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美村虎尾宮 清代兵部尚書德政碑被當成石桌放雜物

2021-01-20 閩南網

  臺海網4月9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鄭瑞卿 通訊員 林盛發 文/圖)日前,漳州一位文史愛好者在路過薌城巷口街道辦事處市美村虎尾宮時,無意中發現了一塊被當地百姓長期當憩息或擱置雜物之用的石桌,竟是赫赫有名的清朝兵部尚書金世榮德政碑。

  有關文史專家介紹說,該石碑的發現,不僅填補了地方志的一個欠缺,而且對漳州進一步研究當時清代國內形勢和漳州社會狀況,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意義。可惜的是,石碑只剩半截了,專家呼籲,希望斷碑能早日「破境重圓」,從而揭開一段歷史真相,給世人一個驚喜。

遺憾

石碑只剩半截,被當成石桌

  據介紹,從時間記載看,該石碑距今已有324年歷史。

  由於年代久遠,加上風雨侵蝕、人為磨損,現僅存的上半截石碑文字已殘缺不全,有的則模糊不清,難以分辨,甚為可惜。

  據當地老人介紹,該石碑是文革期間,從別處移來的,具體是什麼地方,現在誰也不清楚了,而且印象中,似乎就是現在這個模樣。至於為何石碑只剩半截,他們就更不清楚了。對此,不能不說是一個遺憾。

  目前,這一石碑被放置在市美村虎尾宮入口處,被老百姓當成了石桌子。對於導報記者「知不知道這是一塊石碑」的詢問,許多人都表示,看上去是有些年頭了,但並不知道是什麼樣的文物。

考據

碑文稱頌兵部尚書在漳政績

  或許,透過殘存的部分碑文拓片,我們可以從中窺探些許秘密。

  《大都督金公德政碑記》:漳地距京師萬裡,濱海負山,寇警……聖天子念茲□□得重臣宿將以彈……命部臣擇文武薦優□猷夙著者界……公勳開世胄林智□倫在行間屢建奇……以大都督轄汀漳兩路……然藏鋒匿穎若不欲以疾風……嚴雷令布有□背□冰鏡高懸無奸不蠍……談乎林□澤□管鍵之屬猶有□……公之戢兵弭而安民者……無非之費公誰側耳此潔清也。……也至如期文武以共濟而水火不生……公之德豈儘是哉……有以察奸人之膽消及側之心使遖海取……□□□取公之□我人者勒之貞珉以……公諱世榮……賜進士出身翰林院編修乙丑會試同考官……一等海澄公黃芳泰漳州府儒學教授陳正朔龍溪縣□□□舉人黃庭煌、林繼祖、高樂嵩、商及越、陳其□、林凰鳴、林凰衝、黃世俊……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歲次。

  經查證,該碑係為調任浙江提督的漳州總兵官金世榮所立。

  金世榮,清兵部侍郎金維城之子,正黃旗漢軍人。為人深沉智勇,善用兵,好文士,有大將之風。每檢閱士卒,嚴革虛冒,按給糧餉禁除剋扣。商民受其德。先是任正黃旗參領、江南狼山總兵、福建漳州總兵、浙江提督,後為江南提督、福州將軍、福建浙江總督、兵部尚書。

  其中在漳任職最長,達8年之久(先是漳州中路總兵官,漳浦總兵官,後為漳州總兵官)。其間,金世榮治軍有方,從不謀取私利,剋扣軍餉;他嚴肅軍紀,不許士兵欺負百姓,而使軍民相安無事;他愛民如子,維護社會秩序,保障百姓利益,深受漳州軍民擁戴。

  據載,「時兵悍常為民為患,世榮嚴約束之,由是兵民相安……(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六月三十日(7月30日),夜賊林恩、陳媽等謀襲郡城,事洩,世榮杖殺之,漳民以寧。後累遷至福建總督。」(見《漳州府志》)

  根據現有已知、殘存脫落的碑文推斷,該碑內容與《漳州府志》所載內容大致吻合。也就是說,這是一方記載稱頌金世榮在漳治軍有方,維護社會穩定,特別是及時平息騷擾事件,使漳州城百姓免遭一場生靈塗炭的碑記。

  「這個可以為地方志補上欠缺,對於研究漳州歷史是彌足珍貴的文史材料。」有關文史專家稱。

新聞連結

德政碑

  凡為官者清正廉潔,造福一方,曰「德政」;百姓為其刻石立碑,並在碑上刻上紀念性的文字和圖畫,豎立起來,作為永久的紀念,稱為「德政碑」,專指舊時歌頌官吏政績的紀念碑。

相關焦點

  • 古代的「兵部尚書」,相當於現在什麼官職,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樣
    古代有六部,分別是兵部、刑部、禮部、戶部、吏部和工部,隋唐時期剛開始設定兵部,此後,兵部尚書變成六部尚書之一,統管全國各地的國防。從古至今,國防便是一個國家的頭等大事,對一個國家的穩步發展具有尤為重要的功效。因此 ,兵部尚書的官階跟功效都不可小覷,這一點在《新唐書-百官志一》中有一定的記述:兵部。
  • 兵部尚書,相當於現在的哪個官職?
    ,兵部按照字面意思上就是管理軍事機構。 兵部尚書在古代的時候還有一個別稱,叫做"大司馬"。"因為兵部尚書需要管理整個兵部,整個軍隊都是歸於兵部尚書管理的,按照現在的看,掌管軍隊的權利肯定是要高於吏部的,但是古代每個朝代的皇帝想法跟推崇文化不一樣,所以兵部的相比較吏部而言就會低了很多。
  • 大明王朝26位兵部尚書,陳新甲惹來的爭議是最多的,這是為何?
    哈嘍哈嘍,大家好,我是小哪吒,今天我又來嘍,跟大家聊一下大明王朝最有爭議的兵部尚書陳新甲的事情! 他的故事很好玩,也是鮮為人知的,我相信你會喜歡。 第一件事,先給我親愛的小夥伴科普一下明朝的兵部尚書都有誰:從第一位兵部尚書于謙開始,大明王朝先後經歷了夏言,胡宗憲,彭時,丁汝夔, 鄺埜, 石星,王在晉,崔呈秀,袁可立,袁崇煥,梁廷棟,張鶴鳴,祁伯裕,楊嗣昌,洪承疇,孫傳庭,陳新甲,張縉彥,石茂華,史可法,翁萬達,楊博,江東,王越,孫承宗等26位兵部尚書!
  • 【方志四川•人物】郭平 ‖ 從芙蓉溪畔走出的明代兵部尚書金獻民
    從芙蓉溪畔走出的明代兵部尚書金獻民郭 平金獻民(1460~1541),字舜舉,號蓉溪,明代成都府綿州人。金獻民系成化癸卯舉人,甲辰進士,仕憲宗、孝宗、武宗、世宗四朝,官至兵部尚書,官居二品,其一生歷劉瑾亂政、大禮議等重大事件,宦途幾起幾落。25歲中進士授行人金獻民祖籍松江府青浦縣(今上海市青浦區)。元末戰亂,四川人口損失嚴重,洪武年間,官方為恢復地方經濟、文化,號召移民。來自江南的移民大軍裡,有一個叫金亨的人,行伍出身。
  • 同安明代兵部尚書蔡復故宅身陷工地不復往日寧靜
    光緒三年擴建的古宅,也許就毀在城市建設之中……」日前,明代兵部尚書蔡復一的後人蔡振萍在微博上曬出蔡復一故宅現狀圖片並感嘆道。  近日,記者實地走訪了位於同安區環城北路的蔡復一故宅,發現這座400多年的古建築周邊已變成建築工地,位於蔡復一故宅旁的「續建考棚記」石碑,則被廢石料包圍。
  • 明代兵部尚書袁可立墓志銘
    另見高攀龍《答袁節寰中丞》、董其昌《節寰袁公行狀》、王鐸《太子少保兵部尚書節寰袁公神道碑》、倪元璐《袁節寰大司馬像讚》等,可作更全面之考研。 賜進士通議大夫協理詹事府詹事兼翰林院侍讀學士纂修先朝實錄記注起居管理六曹章奏較內書文華殿展書誥勅撰文前右春坊右諭德左庶子掌南京翰林院事經筵講官通家鄉眷生王鐸頓首拜書丹 賜進士第資政大夫南京工部尚書前刑部尚書奉勅巡撫保定等處地方提督紫荊等關都察院右僉都御史通家眷弟靳於中頓首拜撰蓋
  • 即將消失的古村落,距離海口東站5公裡,相傳是明朝兵部尚書故裡
    相傳海南四傑之一,明朝兵部尚書—薛遠的故裡就在此處。古村落自然被世人稱為「薛村」。有人曾問我去薛村幹什麼呢?我不假思索地回答道,去薛村「走讀」。因為曾經的昌盛人文,總能讓你尋跡到文化的印記,歷史的遺蹤。遊走在薛村,沒有比邊走邊讀,細細品味歷史給他留下的古老沉澱更為有趣的事!
  • 皇恩浩蕩,這位兵部尚書卻因一副對聯喪命,其中隱情慢慢浮出水面
    今天給大家說一個兵部尚書因為一副對聯而喪命的事,希望偶的小可愛們能夠喜歡!說1642年,明清之間爆發了一場舉世矚目的大決戰——松錦之戰。說崇禎帝當時驚懼絕望之餘大罵兵部尚書陳新甲,說都是他出的餿主意,非要搞什麼速戰速決,還讓曹化淳這個廢物去當什麼欽差大臣,「指導」洪承疇跟皇太極死拼!這下好,人都拼死了,你高興了?爾等,爾等,爾等誤國啊!
  • 「曲周故事」講述曲周歷史名人故事:吏部兼兵部尚書——路振飛
    吏部兼兵部尚書——路振飛來自微觀曲周00:0016:17路振飛為人耿直,初任涇陽縣知縣時,正是權閹魏忠賢如日中天的時候,全國的官員沒有不巴結奉承他的。涇陽縣所屬的陝西省當局官員,想巴結魏忠賢,要為其建造「生祠」,並且還要找個風水寶地,選中了涇陽縣認為地脈好,風水強,最適宜建造。
  • 閱不好兵部尚書砍腦袋,閱的好直接上戰場
    首先需要提前十一天由有司上奏請求閱兵,隨後,皇帝同意後,兵部便接受詔令準備閱兵。命令各軍將帥挑選精銳部隊參加,並且準備講武場地,場地一般長寬一千二百步,四處各有通道進行入場。又建步兵和騎兵的軍營,總共為六軍,左右廂各分三軍,以北為首。左右軍之間相隔三百步,立標柱五根,標柱之間相隔五十步,作為兩軍行進停止的界限。另外在北廂開闢一塊場地,面向南方。講武前三日,尚舍奉御在北廂場地安置帷宮。
  • 清代的侍郎與巡撫哪個品級更高,職責更重?
    先來理清侍郎與巡撫的品級問題清代六部的官制沿襲明代,侍郎具體是指中央六部,即吏、戶、禮、兵、刑、工六部的堂官,位居尚書之下,有左、右侍郎之分。但清代在中央實行的是滿漢雙軌制,因此,各部的侍郎不僅有左、右之分,還有滿、漢之分,也就說一個部共有四位侍郎。
  • 院裡石桌放在什麼方位
    帶院子的房子一般都比較受人喜歡,有院子的房子,院子可以讓主人隨意布置,有一些人會放一些石桌石凳來乘涼。那麼院子裡的石桌到底應該怎麼擺放呢?石桌不能夠放在門口,石桌的擺放要按照一定的規則,不能放在正門口的位置,放在正門口的位置會阻礙事業,會讓主人的事業和生活遇到阻礙。因此,石桌的擺上要避開正門。石桌不能放在窗口的對面,同樣會影響事業的開拓,而且石桌石凳很多都有稜角,正對著窗口會形成角煞,會對主人的運勢產生不利的影響。
  • 清代帝師蔡新題匾現身漳州平和山美村
    由引首章「葛山」可知,該匾額的題寫者為漳浦籍人氏,有著「一代帝師」之稱的清代名臣蔡新。 據考證,南湖樓的肇建者蔡贊系平和縣崎嶺、九峰一帶人盡皆知的歷史人物,崎嶺山美蔡氏九世祖,人稱「蔡百萬」。據當地族譜記載,蔡百萬本名贊,字憲章,又名宗元,號章亭。
  • 他祖上是明朝兵部尚書,被清軍滿門抄斬,為報仇將溥儀趕出皇宮
    當時的兵部尚書叫孫承宗,雖然是文官出身,可他的軍事才能同樣厲害,曾經做過帝師,當時明朝的軍隊和清軍較量的時候經常打敗仗,在危機關頭孫承宗成為了薊遼督師,他上臺之後不主動招惹清軍
  • 蓮花山下,明朝尚書故裡,洛陽宜陽蓮莊遊記
    作者:巴圖8月9日,星期天,上午,天氣炎熱,我們到宜陽遊玩,慕名參觀了蓮花山下,尚書故裡——蓮莊鎮蓮莊村。蓮莊村是宜陽縣蓮莊鎮政府所在地,因村南有蓮花山而得名,是明代嘉靖年間兵部尚書王邦端故裡。鎮政府所在地蓮莊村曾是明代嘉靖年間右監御使、兵部尚書王邦端故裡,全鎮總面積81.8平方公裡,耕地3.3萬畝,轄16個行政村,43個自然村,164個村民組,2.7萬人。
  • 清朝的六部尚書是幾品官?相當於今天的什麼職位?
    清朝的官職體系中,六部尚書是非常重要的官職,六部即「三省六部制」的六部,起源於隋朝時期,此後的歷朝歷代,都沿襲三省六部制,可見其對後世的影響非常大。六部包括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上千年都沒有變過,那清朝的六部尚書是幾品官?又相當於今天的什麼職位?
  • 太原堂溫氏古代人物明代尚書溫純
    歷任知縣、巡撫、吏部尚書、工部尚書等職,是嘉靖、隆慶、萬曆朝有名的京官。他一生不僅政績卓然,在文學上也取得了不俗的成就,是明代中後期陝西文人的代表。溫純一生廉潔奉公、不畏權貴、勇於直諫,肅百僚、振風紀,史稱一代名臣。溫純是太原堂溫氏後裔,遠祖是唐叔虞,開基祖是溫何。他一生為創建地方公益事業不遺餘力,雖三朝為官而家無積財,是三原古龍橋的倡建者。
  • 明代軍事制度簡說(二):都司、五軍都督府、兵部
    到了清代,督、撫則為常設官了。「都指揮使司(簡稱:都司)」是地方平時最高軍事領導機構,負責管理所轄區內的衛、所,及其他有關軍事的各項事務。都司與布政司的轄境大致相同,也略有參差,以收相互制約之效。(二)中央主管部門:五軍都督府、兵部大體來說:衛、所隸屬於各省都指揮使司(都司);而各省都司又分別隸屬於中央的五軍都督府,並聽命於兵部。
  • 鄄城北王趙蘇氏:「三世三品指揮使,南北二京六尚書」
    鄄城北王趙蘇氏: 「三世三品指揮使,南北二京六尚書」在山東鄄(juan,音卷)城縣城西南方向15公裡,有一集鎮曰「北王趙」。據明嘉靖年間兵部尚書蘇祐著《谷原文草》(收入《四庫全書》)記載:「春秋晉、宋、衛、曹嘗同盟於清丘。有宋熙寧四年石刻,上書臨濮之東,清丘之源。北王趙集而後名。」由此可見,北王趙村原為古清丘,其歷史可追溯到春秋時期。
  • 1㎡左右的地方裝個雜物間,雜物統統放進去,家裡超乾淨!
    1㎡左右的地方裝個雜物間,雜物統統放進去,家裡超乾淨!最近連續幾天做家務才發現,老婆每天有多累!家裡的雜物太多,每次收納的時候都非常麻煩,不好分類還不知道該放在什麼位置。上網尋找方法,還真讓我找到了幾個收納分類的小技巧,其中最實用的就是雜物間,正好我家有一處1㎡多一點的地方,過兩天照著這樣裝個雜物間,大家幫我看看怎麼樣!這是我在網上找到的雜物間設計案例,面積都比較小,但是收納力卻超級強,從各種瓶瓶罐罐,到家裡換季的被褥以及拖把之類的物品都能放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