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裔和土耳其裔賽普勒斯人多年來一直在尋找途徑彌合兩國之間的政治分歧,解決權力分享問題。1974年危機之後,前領導人馬卡裡奧斯表示他接受土耳其族的條款來解決爭端,但是其代表的希臘族表明的讓步立場這時作用不大,兩個民族的談判優勢已經發生了實質性的逆轉。
1974年的戰爭創造了兩個種族同質的單位:幾乎所有的土耳其族都聚集在北方,幾乎所有的希臘族賽普勒斯人都生活在南方。在數萬名駐紮在島上的土耳其軍隊的支持下,土耳其裔賽普勒斯人要求新的條款基於「現實」——為了強調其對一個民族聯盟的需求,土耳其賽普勒斯領導人於1975年宣布建立賽普勒斯土耳其聯邦國家。
1983年,它又單方面宣布建立土耳其北賽普勒斯共和國,曾經拒絕聯邦製作為一種解決方案的希臘裔賽普勒斯人只能被動「接受」這一事實。儘管國際上除土耳其族的其他國家都不承認北賽普勒斯土耳其族國家的存在,但北塞延續至今,成為難解的地區問題之一。
實際上在該島分治前,即1974年末,當西方國家的調停計劃基本失敗時,土耳其已有意將侵佔的34%的賽普勒斯領土建設為土耳其族的自治區域,但此時國際上幾乎都支持和談的繼續,對戰爭產生的難民抱以同情。
儘管在政變前解決賽普勒斯問題和1974年土耳其入侵之前就解決賽普勒斯問題的談判實際上達成了一項協議,但聯合國自1974年以來的努力並沒有取得實質性的突破。聯合國的努力和尋求達成和解的方法是不夠的,聯合國一直在關注爭端的兩方面,而沒有解決問題的其他重要方面,聯合國致力於解決塞島兩族分歧,但希臘土耳其間的分歧同樣是解決問題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