子,都要否定他自己。這個自身毀滅的種子不是別的,就是這個階段的創造性原則。人要克服的障礙,不是令人厭惡的東西,而恰恰是自己努力的結果。

  歷史不僅僅意味著過去,更意味著未來。

  歷史哲學不應被冷落

  在黑格爾看來,人類的歷史,其實也就是人類異化的歷史。人類被他們自身所創造的文明所制約,被眼前的創造物所轉移,忘記自己的長遠目標,以為自由已經獲得,所有的文明都是從自己的視角出發來理解世界的,總覺得自己的觀點就是絕對真理。

  我年輕的時候,也總認為自己的觀點都是對的。就像現在的00後,認為世界就是他們理解的那樣。但我跟00後講,不用多久,你們也會和我們一樣。年輕人總會認為,前面的人都是白活了,只有自己眼裡的世界才是人間正道。

  文明也是這樣,每一個時代、每個文明,在它當令的時候,都認為自己代表了絕對真理。人類總是試圖使一個已經確立的文化,永世長存。他們沒有想到,後人看今人,就像我們看古人一樣,有的時候會覺得,你們怎麼能那麼幼稚,你們怎麼能那樣想?文明永遠是這樣,而黑格爾指出這一點。

  黑格爾會說,當人們這麼做,就是忘記了歷史,忘記了人本身的歷史性。也就是說,我們每個人都要走向死亡,每個人只能活這麼多年。將來的無數個人,他們當然也有他們的認識和歷史性。如果人類意識不到這一點,人類的歷史將與其真正的長遠利益相疏遠。

  《歷史哲學》並不告訴你將來會怎麼樣,只是告訴你,你現在的所有一切都是暫時的,都是有局限的,我們每個人只能從自己的角度去看問題。就像印度的寓言《盲人摸象》一樣,我們摸到的不是大象的全部,我們摸到的只是大象的一部分。

  當今世界,歷史哲學,更不要說黑格爾的《歷史哲學》,成為被日益冷落的哲學中,最被冷落者。但人類如果不願意自己盲人瞎馬走向毀滅的話,就不能離開對歷史的反思。

  歷史不僅僅意味著過去,更意味著未來。

  這就是黑格爾特有的深刻之處。儘管他也想敘述精神發展的圓滿,但他天才的敏感,總使得它的敘述含有另類的因素,黑格爾哲學的魅力也在這裡。

[ 責編:秦超 ]

相關焦點

  • 歐亞首屆國際黑格爾論壇:黑格爾實踐哲學中的行動與正義
    在這個時候人類也需要返回到自由開始的起點,以便在那裡重新辨識歷史的定位與方向。」復旦大學哲學學院院長孫向晨教授在致歡迎辭時指出,「黑格爾的哲學思想在當今中國仍有很大的影響,黑格爾哲學在中國的研究,不僅僅意味著黑格爾的哲學是一個重要的學術領域,更意味著我們需要通過黑格爾哲學來幫助我們理解自身與世界。」
  • 萬國人文|放飛密涅瓦的貓頭鷹:黑格爾歷史哲學
    如上文所述,黑格爾將世界歷史分為希臘、羅馬、基督教、現代四個時期,分別對應精神發展的四個時期。本段介紹這些歷史時期各自的體現的時代精神及其產生原因。如何界定在一個歷史時期裡,精神究竟發展到了何種程度?正因此,羅馬法中對私有財產的保護格外重視,而羅馬帝國時期的哲學往往是與客觀世界分離的人生哲學,如斯多亞學派,伊壁鳩魯學派,關注的問題往往是「個人如何過好生活?什麼是值得相信的」,而非宏大的政治哲學和公共生活哲學理論。此類與客觀世界分離的哲學雖然富有主體性,卻對改造世界沒有指導意義,從而對精神的發展幫助不大。
  • (譯介)如何學習黑格爾哲學?
    ,其中一些章節(如上)談及辯證法[8]和辯證法思維的歷史淵源。《法哲學》是黑格爾關於法(law)[22]、政治(politics)和政治經濟學的理論。這本書的導論[23]部分對當代的讀者來說,或許是關於黑格爾哲學的最佳介紹之一。黑格爾認為如果一個社會體制是「非理性的」(『unreasonable』),那麼它必定會爆發危機。
  • 黑格爾與馬克思哲學的當代意義
    今年是黑格爾誕辰250周年,中華民族作為一個歷史感特別強的民族,有著「慎終追遠」的深厚傳統,而黑格爾由於其在西方哲學史上的崇高地位,尤其是與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直接淵源關係,自然成為我們以各種形式回望的對象。回望黑格爾之時,擺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個嚴肅的學術問題:馬克思哲學的當代意義,以及與此密不可分的黑格爾哲學之於馬克思哲學當代意義的相關性。
  • 《黑格爾》:哲學晦澀難懂?辛格帶你入門,真正了解黑格爾哲學
    比如:今天上班途中看到一位老人摔倒,因為害怕被訛,所以沒有上去扶他,這樣的現實合理與否?再比如說:法律總是強調人人平等,可是如果一個有精神病的人和一個正常人,在殺人之後他們的判決肯定是不一樣的,那麼我們能說法律強調人人平等是不合理的嗎?
  • 黑格爾為什麼說東方的哲學不屬於哲學史
    黑格爾在考察哲學史時也涉及到對東方精神狀況的描繪,並提到了中國和印度的哲學。但是,他卻認為在東方找不到哲學知識,「東方的思想必須排除在哲學史以外」。就中國來說,中國人早慧卻停滯不前,在古代兩千年的歷史中幾乎維持著同等的理智活動水平。
  • 吳曉明:黑格爾誕辰250周年,他的哲學遺產過時了嗎?
    撰文丨董牧孜2020年,是德國哲學家黑格爾誕辰250周年。許多人認為,黑格爾的思想,標誌著19世紀德國唯心主義哲學運動的頂峰,對後世哲學流派,如存在主義和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今天,我們紀念黑格爾的意義何在?黑格爾的思想遺產仍在發揮哪些現實意義?
  • 黑格爾認為儒家思想並非哲學,同意的人很多,你怎麼看?
    黑格爾是德國古典哲學的集大成者,也是一位辯證法大師。黑格爾的哲學是十分艱深,其哲學以絕對精神為理論核心,構成了一切社會現象的本源和基礎。很難懂是吧?許多人認為,黑格爾的思想是所有大哲學家當中最難懂的。他的哲學思想標誌著19世紀德國唯心主義哲學的巔峰,他的思想也對後世的哲學流派,比如說存在主義和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黑格爾認為人類的歷史與精神文化僅僅是絕對精神自我展現、自我認識過程中的一個略顯必要的環節。他覺得事物的外觀獨立,全是幻覺。
  • 黑格爾的面具
    作為一個以行文晦澀著稱的形上學家,黑格爾的哲學論著即便對於許多專業學者也是難以理解的。理解黑格爾哲學的困難,並非僅僅來自於那些晦澀的文字,更為重要的是,黑格爾並不願意輕易表露他的許多觀點和立場,他在闡釋理論的過程中主動戴上了許多面具來隱藏自己的真實意圖。正如王爾德所言,黑格爾所表述的形上學真理是一種「假面的真理」。那麼,黑格爾是如何使用面具的?在這些面具背後隱藏的是什麼?
  • 黑格爾哲學的核心到底是什麼?
    當然,如今站在哲學門外之人對黑格爾的「反感」,僅僅只是來源於學術界中指隙漏沙的隻言片語,非但不能對其知言論人,甚至都難以「知言」。我們首先需要糾正一個誤區,即雖然黑格爾被稱作「大哲學家」,但他並非是純粹的哲學家(甚至可以說哲學部分並不算出特),而是一位絕代的「歷史哲學家」(牟宗三語)。這麼聽起來大家是否會覺得「悖論」?
  • 哲學乾貨 康德 黑格爾
    黑格爾創建了一個偉大的絕對精神體系他的哲學包括三部分;邏輯學,自然哲學,和精神哲學,邏輯學由存在論,本質論。概念論組成,自然哲學和精神哲學都屬於邏輯學的展開,因此又叫應用理論學。自然哲學研究自然,包括物理學,生物學,和化學。
  • 黑格爾哲學與老子道德經
    老子-----公元前5世紀黑格爾---19世紀黑格爾----「絕對精神」黑格爾認為絕對精神先於自然界和人類社會而存在。老子------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老---道生一(無),一生二(有,可以被感知),二生三(被感知出的識--精神),三生萬物(識-精神---對世界的重新認識)。黑---黑格爾回答說,這就需要精神通過正———反———合的辯證法運動,從而分階段地把種種事物實現出來。
  • 黑格爾的哲學以絕對精神開始,最後又回到絕對精神
    百家原創作者:家山談歷史大家有了解過黑格爾哲學嗎?黑格爾哲學是19世紀德國的世界觀體系。它集德國古典哲學之大成,具有百科全書式的豐富性,居於整個近代哲學的高峰。在黑格爾哲學中,表現了豐富的辯證法內容與保守體系的深刻矛盾。
  • 人與自然界的思想價值:馬克思對黑格爾《哲學百科》的改造吸收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以下簡稱《手稿》)筆記本III中「對黑格爾的辯證法和整個哲學的批判」包括對《精神現象學》和《哲學全書》的梳理和批判。現有的大量研究集中於馬克思對《精神現象學》的吸收和改造,但馬克思對《哲學全書》的評論同樣重要。馬克思把《精神現象學》看作「黑格爾哲學的真正誕生地和秘密」①。
  • 黑格爾,德國著名哲學,古典唯心主義哲學的最傑出代表
    黑格爾,德國著名哲學,古典唯心主義哲學的最傑出代表黑格爾黑格爾(1770~1831年),德國著名哲學,古典唯心主義哲學的最傑出代表。黑格爾康德哲學思想的基礎上,發揚並創立了龐大客觀唯心主義哲學體系。他的哲學體系第一次對辯證法的基本內容進行了全面系統地闡述,其中以矛盾學說為核心。他認為辯證法貫穿於每一個研究領域並認為整個自然、歷史和精神的世界為一個過程。在這種學說的基礎上,最後得出了邏輯學、認識論和辯證法三者統一的基本結論。
  • 黑格爾:美學就是美的藝術哲學
    黑格爾在《美學》中說得十分明確:我們的這門科學的正當名稱卻是「藝術哲學」,或則更確切一點,「美的藝術的哲學」。根據這個觀點,他把自然美不當做真正的美的形態,因此,他的《美學》一書實際上都是講的文藝美學,內容十分豐富。
  • 馬克思在波恩和柏林時的大學時代:初步了解黑格爾哲學體系
    馬克思在波恩和柏林時的大學時代:初步了解黑格爾哲學體系 2020-12-15 12: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盧梭、謝林和黑格爾的浪漫主義哲學
    黑格爾(1770年至1831年)是浪漫主義的傳人,唯心主義哲學家,他建立了客觀唯心主義體系,主要講述絕對精神自我發展的三個階段,邏輯學、自然哲學、精神哲學。緊接著本體衍生出了各種各樣的表現形式,也就是自然界的萬事萬物,它們全都是本體的化現,這就是第二階段的自然哲學(力學、物理學、有機物理學)。由於萬物都是本體精神的化現,因此他們也是精神本身,這就是第三階段精神哲學(主觀精神、客觀精神、絕對精神)。黑格爾的論著是三三制,每個大階段都包含三個小階段。
  • 姜佑福:為什麼必須認真閱讀黑格爾
    因此,問題的核心就在於何謂絕對,以及哲學如何把握絕對?我們知道,黑格爾本人說過「絕對」等同於「真理」,或者用宗教的術語來說就等同於「上帝」,而作為「真理」或「上帝」的「絕對」,乃是哲學、宗教和藝術的共同對象。在「絕對觀念論」一章中,拜塞爾在西方近代哲學史的脈絡中重點闡釋了黑格爾的「主客同一原則」,或者說,以「主客同一原則」來解釋「絕對」。
  • 《重新審視詹姆斯與羅伊斯》
    《重新審視詹姆斯與羅伊斯》 2018年01月09日 08:44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趙媛/編譯 字號 內容摘要:美國哈佛大學出版社將於2018年7月出版哈佛大學教授戴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