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26位兵部尚書,陳新甲惹來的爭議是最多的,這是為何?

2020-12-12 騰訊網

@小哪吒聊文史原創的第37篇歷史小說,拒絕洗稿或抄襲,違者必究!

哈嘍哈嘍,大家好,我是小哪吒,今天我又來嘍,跟大家聊一下大明王朝最有爭議的兵部尚書陳新甲的事情!

他的故事很好玩,也是鮮為人知的,我相信你會喜歡。

第一件事,先給我親愛的小夥伴科普一下明朝的兵部尚書都有誰:從第一位兵部尚書于謙開始,大明王朝先後經歷了夏言,胡宗憲,彭時,丁汝夔, 鄺埜, 石星,王在晉,崔呈秀,袁可立,袁崇煥,梁廷棟,張鶴鳴,祁伯裕,楊嗣昌,洪承疇,孫傳庭,陳新甲,張縉彥,石茂華,史可法,翁萬達,楊博,江東,王越,孫承宗等26位兵部尚書!

第二件事,兵部尚書是幹嘛的?兵部尚書又稱為大司馬,相當於現如今社會的軍委主席、國防部長、總參謀長和後勤部長的總和。

看出來了吧?這兵部尚書比皇帝都有實權啊。

如果大家感興趣的話,我後期會跟大家挨個聊聊這所有古代歷史上的兵部尚書!

今天也不廢話了,就先來說一下陳新甲這個人!

1.廢物點心

哈哈,這個小標題把我自己弄笑了。再怎麼「侮辱」人也別說人家是廢物點心啊。但請大家看看陳新甲的所作所為吧。

說清軍打遼東那會,可把崇禎急壞了,恰逢陳新甲剛上任,皇上就想問問他對保衛遼東有什麼好的建議沒?

陳新甲就回皇帝說,這洪承疇當了薊遼總督後,確實是朝廷的得力幹將,但最好不要總是死守著吧?得有點動作啊?跟他皇太極還有什麼客氣的呀。

崇禎不說話,心想你可真是站著說話不腰疼,有本事你給我打一個看看,恐怕還不如洪督師。

所以崇禎擺了擺手說,不行不行,洪承疇是一把打仗的好手,他且攻且守自有他自己的道理,現在遼東軍是我們大明最後一張王牌了,如果草率出手導致全軍覆滅的話,那我大明就真的一點退路沒有了。

崇禎不僅否定了陳新甲的建議,還讓他再想一個其它的辦法或者策略出來。

可陳新甲竟然張口結舌地啥都說不出來了!

氣得崇禎指著他的鼻子說,你身為堂堂的兵部尚書,朕問你用兵之道,你竟然說想好了再回答朕?真是廢物!你給朕下去!

陳新甲就趕忙灰溜溜的下去了!

不得不說,舉人出身之人連談論用兵之道都談不得,因為書生意氣畢竟是幼稚的,而戰場上的廝殺又是血淋淋的,有時候是書本上的理論講不清的!

但陳新甲並沒有死心,他還想找一個突破口,讓崇禎聽從他的建議,不讓洪承疇且戰且守,而是速戰速決。

辦法還終於讓陳新甲給想到了!

2.軍餉啊軍餉

為何陳新甲執意要崇禎改變主意,下令讓洪承疇速戰速決呢?

原來這陳新甲自視自己了解遼東,認為自己畢竟做過寧前道僉事,掌管過錦州、松山、杏山、右屯、大凌河、小凌河等山海關外的重地。

雖然他文人當「武官」多有紕漏,但好在認吃也認打,只要是自己犯了什麼指揮不力的過錯,就馬上在崇禎面前請罪,所以官職降來降去,最後還是當上了兵部尚書。

說某一天,陳新甲又為了遼東的事面聖了,恰好遇見了曹化淳,他就像陳新甲肚子中的蛔蟲一樣,說你跟皇上說事總得有個側重吧?你直接說讓洪承疇速戰速決跟皇太極來一個痛快,皇帝肯定不答應,但是如果你從軍餉的方向來說呢?你可知道這一年來洪承疇花了皇上多少銀子嗎?花了上百萬兩啊!再這麼下去,國庫能吃得消,皇上能吃得消?

陳新甲大腦中靈光一現,是啊,速戰速決就能省錢,省錢這事是崇禎最高興的吧?

果然,這一次,在陳新甲和曹化淳的聯合進諫下,崇禎竟然採納了陳新甲的建議,就讓洪承疇跟皇太極來一個巔峰對決,速速結束遼東戰事!

為了督促洪承疇,皇上還派曹化淳為欽差大臣親自趕往遼東,協助洪承疇打理軍務,還提出了讓洪承疇四面出擊清軍的「找死方案」!

皇上派一個門外漢來指揮洪承疇部,簡直就是作死的節奏啊,只能說,當時崇禎真是被豬油蒙了心!

3.真實情況

是的,當時的真實情況是,如果洪承疇的軍隊主動出擊的放在,那就是中了皇太極的圈套!

當時祖大壽那邊的兵從錦州逃出來,給洪承疇報信說,督師啊,出大事了,這幾天清軍不斷地向義州運送軍隊,糧食和武器也源源不斷地運進來,其中光是紅衣大炮就有三十門,而且清軍已經在松山與錦州之間弄了許多營寨,把錦州團團圍住了!你們萬不可貿進啊!

洪承疇一分析這個情況就說:皇太極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看似圍著錦州,其實他的眼光放在松山這裡,只要松山陷落了,錦州就沒有退路了!這在兵書上叫什麼呀?就叫「圍點打援」啊,我們可千萬不能上了皇太極的當!

不僅如此,洪承疇還想讓吳三桂回一趟京城,面奏皇上,請求調動宣府總兵楊國柱,大同總兵王樸,密雲總兵唐通還有山海關總兵馬科等一同前來,儘量達到能匹敵皇太極的大部隊!

洪承疇的這個想法跟吳三桂不謀而合,都不建議速戰速決,只能打持久戰,一直拖到清軍糧草殆盡,再大規模殺出,徹底擊潰清軍。

這崇禎不僅答應了,還真的調遣了上述人員跟洪承疇、吳三桂等一起對付清軍。

誰承想,只是轉瞬間就聽從了陳新甲的建議,還派來一個什麼都不懂的「欽差大臣」曹化淳!簡直是朝令夕改啊!

可是,洪承疇能違抗聖旨麼?皇上讓他去死,他不得不死啊!

這就是當時無比尷尬的情況!

4.欣喜若狂的皇太極

皇太極不停地放著「煙霧彈」,一會這裡打一個敗仗,一會那裡打一個敗仗,就是為了引明軍的大部隊出來,但苦於洪承疇就是不上他的當,不跟他戀戰。

洪承疇倒是很聰明,但無奈崇禎是個目光短淺之人,為了區區幾兩軍餉,想快點結束戰鬥,更有陳新甲、曹化淳等「廢物點心」的歪招頻出!洪承疇這是不打也得打了,甚至還得主動求戰!皇太極能不高興嗎?只要一口口地吃掉遼東,接著就可以一口口地吃掉大明了!

真是不怕有神一樣的對手,就怕有豬一樣的隊友啊!洪承疇就這樣被陳新甲和曹化淳給掣肘了!真可憐!

特別是那個曹化淳,動不動拿欽差大臣的身份來「壓」洪承疇,動不動口出狂言:你們真是找死啊,連欽差大臣的話你們都敢不聽了?

他怎能想到,因為他和陳新甲這些人的自恃甚高,明朝眼看就要滅亡了!那個陳新甲也活不了太久了!

1642年,松錦之戰!

皇太極找到了洪承疇的後陣極為虛弱,前陣極為鋒利!

當時洪承疇把所有糧草都屯在塔山和杏山之間,松山的主力主要靠這條糧草供應線,只要截斷這條糧草供應線,洪承疇的主力部隊就是再英勇善戰,也會不戰自亂了!

皇太極當時是帶病御駕親徵的,喊出的口號是:松山必勝!一統天下!

而洪承疇也喊出了自己的口號:臣在,松山在!臣亡,松山亡!

可最後情況是什麼樣的呢?

松錦之戰,明軍大敗,洪承疇被俘後投降!大明的最後一點家當,徹底毀在了洪承疇手裡!

不,也是毀在陳新甲的手裡,毀在曹化淳手裡!不,更是毀在剛愎自用,用人不淑的崇禎自己手裡!

想那陳新甲以自己秀才一般的迂腐,最後害了大明!

後來,看實在打不過,他聽從崇禎的密令,跟清軍議和,結果消息洩露,天下一片譁然,崇禎為了不「引火上身」,不得不忍痛把陳新甲幹掉了……

想崇禎跟陳新甲談論議和的事,都是通過手詔秘密往來的。

偏陳新甲把這樣重要的東西放在案几上,還被家童洩露,交給各省駐京辦瘋狂傳抄!天下譁然不說,崇禎也幾乎惱羞成怒,本以為陳新甲會把責任引到自己身上,任憑處置的,沒想到陳新甲還認為自己做得很對,明顯是活得不耐煩了!

這個一向自認為很聰明,辦事極有邏輯的陳新甲就這樣頂著一身罵名離開了這個已經腐朽沒落的世界……

就這樣,陳新甲成了敵兵還沒有打到城下,就被先行幹掉的兵部尚書!

相關焦點

  • 皇恩浩蕩,這位兵部尚書卻因一副對聯喪命,其中隱情慢慢浮出水面
    今天給大家說一個兵部尚書因為一副對聯而喪命的事,希望偶的小可愛們能夠喜歡!說1642年,明清之間爆發了一場舉世矚目的大決戰——松錦之戰。說崇禎帝當時驚懼絕望之餘大罵兵部尚書陳新甲,說都是他出的餿主意,非要搞什麼速戰速決,還讓曹化淳這個廢物去當什麼欽差大臣,「指導」洪承疇跟皇太極死拼!這下好,人都拼死了,你高興了?爾等,爾等,爾等誤國啊!
  • 崇禎末年,明朝與清朝之間的議和活動為何要秘密進行?
    感謝觀看編者導讀:諭兵部尚書陳新甲,據卿部奏,遼瀋(指清朝)有休兵息民之意,中朝(指明朝)未輕信者,亦因以前督撫各官未曾以實奏明今特諭卿(指陳新甲)便宜行事,差官宣布,取有的確信音回奏。——《清太宗實錄》卷59以上所述,乃公元1642(崇禎十五)年正月崇禎皇帝授權給兵部尚書陳新甲的一道敕諭,其意圖很明顯,即讓陳新甲代表自己去主持與清朝方面的議和活動,並將這道敕諭親手轉交給皇太極。需要說明的是,此次議和活動是崇禎皇帝讓陳新甲秘密進行的,其餘朝中文武大臣對此一概不知。
  • 中紀委參拍《大明王朝》宣傳海瑞反腐精神
    這部名為《大明王朝1566──海瑞與嘉靖》的46集電視劇,之所以引起了各方的特別關注,顯然與其題材有著特殊的現實意義有關。海瑞,這個在中國家喻戶曉的名字,已經成為「清官」的化身。在當前中國政府不斷加大反腐力度,廉政建設進入關鍵期的時刻,《大明王朝》的推出,不免讓人多一層聯想,尤其是中紀委直接參與該片攝製工作,更讓人有理由賦予其特殊的意義。
  • 幾張圖看懂大明王朝百年歷史,從天下一統到山河破碎!
    正統十四年(1449年)六月,瓦剌太師也先侵犯大明領地,明英宗在宦官王振的慫恿下,不顧群臣勸阻,親率大軍出徵。明英宗兵敗被俘,兵部尚書鄺野、戶部尚書王佐等66名大臣戰死。 于謙臨危受命,任兵部尚書。天寒地凍,京師外圍守軍的奮力抵抗,到十一月八日,瓦剌軍退出塞外,京師解嚴。明神宗朱翊鈞執政後期荒於政事,國家運轉幾乎停擺,使大明王朝逐漸走向衰亡。
  • 大明王朝為什麼有兩個中心,而且連官僚機構都一樣,有什麼作用?
    大明王朝為什麼有兩個中心,而且連官僚機構都一樣,有什麼作用?通常一個國家或者是一個組織,僅有一個政治中心。但是奇葩的明朝卻是個例外,因為它設立北京和南京兩個政治中心,有兩套不同的班子。公元1368 年,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在應天府登基稱帝,創建了大明王朝。
  • 兵部尚書,相當於現在的哪個官職?
    一:古代分為三省六部,兵部主要管理軍事 六部歸屬尚書省管理,其中吏部在其中的權力最大,吏部主要管理的是文職這一塊,而兵部則管理的是武官軍隊這一塊
  • 崇禎皇帝一生勤政,兢兢業業十七年,為何還是沒能挽救明朝?
    回顧其一生,當初少年天子,意氣風發,平定閹黨,獨攬朝綱,勤政節儉,誓要中興大明。只可惜他兢兢業業十七年,終究未能扭轉大勢,大明王朝,還是亡在了他的手裡。未嘗不令人嘆息!很多人都說,明朝的滅亡,不怪崇禎,乃是天意。這話倒也不能說錯,崇禎確實是有些生不逢時,他登基接過來的可以說是一個超級爛攤子。
  • 從《大明王朝1566》看明中期中央權力的變化
    2007年,一部《大明王朝1566》在湖南衛視首播,這部劇一播出便引來廣泛好評,一度登上了豆瓣評分榜國產歷史劇第一名。劇中塑造了嘉靖皇帝、海瑞、馮保、張居正、嚴嵩的一批經典的人物形象。更難能可貴的是,作為一部歷史正劇,張黎導演在最大程度上尊重了當時真實的歷史。
  • 除了大明王朝,為何各個朝代都有太后垂簾聽政的情況?是皇帝的錯
    宋朝是最牛的,18位皇帝時期,居然有9位垂簾聽政的太后。第一位執掌朝政的太后是宋仁宗時期的劉太后,她足足掌權11年之久。清朝我們就最熟悉了,開局有孝莊太后執政,連續培養了順治和康熙兩位明君,對大清國的功勞是非常大的。
  • 大明最後一位內閣首輔,有才無德致使亡國,崇禎死前大呼諸臣誤朕
    提起殉國的亡國之君,第一個便會想到大明王朝的最後一位皇帝崇禎帝。崇禎帝死前大呼諸臣誤朕,將亡國罪責歸結於自己的朝臣,確實,大明的最後一位首輔魏藻德,不僅眼看著王朝覆滅,還巧言令色轉身投向李自成的大順政權。
  • 古代的「兵部尚書」,相當於現在什麼官職,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樣
    古代有六部,分別是兵部、刑部、禮部、戶部、吏部和工部,隋唐時期剛開始設定兵部,此後,兵部尚書變成六部尚書之一,統管全國各地的國防。從古至今,國防便是一個國家的頭等大事,對一個國家的穩步發展具有尤為重要的功效。因此 ,兵部尚書的官階跟功效都不可小覷,這一點在《新唐書-百官志一》中有一定的記述:兵部。
  • 《大明王朝1566》七位國家一級演員,第六位是《雍正王朝》的太子
    《雍正王朝》《走向共和》和《大明王朝1566》被稱為歷史正劇三部曲,深受大家的喜愛。前幾天大聖介紹了《雍正王朝》中的國家一級演員,今天和大家聊一聊《大明王朝1566》中的七位國家一級演員。3、海瑞:黃志忠《大明王朝1566》中基本上人人都有靠山,只有海瑞孤身一人。在他的眼中百姓是最重要的,之後是江山社稷,再之後才是皇帝。只要他看不順眼的地方他就去反對,哪怕撞得頭破血流也在所不惜。當今社會缺少的正是海瑞這樣孤獨的清官。
  • 明代兵部尚書袁可立墓志銘
    另見高攀龍《答袁節寰中丞》、董其昌《節寰袁公行狀》、王鐸《太子少保兵部尚書節寰袁公神道碑》、倪元璐《袁節寰大司馬像讚》等,可作更全面之考研。 賜進士通議大夫協理詹事府詹事兼翰林院侍讀學士纂修先朝實錄記注起居管理六曹章奏較內書文華殿展書誥勅撰文前右春坊右諭德左庶子掌南京翰林院事經筵講官通家鄉眷生王鐸頓首拜書丹 賜進士第資政大夫南京工部尚書前刑部尚書奉勅巡撫保定等處地方提督紫荊等關都察院右僉都御史通家眷弟靳於中頓首拜撰蓋
  • 市美村虎尾宮 清代兵部尚書德政碑被當成石桌放雜物
    臺海網4月9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鄭瑞卿 通訊員 林盛發 文/圖)日前,漳州一位文史愛好者在路過薌城巷口街道辦事處市美村虎尾宮時,無意中發現了一塊被當地百姓長期當憩息或擱置雜物之用的石桌,竟是赫赫有名的清朝兵部尚書金世榮德政碑
  • 同安明代兵部尚書蔡復故宅身陷工地不復往日寧靜
    光緒三年擴建的古宅,也許就毀在城市建設之中……」日前,明代兵部尚書蔡復一的後人蔡振萍在微博上曬出蔡復一故宅現狀圖片並感嘆道。  近日,記者實地走訪了位於同安區環城北路的蔡復一故宅,發現這座400多年的古建築周邊已變成建築工地,位於蔡復一故宅旁的「續建考棚記」石碑,則被廢石料包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