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丨連川普也要賠笑臉?新冠疫苗研發中的「藥、命、錢」

2020-12-24 騰訊網

今年2月,在新冠疫情還沒演變為全球危機時,醫藥巨頭們對研製新冠疫苗似乎都沒有多大興趣,直到後來疫情全球大暴發,藥企們才有了動作。在醫藥研發上,拯救幾萬個生命和拯救幾百萬個生命,有著無奈且難以逾越的現實考量。

騰訊新聞國際頻道獨家欄目《聚焦》,本期關注:新藥研發不看病,看買家。

製藥業是地球上最賺錢的行業之一。

僅僅去年一年,四家頂尖醫藥巨頭,輝瑞、默克、葛蘭素史克和賽諾菲,在疫苗產品上的銷售額就達到了約3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141億元),而一些佔大頭的專利藥品,如抗癌藥物和傳染病藥品,企業擁有定價特權,一旦擁有專利,便等於在專利期內坐擁取之不竭的金山銀山。

如今,新冠疫情現世,沒有特效治療藥物,全球人的命運一定程度上都取決於疫苗何時能夠問世。

風光背後,自有不堪。由於部分專利藥物藥價高昂,醫藥巨鱷們長年沉浸於民眾的罵聲之中,指責其利用患者的生命牟取暴利;但藥企們也有自己的苦衷,新藥的研發往往需要耗費巨大的人力和資金,沒有預期收益打底,藥企就會失去研發新藥的動力,沒有新藥的問世,很多疾病的患者就不是面臨買不起藥的困局,而是無藥可醫的「死局」;而受著企業民眾夾板氣的政府要掣肘企業,又不能太過限制,還要加以激勵安撫,唯恐企業撂挑子不幹。

在來勢洶洶的新冠疫情面前,在這種僵化的醫藥研發系統下, 「齊心抗疫」的表象背後,是一場波雲詭譎的暗戰。

一言之堂 奈何不得

醫藥行業在藥品價格上的強硬話語權早已成型,但在不同的國家中有不同的表現形式。

最明顯的「賣方市場」,是德國、美國等充分賦予醫藥企業自行定價權的國家。在德國,藥品分為專利藥和仿製藥,專利藥由製藥企業決定價格,擁有市場高價特權,只有在專利藥的專利保護到期後,其他企業才能生產仿製藥。由於德國先進的醫療福利制度,這些高價藥可以全額報銷醫療保險,這讓德國政府不堪重負,但也正因如此,德國的製藥業水平處於世界頂尖。

而在美國,藥價昂貴一直是積弊沉痾,儘管政府會和製藥企業進行聯合談判定價,但是企業坐享專利,聯邦政府憂慮別國競爭和企業創新力失活,所以能談判的空間十分有限。

而在一些國家,儘管藥品定價不是企業的「一言堂」,但藥企們也有的是辦法對監管機構施壓。

德國杜伊斯堡-埃森大學醫療管理學教授尤爾根·瓦瑟姆就曾向媒體揭露過此行業的秘辛。他透露,一些醫藥企業會刻意保持某種專利藥品的低供應量,從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藥品的價格,但他們不會留下這麼做的證據,以免被人抓住把柄。

瓦瑟姆同時透露,一些疾病之所以持續為禍人間,也是因為研發治療這些疾病的藥品對於醫藥公司而言根本無利可圖。

去年,對各種抗生素都極具耐藥性的「超級細菌」現世,但針對這種細菌的新型抗生素研發卻掉了鏈子,各大醫藥巨頭都鮮有研發抗生素的團隊——因為抗生素根本無法盈利,很多醫藥公司們都解散了自己的抗生素團隊。

事實上,今年2月,新冠疫情還沒演變為全球危機之時,各國醫藥巨頭們也對研製新冠疫苗興趣缺缺,直到後來疫情在全球範圍大暴發,製藥行業們才真正行動了起來。

而政府雖負有監管之責,卻在很多重大的公共危機前不得不對醫藥企業們低頭,通過公布各種各樣的激勵措施、撥出大筆公共資金支持企業,以鼓勵他們研究新藥。譬如在上世紀80年代,愛滋病在美國被發現並發展為全球大流行,面對這種無藥可治的疾病,各國政府加大公共投資,才讓醫藥企業們研發出了抗逆轉錄病毒藥物,自此,愛滋病從絕症逐漸變成了可控制的慢性病。

此次新冠疫情的暴發,讓往常還和醫藥企業處於微妙對立面的政府,徹底加入了製藥企業的陣營,而對手,自然就是虎視眈眈的別國政府。

風波未起 暗戰已至

截至5月1日,全球共啟動了近80個不同的新冠疫苗項目。四家全球主要疫苗開發商和許多較小的生物技術公司合作,譬如德國初創公司Biontech已與美國製藥巨頭輝瑞公司籤訂了合作計劃。醫藥企業們計劃在今年開始進行超過12種不同新冠疫苗的臨床試驗,其中多個有希望的疫苗項目集中在美國和德國。

而以「善變」出名的美國總統川普,此次對醫藥行業態度的180度大轉變,也可以讓觀者窺見政府們對企業的迫切和討好。

早在今年3月,川普就開始了他的旁敲側擊。3月初,很多頂尖醫藥企業的高管們成為了他的座上賓,包括研發出瑞德西韋的吉利德科學公司、強生、輝瑞、賽諾菲、Moderna和Regeneron製藥。

而值得玩味的是,兩年前,他還在痛斥輝瑞「應該為他們提高藥品價格而感到羞愧」。川普揚言,要打壓醫藥巨頭,限制他們的藥品定價權。

疫情當前,曾經為納稅人發聲的美國總統也不得不賠起了笑臉,因為沒人不想把新冠疫苗研發和供應的主動權握在自己手裡。美國的疫苗主管機構——美國生物醫學高級研究與開發局(BARDA),正在和許多行業巨頭緊密合作,甚至包括賽諾菲這樣的歐洲公司,以確保新冠病毒治療方案將首先應用於美國市場。

試圖壟斷新冠疫苗研發和供應的做法,也絕不僅限於美國政府。德國衛生官員已經放話,疫苗的生產必須位於歐洲。「只有在歐洲生產,才能保證安全供應。」德國衛生部長詹斯·斯潘說道。

而如今投身於慈善事業的比爾·蓋茨,則希望發展中國家也能有疫苗生產能力。為此,5月4日,以歐盟和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為代表舉行的政府領導人高級別會議,討論籌集8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623億元)的資金,用於在世界範圍內建立全球疫苗分銷機構,確保公平地分配疫苗。

因此,有求於醫藥企業的政府們,擺出了低姿態。譬如,美國一項83億美元的緊急冠狀病毒支出法案中,除了給醫藥企業資金支持,一些國會議員還想在法案中增加一些條款,限制醫藥企業對疫苗和新冠藥品定價。然而,共和黨議員和製藥業的遊說者,最終說服國會阻止了這些附加條款的生效,只是在法案中強調定價需「公平公正」。

而在和川普的會見中,醫藥企業們也開始藉機敲打起美國總統。兩位內部人士向POLITICO網站透露,醫藥高管們一直在暗示川普,「不能把他們的手臂反綁在身後」,不應對他們掣肘過多。

至此,儘管新冠疫苗還未問世,但暗戰早已打響,「賣方市場」已初見端倪。

利益糾連 道德高地

然而,新冠抗疫若是一部災難電影,將醫藥企業當作與病毒「同流合汙」的「反派」,也未免太過武斷。

目前,醫藥企業們共同合作、共擔風險的模式已經漸成氣候。輝瑞公司執行長阿爾伯特·布爾拉就向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透露,輝瑞在開源平臺上,無償與其他公司共享他們的開發工具,並希望與科學界和其他公司實時共享數據和他們所研發的成果。

即便是在之前的公共衛生危機中,一些醫藥行業的領軍者也承擔了不少社會責任。譬如,醫藥公司們已將所有WHO曾推薦過的HIV治療藥物的專利,授權給了藥品專利池組織(MPP),以便讓合格的仿製藥生產商能夠生產低成本藥品。如今,MPP能夠向中低收入國家中約90%的愛滋病毒感染者提供抗逆轉錄病毒藥物。

此次新冠疫情,確實也是坊間多有惡名的醫藥公司們扭轉形象的好時機。有外媒指出,去年9月,美國人在民意調查中把醫藥行業評為美國最讓人討厭的行業,半年多後過去,新冠疫情似乎正在挽救它們的聲譽。

聰明的醫藥企業們也打出了公關牌,譬如刊登廣告,懇求讀者們了解「醫藥行業在疫情中做了哪些好事」。「疫情對於醫藥行業來說就是一個重置按鈕。」美國傳播學教授帕拉維·庫馬爾說道。

然而,因為研發疫苗的高成本和高代價,醫藥企業們「用愛發電」遠遠不夠,資本無情,他們需要給股東一個交代。

瑞士製藥企業賽諾菲執行副總裁戴維·洛夫,就已經要求商業與政治之間應該達成「風險公約」,以分擔財務負擔。

「我們所需要的是政治上的保證,即可以一定價格購買一定量的(冠狀病毒)疫苗。」洛夫說道,「如果利潤微薄,我們的股東可能會爭辯說,為什麼不集中精力在更有保障、利潤更豐厚的事情上呢?」

德國杜伊斯堡-埃森大學醫療管理學教授瓦瑟姆也指出了這個問題:「我們看到的是一系列競爭性的研發計劃,其中一些最終可能會成功,但另一些會失敗。疫苗開發成本很高,而且充滿風險。」

曾在美國前總統任期內擔任白宮伊波拉應對協調員,並被戲稱為「伊波拉沙皇」的羅恩·克萊恩也曾為這件事替製藥公司「喊冤」。他表示,他不是製藥公司的粉絲,但平心而論,「他們為生產伊波拉疫苗而損失了很多錢」。

然而,這些看似冷血、實則無奈的內情即便公之於眾,處於弱勢端的納稅人們也很難予以理解。這註定是一個難以解開的惡性循環。

本期作者:駐外族 葉承琪

本文獨家供稿騰訊平臺,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繼續花巨資研發新冠病毒疫苗,花多少錢都值
    他不僅自己投身慈善事業進行裸捐,還在全球商業領袖中,大力倡導慈善事業。比爾蓋茨曾經說過:錢對我來說的唯一意義是慈善。據悉,每年蓋茨基金會的支出分配大概是:15%用於美國國內,60%用於海外醫療衛生事業,20%用於全球發展,其中包括了用於農業扶貧的10%,其運作的項目覆蓋了超過100個國家。
  • 天大宣布新冠病毒疫苗研發成功 國家藥監局:必須臨床驗證
    COVID-19新冠病毒肺炎目前依然沒有特效藥,未來要控制全球爆發最根本的方法還是疫苗。今天有多個科研單位或者醫藥公司宣布研發成功疫苗,但藥監局表示疫苗必須要臨床驗證才行。
  • 每經數說丨8月上半月新藥研發:新冠疫苗俄羅斯先聲奪人;復宏漢霖第...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本階段藥物新申報的研發進度較6月、7月有所下降,新冠疫苗研發仍是市場關注的焦點,在俄羅斯宣布已註冊全球首款新冠疫苗後,各國競相公布疫苗研發最新進度,陳薇院士團隊與康希諾生物聯合申報的新冠疫苗專利申請也正式獲批,成為我國首個新冠疫苗專利。
  • 歐洲四國「結盟」加速新冠疫苗研發
    荷蘭衛生部3日宣布,法國、德國、義大利和荷蘭已結成「疫苗聯盟」,加速在歐洲本土研發疫苗,以對抗新冠病毒。  荷蘭衛生部在一份聲明中說,歐洲四大經濟體「聯手探索多種有望成功的方案,並且正與多家製藥企業商討」。由四國結成的「疫苗聯盟」旨在實現「歐洲本土」出品新冠疫苗。  聲明說:「德國、法國、義大利和荷蘭相信,要成功,必須採取聯合戰略與投資。」
  • 全球首個新冠滅活疫苗亮相!全球唯一治療新冠肺炎特效藥亮相!
    新冠疫苗可謂承載著全國乃至全世界人民回歸常態社會生活的希望,因此國內外民眾及媒體對於出現在服貿會上的中國生物新冠滅活疫苗及其研發進展格外關注。國務院原副總理馬凱視察了國藥集團中國生物抗疫成果展臺,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肖亞慶陪同參觀。
  • 俄羅斯研發的新冠疫苗在阿根廷獲批緊急使用
    新華社布宜諾斯艾利斯12月23日電(記者倪瑞捷)阿根廷衛生部23日批准了由俄羅斯研發的「衛星V」新冠疫苗的緊急使用申請,預計共將購入1000萬劑該款疫苗。阿根廷衛生部長岡薩雷斯·加西亞在其籤署的一份決議中說,俄羅斯研發的「衛星V」新冠疫苗被認為是安全和有效的,能夠有效地降低阿根廷新冠病亡率、發病率和傳播風險。這是阿根廷批准的第二款新冠疫苗。
  • 加拿大官方機構與中方合作推進新冠疫苗研發
    (抗擊新冠肺炎)加拿大官方機構與中方合作推進新冠疫苗研發中新社多倫多5月12日電 (記者 餘瑞冬)加拿大國家研究理事會當地時間5月12日宣布,與中國一家生物企業合作,推進新冠病毒疫苗的研發。雙方合作研發的疫苗被稱為Ad5-nCoV。加國家研究理事會表示,該疫苗是目前全球為數不多的針對新冠病毒的疫苗之一,並是首個進入二期人類臨床試驗的疫苗。但該疫苗需獲得加拿大衛生部的批准,康希諾生物正為此向加方提出臨床試驗申請。該項合作中將運用加國家研究理事會掌握的細胞系技術,以利於未來疫苗產品的規模生產。
  • 破解抗體密碼,衝刺新冠治療!這家企業走在創新藥研發的最前端...
    公司建立了全球一體化的研發體系,核心產品特瑞普利單抗注射液是中國首個獲批的國產PD-1單抗,在PD-1領域打破了外資藥品的壟斷。新冠疫情突如其來,公司率先布局中和抗體,再次走在全國創新藥研發的最前端。可以預見,未來的三到五年,會有更多的創新藥從這個藥谷中誕生,走向全國各地,走向全世界。搶佔抗體研發高地第一財經: 張江藥谷在發展過程中創造了很多第一,君實生物也有很多第一,這些第一其實有一個核心詞是抗體藥,您能跟我們解釋一下什麼叫抗體藥嗎?
  • 山東藥玻:疫苗瓶供不應求,藥用玻璃市場「錢」景看好_個股資訊...
    山東藥玻:疫苗瓶供不應求,藥用玻璃市場「錢」景看好
  • 澳大利亞叫停一款本土新冠疫苗研發
    新華社北京12月11日電(記者閆潔)澳大利亞總理斯科特·莫裡森11日證實,因部分受試者接種後出現愛滋病病毒檢測假陽性結果,澳大利亞叫停一款本土新冠疫苗的第二階段和第三階段人體臨床試驗。新華社發(昆士蘭大學供圖)存在問題莫裡森當天宣布,基於科學建議,由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和本土生物技術企業傑特公司聯合研發的新冠疫苗無法繼續推進,將不再作為澳大利亞疫苗計劃的一部分。這款疫苗今年7月啟動人體臨床試驗。
  • 加拿大研發的新冠疫苗首次展開人體臨床試驗
    (抗擊新冠肺炎)加拿大研發的新冠疫苗首次展開人體臨床試驗中新社多倫多7月14日電 (記者 餘瑞冬)總部位於魁北克城的加拿大Medicago公司當地時間7月14日宣布,該公司研發的候選新冠病毒疫苗已進入一期臨床試驗。
  • 微評丨新冠疫苗、跨國藥企數位化創新、首個國產ALK抑制劑
    與此同時,智飛生物(300122,股吧)的中國首個重組亞單位新冠疫苗也啟動了Ⅲ期臨床試驗。而聚焦企業,本周英偉達、1藥網等企業陸續發布三季報、百濟神州的上海研發中心落地、水滴公司「好藥付」公布了在「藥+險」模式下的探索成果。此外,先聲藥業宣布其與康寧傑瑞和思路迪醫藥合作的皮下注射PD-L1抑制劑在中國提交上市申請,有望成為全球首款。
  • 秘魯總統表示中國研發的新冠滅活疫苗是安全的
    新華社利馬1月11日電(記者 張國英)秘魯總統薩加斯蒂日前在接受當地媒體採訪時表示,中國國藥集團研發的新冠滅活疫苗是安全的,必要時他會接種中國疫苗。 薩加斯蒂表示,秘魯購買的中國國藥集團新冠滅活疫苗是一種傳統的疫苗,是完全安全的。秘魯政府將向民眾介紹疫苗的安全性和接種疫苗的必要性。
  • 22家機構17個新冠疫苗項目正在研發,誰將是疫情解藥?
    從SARS、MERS到新冠病毒,這次的疫情已經是我們新世紀第三次面對冠狀病毒的突然來襲。面對氣勢洶洶的對手,疫苗能否在本次疫情中大顯神威?又是哪種疫苗或將率先完成研發上市?十幾款產品圍剿新冠病毒,先頭部隊已經開展動物實驗自疫情迅速擴散以來,已經有十幾家企業和機構開始進行新冠病毒相關的疫苗研發。
  • 作為製造強國,為什麼日本在新冠疫苗研發上卻落後了?
    日本是公認的製造強國,大家普遍認為日本與美國,德國一起,處於世界製造強國中的第一梯隊。此外日本還是世界醫療水平最高的國家,這一點可以從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中獲得印證,日本的醫療設備,人均壽命,醫療衛生體系等方面的數據令人印象深刻。
  • 行研|新冠疫苗研發進度如何?為什麼比爾蓋茨投資疫苗會遭到抵制?
    目前試驗過程中沒有收到有重大不良反應的報告。上表中第一行出現的,是康希諾生物公司與中國軍事醫學科學院生物工程研究所聯合研製的腺病毒載體疫苗,其原理是讓腺病毒攜帶新冠病毒的致病抗原進入人體細胞,從而合成針對新冠病毒的抗體。這種技術相對成熟,曾被用來研發出伊波拉病毒疫苗。
  • 特斯拉正在研發第三代疫苗印表機 今後或可列印新冠疫苗
    據外媒報導,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證實,特斯拉正在研發第三代RNA疫苗印表機,這是與德國生物技術企業CureVac合作的項目。馬斯克指出,這個疫苗印表機將是一款 「對世界非常重要的產品」。
  • ...向科學探尋答案 ——中國生物新冠滅活疫苗研發團隊攻關紀實
    1月29日,北京生物所按照國藥集團中國生物整體部署承擔了新冠滅活疫苗產業化車間建設重任,立下了「60天確保項目完工」的軍令狀。  中國生物決定,由北京、武漢兩個生物製品研究所並行分頭展開新冠病毒滅活疫苗研究,這意味著要加倍增加投入成本。「但『背對背』研發,結果能相互比照印證,確保疫苗安全可靠;同時也能開展內部競爭,提高研發速度和效率。」楊曉明說。
  • 斥資10億元 國藥集團新冠疫苗研發領跑全球
    斥資10億元:  開展新冠病毒疫苗研發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對疫苗科研攻關高度重視,中國迅速啟動疫苗研發計劃。按照統一部署,應急科研攻關沿著5條疫苗技術路線——滅活疫苗、重組蛋白疫苗、腺病毒載體疫苗、減毒流感病毒載體活疫苗、核酸疫苗——加快推進。
  • 介紹新冠病毒疫苗研發及接種情況(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布會)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截至12月2日的統計,目前我國有15款疫苗進入臨床試驗,其中5款疫苗進入Ⅲ期臨床試驗,進入臨床試驗的疫苗已經涵蓋我國布局的所有技術路線。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科研攻關組疫苗研發專班工作組組長、國家衛健委醫藥衛生科技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鄭忠偉說:「在全球,進入Ⅲ期臨床試驗的疫苗我們是最多的,我們國家新冠疫苗的研發處於全球第一方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