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快速送書服務 北京72家實體書店上線外賣平臺

2021-01-20 新華網客戶端

  ▲外研書店員工為外賣小哥備好圖書等「外賣」。

  ▼美團騎士到新華書店大柵欄店取「外賣」,交付商品前,店員為騎士測量體溫。

  一些細心的讀者已經注意到,包括Page One、北京圖書大廈、鍾書閣在內的北京72家實體書店近日轉戰美團外賣平臺,人們可以像點餐一樣,享受到最快30分鐘圖書送達服務。近20天過去了,試水外賣的書店,水土服不服?讀者認不認?

  一天最多50多個訂單

  外研書店周末一天接到了50多個訂單,這是這家書店上線美團平臺以來,接到訂單最多的一天。北京外研書店經理付帥說:「這其中包括30多單即時訂單、20多個預約單。」他還介紹,外研書店的兩家門店分別位於北京外國語大學和東升科技園,在疫情期間管理都非常嚴格,目前都是由書店員工打好包送到學校和園區門口。

  新華書店相關負責人也透露,參與美團外賣平臺的新華書店門店有32家,自3月13日試運營至今,已經產生訂單超過百單。

  美團閃購有關負責人介紹,近日,平臺聯合READWAY上海三聯書店、新華書店、外研書店、碼字人書店、鍾書閣等42個線上營業的實體書店門店,開展首個線上讀書節活動,短短3天時間創下近1000本圖書的銷量。讀書節期間,用戶最愛買的是兒童繪本、社科經典和詞典等工具書,同時也下單了手帳、作業本、咖啡等多種物品。有趣的是,工具書詞典成為銷量最高的人氣單品,包括《牛津高階詞典》《新華字典》《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等在內的工具書,共售出了27本。

  但並不是所有的書店都有如此業績,有的書店甚至一直還未「開張」。小眾書坊創始人彭明榜說,小眾書坊從開店起就有自己的有贊商城、淘寶店鋪,去年又開通了京東商城小眾雅集圖書專營店,這幾個線上店都是通過微信公眾號推廣的,從3月9日起,快遞恢復發貨,將此前積累的五六百個訂單都發出去了。他分析,由於小眾書坊是家詩歌主題書店,客戶群相對穩定,目前大家還是習慣在原有的平臺下單,對美團平臺還不熟悉。

  上線書店追求「小而美」

  瀏覽上線書店的頁面可以發現,這些書店的品類優勢與傳統電商的追求顯然不同,不是大而全,而是小而美。

  Page One北京坊店總經理陳鵬說,為凸顯自身核心競爭優勢,與其他圖書品牌形成差異化,Page One在美團外賣售賣的圖書類型,依然延續其線下實體書店風格,以英文原版圖書和設計類書籍為主。小眾書坊書目主打詩歌和文學,而且不少都是自有出版品種。中信書店啟皓店將科普新知品類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推薦,這和其實體店的選品特色一脈相承。此外,總體上看,上線書店圖書品類不多,圖書定價一般沒有折扣。

  根據美團外賣的相關統計,除了圖書外,在線銷售商品特色鮮明,其中還不乏浮世繪真絲眼罩、時間管理器、輕生活收納袋、咖啡豆、樂高書燈等文創、文具、餐飲類產品。付帥告訴記者,外研書店的童書銷售佔比最大,其中包括分級讀物、繪本和原版圖書等,另一個品類就是和孩子在家學習相關的文具、文創。不過他也提到,「文具等因為單價低,訂單多,但是銷售額並不高,很多成為了湊單商品。」值得一提的是,外研書店特意將自己開發的「楊小洲設計限量精裝版筆記本」拿來促銷,因為具有專屬性,加之促銷力度比較大,銷售情況不錯。

  「不追求大而全,而是小而美有特色,利用專業選品能力,儘量打包、組合出一些具有獨特性的產品,這樣在折扣不佔優勢的情況下,才能有持久性,」付帥總結道。美團閃購相關負責人也特別提到,「外研書店是首批入駐實體書店中的標杆性門店」,這位負責人介紹,外研書店的兩個線上門店,各自上傳了800多個商品,門店內明確列出了文創產品、學生必備詞典、兒童繪本、暢銷文學、地圖、書籤等多種商品標籤,供消費者選購,「這樣分門別類的精細化運營,對於提升單量很有幫助。」

  彭明榜認為,小眾書坊與美團外賣的合作,有可以期待的優勢,「那就是我們主要銷售的是自己策劃出品的出版物,在價格上不受電商打折的影響。換言之,小眾書坊的美團店沒有可替代性,它有存在的獨特價值。」

  50家書店完成「外賣訂單」

  3月12日上午10點,有用戶在美團平臺下單,從鍾書閣購買了瑞·達利歐的《原則》,這是北京外賣點書的首單。美團閃購相關負責人透露,截至目前,在首批確認入駐美團外賣的72家實體書店中,已有近50家實現了線上營業,新華書店、外研書店、鍾書閣等都完成了各自的「外賣訂單」。

  這位負責人表示,首批上線的72家實體書店,均以整體業務形式入駐美團,圖書、文創、文具和餐飲零售等商品,享受同一優惠費率。來自美團的相關信息表明:消費者對於外賣購書的「嘗鮮」意識較明顯;書店對外賣訂單的包裝、隨訂單附贈的卡片等方面也較為用心。用戶反饋已經開始增多,一則針對外研書店的反饋稱:「送貨太快了,必須贊。特殊時期書店網上售書太棒了,讓疫情弄得浮躁焦慮的心在書中找到一些安慰吧。」還有的消費者點評,外賣點到中信書店啟皓店念念不忘的牛角包、點心,很驚喜。

  「圖書外賣是個新鮮事物,這個創意模式剛剛推出時,傳統書店和網際網路平臺之間的合作機制首先需要進行細緻對接,才能將雙方的優勢最大化。」美團相關負責人表示,這其中涉及商品管理、配送服務範圍、用戶感知等諸多方面。談及目前存在的一些問題,這位負責人說:「一方面,商品數量豐富度不夠,需要與大書店和品牌進行系統對接,豐富商品庫,提升書店線上商品數量。另一方面,大多數用戶對於外賣購書的認知較低,還需要一定時間培養購買習慣。」

  付帥則認為,從目前來看,可能還是要加大宣傳力度和宣傳的持續性,很多讀者其實還是不知道美團可以購買「精神產品」。

  儘管如此,北京智信文化產業研究院理事長、知名出版人劉明清看好實體書店的這次試水。「在疫情期間,這是擺脫實體書店生存困境新的嘗試,是書店線上線下實現融合發展的有利舉措。」他認為,美團外賣經營範圍大多在3至10公裡以內,這樣能使書店服務讀者更牢固、更緊密,而藉助美團外賣的客戶評價體系,其積攢的美譽度對於書店品牌影響力也有實質性幫助。(記者 路豔霞)

相關焦點

  • 實體書店也送外賣:服務周邊10公裡讀者剛需
    【來源:中國青年報】服務周邊10公裡讀者剛需—— 實體書店也送外賣了 實體書店外賣首單來自鍾書閣。 萬物皆可外賣,北京的實體書店最近也加入外賣中。首批72家實體書店已經陸續上線美團外賣,這意味著,讀者能在下單後大概30分鐘的時間裡,親手接到想要的圖書。書香和飯香,你可以同時擁有。 當然,也有質疑聲的存在:有什麼書這麼著急非得外賣?外賣價格高為什麼不用電商?店裡那麼多書選哪些上外賣?
  • 海澱「最美書店」變身「網紅」 上線外賣送書服務
    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有「最美書店」之稱的海澱鍾書閣書店(融科店)自2月1日起關閉線下門店,為減少疫情影響,近日重新打造成一家「網紅」書店。店員拿著書本,用手機拍攝,進行線上營銷。同時,該書店正式入駐美團外賣平臺,市民可以像訂餐一樣,點「外賣」購書。
  • 「外賣」也能送書!在北京鍾書閣下單,30分鐘內送貨到家
    在相關部門協調下,日前,北京市與美團就「實體書店+美團平臺計劃」達成產業協同框架協議,72家實體書店成為第一批進駐美團平臺的示範企業,其中,既有北京圖書大廈等大型綜合性書城,也有鍾書閣、建投書局一類的品質書店。目前,已經入駐完成的有30家左右,上傳了商品、能正常經營的有10家左右。
  • 員工出鏡直播,圖書外賣上線疫情時期的實體書店在悄悄練級!
    店員或店長出鏡直播書店帶貨,圖書與文創上線外賣平臺,……通過對多家實體書店的採訪,我們發現,疫情的不期而至,打亂了原本的計劃,但疫情也給了書店難得的冷靜期。疫情帶來的危機感,也形成了「倒逼」機制:它迫使書店人立即深入思考並及時行動起來,梳理過去積存的自身薄弱環節,做出有效的改革和調整。
  • 點書如點餐,中信書店入駐外賣平臺
    近日,小亦了解到北京市和美團就「實體書店+美團平臺計劃」達成協議72家北京市實體書店成為第一批進駐美團平臺的示範企業協調電商平臺對書店免收或降低入駐費用,並給予特殊費率優惠和流量補貼。推動實體書店與電商平臺合作,引導實體書店找準網上網下渠道結合點,開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圖書銷售推廣業務。」中信書店相關負責人告訴小亦:「目前還在籌備對接過程中,預計本周內會上線。
  • 言幾又上線圖書外賣 成都9家全國數量第一
    餓了麼騎手在言幾又書店取訂單 2月21日,記者從餓了麼了解到,言幾又率先布局線上銷售,聯合餓了麼外賣平臺提供「免接觸配送」服務。近期全國範圍內已有30家門店轉型外賣,其中成都數量最多,佔9家,此外,上海8家,北京5家,深圳3家,廣州2家,廈門2家,昆明1家。 一邊是愛讀書的成都人宅家閱讀、創造文化生活新場景,一邊是實體書店的積極轉型、抓住轉型發展的新機遇,雖然書店因為疫情衝擊而客流冷清,但萬家燈火中仍然縈繞著書香成都的濃鬱氛圍。
  • 上新了點份圖書外賣 書店1個多月試水經營如何?
    圖為外研書店的員工在打包圖書。李美雲攝核心閱讀3月起,北京105家實體書店陸續入駐外賣平臺,讀者可以享受最快30分鐘的送達服務。外賣服務覆蓋且一定程度上擴大了書店現有的讀者輻射範圍,同時保持了產品的多元性。
  • 網上買書買過不少,用外賣紅包買書你試過嗎?杭州新華書店入駐餓了麼
    近日,杭州新華書店入駐「餓了麼」送餐平臺,杭州主城區的市民買書可以在家下單。當然,平臺的滿減、優惠紅包也能用在買書上。當街頭的外賣小哥騎車穿梭,你以為他車上都是美食嘛?不,可能還有書。以後,外賣小哥不僅僅能填飽你的肚子,還能給你送來精神食糧。
  • CBA公司宣布降薪;實體書店開始送外賣;青島撤回限售鬆綁政策
    【法國LV手工作坊改產口罩,支援前線醫護】近日,著名奢侈品牌路易威登(LV)重開在法國的5家工坊製作防護口罩。受新冠疫情影響,法國面臨口罩緊缺。(中新經緯) 【實體書店也送外賣了】4月14日,據《中國青年報》報導,北京實體書店也開始送外賣了。北京首批72家實體書店陸續上線。一杯咖啡、一個甜品、一本小說,構成了一個「下午茶」套餐。(新浪財經)
  • 線上大求生,值不值得實體書店借鑑?
    據記者觀察,該西西弗書店暫時關閉了閱讀區和堂食,矢量咖啡業務主要是通過美團外賣平臺進行配送或自提。從記者進店到離店的一個多小時內,未有消費者進店購書。一位正在購書的媽媽告訴記者:「家住附近,小孩正在上一年級,受疫情影響,學校通知在家線上學習,由於沒有相應的教材,來覔書店主要是給孩子買教輔書。」相關人員也透露,覔書店內一天的客流只有幾十人,大部分是家長給小孩購買教輔書,輔助線上學習。
  • 疫情加速轉型 實體書店的這些自救大法可以抄!
    「上線」已成書店生存發展必選題   如何將書店上線、如何通過網際網路打造增值服務能力、如何線上營銷、如何打造線上社群……在停業戰「疫」期間,這些都是各實體書店需要考慮,也是未來的轉型的實用法則之一。在書店行業內,實體書店通過打通線上線下而擁有許多忠實讀者的案例比比皆是。
  • 北京實體書店發展「翻開新一頁」
    今年,在實體書店普遍面臨生存和發展困難的挑戰下,北京實體書店以不斷開出新店、特色日益多元,完成了一次完美的逆襲。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1月底,北京市實體書店已達到1938家,比去年增加639家,同比增幅49%。全市萬人擁有實體書店數量達到0.9家,萬人擁有0.8家書店的「七有」「五性」目標已全面完成。
  • 北京特色書店調查之一 選品特色是實體書店的靈魂
    近日,北京市從2019年度獲得扶持的239家北京實體書店中選出特色書店85家、最美書店10家、最具影響力書店2家,扶持資金近1億元。何為特色書店?在網際網路電商不斷打「低價戰」的環境下,實體書店又該如何通過彰顯自己的特色來留住讀者?記者近日走訪了幾家特色書店發現,在圖書選品上下功夫,將書店的經營核心放在圖書本身上是許多書店從業者的共識。
  • 全省首家新華書店入駐「餓了麼」平臺
    省內首家「知識外賣」正式上線,新華書店推出服務新舉措,開啟服務新模式,「餓了麼」平臺自此打開服務濟南文化教育領域之門。疫情期間為滿足濟南讀者的購書需求,濟南分公司推出網上書店24小時查書購書、3公裡內「送書上門」、電話查書訂購、微信群諮詢等一系列服務措施,解決了讀者不知道去哪裡購書、如何安全購書等問題,得到讀者的一直好評。
  • 春天,讓書店「暖」起來(書裡書外)
    很多實體書店停業,不少書店銷售額大幅下降,房租、員工薪酬等固定支出卻依然存在。此外,居家生活為「雲端」帶來龐大流量,數字閱讀平臺、知識付費平臺、網際網路電商平臺,都在積極鞏固既有用戶,拓展潛在人群,這些渠道也會對實體書店恢復營業後的客流和收入產生一定影響。
  • 迪卡儂、新華書店上線餓了麼,大牌零售商都在「上天入地」
    起 潮成立於1937年,如今年過80的新華書店,一直很趕趟兒。1998年,新華書店就上線了電商網站——比阿里巴巴還早了一年,儘管新華書店並沒有成為另一家「亞馬遜」。這一次,上線外賣,新華書店也是最早敲定的一家。
  • 書店老闆們的「第一次」:直播、眾籌、外賣、微商
    (圖片來源:單向街圖書館官微)根據中國實體書店聯盟「書萌」對全國1021家書店的調查數據,截止2月5日,超過99%書店在疫情期間沒有正常收入。在不能開門營業的日子裡,書店老闆們不得不放下包袱「賣吆喝」,嘗試著在線上開展自救。
  • 言幾又「雲店」正式上線,書店店員化身線上專業導購
    6月8日,由全國連鎖型實體書店言幾又開設的「雲店」正式上線。澎湃新聞記者了解到,「雲店」不等於過往人們熟悉的「微店」:用戶在「雲店」不僅可以購買書籍,還能綁定最心儀的線下門店和店內導購,從而在閱讀生活中擁有更多的「私人訂製」。上線已達十日,「雲店」這周的訂單量和訪問量比上周增長500%和300%,其中賣得最好的書是《半小時漫畫宋詞》。
  • 誠品再見,實體書店還好嗎?
    今年4月,日本最大書店連鎖品牌蔦屋書店宣布將在中國開設1100家店鋪;文軒BOOKS招商花園城店成為疫情後國內新開的最大實體書城;世界讀書日當天,「最美書店」鍾書閣的北京第二家分店開始試營業,成為最具潛質的網紅書店。  一邊火速撤離,一邊蜂擁入場,書店行業平添了幾分魔幻色彩。當下,江蘇的實體書店生存如何?
  • 疫情下的杭州實體書店
    受疫情影響,杭州許多實體書店仍無法開始營業。據實體書店聯盟「書萌」於今年2月對全國1021家書店的調查,截至2月5日,90.7%的書店選擇停業,超過99%的書店沒有正常收入。在這段日子裡,有讀者關心:書店現在還好嗎?書店和書店人在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