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花式消暑,有些成本低至不要錢!

2021-02-17 一起去旅行

即將解鎖酷熱夏天,找到合適的消暑聖地high一把了嗎!

除了旅行避暑,在家吹吹空調吃吃西瓜,絕對是酷暑標配!

不過,大家有想過嗎?沒有空調,沒有冰箱,那些古代人是怎麼熬過這個夏天的?

快跟著我們,從衣食住行,全方位了解古人的消暑style,解鎖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

古人穿衣都是裡三層外三層,看著就熱得慌!短褲短袖這種配置在古代絕對有傷大雅,浸豬籠危機了解一下。

還好,古代人衣服勝在輕薄,有名的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的素紗襌衣,重僅49克,還不到一兩,是世界上最輕最早的印花織物。「薄如蟬翼」、「輕若煙霧」, 其質地及紡織技術都讓現代人稱奇。

古代沒有冰箱,但是古人懂得藏冰呀!早在戰國時期就有冰鑑一物問世!分內外兩層,夾層中放上冰塊,中間可用來冰酒,而打開蓋子,漸漸融化的冰塊則可以降室溫。感覺是一物替代了空調和冰箱的存在!(此處應有掌聲~)

而在冷飲方面,中國唐朝就出現了「冰酪」,基於牛奶或者羊奶,加入麵粉增稠,再加入香樟提取物調味,然後放進金屬管,置於冰池中冷凍。到了宋代,又進一步發展,把各種水果汁、牛奶、冰塊、菊花等混合調製成冰凍的飲品。大夏天的來一碗冰酪,也是大快人心,美哉美哉~~

吃完冰酪,不得不考慮下夏夜入睡問題。

隋煬帝楊廣《夏日臨江》詩云:「夏簟[diàn]蔭脩竹,高崖坐長楓」其中的夏簟便是涼簟,相當於我們的「竹蓆」,清涼消暑,怡然入睡。

除了涼簟,也有「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一說,讓古人在夏夜「涼初透」的便是這「玉枕」了。

最後,說下出行消暑方式,扇子便是最常用的器物,小巧一把,帶出去也甚是方便。

除了能消暑,扇子也是文人墨客的裝逼神器,東坡之行扇、唐伯虎畫扇、悲鴻贈扇、白石與「扇頭詩」、梅蘭芳「扇」戲、老舍藏扇等等。歷史上文人與扇子的佳話總是層出不窮。

古人隨身攜帶扇子,更能隨時驅蚊,作為最古老的物理驅蚊方式,說實話效果並不大,但勝在安全無汙染,幾乎沒啥成本。

而驅蚊發展到今日,各式奇招奇物數不勝數,小編嘗遍百草,只想為雷達家的產品打call!

雷達這個牌子,大家也不陌生吧~~行業領先品牌,50多年專業殺蟲用品生產歷史,非常專業!

產品線選擇很多,電熱蚊香液有常規款,還有適合寶寶用的佳兒護,原藥都是日本進口,加熱器也很安全,適合全家防蚊。

外出隨身可用的驅蚊產品,pick雷達歐護驅蚊液吧!網紅小橘瓶,時尚達人幾乎人手一瓶,隨時噴一噴,氣味好聞有效驅蚊。

而一到夏天,除了蚊子,各種蟲也開始活躍。雷達殺蟲氣霧劑也能幫到我們,一瓶多殺蚊子、蒼蠅、蟑螂等,覆蓋面也很廣。

據說,各路雷達家族成員早就在拼多多上集結完畢啦!價格相當給力,並且質量都很有保證。現在還有大牌免費拿活動,夠幸運的話會被華為P30、格力遙控空調扇、飛利浦電動牙刷等大禮砸中哦!趕緊去看看吧!

相關焦點

  • 從古詩看古人的消暑之道
    古代沒有現代電扇、空調,但從文人墨客留下的眾多消暑納涼詩來看,古人也自有其消暑納涼方法,別有一番情趣。  揮扇取涼 扇子古已有之,《古今事物考》卷七引《古今注》曰:「舜廣開視聽,求賢人自輔,作五明扇。」它有「篾疑秋翼蟬,團取望舒景」之趣,「能使悽兮似秋,隆暑斯卻」,所以古人稱她為「搖風」、又叫「涼友」或「快哉風」。
  • 古人的「消暑神器」
    古人的「消暑神器」圖 《西方為什麼總是抄襲盜竊中國科技?》
  • 古人的花式吃蟹法
    我國的食蟹歷史十分悠久,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對於如此美味,古人又有哪些獨到的花式吃法呢?花式吃法一: 蟹醬《周禮·庖人》裡記載,周天子吃的那種「青州之蟹胥」,是我國文字典籍裡關於螃蟹最早的記載了。花式吃法四:剝蟹粉這道菜的做法,首先要做的就是把熟蟹的膏黃剔下,正與今日的「剝蟹粉」相符合。然後,把「細碎」的蟹黃用麵皮或者米飯裹起,捲成長條,再切成小段即可。
  • 炎炎夏日裡,古人的12個「消暑」小妙招
    在這樣的酷熱裡,你知道古人有哪些「消暑」小妙招嗎?快跟隨詩詞君的步伐,來看一看吧!只有你想不到,沒有古人做不到。扇子扇子起源於中國,已有3000多年歷史。古時候,扇子又名「搖風」「涼友」,是古代消暑最常用器具。
  • 既沒有空調,也沒有暖氣的古代,古人們都怎麼禦寒消暑?
    古人們會在冬天時將冰存入地下十幾米的地方,保存良好的冰可以留存至夏季,這樣一來,古人們在夏天時就有冰可以降暑了。 但是由於儲藏冰的地下室過於耗費財力,所以也只有富貴人家才能夠自由地使用冰,普通老百姓則只能通過上街購買店家推出的冰的飲食來降暑。
  • 夏天消暑的最佳姿勢,古人2000多年前就告訴你了!
    其實古代夏天並不比現在涼快,而古人也比我們想像的機智得多。 01古代「空調房」 說到消暑,古人第一個想到就是建房子,通過改造居住環境來避暑,人稱「夏房」。 不過這樣的大型設備多是皇宮裡的稀罕物,山人自有妙計,尋常百姓也有自己的消暑妙招。 例如嶺南地區的人們會在室內鑿出深井,夏季打開井蓋就會源源不斷帶來涼氣,天井和狹窄的巷道,自帶自然通風、自遮陽的功能。 不想一直待在屋裡,到深山古寺、柳蔭樹叢處納涼,進入心靜自然涼的境界,也別有一番趣味~
  • 古人消暑會用到冰嗎?這些冰是怎麼製作出來的呢?
    現代很多人都想著穿越到古代,可是大家也不想想,古代有現在這麼方便的生活嗎,有暖氣嗎,有空調嗎,有電嗎等等,其實這些東西還真沒有,但是古人的智慧還是很豐富的,就比如說咱們大家在電視劇上經常看見古人在炎熱的夏天還能喝到冰鎮酸梅湯,吃到冰鎮西瓜等,這時候,大家可能不禁會想,古人這些冰是怎麼製作出來的呢,他們消暑的時候會用到冰嗎?
  • 古人消暑愛不釋手,在詩詞中留下無限讚美
    夏天到了,現代人有空調有電扇,而古人是如何消暑呢?這其中,竹夫人就起了大作用啦。你知道竹夫人嗎?古人消暑可是對竹夫人愛不釋手,還在詩詞中留下無限讚美呢。首先呢,還是要解釋一下竹夫人。竹夫人又叫青奴、竹奴,是一種圓柱形的竹製品。用竹編織的竹夫人是夏天消暑的清涼之物,可擁抱,可擱腳,得到了古人的喜愛,古人讚美說:「常居大廈之間,多為涼德之助。」
  • 小暑· 消暑
    但溫風雖熱,卻還不及「風既至而如湯」之程度,而是寬縱鼓勵著萬物生長,故而古人謂其「溫厚寬教」之風。彼時氣溫升高,陽光充足,雨水充沛,喜陽農作物正是茁壯成長的利好時候,但雜草亦隨之瘋長,雷雨也常來肆虐。農人需忙於夏秋作物的田間管理,如農諺所說「小暑連大暑,鋤草防澇莫躊躇」。
  • 古人如何熬過酷暑?細數古裝劇中的六大消暑方式
    現代生活有風扇有空調在室內尚且能夠保證舒適的溫度,那麼在沒有電的古代古人如何熬過酷暑呢?今天就來盤點一下在古裝劇中那些吸引眼球的消暑方法消暑方式1:自製冰塊《雍正王朝》這部電視劇當中,有一個眾人聚在一起吃冰鎮西瓜的場景。
  • 「打輸住院,打贏坐牢」,警方推出「打架成本套餐」:「花式普法...
    比如,你如果只是小小地打了一架,對方擦皮流血,叫苦連連,最後被定輕微傷,那你可能中了一號套餐——輕微傷的打架成本,「5日至15日拘留+200元至1000元罰款+醫藥費、誤工費等賠償+因拘留少掙的工資」。
  • 古人怎麼消暑呢?看紅樓夢裡精緻的夏日飲食,在夏天做小仙女
    那麼,古人是怎麼過夏天的呢,他們吃什麼消暑?最近紅樓夢的電視劇上了B站,在這部鴻篇巨製,曹雪芹留下的著作裡,我們可以找到一點點的答案。酸梅湯一想到古法消暑,最先想起的就是酸梅湯了。在《紅樓夢》這本古代美食寶典裡,果不其然有酸梅湯的身影。這也是寶玉在夏天的最愛。
  • 歷史上螃蟹有哪些花式吃法?看古人如何銷魂地吃螃蟹!
    古人又都是怎麼樣的花式吃法呢?花式吃法一:蟹醬在《周禮·庖人》裡記載的周天子吃的那種「青州之蟹胥」,就是中文典籍裡關於螃蟹最早的記載了。那蟹胥是何物呢?蟹胥就是把蟹剁碎,醃製後得到的蟹醬,這種做法往往用來處理腥味極重的海蟹。從各方面推論,周天子吃的,很可能是用一種海蟹——梭子蟹——製作的蟹醬。
  • 增城消暑好去處~低至3.8折夏日消暑套餐抵到爆!!
    低至3.8折!68元秒殺夏日消暑好地方邊吃還能邊玩我在花盛等你噢~▼
  • 土耳其迎高溫天氣 熊吃冰消暑萌翻天
    當地時間2019年6月28日,土耳其科尼亞,當地迎來高溫天氣,科尼亞動物園裡的動物進行花式消暑。當地時間2019年6月28日,土耳其科尼亞,當地迎來高溫天氣,科尼亞動物園裡的動物進行花式消暑。 當地時間2019年6月28日,土耳其科尼亞,當地迎來高溫天氣,科尼亞動物園裡的動物進行花式消暑。 當地時間2019年6月28日,土耳其科尼亞,當地迎來高溫天氣,科尼亞動物園裡的動物進行花式消暑。
  • 天熱在家做冰品,教你3招花式消暑
    天熱在家做冰品,教你3招花式消暑 澎湃新聞記者 楊洋 2017-06-09 09:42
  • 古人臥室裡都有些什麼?
    有些落地罩在梁柱間滿飾雕花,只在中間部分留出幾何形洞口,這類落地罩常按洞口的形狀定名,如圓形洞口的稱「圓光罩」。用兩根立柱,將室內從開間或進深方向分為三段。在兩柱所分的三段空間中,中段較寬,作為通行的通道,而兩側的兩段較窄。在這兩段較窄空擋的下部安裝矮欄杆,欄杆上有精細的雕刻,富有室外欄杆的意味,所以稱之為"欄杆罩"。
  • 炎炎夏日,古人如何消暑納涼?沒有空調照樣過夏天!(建築篇)
    可見古人炎暑之天的煩惱。但古人解暑,也各有奇招。尤其達官顯貴,盛夏於他們並非苦惱,而是享受。他們在建造很多建築或景觀時,往往會考慮其消暑功能。以下將對史籍記載和考古發現的著名消暑建築作一梳理 。同時還利用機械將冷水送向屋頂,任其沿簷直下,形成人造水簾,激起涼氣,從而達到消暑的目的。可以想像,殿內空氣流通,十分涼爽,並不亞於如今的空調房。
  • 「消暑圖」裡飲清涼
    因此,降溫納涼,祛熱消暑,不僅是古人在酷暑中的迫切願望,也是千百年來古人在漫長夏日中的追求之一。那麼,古人到底是如何過夏天的呢?他們到底有什麼小妙招呢?其實,這些都記錄在「消暑圖」中。北宋時,六月曾往終南採冰,以供當朝之用;至南宋,改取河冰。劉克莊曾在《乍暑一首》中說:「南州四月氣如蒸,卻憶吳中始賣冰。」可見夏冰入盤取涼降溫,冰涼鮮果解暑,實為古人納涼消夏之美事。在上海博物館藏清代宮廷畫家金廷標的《蓮塘納涼圖》中,也有展現。金廷標選取杜甫詩意入此畫,「落日放船好,輕風生浪遲。竹深留客處,荷淨納涼時。
  • 古人消暑的那些妙招
    聰明的人可以利用各種各樣的辦法來消暑乘涼。現在的人有風扇,有空調,有冰箱,但是有沒有人考慮過,在古代人們用什麼辦法消暑乘涼的呢?戰國時期,屈原在《招魂》中寫道:「挫糟凍飲,酎清涼些。華酌既陳,有瓊漿些。」意思是說,冰鎮後的酒,飲來更加清甜可口,咱這宴席已經擺好了,全都是玉液瓊漿呀。在兩千多年前的夏天,吟幾句詩,飲一盅冰鎮美酒,似乎有種時空穿越的亂入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