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明:黑格爾誕辰250周年,他的哲學遺產過時了嗎?

2020-12-17 新京報

撰文丨董牧孜

2020年,是德國哲學家黑格爾誕辰250周年。許多人認為,黑格爾的思想,標誌著19世紀德國唯心主義哲學運動的頂峰,對後世哲學流派,如存在主義和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今天,我們紀念黑格爾的意義何在?黑格爾的思想遺產仍在發揮哪些現實意義?

近來,復旦大學復旦學院院長、復旦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吳曉明出版了《黑格爾的哲學遺產》一書。8月17日,在上海書展的「黑格爾的哲學遺產與中國哲學的話語」活動中,吳曉明與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主任、教授陳立新和《學術月刊》總編輯、研究員姜佑福,共話黑格爾對於我們當今的啟迪。

《黑格爾的哲學遺產》,吳曉明 著,商務印書館,2020年5月。

黑格爾過時了嗎?

1977年,恢復高考那年,吳曉明報考了復旦大學哲學系。當時,大家還不懂什麼叫哲學,入學以後,吳曉明立馬買了一本蘇聯編的哲學詞典,翻開詞典便看到這樣一條:「黑格爾:唯物主義最兇惡的敵人。」

25年前,李澤厚在一次演講的最後發問:你問我要康德還是黑格爾?我要康德不要黑格爾!如今,25年過去了,整整一代人過去了,李澤厚的問題如今再次被提出。

康德與黑格爾。

黑格爾的哲學遺產過時了嗎?正如姜佑福指出,無論是黑格爾、馬克思還是海德格爾等人,都不止一次被人們當作「死狗」來嘲諷,但偉大思想家的偉大之處恰恰在於其思想主題與致思路徑的歷久彌新。

近年來,黑格爾成為吳曉明研究的興趣所至,《黑格爾的哲學遺產》一書是他對於這一主題的研究系列彙編。這個主題之所以成立,並不僅僅出於個人興趣,在更大的程度上是由於這樣一個事件的發生:伴隨著當今中國歷史性實踐的展開過程,我們的哲學社會科學正面臨著一個根本性的轉折。而黑格爾的哲學遺產對於當下的轉折意義深遠。

吳曉明,復旦大學復旦學院院長、復旦大學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心主任,復旦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走出學徒狀態

自近代以來,中國的整個人文及社會科學長期處在學徒狀態,吳曉明在《黑格爾的哲學遺產》一書中提出了這樣一個觀點。

學徒狀態的基本特點是什麼?用黑格爾的術語來說,即「外在反思」。外在反思知曉一般原則,卻從來不研究事物的具體內容,不深入到事物當中去,只是把一般原則運用到任何內容之上。這是一種外在詮釋,以教條主義為公式。

黑格爾的整個哲學要求我們超出外在反思,超出一般所謂的知性的知識。知性的知識,局限於抽象的普遍性(知性範疇、知性規律),並將之加諸任何僅僅作為雜多的內容之上(知性反思、形式推理)。黑格爾的思辨觀念論無可辯駁地論證了這種知識的主觀主義-形式主義性質。因此,真正的問題正在於超越這種知識,而進入到真正客觀性的領域。黑格爾的整部《精神現象學》,尤其是它的長篇序言,首先需要把握的就是知性知識的有限性,就是要求明辨這種有限性並從而超越之。

在《論中國學術的自我主張》一書中,吳曉明試圖論證一個觀點:由於現代性在特定階段上的「絕對權利」,所以伴隨著中國現代化進程的展開,我們的哲學社會科學也從總體上進入到對於外部學術的學徒狀態中去了。這樣一種學徒狀態不僅是必然的和必要的,而且是成果豐碩的和意義深遠的——如果沒有這一學徒狀態所開啟的大規模的對外學習過程,當今中國的哲學社會科學是根本不可思議的。

但是,任何一種學術的真正成熟,總意味著它在特定階段上能夠逐漸擺脫其學徒狀態,並開始獲得它的自我主張;而只有在學術上的容受性能夠同時為自主性所貫徹時,發展成熟的學術才表現為自律的、「自我-授權的」學術。

在上海書展的「黑格爾的哲學遺產與中國哲學的話語」活動中,吳曉明(中)與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主任、教授陳立新(左)和《學術月刊》總編輯、研究員姜佑福(右),共話黑格爾對於我們當今的啟迪。

過分崇拜所謂「事實」,

反而更不了解什麼是「現實」

簡要地說,黑格爾的哲學遺產特別地體現社會—歷史之現實的概念中。是黑格爾而不是康德,第一次將精神的活動引入了歷史之中。伽達默爾正確地觀察到,黑格爾在對主觀思想的持續批判中,開闢了一條理解人類社會現實的道路。很明顯,無論在康德還是在費爾巴哈那裡,我們都發現不了這一點。儘管黑格爾的這一思想成果最後在本體論上被完全神秘化了,但正是由於馬克思的批判性拯救,黑格爾劃時代的歷史觀方才成為「唯物史觀的直接理論前提」。

吳曉明將黑格爾的哲學遺產,概括為三個要點。

第一個要點,是歷史的觀點。這個觀點在黑格爾之前還根本沒有出現過,正是黑格爾史無前例地把歷史的原則引入了哲學思考當中,才使得我們今天的學術能夠以歷史性來把握我們所有的對象。什麼叫做歷史性?簡單來說,就是一切事物都有出生、成長和鼎盛時期,也有衰老和死亡的階段,這就是歷史的原理。如果我們能夠以歷史的觀點來看待所有現象的話,那麼抽象的普遍性就不再能夠保持下去了。

如今,我們從現代世界當中獲得了許多抽象的、普遍的東西,比如那些聽起來很迷人的術語:自由、 公平、 正義等。這些術語如果進入到黑格爾的哲學裡,這些都能被理解為歷史的東西——既然它是歷史,那麼它就有自己的出生和成長,有它的鼎盛時期的文明貢獻,也有它的衰老和死亡。這些概念,都是歷史的變化發展。

第二個要點是社會關係,黑格爾也是第一次把它引入到哲學思考當中。簡單來說,社會的原理就是我們今天哲學、社會科學的所有對象,所有內容都是被歷史、被社會所規定的。沒有這樣的規定,那就是純粹抽象的形式。

比如,黑格爾的法哲學有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抽象法,就我們現在一般講的法律;第二部分是道德,是主觀的法,就是我們今天講的道德。但無論是抽象法還是主觀法,它的基礎都來自第三部分,黑格爾稱之為倫理實在。倫理實在涉及家庭、市民、社會和國家。如果以此來更新我們今天對於法的理解,我們會發現許多東西尚未進入當下的視野之中。

我們可以抽象地立法,但法是一個體系和整體,法要有實際的效果,就必須符合特定的道德狀況和倫理限制。其次,道德也是法律,而且是比抽象法更高的法。比如,現在有些法學家說「我們要法治,不要德治」,其實包含了內在矛盾。因為道德也是法,只是可以把它叫作主觀法,比抽象的外在的法更高。再比如,如今醫患關係很緊張,我們可以訂立嚴苛的法,甚至為每個醫生配備保安和武器,但這樣依然無法解決問題。我們仍需要培養道德,需要培養醫生和患者之間的互相理解和信任。

第三個要點,是現實的觀點。我們今天的學術,要能夠深入到中國的社會現實之中。但是,我們該如何理解這種現實是什麼?

最重要的現實,是本質和事實的統一。在吳曉明看來,我們今天的哲學和社會科學,特別崇拜且迷戀叫作「事實」的東西。然而,事實僅僅是單純的「食材」,而現實不是。「現實」不僅是展開過程, 而且是展開過程中的必然性。我們現在的學術過分崇拜所謂「事實」,反而更不了解什麼叫「現實」。

拿破崙

吳曉明舉了一個很有趣的例子。如果要給拿破崙寫傳記,誰是最合適的人選?或許拿破崙的僕人了解最多關於拿破崙的事實。然而,拿破崙的僕人能夠寫出一部真正的拿破崙的傳記嗎?寫不出來。儘管僕人知道無數的事實與細節,但他寫出來的傳記不是現實。黑格爾引用了歌德的一句話,說僕人不能夠來寫傳記的,為什麼?因為歌德說過,僕人眼中無英雄。在哲學社會科學當中,同樣存在一個現象:用全部歷史細節的真實性偽造了歷史。

我們的時代太過溫柔,重要的在於哲學的力量把握現實,陳立新如是總結說,正如《黑格爾的哲學遺產》所指出的,在黑格爾之後,讓哲學疏離現實的任何做法,都將成為一個時代錯誤。

250年過去了,在今天,我們為什麼還要紀念黑格爾?吳曉明明確指出,伴隨著當今中國歷史性實踐的展開過程,我們的哲學社會科學將擺脫長期以來的學徒狀態,開始獲得它的自我主張;而對於這個轉折來說,黑格爾的哲學遺產是如此重要並關乎本質,以至於唯當這份遺產能夠被積極地佔有之時,我們的學術才能在總體上意識到自身的局限並從而獲得決定性的推動。這是當代中國哲學和社會科學界的任務。

撰文丨董牧孜

編輯丨木子 校對丨王心

相關焦點

  • 黑格爾與馬克思哲學的當代意義
    今年是黑格爾誕辰250周年,中華民族作為一個歷史感特別強的民族,有著「慎終追遠」的深厚傳統,而黑格爾由於其在西方哲學史上的崇高地位,尤其是與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直接淵源關係,自然成為我們以各種形式回望的對象。回望黑格爾之時,擺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個嚴肅的學術問題:馬克思哲學的當代意義,以及與此密不可分的黑格爾哲學之於馬克思哲學當代意義的相關性。
  • 馬克思在波恩和柏林時的大學時代:初步了解黑格爾哲學體系
    馬克思在波恩和柏林時的大學時代:初步了解黑格爾哲學體系刻苦學習(素描) 顧盼馬克思在柏林除了研究法學、歷史、藝術理論和外國語以外,還開始認真地研究哲學。
  • 貝多芬誕辰250周年,他的遺產不止是音樂……
    約瑟夫·尤特魯卡《靜物與貝多芬面具》,木板油畫,55×43.5cm,1937年 2020年是音樂家路德維希·凡·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誕辰
  • 馬克思哲學的性質與德國古典哲學的遺產
    馬克思哲學對思辨哲學實現了翻轉或者超越,卻內在地與其保有先天邏輯聯繫。復旦大學吳曉明教授認為,馬克思的學說與德國觀念論有著深切關聯。比如「對象性的活動」原理恰恰是通過康德到黑格爾完成的,這導致了觀念論上的主觀主義和形式主義。這個活動的概念,首先和康德的自我意識的純粹活動相關聯,後來又和黑格爾的自我活動相關聯。
  • 《黑格爾》:哲學晦澀難懂?辛格帶你入門,真正了解黑格爾哲學
    說到黑格爾,可能有很多人都沒有聽說過,也許有人聽說過黑格爾這個名字,但並不知道他到底是誰或者是幹什麼的。黑格爾是19世紀的德國哲學家,也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他在人類思想史上的地位幾乎可以媲美馬克思和我們國家的孔子。他的中心是揭示自由理念的辯證發展過程,這一成就對後世倫理思想形成和發展有著重要影響。還記得當初第一次看黑格爾哲學時還是我上初中的時候,那會壓根就看不懂,感覺特別的深奧,但有些話也覺得講得特別對。
  • (譯介)如何學習黑格爾哲學?
    譯者注)[6]和在1844年所寫的《對黑格爾的辯證法和整個哲學的批判》[7](摘自馬克思的《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譯者注)當中看出馬克思是通過批判黑格爾來組織他自己的觀點。而馬克思在1859年寫成的作為《資本論》底稿的《政治經濟學批判(1857—1858年手稿)》表明了他對黑格爾所作的批判,對貫穿自己一生的思考是至關重要的。
  • 黑格爾為什麼說東方的哲學不屬於哲學史
    黑格爾在考察哲學史時也涉及到對東方精神狀況的描繪,並提到了中國和印度的哲學。但是,他卻認為在東方找不到哲學知識,「東方的思想必須排除在哲學史以外」。就中國來說,中國人早慧卻停滯不前,在古代兩千年的歷史中幾乎維持著同等的理智活動水平。
  • 重磅| 紀念恩格斯誕辰200周年學術研討會在南京大學舉行
    12月5日,偉大的探索與奉獻——紀念恩格斯誕辰200周年學術研討會在南京大學舉行。本次研討會由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社、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社會理論研究中心聯合主辦。
  • 哲學乾貨 康德 黑格爾
    黑格爾創建了一個偉大的絕對精神體系他的哲學包括三部分;邏輯學,自然哲學,和精神哲學,邏輯學由存在論,本質論。概念論組成,自然哲學和精神哲學都屬於邏輯學的展開,因此又叫應用理論學。自然哲學研究自然,包括物理學,生物學,和化學。
  • 黑格爾的哲學以絕對精神開始,最後又回到絕對精神
    百家原創作者:家山談歷史大家有了解過黑格爾哲學嗎?黑格爾哲學是19世紀德國的世界觀體系。它集德國古典哲學之大成,具有百科全書式的豐富性,居於整個近代哲學的高峰。在黑格爾哲學中,表現了豐富的辯證法內容與保守體系的深刻矛盾。
  • 盧梭、謝林和黑格爾的浪漫主義哲學
    他的名氣一直被黑格爾壓制,感覺有些像「既生瑜何生亮「。黑格爾(1770年至1831年)是浪漫主義的傳人,唯心主義哲學家,他建立了客觀唯心主義體系,主要講述絕對精神自我發展的三個階段,邏輯學、自然哲學、精神哲學。
  • ...誕辰200周年特輯|唐正東:哲學與政治的結合:恩格斯與青年黑格爾派
    如果一部分好地固定屬於某些家族,而其餘的公民都得不到,這難道不是對人民的直接挑戰嗎?長子繼承權不是建立在根本不符合我們的認識的那種所有權觀點上嗎?」恩格斯此時需要的是盧格式的自由哲學原則與政治行動的結合,而不是對自由主義經濟原則的追捧。在認識到人民爭取自由的行動需要一定的社會經濟基礎之前,這種解讀模式很好地契合了青年恩格斯對哲學理論的現實訴求。
  • 黑格爾哲學與老子道德經
    老子-----公元前5世紀黑格爾---19世紀黑格爾----「絕對精神」黑格爾認為絕對精神先於自然界和人類社會而存在。老子------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還有很多,不一一列舉,總之老黑肯定是研究了《道德經》後才有的他的思想,因為相似度幾乎是100%,但小黑對《道德經》的理解程度也就中學水平,不說也罷。還有就是,這麼一來馬克思也間接是老子的學生,真是奇妙啊!
  • 何建津:如何成為名副其實的馬克思主義者——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
    2018年5月5日是馬克思誕辰200周年。站在歷史與現實的交匯點上,人民網福建頻道與福建省委黨校、福建行政學院策劃推出「致敬馬克思·走進馬克思——寫在馬克思誕辰200周年之際」系列文章,以此表達對馬克思的深沉紀念和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念,時刻警醒「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 張汝倫:今天,如何重新審視黑格爾的歷史哲學
    歷史哲學不是歷史,哲學家和史學家在談論歷史時是不同的  黑格爾一生寫了很多著作。《歷史哲學》這本著作,比起他的《邏輯學》和《精神現象學》,讀起來好像比較容易。  黑格爾會說,這個世界上有很多偉大的人物,其實都是歷史理性手裡的工具,比如說像拿坡侖、亞歷山大、凱撒大帝。
  • 黑格爾哲學的核心到底是什麼?
    當然,如今站在哲學門外之人對黑格爾的「反感」,僅僅只是來源於學術界中指隙漏沙的隻言片語,非但不能對其知言論人,甚至都難以「知言」。我們首先需要糾正一個誤區,即雖然黑格爾被稱作「大哲學家」,但他並非是純粹的哲學家(甚至可以說哲學部分並不算出特),而是一位絕代的「歷史哲學家」(牟宗三語)。這麼聽起來大家是否會覺得「悖論」?
  • 黑格爾,德國著名哲學,古典唯心主義哲學的最傑出代表
    黑格爾,德國著名哲學,古典唯心主義哲學的最傑出代表黑格爾黑格爾(1770~1831年),德國著名哲學,古典唯心主義哲學的最傑出代表。黑格爾康德哲學思想的基礎上,發揚並創立了龐大客觀唯心主義哲學體系。黑格爾以「絕對精神」為標準,將哲學分為邏輯階段、自然階段和精神階段三個由淺入深的階段,認為它是一個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辯證發展過程,這種理論成為黑格爾哲學的頂點。黑格爾一生著述頗豐,其代表作品有《精神現象學》、《邏輯學》、《哲學全書》《法哲學原理》、《哲學史講演錄》、《歷史哲學》和《美學》等。
  • 黑格爾:美學就是美的藝術哲學
    黑格爾在《美學》中說得十分明確:我們的這門科學的正當名稱卻是「藝術哲學」,或則更確切一點,「美的藝術的哲學」。根據這個觀點,他把自然美不當做真正的美的形態,因此,他的《美學》一書實際上都是講的文藝美學,內容十分豐富。
  • 黑格爾認為儒家思想並非哲學,同意的人很多,你怎麼看?
    「無知者是不自由的,因為和他對立的是一個陌生的世界。」黑格爾是德國古典哲學的集大成者,也是一位辯證法大師。黑格爾的哲學是十分艱深,其哲學以絕對精神為理論核心,構成了一切社會現象的本源和基礎。許多人認為,黑格爾的思想是所有大哲學家當中最難懂的。他的哲學思想標誌著19世紀德國唯心主義哲學的巔峰,他的思想也對後世的哲學流派,比如說存在主義和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他曾攻讀哲學,屬於青年黑格爾派,是「破舊立新」運動的重要人物
    他曾攻讀哲學,屬於青年黑格爾派,是「破舊立新」運動的重要人物大家好,很高興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為大家介紹的內容是關於鮑威爾、費爾巴哈和盧格的。雖然他的批判非常尖銳,但仍脫離不了黑格爾哲學的窠臼,即不是從現實中引取意識,而是從意識中引取現實,不是從事物中引取概念,而是從概念中引取事物。鮑威爾誤以為能用他的純粹批判,像澄清宗教領域中的問題那樣來澄清政治和社會領域問題,結果他對政治和社會問題從來就沒有過清楚的認識。他終於沿著他的政治、社會的歧途,投入《十字架報》的懷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