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如何熬過酷暑?細數古裝劇中的六大消暑方式

2020-12-16 閒言閒娛

如今正值盛夏多地酷暑難耐,就算今天的西安暴雨已經上了微博熱搜,但是暴雨之後的悶熱西安的小夥伴也連連吐槽——真是受不了!現代生活有風扇有空調在室內尚且能夠保證舒適的溫度,那麼在沒有電的古代古人如何熬過酷暑呢?今天就來盤點一下在古裝劇中那些吸引眼球的消暑方法

消暑方式1:自製冰塊

《雍正王朝》這部電視劇當中,有一個眾人聚在一起吃冰鎮西瓜的場景。除了拿自製的冰塊冰鎮了西瓜之外,還有專門的僕人將大量的自製冰塊倒在了鐵桶當中,這樣做更能夠起到為室內降低溫度的作用。

消暑方式2:手動風扇

在電視劇《甄嬛傳》很多細節的描繪都特別的用心,尤其是夏日的時候在當中有這樣一個場景,就是在宮殿之中放置著一個手動的風扇,細節的設計十分的精美,專供妃子在夏天的時候乘涼使用。

消暑方式3:扇子解暑

最質樸的解暑方式也最有效!這個場景是古裝電視劇《武媚娘傳奇》中徐慧黑化的一個場景,可以看出劇中角色在夏日解暑的方式是採用扇扇子乘涼。不僅可以隨身攜帶,隨時隨地都可以使用,而且扇子的外形設計極為考究和精美,也符合寵妃的身份。

消暑方式4:避暑山莊

「避暑山莊」這個概念在古裝電視劇當中出現的頻率不是一次兩次,這個概念的出現頻率比較高。在早期的《還珠格格》、《雍正王朝》這些影視當中就有避暑山莊概念的加入,而近些年來口碑較佳的《甄嬛傳》這一類的古裝影視劇當中也會有一些夏日皇帝和妃子去圓明園避暑的場景。

消暑方式5:食物解暑

在古裝的影視劇當中經常會看到一些在夏天的時候熬粥做湯的場景,尤其在一些宮廷劇當中更加常見。《延禧攻略》這部電視劇中就有這樣一個場景,妃子給皇后娘娘送酸梅湯解暑的畫面。

消暑方式6:涼蓆枕頭

在老版的影視劇《紅樓夢》當中到夏天的時候,賈府的床褥就會選擇涼蓆枕頭代替,也是一種極為有效的解暑方式。而且涼蓆和涼榻以及有著結束效果的枕頭的主要材質都是竹子、玉石或者是一些較為清涼的布料,不僅在夏日十分涼快,而且能夠促進人的睡眠。

相關焦點

  • 古人花式消暑,有些成本低至不要錢!
    即將解鎖酷熱夏天,找到合適的消暑聖地high一把了嗎!除了旅行避暑,在家吹吹空調吃吃西瓜,絕對是酷暑標配!
  • 炎炎夏日裡,古人的12個「消暑」小妙招
    ——《苦熱》七月流火,酷暑炎炎。屋瓦反射著陽光,好像火龍狂舞。遺憾沒有翅膀,可以飛出塵世之外,只能忍受這如坐在蒸籠般的苦熱。這是陸遊筆下的小暑,熱氣燻蒸,人心躁動。在這樣的酷熱裡,你知道古人有哪些「消暑」小妙招嗎?
  • 暑氣蒸騰,沒有高科技,如何消暑?
    「空調wifi西瓜」三大件備上夏天zui怕空調罷工難以想像,在沒有科技的古代酷暑難捱,有啥消暑利器呢?冰鑑即古代盛冰的容器,具體方法是將冰塊放在一個木製或青銅製作的箱子裡,既能保存食品,又可散發冷氣,使室內涼爽。冰鑑一般分為內外兩層,外層放冰,內層就用來放水果蔬菜以及酒水。雖然沒有冷凍的功能,但是也足夠起到冷藏的作用了。
  • 睡涼枕鋪涼簟住涼屋 古人的納涼方式凝聚著浪漫的巧思
    炎熱酷暑的夏日,很多人躲到空調房裡避暑。在中國古代,儘管沒有空調電扇,古人也發掘出了許多低碳、環保的納涼避暑方法。早在《詩經·七月》中,古人就有「鑿冰衝衝」冬儲冰夏用的技巧,涼枕、涼蓆、涼床等納涼物品也都是古人必不可少的祛暑神器。此外,古人還喜歡結伴而遊,在清靜的大自然中飲酒作詩、消暑納涼。
  • 古人夏季如何避暑,最後一種方法簡直了
    而面對炎熱的夏季,古人又是如何避暑的呢?帶著你的好奇,讓我們一起來發掘古人的智慧吧!後來,隨著技術的成熟,可利用機械將冷水傳送到屋頂,順其屋簷流下,形成人造水簾,以實現消暑的目的。  而無論避暑山莊亦或"涼屋"都屬於王公大臣的專屬納涼之地,作為普通百姓則是無福消受的,因此屬於"土豪"避暑方式,並不普及。
  • 飲食文化:炎夏酷暑季節,古人是如何製作冰飲的?
    人間有了電,便有了和電相關的產品,冰櫃、冰箱、冰室、空調等等是人們消暑解渴必不可少的生活配套了。炎夏酷暑,冰鎮飲品是這個季節的標配。在沒有電的時代,古人的夏季也有冰鎮飲品嗎,他們是如何製作冰飲的?其實,古人對品質生活的追求,一點都不遜色於當代人。
  • 既沒有空調,也沒有暖氣的古代,古人們都怎麼禦寒消暑?
    1、 夏季用冰鑑、竹夫人 在一些古裝影視作品中,我們常常能看見每到夏日,皇帝就會帶著一大堆後宮妃子與朝中大臣,浩浩蕩蕩地前往避暑山莊避暑。
  • 沒有空調的古人,如何避暑?
    好在我們可以躲進空調房,吹涼風、吃冷飲、穿薄衫……納涼之餘,難免琢磨,沒有空調的古人是怎麼過夏天的呢?他們有哪些消暑方法?古代木有電,但並不意味古人就不能享有自動風扇,冰箱、空調這些設施。他們甚至還有中央空調……我們不妨穿越千年炎炎盛夏,與古人共消酷暑,享受絲絲清涼透徹脊背!
  • 「消暑圖」裡飲清涼
    酷暑之下,長日漫漫,燥熱非常。某一天,他穿著薄衣服,搖著短扇子,斜躺在床上,居然在炎炎白日之下睡著了,並且做得大夢一場,愜意非常。夢醒之後,周紫芝才知道睡夢當中曾經雨急風驟,快意消暑。隨即感嘆道怪不得睡得如此深沉。於是,便詩興大起,提筆寫下一首「消夏詩」——《減字木蘭花·雨中熟睡》:「快風消暑。門近雨邊梅子樹。晝夢騰騰。急雨聲中喚不醒。輕衫短箑。林下日長聊散發。無計醫貧,長作雲山高臥人。」
  • 古人真像影視劇中那樣常年穿長衫,這樣不熱嗎?現實讓人大跌眼鏡
    在影視劇中我們可以看到,古人無論什麼季節,無論天氣多麼的炎熱,身上總是穿著長衫,甚至裡面還會套內衣,一層接著一層。不僅有人開始疑惑,難道古人真的這樣嗎?這樣不會很熱嗎?當然不是,電視劇只是藝術加工,沒有人會頂著30多度的太陽,還將自己捂得嚴嚴實實的。
  • 酷暑來襲,到博物館裡看古人如何消暑納涼
    大暑是一年中最熱的節氣,高溫多雨,雨熱同期,農作物生長最快,古人將大暑分為三候:「一候腐草為螢;二候土潤溽暑;三候大雨時行。」「寒來暑往,秋收冬藏。」中華民族是世界最早從事農耕的民族之一,自古重視觀察天象,以便把握氣候變化和節氣轉換,盼望獲得好的收成。
  • 江西永新:酷暑難耐 遊泳消暑
    >夏日炎炎,酷暑難耐8月8日傍晚,永新禾水河淺灘處引來不少前來遊泳消暑的朋友。「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人們徜徉在美麗的夕陽之下暢遊,人與河的互動,在夕陽的餘暉下織繪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景。(圖/文 劉平華)
  • 夏日炎炎,古人如何納涼
    ■本報記者 彭薇盛夏驕陽似火,進入三伏天以來,上海進入「蒸籠」模式,夏日蟬叫鳥鳴似乎訴說著酷暑炎熱。「暑景方徂,時惟六月。大火飄光,炎氣酷烈。」古人對盛夏的感受都寫進了詩詞。古代沒有空調和電扇,炎炎夏日,古人如何納涼?和現代相比,他們有何獨特的避暑方法?
  • 你最喜歡TVB哪一部劇中的古裝造型?
    小編很偏愛TVB古裝題材的電視劇,劇中很多造型都讓小編看的時候有驚豔到哦,我們來盤點一下吧~《洛神》蔡少芬飾演的甄宓不得不說,蔡少芬在這部劇中的古裝造型真的是顏值巔峰溫碧霞飾演的秦可情溫碧霞在這部劇中的古裝造型比較簡單,但是就是這樣都很美。讓人覺得這個女人雖然是壞人,但是還是忍不住想保護她。
  • 古裝劇中的出水芙蓉哪家美?楊紫,劉亦菲還是熱巴
    「出水芙蓉」是形容天然豔麗的女子,在古裝中女明星們塑造過很多這類角色。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古裝劇中的5朵出水芙蓉~楊紫飾演的朱易歡第一朵「出水芙蓉」,楊紫飾演的朱易歡。尤其是劇中一場沐浴的戲份,楊紫身上裹著紅色的浴巾,在水霧的烘託下楊紫顯得各位的美麗動人。劉亦菲飾演的趙靈兒第二朵是劉亦菲飾演的趙靈兒。粉絲們都喜歡親切的稱呼劉亦菲為神仙姐姐,這個稱呼的來源就是出自於劉亦菲飾演的趙靈兒這個角色。
  • 你知道漢服和古裝的區別嗎?很有可能你穿的只是古裝喲
    相信各位小夥伴們,曾經在看一些影視劇和古裝劇的時候,總是會被劇中人物所穿著的「漢服」所吸引吧!其實,哪些影視劇中的服飾,基本上都是古裝哦,並不是大家所想像的「漢服」。現如今,在接觸了漢服之後,相信大家也能夠對漢服和古裝的區別有一個比較大的認識啦!那麼,還有一些萌新小可愛們可能還是不知道,到底該如何分辨漢服和古裝。今天,就來教大家一些分辨漢服和古裝的小技巧吧!首先,漢服和古裝的概念就不一樣。
  • 細數過量喝紅酒的六大壞處
    細數過量喝紅酒的六大壞處。 1、記憶力減退 過量飲用紅酒,酒精攝入過多,大腦的神經受到了抑制,久而久之,記憶力就會有所下降。 2、營養不良 酒精攝入過多會降低B族維生素、鋅和鐵的吸收率,會導致酒精性營養不良。
  • 古人的「消暑神器」
    古人的「消暑神器」圖 《西方為什麼總是抄襲盜竊中國科技?》
  • 還在拜空調之父 百度秒懂百科喊你來學古人降溫妙招
    大暑節氣以來,持續的高溫酷暑活生生的把網友們熱成了段子手,大家紛紛「跪拜」空調之父威利斯·開利,表示這條命都是他給的。現代人可通過吹空調、吃冷飲、衝涼等方式來防暑降溫,那麼古人是如何度過漫長的夏季呢?這怎麼能難倒聰明的祖先們,據百度百科「防暑降溫」詞條的秒懂視頻顯示,遠在戰國時,古人們就有了諸多防暑降溫的妙招。
  • 沒有空調的古人,如何避暑?| 生活小貼士
    好在我們可以躲進空調房,吹涼風、吃冷飲、穿薄衫……納涼之餘,難免琢磨,沒有空調的古人是怎麼過夏天的呢?他們有哪些消暑方法?  古代木有電,但並不意味古人就不能享有自動風扇,冰箱、空調這些設施。他們甚至還有中央空調……  我們不妨穿越千年炎炎盛夏,與古人共消酷暑,享受絲絲清涼透徹脊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