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食記 | 臭鱖魚!毛豆腐!你說我「嗜臭」?我這是在「嘗鮮」!

2021-02-23 情調蘇州

||Ciao,我是粗鹽。前陣子螺螄粉這東西火得狠,狠到有同事提議想在辦公室搞一場封閉式測評未遂的地步,理由很簡單,太**臭了。在「食臭」這件事兒上,安徽人是很有發言權的,要不然怎麼說這種腐敗的味道是徽菜獨有的特徵呢?蘇州一直有家名不見經傳的徽菜館子,仗著「菜臭不怕巷子深」的勁頭,倒是成為了蘇州圈內人朝拜正宗徽菜的聖地。

徽源,人民路蘇綸場那的一家老牌徽菜館子,營業多年,口碑一直很好。這家店我去吃過很多次,老闆是安徽人,店裡的主要食材都來源於安徽老家,口味也經過了反覆的斟酌,出品相當穩定,個人以為它能稱之為蘇州市面上十分正宗的「徽州家鄉味」了。
說起徽菜,相信很多人對它的理解都還只存在於口味重這個層面上。講真話,徽菜的口味相較於蘇幫菜那是真的重,風乾、醃臘、發酵等諸多在過去用於長期保存食物的手段,造就了如今獨樹一幟風格獨特的徽菜體系,但也正是這種濃鬱強烈的風味,讓它用一種別樣的「鮮」徵服了許多人的味蕾。

徽菜體系裡的兩大招牌菜,也是我在這家店眾多徽菜中最愛的兩道——臭鱖魚和毛豆腐,今天開篇我們就直奔主題,來說道說道這兩個「臭味相投」的經典味道。

·  徽州臭鱖魚

臭鱖魚的大名,應該沒人不知道吧。這道菜之於徽菜,堪比松鼠桂魚之於蘇幫菜的地位一樣重要。相傳這道菜的誕生就是源於古代徽州的魚販,他們為了把新鮮的鱖魚運回徽州山區,於是想出了用木桶裝運加鹽水醃製的辦法。經過多日的運輸,醃製與發酵的共同作用使鮮鱖魚產生了一種似臭非臭的特殊氣味,但加以烹煮卻鮮香無比,最終成就了一道獨居地方特色的美味。

·  徽州臭鱖魚

「聞起來臭,吃著可香啦!」 相信每個第一次吃臭鱖魚的人都會被人以這樣一句話來強行安利!實話實說,臭鱖魚上桌之後並非很多人想像那樣會散發出陣陣「惡臭」,實際上只會有一絲淡淡的發酵食物的味道,再加上濃鬱的醬香氣,使得這種微微的臭味若有似無,捉摸不定之間,甚至還讓人產生了一絲期待。

·  徽州臭鱖魚

一條上好的臭鱖魚醃漬成熟會兩腮發紅,表皮呈現出淡淡的銅綠色。烹煮臭鮭魚的手藝也是考量一位徽菜師傅功底的重要指標,畢竟是有特殊氣味的食材,若不能很好地壓制其臭凸顯其香,那多對不起這條鱖魚的「長途跋涉」呢。

·  徽州臭鱖魚

臭鱖魚的肉質特點就是撕開魚皮,魚肉呈蒜瓣狀,用筷子可以輕鬆分開。在醬香濃鬱的醬汁包裹之下,將魚肉慢慢送入口中。靠近口鼻時,你會明顯聞到那陣香氣夾雜中的淡淡臭味,但當魚肉入口的瞬間,那種經過時間凝練的鮮甜口感會直接衝擊你的味蕾,替你打開新世界的大門。這種鮮並不會為鹹辣的醬汁所掩蓋,反倒如同破土的筍尖般驚喜奪目。

·  徽州臭鱖魚

如果說時鮮的鱖魚鮮味是一柄寒光畢現的利刃,那臭鱖魚的鮮則像是經過千錘百鍊的寶刀,那種結實的力量感,絕對會讓你不捨得放下筷子來。此處重點提醒,臭鱖魚上桌,一定要搶著吃,否則轉過一圈再回來,只怕就剩一條光禿禿的魚骨咯。

·  鍋煎毛豆腐

第一次知道毛豆腐的存在是看《舌尖上的中國》,片中那個毛茸茸白花花的小東西,竟然會是豆腐?同時經過油煎與辣醬的加持,它怎麼就能從雪白可愛的樣子,變成通體金黃的誘人色澤.於是當我在徽源的菜單上看到毛豆腐時,我的眼睛放光了。店裡的毛豆腐是每天早晨從安徽運送到蘇州的,它的運輸和保存都相當有難度,如果上面的絨毛沒了,這塊毛豆腐的品質就會大打折扣。

·  《舌尖上的中國》S01E03毛豆腐的樣子

毛豆腐的吃法可繁可簡,但最精髓最能體現出毛豆腐精妙口感與味道的還是最簡單的:煎。將毛豆腐煎至兩面金黃後上桌,邊上搭配一疊徽州地產的辣椒醬就是它最完美的樣子。

這裡請允許我引用一段《舌尖》裡的臺詞:豆腐的內部已經大為不同了,毛黴菌分泌蛋白酶,讓大豆蛋白降解成小分子的腖類、多肽和胺基酸。這一系列轉化,賦予了豆腐異常的鮮美,這種濃鬱的風味被徽州人稱為「家鄉的味道」。

·  鍋煎毛豆腐

煎過的毛豆腐,表皮酥脆,但一旦咬開豆腐內部的細膩綿軟卻完全是另一種境界的存在,所謂的「外脆裡嫩」已經完全不足以形容它的美了。那種口感更像是在吃一塊慕斯蛋糕,綿密、軟糯的口感之下,那種胺基酸所帶來的「鮮」味體驗,是其他肉類食物所無法提供的。一點點辣醬的鹹與適度的辣,成為了毛豆腐鮮美最好的反襯,堪稱點睛之筆!

真的,哪怕就為了這一盤豆腐,也值得再來一趟。

 

說完了兩道我最喜歡的菜,再說說其他看家菜品。比如下面這鍋太白魚頭湯,作為上桌的頭道菜可謂分量十足。這道湯所用食材是安徽黃山新安江裡的草魚,店裡有個大水缸,專門用來養這些草魚,每鍋都是現殺現煮保證新鮮。煮魚湯的水也格外講究,用黃山地區的三陽金泉一起煲制3小時左右,燉出一鍋濃鬱奶白的鮮湯,鮮到掉眉毛的那種哦。

·  太白魚頭湯

魚湯裡的魚丸是用草魚肉手打製成的,那種Q彈是真的用勺子戳壓下去能彈開的,真的是一條魚的所有精華都濃縮在了這鍋湯裡呢。

·  太白魚頭湯

徽菜裡的臭,自然也少不了人盡皆知的臭豆腐。臭豆腐的做法也不局限於炸這一種,像這樣做成鍋仔,反倒是一種更能突出臭豆腐鮮美的方式。

·  鍋仔臭豆腐

說實話,有了毛豆腐的存在,臭豆腐的那種鮮美就會略顯平庸了。但這也不妨礙它是一道值得一點的好菜。臭豆腐的口感偏結實一些,細膩中帶著濃鬱的鹹鹹香氣,豆味濃鬱,臭的恰到好處。幹過湯汁偏辣,吃口很刺激,配合整體濃鬱的調調,滿滿徽菜的樣子。

頭頭是道,安徽本地的臘豬頭肉,類似小炒肉一般的做法,十分適合用來下酒下飯!聽說很多人會衝著這道豬頭肉來店裡吃飯,為的就是那一口正宗的家鄉味道。

·  頭頭是道

看起來頗為油潤的豬頭肉,實際在經過醃臘處理後,早已逼出了多於的油脂,剩下的脂肪部分反而能呈現出一種韌勁十足的啫喱狀口感,配合少許嚼勁十足的瘦肉,香氣會一點點瀰漫開來,吃口那是相當的帶勁!

·  特供黃牛肉

這鍋黃牛肉也是店裡一道點擊量很高的硬菜,不用我說你也一定能猜出來,這鍋肉的原材料同樣來源於安徽老家。黃牛肉的口感大部分時候是略有些柴的,但只要經過精心的燉煮,在時間的洗禮之下,它也能幻化出一種溫潤如玉的曼妙口感。

·  特供黃牛肉

尤其是那些「筋筋拉拉」的部分,在長時間的燉煮之後會呈現一種軟糯的膠質口感,綿密之餘能品嘗到一種微微的甘甜,妙哉。

·  特供黃牛肉

總的來說,還是如我開篇所言,徽源可謂是蘇州地區徽菜口味十分正宗的一家店了。店內無論是菜品還是裝潢,都能給你帶來一陣濃烈的徽州風情,黑瓦白牆,馬頭牆的裝飾都十分惹眼,無處不在的小細節都能把你帶到遠方的徽州大地,品味當地的風土人情,感受徽州文化的魅力。

·  店內徽派裝飾 by yuwei

徽菜看起來豪邁濃鬱的外表之下,是對食材、火候的細緻追求,他們通過對「時間」的精準把控,成就了臭味之下的極致鮮美。所以,如果感興趣,請一定來試試。

最後想說一句,有些人覺得在吃的方面,對「臭」的極致追求是一種「自虐」。但請你反觀世間那些種種藏在臭味之下的珍饈美味,它們哪一樣不是大自然點石成金的饋贈?你說我們「嗜臭」?不,我們這是「嘗鮮」!

相關焦點

  • 臭鱖魚:你說誰臭呢?請叫我醃鮮鱖魚
    徽菜最有名的一道就是臭鱖魚。這條魚「臭名遠揚」,讓人一聽就皺眉頭,不待嘗試就打入另冊。其實臭鱖魚的本名該叫做「醃鮮鱖魚」,有一種發酵過的、似臭非臭的氣味,絕非臭魚爛蝦的腐爛味道。 宅家的日子裡,風物君也耐不住寂寞,對於臭鱖魚的思念呼之欲出。在強烈的欲望之下,找到了這一款來自徽州黃山的地道臭鱖魚。好吃的臭鱖魚,第一要義是材料新鮮。正宗的臭鱖魚只選用新鮮的桃花鱖。桃花盛開時,雨水連綿,溪水上漲,此時的鱖魚肉質最為鮮嫩。
  • 臭豆腐、臭鱖魚、臭莧菜梗,江南「臭三傑」誰最臭?
    在中國,以紹興為中心,浙江、江蘇、安徽以及上海的臭味當家菜花樣繁多:臭莧菜、臭芋艿梗、臭冬瓜、毛豆腐、黴千張、臭百葉、臭鱖魚......從蔬菜到豆製品再到肉類,做法是「萬物皆可臭」,吃法是「食臭亦有道」,心法是紹興、寧波一帶還在堅守的「無臭不下飯」的習俗。《臭食物大全》的作者,發酵學教授小泉武夫在他的書裡開篇就提道:「人類在培養綜合能力時,認識帶有臭味之物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 食在江南:臭豆腐、臭鱖魚、臭莧菜梗,誰最臭?
    在中國,以紹興為中心,浙江、江蘇、安徽以及上海的臭味當家菜花樣繁多:臭莧菜、臭芋艿梗、臭冬瓜、毛豆腐、黴千張、臭百葉、臭鱖魚......從蔬菜到豆製品再到肉類,做法是「萬物皆可臭」,吃法是「食臭亦有道」,心法是紹興、寧波一帶還在堅守的「無臭不下飯」的習俗。
  • 招牌臭鱖魚蒜瓣肉聞著臭吃著香,京城徽菜名店楊記興落戶瀋陽
    臭鱖魚是徽菜代表作之一,隨著央視《舌尖上的中國》的熱播,這道菜更是名揚四海,其實此菜成名已經有百餘年的歷史。在京城提起楊記興,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這家著名徽菜館以臭鱖魚名聞天下,如今楊記興也來瀋陽了,我們距離《舌尖上的中國》只差一張地鐵票。
  • 行走的美味—黃山:舌尖美味,只知道臭鱖魚和毛豆腐怎麼夠?!
    「一生痴絕處,無夢到徽州」——黃山的雲海奇松、徽州的山水清麗,對於江浙滬人民來說,是個不錯的周末遊之選~這裡的美食更值得一提,「臭鱖魚」和「毛豆腐」雙雙亮相《舌尖上的中國》,亦屬殊榮。食之油酥柔韌,不待咀嚼先自融化生津,唇齒留香,清幽雅淡,甜而不膩。徽墨酥除具有一般黑色食品的食用功能外,還具有潤喉、滋肺、烏髮等特效。也是深受喜愛的旅行伴手禮哦~
  • 好吃| 黯然銷魂臭鱖魚
    「你還記得在重慶吃鐵匠火鍋那次麼?」「光明橋那家特好吃的乾鍋鴨頭,旁邊賣雞蛋灌餅的老奶奶有印象嗎?」「黃山吃臭鱖魚那次,那小倆口還記得嗎?」是的,這是一條令人印象深刻的臭鱖魚。女朋友跟老闆娘說,你老公手藝真好,老闆娘容光煥發,之前的大哭好像從未發生過。我問小哥,弄臭了還這麼好吃是什麼道理?小哥齜著牙笑著說:「墮落是為了飛翔。」就這樣,這條墮落並生成了很多記憶的臭鱖魚,打開了我味覺的一個全新維度。
  • 以「臭」名遠揚的——毛豆腐
    我17年碰巧來到徽州求學,今年是第三年,然而我原本就是安徽人,徽州的生活習慣與老家的差異很小,適應起來也很快。剛來黃山的那一年,家裡人擔心我第一次這麼長時間的離開家,怕吃不好也睡不好。那時候總是隔天一個電話,家裡人總會問的一個問題是「吃得可還習慣」。
  • 臭鱖魚,北京的湘菜館和徽菜館,總有一個讓你「以身試臭」
    我只在北京吃過臭鱖魚,從第一次就喜歡上了,自從《舌尖上的中國》播出以後,能吃到的地方似乎越來越多了。、魚扇、梅花魚茸湯」,徽菜只列這一種書,但很關鍵,因為這裡面的醃鮮鱖魚就是臭鱖魚。增訂版對這道菜有更加詳細的說明,「醃鮮鱖魚原名臭鱖魚,是徽州傳統名菜。此菜的形成有一段有趣的故事,約在200多年前,沿江一帶的貴池、銅陵、大通等地商販每年入冬將長江名貴水產鱖魚以木桶裝運至山區出售(至今祁門一帶仍稱桶魚)。
  • 臭鱖魚:你說誰臭呢?我可是這家星級餐廳的臺柱子!
    起初只是為了酒店測評而來,沒想到卻讓我們撿到了寶——嘗到了昆明少見的美味臭鱖魚。*臭鱖魚的出現,起源於徽商。古時的徽州多山地,很少有可食用的魚類佳餚,再加之冷鏈運輸能力的缺失,使得販運過來的魚經常會衰敗。
  • 黯然銷魂臭鱖魚
    說是吵,其實男的基本沒有回嘴,女的說著說著沒一會兒哭了起來,哭著哭著抬頭看到我們,馬上擦乾眼淚盈著笑臉招呼問吃點什麼。不禁讓人唏噓,這樣苦的愛情,也是鐵了心要過一輩子的。應該沒有受到情緒的影響,寡言少語的小夥做的那條1斤半的臭鱖魚一點也不含糊。在十多年前,花68元點一份這樣陌生的菜,有點孤注一擲。
  • 《舌尖上的中國》臭鮭魚名氣大 小徽商臭鱖魚館持卡6.8折
    小徽商臭鱖魚館持卡6.8折小徽商臭鱖魚館合肥本土的小連鎖店,別看點小可是卻是地道的百年老號,標準配置是四五個包廂、五六張散臺。雖是小店卻有傳統徽派大菜,如臭鱖魚,這菜不僅當家而且常年特價。小店環境普通價格也普通,價位不高甚至可以說便宜。「安徽名菜,大眾消費」,酒店敢打出這樣的口號,是因為老闆兼大廚小有名氣。老闆鄧鐵是高級技師,曾是中國名廚、中國金廚獎獲得者。招牌菜是:臭鱖魚、風乾雞、紅燒臭豆腐、魚籽燒魚泡、胡適一品鍋、李鴻章大雜燴。
  • 臭菜系列 之 臭鱖魚
    這樣七八天之後到達目的地了,魚鰓也還是紅色的,鱗不脫,質未變,只是表皮散發出一種似臭非臭的特殊氣味,但是洗乾淨後經過熱油稍煎,細火烹調,不但沒有臭味,反而鮮香無比,成為膾炙人口的佳餚延續下來。幾乎所有人對徽菜的印象都是由一條臭鱖魚開始的。臭鱖魚俗稱「醃鮮魚」。
  • 好吃| 黯然銷魂臭鱖魚
    「你還記得在重慶吃鐵匠火鍋那次麼?」「光明橋那家特好吃的乾鍋鴨頭,旁邊賣雞蛋灌餅的老奶奶有印象嗎?」「黃山吃臭鱖魚那次,那小倆口還記得嗎?」是的,這是一條令人印象深刻的臭鱖魚。女朋友跟老闆娘說,你老公手藝真好,老闆娘容光煥發,之前的大哭好像從未發生過。我問小哥,弄臭了還這麼好吃是什麼道理?小哥齜著牙笑著說:「墮落是為了飛翔。」就這樣,這條墮落並生成了很多記憶的臭鱖魚,打開了我味覺的一個全新維度。
  • 好吃 | 黯然銷魂臭鱖魚
    「你還記得在重慶吃鐵匠火鍋那次麼?」「光明橋那家特好吃的乾鍋鴨頭,旁邊賣雞蛋灌餅的老奶奶有印象嗎?」「黃山吃臭鱖魚那次,那小倆口還記得嗎?」是的,這是一條令人印象深刻的臭鱖魚。(圖片來自視覺中國)2004年黃山的屯溪老街,遠沒有現在熱鬧,店鋪到了晚上10點基本就稀稀拉拉了。
  • 尋味烏鎮別樣風味,來明徽菜館吃臭鱖魚吧 | 烏鎮 · 吃飯
    小品中和賈玲一起「啼笑皆非」的,當然還有赫赫有名的安徽臭鱖魚。小烏在這裡鄭重的表明立場:「臭鱖魚」≠ 「臭了的鱖魚」臭鱖魚這道菜誕生於幾百年前的一次誤打誤撞。有一個小商販在搬運鱖魚的時候,為了防止自己血本無歸,也使鱖魚保鮮,在運輸的木桶中,用濃油赤醬處理一番,再撒上薄薄的一層鹽。
  • 舌尖上的非遺|桃花流水鱖魚肥——安徽臭鱖魚
    ,臭鱖魚。賈亭沂 攝徽州人愛吃鱖魚,最有名的當是「醃鮮鱖魚」,也就是「臭鱖魚」。臭鱖魚是徽菜中最典型的代表,「臭」的滋味,讓它成為了獨有的徽州味道。由來:相傳在200多年前,徽州無江河大魚,舊時外出的徽州商人外出做生意回家,總想帶幾條鱖魚回家給妻兒老小嘗鮮。
  • 披雲的石鍋臭鱖魚又要火了~CCTV1告訴你中國名菜的獨門秘訣!
    小畢帶著100元吃三天的任務,找到了安徽歙縣的口味評鑑師沫爺,首先來到了老虎灶吃石頭粿;到披雲山莊看臭鱖魚,釣鱖魚;沫爺帶著小畢到古徽州府吃毛豆腐;到竹林挖筍鞭兒;吃了筍鞭兒燉火腿;黃山屯溪老街吃蟹殼黃——黃山燒餅;逛了茶莊
  • 一條臭鱖魚,為什麼能成為徽菜代表?
    網絡上甚至很多賣臭鱖魚的店裡都有這麼一個傳說,說兩百多年前,徽州有個苗知府酷愛吃魚,但徽州地處山區,大魚都要從外面沿江地區販入。苗知府派手下去買魚,路上魚死了,手下靈機一動,加鹽醃製死魚,運至徽州,已有微微臭味,但苗知府吃了仍然很開心,於是徽州臭鱖魚就這麼誕生了。按照我們的經驗,類似的這種傳說,別說是一個區區知府了,就是搭上康熙、乾隆、慈禧,基本都是不可信的。
  • 這道安徽名菜以臭為美 外地人難以接受 本地人卻無法自拔
    要說到中華美食,每個地方肯定各具特色,但因為我們中華大地地大物博,每個地方的口味也有很大的差異。因此有些菜品當地人很喜歡,外地遊客卻無法接受,安徽就有這樣一道菜——臭鱖魚。紅燒臭鱖魚是徽州名菜了,無論是家裡招待客人、餐館熱銷榜還是重大日子家家戶戶的飯桌上,都能看到鱖魚的身影。它需要醃製好幾個月,並且倒入各式的醬料製成的,不僅可以紅燒、蒸,還可以放在乾鍋裡燒,味道都是非常鮮美的,就像臭豆腐一樣,聞著臭,吃起來卻非常香。臭鱖魚的味道比較特殊,沒有吃過的朋友可能會接受不了這個味道,但是請相信我,只要你嘗過,一定會被它所吸引。
  • 【雲錦商業街·隆御徽菜|元旦通用】99元享【鉅惠4人餐】黃山空運臭鱖魚+黃山空運毛豆腐+農家炒雞+皖南小炒+冬菜酸筍+醬油炒飯等
    黃山空運臭鱖魚黃山空運毛豆腐農家炒雞+皖南小炒冬菜酸筍+醬油炒飯餐位*4至少請提前3小時電話預約隆御徽菜傳承著溫暖、細膩、浪漫等美好記錄在時光之輪悠悠迴旋的時空裡提倡中庸的中國人對臭鱖魚的態度可沒有中立這個選項愛它的人愛到魂牽夢縈,誓死永不分離恨它的鄙夷不屑,唯恐避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