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土耳其第二次侵入賽普勒斯,辯稱塞島土耳其族受到威脅

2020-12-25 魚兒讀書會擺尾

日內瓦會議破裂之後,1974年8月14日五點土耳其恢復了在賽普勒斯的行動。土耳其戰鬥轟炸機襲擊了首都尼科西亞東部,摧毀了國民警衛隊總部,警察總部和廣播電臺,停火線附近也發生戰鬥。

據英國近東聯合情報局(JISNE)報導,有20多架飛機正在降落在尼科西亞和法馬古斯塔灣,部分地區發生小型火災。土耳其軍隊從凱裡尼亞向西和東南方向進發,逐漸擴展和鞏固俘獲的土地。同日土耳其總理發表恢復行動聲明,強調塞島土耳其族仍存在生活的威脅。

總理埃傑維特指責希臘和塞島希臘族在使用拖延戰術,違反了《日內瓦宣言》,並為軍事行動辯解,「土耳其的目標不是要摧毀賽普勒斯國家,而是要帶來穩定、自由和民主、持久和平的島嶼。土耳其準備建立一個土耳其人和希臘人在公平的條件下合作和繁榮的平衡的賽普勒斯社會……日內瓦會議顯然不能產生任何積極的結果,會議受到阻礙」。

土耳其第一次軍事行動時留駐了近萬名士兵在賽普勒斯,部隊重新開始行動僅遭到小部分希臘族的抵抗,土耳其在裝甲和整體方面擁有壓倒性的優勢。16日埃傑維特宣布停火,直至21日土耳其佔領了賽普勒斯約34%的北部領土,劃分為十個區域,基本達到日內瓦會議上土耳其要求的土耳其族自治區域面積。土耳其的兩次軍事行動造成賽普勒斯平民的大量傷亡。

一直以來希臘族和土耳其族處於混居狀態,雖1967年以來建立了數個土耳其族飛地,但仍有大量希臘人居住於北部、土耳其人居住南部。賽普勒斯危機發生以來造成約四千名希臘族人死亡,一千名左右土耳其族人死亡,最嚴重的是兩族紛爭尤其是北部劃分區域後迫使二十萬名希臘族人離開佔領區,南部大量土族人口北遷。賽普勒斯難民問題成為一大問題。

希臘政府同日發表聲明譴責土耳其政府,面對土耳其政府的咄咄逼人的行為,卡拉曼利斯政府通過英國駐雅典大使向英國提出建議:希望英國政府同意幫助希臘從克裡特島空運約一千名希臘士兵至賽普勒斯。希臘外長馬可羅夫解釋說希臘計劃這支部隊在拉納卡登陸目的是守住塞島分界線而非與土軍戰鬥。

希臘政府14日通知北約秘書長倫斯,告知希臘意圖退出北約軍事組織,但保留在政治組織內。希臘政府以退出北約為威脅。收到消息的倫斯即刻通知了英國聯邦和外交事務部,卡拉漢給出了建議,「這個時候面對希臘不要拘束,希臘情緒不佳」,卡拉漢還解釋說希臘此舉的意圖是「可能是需要回應民眾的遊行示威情緒,顯得不是那麼被動應對自己的北約盟友」,認為希臘退出僅是一時意氣。

15日在空運計劃被英國拒絕後,痛惜前軍政府的不負責舉動,土耳其利用局勢之餘,卡拉曼利斯依舊考慮進行軍事行動,儘管在希臘軍事準備不足、立場不足的情況下,16日通知英國駐希臘大使,決定在當晚自己運送士兵去賽普勒斯。希臘的國內形勢和政治狀況要求政府以強硬的姿態面對北約盟國。

相關焦點

  • 1974年賽普勒斯戰爭後果:土耳其族聚集在北方,希臘族生活在南方
    希臘裔和土耳其裔賽普勒斯人多年來一直在尋找途徑彌合兩國之間的政治分歧,解決權力分享問題。1974年危機之後,前領導人馬卡裡奧斯表示他接受土耳其族的條款來解決爭端,但是其代表的希臘族表明的讓步立場這時作用不大,兩個民族的談判優勢已經發生了實質性的逆轉。
  • 「陰謀論」認為1974年賽普勒斯危機是北約的計劃,意圖分裂塞島
    此前希臘和土耳其確實通過北約會議私下商討賽普勒斯事宜的經驗,如1971年7月北約裡斯本部長級會議上就坐下討論之前發生的事件和賽普勒斯可能的解決辦法,但顯然,塞島自身的政治局勢限制了談判的結果。1974年賽普勒斯政變一發生,各方反應相對來說遲緩消極。
  • 圍繞建立統一賽普勒斯聯邦,賽普勒斯希臘族土耳其族舉行六輪談判
    1974年塞島戰鬥停止後,聯合國再次說服塞島兩族進行和談。在聯合國決議的支持下,希臘族賽普勒斯同意與土耳其族人進行談判,從1975年4月到1976年中期舉行了六輪談判,這就是所謂的維也納會談。土耳其裔賽普勒斯主則張建立一個弱聯邦,一個非常接近聯邦的地方,顯然不願意放棄他們所獲得的大部分領土。希臘族塞浦路人強烈反對土耳其裔塞浦路人的意願,即通過全民公決來批准他們建立的國家——土耳其聯邦賽普勒斯。這並沒有阻止公投的結果——99.4%的土耳其裔賽普勒斯人投票支持87.2%的投票率。公投導致第二輪會談失敗。第三輪談判中雙方僅達成了一項關於人口交換的協議。
  • 1963年,賽普勒斯總統修正憲法,引爆希臘族土耳其族兩族矛盾衝突
    1963-1964年危機發端與賽普勒斯總統馬卡裡奧斯的憲法修正案。面對共和國憲法建立的複雜的分權結構,希臘族土耳其族固有的意見分歧和情感敵對,在政府運行中兩大民族對憲法的某些具體條款的不同解釋逐漸激化兩族矛盾,爆發衝突。
  • 納卡硝煙剛散,埃爾多安又突訪北賽普勒斯,土耳其到底想幹啥?
    北賽普勒斯是一個位於賽普勒斯島北部、尚未受到國際承認的政治實體。目前全世界只有土耳其承認北賽普勒斯是一個主權國家。1974年7月,土耳其出兵賽普勒斯,佔領了賽普勒斯38%的領土。大量原本居住在賽普勒斯南部的土耳其族人逃往北部,並於次年在土耳其的支持下,成立了北賽普勒斯土耳其共和國。但是至今為止,北賽普勒斯尚未受到國際的認可,只有土耳其承認其主權。聯合國和國際社會普遍承認的是位於島南的「賽普勒斯共和國」。 賽普勒斯只一個位於地中海東部,面積僅有9251 平方公裡的島國。
  • 土耳其拒絕經過領空 中國飛賽普勒斯抗疫包機只好改道降落加油
    根據卡魯索斯的說法, 該飛機被拒絕進入土耳其領空後,飛行員就不得不重新計算航線,因為繞土耳其飛行燃油不足,無法抵達賽普勒斯。 卡魯索斯說:「飛行員改變航向,正朝俄羅斯莫斯科的一個機場飛去,飛機將在那裡降落加油。」
  • 土耳其和希臘歡迎重啟賽普勒斯問題談判
    12日在安卡拉表示,土耳其和希臘對賽普勒斯問題談判將於本月15日重啟表示歡迎。恰武什奧盧說,重啟賽普勒斯問題談判標誌著一個「重要進展」,土耳其希望賽普勒斯和賽普勒斯土耳其族今年達成一個永久性解決方案。科恰斯表示,當前的形勢給永久解決賽普勒斯問題提供了新機遇。他說:「賽普勒斯應該是一個獨立國家,應該與所有國家建立友好關係,而無需擁有保護國。」
  • 賽普勒斯移民攻略之國家介紹篇
    特殊國情  賽普勒斯目前處於南北分裂狀態。1960年8月16日賽普勒斯宣布獨立,成立賽普勒斯共和國;獨立後,希臘族、土耳其族兩族多次發生衝突。1974 年,土族集體北遷,旅居北部的希族南下,後形成兩族南北分治局面。
  • 不,是賽普勒斯!
    到公元7世紀時,阿拉伯帝國攻佔了敘利亞,與賽普勒斯只有一海之隔,賽普勒斯則經常遭到阿拉伯人的攻擊。不過東羅馬帝國最後還是擊退了阿拉伯人,保住了塞布魯斯。公元1184年,東羅馬帝國在賽普勒斯的總督伊薩克·科穆寧曾脫離拜佔廷而獨立,但科穆寧的獨立王國並沒有存在多久。在7年之後,賽普勒斯被第三次東徵的十字軍佔領,之後該島交由耶路撒冷王國。
  • 希臘街頭,土耳其外交官被燒車!
    【環球網報導 記者 李東堯】「土耳其外交官的車在希臘被襲擊者點燃。」「今日俄羅斯」(RT)23日報導說,根據希臘當地警方的說法,在希臘塞薩洛尼基,一群身份不明的襲擊者當天點燃了土耳其領事館一名僱員的汽車。該事件目前還在調查當中,沒有人員受傷。
  • 土耳其重開「北塞」瓦羅沙海灘,賽普勒斯請求聯合國介入
    > 來源:澎湃新聞 近日,隨著土耳其決定重新開放「北賽普勒斯」瓦羅沙海灘,賽普勒斯已請求聯合國介入,安理會將審查土耳其的這一決定是否符合國際法。
  • 希臘與土耳其的紛爭之地:賽普勒斯到底有多富裕?
    這種特殊的地理位置,賦予了賽普勒斯重要的戰略地位,自古以來便是兵家必爭之地。曾先後被亞述、埃及、波斯、羅馬、拜佔庭、奧斯曼等帝國徵服過。 1878年,英國從奧斯曼手中租下賽普勒斯島。當時的英國首相宣稱此舉使得英國掌握了中東的鑰匙。此後,英國在島上大興土木,建造了其本土以外最為龐大的軍事基地,把賽普勒斯變成了地中海上永不沉沒的航母。
  • 歐洲議會要求土耳其軍事人員撤出賽普勒斯
    【新華社微特稿】歐洲議會26日通過決議,要求土耳其從賽普勒斯撤出軍事人員,並取消重新開放賽普勒斯北部瓦羅沙鎮的決定。決議譴責土耳其近期行動,警告土方將面臨嚴厲制裁。決議寫道,瓦羅沙應交還合法居民。歐洲議會外交關係委員會主席戴維·麥卡利斯特說:「土耳其做法不可接受。」瓦羅沙地處賽普勒斯北部法馬古斯塔市,曾為度假勝地。土耳其1974年出兵佔領瓦羅沙後,原居民出逃,瓦羅沙荒廢。聯合國安理會1984年5月通過第550號決議,規定不得把原居民以外的人遷入瓦羅沙,並呼籲把瓦羅沙移交聯合國管理。
  • 賽普勒斯島為何會一分為四?
    顯然夾在基督教與伊斯蘭兩大文明之間的賽普勒斯有著更多選擇和機遇,但同時也面臨著更為複雜的矛盾和衝突。時至今日,賽普勒斯已經事實上一分為四,而形成這種局面的原因則要一直追溯至兩千年前。公元1517年,隨著埃及的陷落,威尼斯喪失了積累財富的最後一條通道,而由此導致的結果便是賽普勒斯逐漸失去威尼斯的庇護,開始直面土耳其的兵鋒。到了1571年,賽普勒斯島正式被奧斯曼帝國收入囊中,緊隨其後的是大批土耳其移民在島嶼北部登陸。此後的三個世紀裡,奧斯曼帝國堅持向賽普勒斯進行人口輸送,但卻始終無法改變當地的人口結構,根深蒂固的希臘人仍舊佔據著多數並且延續至今。
  •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參與研究賽普勒斯統一的成本-新華網
    新華社尼科西亞2月8日電(記者 張章)賽普勒斯政府發言人尼科斯·赫裡斯託祖利季斯8日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正在參與研究賽普勒斯統一的成本。  赫裡斯託祖利季斯當天對媒體表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專家於去年12月對賽普勒斯進行了一次未公開的訪問,搜集了賽普勒斯問題談判中涉及的經濟問題資料。
  • 賽普勒斯-地中海的璀璨明珠
    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扼守著歐洲、亞洲和非洲的海上要道,這顆地中海的璀璨明珠自古以來一直備受外族凱覦,經歷了亞述、埃及、波斯、羅馬、拜佔庭及土耳其奧斯曼帝國的統治。1878年起,賽普勒斯為英國所管理,直至於1960年獲得獨立,隔年成為大英國協會員國。獨立後的賽普勒斯,國內希臘族和土耳其族遺留的種族爭端衝突不斷,時至今日也未能有效解決。
  • 賽普勒斯是因為什麼而分裂
    2018年GDP 是239億美金。世界排名111位,屬於高收入經濟體系。北賽普勒斯土耳其共和國。是不被國際社會所承認的一政治實體,只有被土耳其所承認,該地區主要是由賽普勒斯島上的土耳其後裔建立。該實體控制了37%面積的領土(3千多公裡),在1974年時宣布「獨立建國」。而之所以賽普勒斯被分裂,就是兩國的利益驅動。就是因為希臘和土耳其的愛恨情仇。不對,這兩個國家只有仇恨,沒有愛情。
  • 隱藏在土耳其裡的世外桃源北賽普勒斯
    不為世人所知的透明國家北賽普勒斯北塞浦路一遊,講解小哥聲音太有磁性了(視頻來自網絡)賽普勒斯是位於土耳其南部的一個地中海小島,這幾年因為「購房移民」而名聲大振,這座號稱可以「曲線移民歐洲」的國家,一直以來被譽為歐洲的後花園,迷人的風景和舒適的氣候,
  • 英屬賽普勒斯:英國對賽普勒斯的百年殖民
    因為賽普勒斯島戰略位置重要,1568年奧斯曼帝國與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休戰,暫停了在匈牙利的爭端後,立即將擴張重點投向賽普勒斯島。1570年奧軍入侵賽普勒斯,很快佔據了全島大部分地區,威軍退守法馬古斯塔,頑強抵抗。1571年奧軍攻克法馬古斯塔,控制了整個賽普勒斯島。1573年雙方停戰,威尼斯將賽普勒斯割讓給奧斯曼。
  • 70年代,土耳其兩次入侵賽普勒斯,為何未受到英美的譴責?
    70年代,北約盟國在處理盟友爭端時就像希臘和土耳其在賽普勒斯問題上所做的那樣,西方的政策選擇是不明確的。意識到一方的積極行動會疏遠另一方,而不採取任何行動可能會疏遠兩國,美國選擇了「靜悄悄」的外交政策,從而成為試圖將賽普勒斯危機保持在可控範圍內的誠實的中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