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亭:看《烽火芳菲》解答杜立特空襲日本的幾個問題

2020-12-14 觀察者網

11月11日,以1942年4月杜立特空襲日本以及後來中國百姓救助杜立特飛行員的真實歷史事件為背景的影片《烽火芳菲》在全國上映,不過影片篇幅有限,對於杜立特空襲日本的詳細情況無法一一敘說清楚,對那段歷史不很了解的人就難免有些不知所云,因此特撰本文來一番答疑解惑。

《烽火芳菲》海報,這部以救助杜立特飛行員為背景的影片11月11日起在全國上映

為什麼要提前起飛

11月11日,以1942年4月杜立特空襲日本以及後來中國百姓救助杜立特飛行員的真實歷史事件為背景的影片《烽火芳菲》在全國上映,在這部90分鐘片長的影片中,幾乎四分之三的篇幅都是介紹空襲之後中國百姓如何救助美軍飛行員的,而對杜立特空襲日本卻著墨不多,對這段歷史不太了解的人自然就會有些不知所云的感覺。

首先就是運載杜立特特遣隊B-25轟炸機的美軍艦隊遇到了什麼狀況要改變計劃提前起飛B-25?

當時盟軍在太平洋上正節節敗退,急需一場勝利來提振士氣,所以想出了用海軍的航母搭載陸軍轟炸機的辦法——當時美軍沒有獨立的空軍,只有陸軍航空兵和海軍航空兵,陸航的轟炸機要比海航的轟炸機航程、載彈量都更大——航母起飛轟炸機後就立即掉頭返航,轟炸機完成轟炸後則直接飛往中國著陸,這樣既可以避免航母在等待轟炸機返航時遇到強大的日本海軍的反擊,此時美軍艦隊的實力遠遠不如日軍;同時也解決了陸航轟炸機無法在航母上降落的難題,真是一舉兩得的絕好思路。

美軍B-25轟炸機,美軍想出了從航母上起飛陸航的B-25的「高招」

美軍原來的計劃是4月18日黃昏起飛轟炸機,在夜間轟炸日本本土,因為這些轟炸機沒有戰鬥機護航,夜間轟炸相對比較安全一些;然後4月19日白天在中國浙江衢州、麗水、玉山三個機場降落,加入在中國的美軍第十四航空隊留在中國繼續對日作戰。有些《烽火芳菲》的介紹中將杜立特特遣隊的B-25也稱為是「飛虎隊」顯然是不符合歷史常識的。

但是,4月18日早上7點44分,在距離日本本土1200公裡的海域就被日軍的巡邏警戒艇日東丸23號發現了,儘管美軍很快就擊沉了這艘小艇,但日東丸23號已經發出了告警電報,美軍艦隊的行蹤徹底暴露了。

發現美軍艦隊的日軍日東丸23號巡邏警戒艇

這樣擺在杜立特面前就是一個兩難的艱巨選擇,如果繼續向日本本土前進,還是按原計劃在黃昏起飛轟炸機很可能還沒到起飛海域就會遭到日軍艦隊的攔截,如果改變計劃提前起飛,那麼就會比原計劃增加450公裡的飛行距離,本來就計算得很緊巴巴的燃料很可能飛不到中國就用完了,而且轟炸也會相應提前到了白天,轟炸機遭遇日軍戰鬥機攔截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了。經過一番考慮,杜立特最終決定還是改變計劃立即起飛!

B-25從「大黃蜂」號航母上起飛

沒有戰鬥機護航,沒有無線電聯繫,燃料不足,這樣的轟炸行動無疑是九死一生的危險之途,所以美國海軍中素來以悍勇聞名的虎將哈爾西海軍中將,這次美軍艦隊的總指揮都不由敬佩地感慨:「這顯然是軍事史上最勇敢的行動之一!」

就這樣,杜立特特遣隊的16架B-25轟炸機在4月18日上午9時許依次起飛,他們的起飛時間比原計劃提早了8小時,航程也增加了450公裡,為此每架轟炸機都多帶了幾個5加侖航空汽油的小桶,在飛行途中由炮手把桶裡的汽油倒進油箱,然後再在空桶上鑽上幾個孔之後扔到海裡,這樣就能讓空桶沉入海底,不讓日軍根據這些油桶的線索來發現美軍艦隊的航跡。

相關焦點

  • 驚心動魄30秒,陸軍轟炸機登航母,杜立特空襲東京之戰
    2020年4月18日,是杜立特空襲東京78周年紀念日。78年前,美國陸軍航空兵中校詹姆斯·杜立特率領的16架B-25中型轟炸機載著80名機組乘員和航空炸彈,對日本首都東京,以及橫須賀、橫濱、名古屋、神戶這5座城市進行了空襲,極大地提升了美國軍民在珍珠港事件後低落的士氣,也對日軍在太平洋戰場上的戰略部署產生了深遠影響。
  • 杜立特空襲東京,為什麼提前10小時起飛?915發炮彈擊沉日本漁船
    於是,秘密而大膽的空襲東京行動如期展開。美國太平洋艦隊搭載陸軍的16架B-25,在無線電靜默的情況下已經航行了2周,空襲會一帆風順嗎?同時,遠在大洋彼岸的山本五十六,卻一直擔心東京的安全,這又是為什麼呢?
  • 浙贛會戰,杜立特空襲背後的中國巨大犧牲
    杜立特空襲日本東京(來源於網絡) 二.美國杜立特空襲,日本報復發起浙贛會戰> 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美國為反擊日本的囂張氣焰,報珍珠港之仇,同時鼓舞本國戰鬥士氣,信心;決定空襲日本本土。
  • 東京上空三十秒:杜立特突襲撬動二戰太平洋戰局
    圖片來源:WikiCommons2017年4月,二戰期間太平洋戰場上最為人稱頌的空襲——杜立特空襲,迎來了75周年紀念日。這一空襲得名於時年45歲的行動司令員中校詹姆斯·「吉米」·杜立特(James「Jimmy」Doolittle)。
  • 光亭:美國轟炸東京,中國付出多大代價
    【1942年4月18日,美國陸軍航空隊中校杜立特,率16架B—25轟炸機,從「大黃蜂」號航空母艦上起飛,發動了對東京的空襲。轟炸結束後,由於美軍在空襲行動前並沒有與中國方面溝通,以至當他們按計劃飛到中國沿海時,飛機燃料耗盡,除1架迫降蘇聯、3架迫降中國海岸外,其餘12架飛機的機組人員都在浙贛上空棄機跳傘。在中方的幫助下,美軍轟炸東京的任務得以完成。
  • 杜立特轟炸東京為什麼不炸日本皇宮?嘴不把門,飛行員調整到後補
    1942年4月,空襲東京的行動開始實施,杜立特的隊員們儘管為之興高採烈,但他們還有許多工作要做,尤其是如何在東京上空確定轟炸目標,以及到了中國後如何快速歸隊等等,這都需要一位「亞洲通」來傳授經驗,誰能擔當此任呢? 他就是海軍情報官史蒂芬.朱裡卡上尉。
  • 杜立特行動紀念館開館!一群美國人不遠萬裡來到衢州……
    1942年4月18日上午,16架美軍B-25轟炸機從太平洋上的"大黃蜂"號航空母艦起飛,目標是1120公裡之外的日本東京。這是一次奇襲,是由美國空軍杜立特中校一手策劃,作為對日軍突襲珍珠港進行報復的杜立特突襲行動。
  • 《烽火芳菲》:這部電影展現了哪些人物形象之美
    第二十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開幕影片《烽火芳菲》,受到了不少觀眾朋友們的關注。這部電影,同時也入圍了該屆上海電影節的金爵獎主競賽單元。可以說,影片的實力還是挺不錯的。作為一部備受大家關注的電影作品,《烽火芳菲》除了表現了人與人之間的溫情故事之外,其實,還展現了主人公這個人物的形象之美。這,包括了行為形象、品質形象以及思想形象的塑造和展現。那麼,為什麼說這部電影展現了這些形象之美。這些相關的形象刻畫,電影作品又是如何傳遞和表現的。關於這個問題,從以下的多個方面可以獲知。這部電影,首先展現了女主人公英子的行為之美。
  • 二戰1942:東京遭到第一次空襲
    為了防止日軍侵略印度和斯裡蘭卡,在阿卡迪亞會議上還制定了一個空襲日本的大膽作戰計劃。要想從太平洋上的航空母艦起飛,對相隔1000千米之遙的東京進行轟炸,這在當時來說,是戰爭史上未曾有過的冒險,經研究決定把這個任務交給航空隊第一流飛行員、飛行速度世界紀錄保持者詹姆士·杜立特中校來率領。
  • 「圖文」美國總統羅斯福決定轟炸東京,美軍傳奇飛行員杜立特功不可沒
    但是,由於當時技術條件有限,飛機想要從美國本土飛到日本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美軍最終制定了讓航母搭載遠程轟炸機的計劃。羅斯福對日宣戰但是,當時的航母甲板跑道長度難以滿足轟炸機的起飛距離。怎樣才能解決這些問題,並培養出合格的飛行員呢?
  • 《決戰中途島》網絡上線,觀後有感,幸虧沒去電影院看
    戰爭策源,偷襲珍珠港,馬紹爾群島,杜立特空襲,珊瑚海海戰再到決戰中途島,歷史的每一個節點全都順了下來,有頭有尾。2、歷史細節重現不少杜立特空襲的戰術和戰略意義,促使山本五十六孤注一擲進攻中途島。該片特意拍攝了天皇面對杜立特空襲時的反應,歷史細節很贊。哈爾西接尼米茲密令故意暴露企業號位置「逼迫」華盛頓調兵。美軍俯衝轟炸機編隊發現日軍艦隊的偶然,來自於美軍鸚鵡螺號潛艇和日軍驅逐艦的貢獻,這一點拍的很好。杜立特空襲後受到中國人民的救助,同時中國軍民由於日軍報復付出慘重代價。
  • 杜立特突襲東京,不僅導致了中途島海戰,還有浙贛戰役
    說起中途島海戰,必須從杜立特突襲東京說起。 杜立特突襲東京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損失慘重。第二天,美國對日宣戰。戰爭之初美國遭受到一連串的軍事失利,美國在太平洋的屬地關島、威克島以及菲律賓等相繼被日軍佔領,舉國上下人心沮喪。
  • 「中國那些事兒」漫話|杜立特突襲倖存者後代赴中國「尋親」 中美...
    2018年10月,杜立特行動紀念館在浙江省衢州市開館。美國杜立特突襲者子女協會的24人參加了開館儀式,一起留存中美那段特殊的情誼。戰爭無情,人間有愛據香港《南華早報》近日報導,1942年4月18日,美軍的杜立特突襲行動轟炸了日本首都東京等五所城市。
  • 杜立特轟炸東京:改變了太平洋戰爭走勢的三十秒
    珍珠港的災難刺痛了美國,也刺激了美國,既然「孤立主義」都無法為美國人帶來安全,那麼就需要對背信棄義的日本人「以牙還牙、以眼還眼」。所以美國國內「讓日本強盜嘗嘗美國炸彈」的呼聲越來越高,羅斯福總統在經歷了那個「蒙受恥辱的日子」後,也親自指示幕僚要研究轟炸東京、教訓日本的問題。但是,轟炸東京對在當時而言可以說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 美國大片《東京上空三十秒》紀實原型:杜利特團隊空襲東京
    解說:泰德·勞森是杜立特團隊的一員,1917年生於美國加尼福尼亞州,比杜立特年輕二十多歲,兩人算得上是老鄉,在泰德·勞森那本著名的《東京上空三十秒》裡曾經這樣描述,當年在杜立特帶領下他們訓練的情形,我們從早上7點訓練到晚上10點,而且練得最多的是晚上,以至於大伙兒都猜想,十有八九這任務是夜襲。
  • 1938年這位中國人在杜立特之前,是「轟炸」日本本土第一人
    日本偷襲珍珠港後,美國的杜立特率領一支陸航部隊從航母起飛轟炸東京的故事家喻戶曉。事實上,在那之前,中國空軍就對日本本土進行了一次轟炸。日本安保部門立即在轄區內進行搜索,並將傳單交由「王子製紙」八代木工廠進行化驗,證實傳單的確來自中國。消息傳出,當地民眾十分恐慌,並對當局所稱「日本本土防衛固若金湯」表示懷疑。當天,同在九州島的福岡市和北九州市也發現了大量中國警告日本的傳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