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火味重,有油味的茶?你說的是茶還是烤五花肉?

2021-02-22 老山貓茶道工作室

有時候真的理解了為什麼有喜歡喝茶的人突然就轉行去做了茶。

拋開做生意不說,只說一年的幾個盼頭,就讓人覺得人生真是有意義的。

初春盼綠茶,春末盼紅茶,夏初盼普洱,秋天盼烏龍。。。

喝過了一季又來一季,季季有期盼。

十月初,終於盼來了我們的巖茶。

一坐在茶桌前問喝什麼茶,回答皆是「巖茶,必須巖茶啊。」

武夷巖茶,是烏龍茶類裡的一種,按產地分閩北,閩南,廣東,臺灣烏龍裡的閩北烏龍。

以「巖骨花香」為其主要特點。

看到這個「巖」字,自然就會聯想到巖茶與其他茶類的區別,堅定,有骨氣。

清代梁章鉅與武夷山天遊觀道士靜參品茶論道時,對武夷巖茶的「巖韻」就有非常到位的說明。

梁章鉅在《歸田鎖記》中對武夷巖茶稱:「至茶品之四等,一曰香,茶香小種(指一般烏龍茶)之類皆有之,今之品茶者以此為無上妙諦矣。

不知等而上之,則曰清,香而不清猶凡品也。

再等而上之,則曰甘,香而不甘,則苦茗也。

再等而上之,則曰活,甘而不活,亦不過好茶而已。

活之一字,須從舌本辨之,微乎其微,也必深山中之水,方能悟此消息。」

其實翻看一下古代的茶詩,描寫武夷巖茶的詩其實還真不少。

比如:

乾隆皇帝的「就中武夷品最佳,氣味清和兼骨鯁」。

周亮工的《閩茶曲》:「雨前雖好但嫌新,火氣難除莫近唇。藏得深紅三倍價,家家賣弄隔年陳。

袁枚的《隨園食單》:「先嗅其香,再試其味,徐徐咀嚼而體貼之,果然清芬撲鼻,舌有餘甘。一杯以後,再試一二杯,釋躁平矜,怡情悅性。」

武夷巖茶,不僅有巖骨,還要有花香。一杯好的巖茶,香,清,甘,活,清芬撲鼻,舌有餘甘。

目前巖茶還屬於小眾茶。怎麼個小眾法呢。

產量遠不如綠茶,紅茶,普及度不高,喜歡的人非常喜歡,不喜歡的人怎麼也喝不習慣。

還有被帶跑偏的。

我們經常遇到一開口就說巖茶就要刺激,味要重要厚,湯色要紅,香要高揚,滿室飄香,湯水要有焦焦的味道,這才叫巖茶呢。

甚至還有的人追求茶裡要有油哈哈的味道,這才能證明焙火焙得好,把油都焙出來了。。。

感覺不是在喝茶,倒像是在烤五花肉。

這種感覺,難怪有人不喜歡喝巖茶,一杯又苦又澀又有焦味,還有油哈哈味道的茶湯,想想都。。。喝不下去!

咱們能不能喝點正常的巖茶,香,清,甘,活。咱們先不說活吧,香,清,回甘這總能喝得出來吧。

一杯好的巖茶茶湯,湯色不必追求紅,輕焙火的巖茶湯色會偏金黃色,如果按紅湯的標準,那難道就不是巖茶了嗎?

看茶湯,要看油不油潤,清不清亮。

茶湯醇和。不是說又苦又澀就是刺激,特別是喝肉桂的時候,好多人把苦澀當成了肉桂的辛辣感和霸氣。這個不是霸氣好嗎,這個是魯莽。

也有些人喝這種火氣大,又苦又澀的巖茶,居然也喝習慣了。喝別的總覺得沒有味道,撇撇嘴說:「這茶,太淡,不夠刺激。」

那,加把辣椒好嗎?

好的巖茶一定是有張力的,綿柔的,似米湯非米湯,像在給口腔做很舒服的按摩。

等到吞下去後,一會回甘帶著餘韻順著喉嚨就回到口腔裡,繞梁三日不敢說,久久不散到是真的。

人都是趨甜避苦的,那些說喜歡又苦又澀的人,打死你,我也不相信。

純粹的甜,容易讓人生膩。只有甘甜柔和中帶著苦澀味,能讓人不斷地去回味,這就是餘韻。

一時的刺激造成的快感不長久,綿柔而有著豐富內涵與層次的,才會讓人記住。人不也是這樣嗎。

若喜歡這篇文章,您的轉發將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謝謝!

  自動跳轉微店哦

相關焦點

  • 細數一杯烏龍茶好茶最不應該出現的四種味道,你知道嗎?
    義芳君說茶 | 第810期原創茶說若論中國六大基本茶類裡哪個品類最耐品呢?個人以為當屬烏龍茶了。且不說烏龍茶的細分品類眾多,有著各種數都數不過來的小眾茶,滋味萬千。不論是發酵程度相對較輕的清香型鮮爽甘潤,還是發酵程度相對較重的濃香型甘醇甜潤,一杯烏龍茶好茶的那種「水中有香,香中有味」獨特韻味非常引人入勝,譬如:鐵觀音的觀音韻,巖茶的巖韻……大家都想追求這麼一杯香高味醇的好茶,這麼一口令人念念不忘的香韻,不過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好茶不易得。
  • 茶之味在於「品」,自然之味成選好茶葉的不二法則!
    古話說的好,茶之味在於「品」,不同的茶風格各異,滋味也都大不相同,喝茶的人在品茶的時候,看重的最真實的感受就在於茶葉的滋味,那麼只有品茶,才能選到自己所中意的那款茶葉!如今茶葉種類繁多,滋味也各不相同,那麼怎麼選擇呢?
  • 【歪果仁說茶】茶的英文該怎麼說?
    燻花綠茶Scentedgreentea燻花普洱scentedpuertea燻花烏龍Scentedoolongtea燻花紅茶scentedblacktea燻花茉莉Jasminescentedgreentea二、滋味術語:回甘sweetaftertaste——回味較佳,略有甜感
  • 安化黑茶輕發酵茶和重發酵茶的區別
    這是因為黑茶是後發酵茶,也就是說,它有兩次發酵;第一次是初制黑毛茶時渥堆發酵,第二次是成品茶在後期保存中一直處於發酵轉化中,由於這一特性,使得安化黑茶有收藏價值高,老茶更好的說法在安化有這麼一句話:「輕發酵拼原料,重發酵拼工藝;」
  • 茶葉有煙味?這是什麼原因導致的,你喝過帶煙味的茶嗎?
    火候的高低對於巖茶外觀、衝泡出的茶湯顏色的影響呈正相關:焙火愈重,明度愈低,焙火愈輕,明度愈高。經過高溫焙火後的巖茶,茶葉中的蛋白,會淬鍊出濃鬱的焦糖香氣,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煙味」。白茶中出現"煙味"是正常的嗎?白茶中出現「煙味」並不是一件好事。
  • 什麼茶適合馬上喝?什麼茶放一放更好喝?通通告訴你
    據阿潔的經驗,其實每一種茶都有它的「最佳賞味期」,即最佳飲用時間。 蒸青綠茶、抹茶之類的,這類茶的最佳飲用時間只有2~3個月,製成後越快喝越好。 鮮嫩的白毫銀針後儘快飲用更佳。雖說白茶「一年茶、三年藥、七年寶」,但喜歡銀針的鮮味和花香的朋友們,還是趁早喝為好。
  • 凍頂烏龍茶(二)
    劉先生家裡所選的茶菁全部來自高山茶區,用妍琳的話來說,他們只做精緻茶,所以茶葉選自衫林溪和梨山的高冷茶。無論是在合作社喝到的賽級茶還是劉先生的茶,凍頂烏龍茶均焙成烏黑油亮,帶著濃濃焙火味,除了茶型是球狀,口味與巖茶類似。我們一行6人一路喝過來,一致認為還是劉先生家的茶好,順、滑、香,最重要的是沒有青味。
  • 你可能遇到過這種情況,泡好的茶表面有一層油,這茶還能喝嗎?
    茶是我國的國飲,每位朋友隨著個人年紀的增長,遇到的喝過的茶品會越來越多茶之於中國社會,是一種文化更是一個「載體和媒介」,辦公,待客,走訪親友,業務開拓都少不了與茶打交道。經歷多了,各色各樣的茶都試過,你可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某種茶泡好的時表明浮著一層油,像白煙、白霧。到底是怎麼回事?
  • 早晚一壺烘焙茶
    啤酒太淡,可樂太膩,咖啡太苦,還是茶夠味夠韻過癮。我拿出一泡西坪茶商送的產於發源地經制茶能手用傳統工藝製作、加工、篩選出來並精心烘焙的春茶鐵觀音。於是燒水、洗壺、放茶、衝泡。頓時,一股濃濃的茶香迅速瀰漫在客廳。
  • 完全不懂茶的人如何挑選茶
    人的體質是明顯不同的,有些人不適飲寒性茶,適合飲用的茶也各不相同。因此,選茶、喝對茶,就要先了解茶性及相應茶性適宜人群。首先適合你的身體,因人而異每個人體質不同,喝的茶也會有所不同。中醫上講,人的體質有寒熱之分,而茶葉經過不同的製作工藝也會有涼溫之別,比如紅茶養胃、綠茶抗氧化、黑茶降血脂等等。
  • 「小茶說說」你要的烏龍茶都在這裡啦
    青茶(烏龍茶)具有紅、綠茶的優點,既有紅茶的色香優美,又有綠茶的爽快刺激味感,但無綠茶苦味和紅茶澀味的缺點。在制綠茶、黑茶、紅茶的基礎上,無數的實踐與認識往復循環,才發明青茶製法。最具有代表性的便是安溪鐵觀音,茶條壯碩卷結,條索飽滿富有光澤,有美如觀音重如鐵的說法,衝泡後香氣濃鬱,湯色金黃而清澈,茶香高回甘快。主要品種有:鐵觀音、黃金桂、閩南水仙、永春佛手等。
  • 「適合長期保存」的茶有哪些?
    低火:一到兩個月 中火:三到五個月 足火:半年到一年 退火後的焙火茶,炭火的熱力部分消散,烏龍茶本身的花果香和滋味方才顯示出來,與火味交織,形成了焙火烏龍茶獨特的韻味。
  • 山色空濛出好茶,被尊稱為「茶中之王」的大紅袍,究竟有多好喝
    精細的制茶工藝,優越的先天條件,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物種豐富的生態系統。造就了如今的大紅袍,可以說大紅袍本身就是集天地之精華的所在。有些茶友可能會覺得大紅袍喝起來有一股焦味、火味,這可能是因為他們喝的大紅袍焙火過重了,導致了葉片的碳化。真正的優質大紅袍,聞起來有股火味,但是隨後而來的確是清香之氣,並且大紅袍更以「巖骨花香」聞名於世的。3、衝泡大紅袍很簡單,人人都可掌握。
  • 臺灣茶為什麼讓那麼多人著迷?
    如果你泡一壺真正的臺灣茶,不管是低海拔的四季春,還是高海拔的大禹嶺,我想,即使你不用茶漏,你得到的茶湯,其色澤都是純淨透徹,令你一見鍾情的。跌落在杯底的茶渣子,也很少。喝臺灣茶不用茶漏的茶友很多。湯色不渾濁,這是純正高山茶的特色之一。很多茶友說他手上的臺灣茶湯色渾濁,那一定是藏有貓膩的東西,至於是些什麼茶,我也不得而知。
  • 沒有最好的茶,只有最適合你的茶!
    簡單的說,有的茶友喜歡苦後甘甜的,有的茶友喜歡純甜純香的,有的茶友喜歡煙味重的,有的茶友討厭苦澀的。每一杯茶都會擁有不同的粉絲群。你否定,他肯定。他否定的,或許是你的心頭好。將少許幹茶直接抓在手上,聞一聞幹茶的味道,辨別茶香有無煙味,油臭味,焦味或其他異味。也可以將蓋碗溫燙後放入茶葉搖一搖,溫度讓茶葉中的氣味揮發出一部分人可使幹茶中的味更明顯。2、熱茶聞香。開湯泡一壺茶,倒出茶湯,趁熱打開壺蓋,或端起茶杯聞聞茶湯的熱香,判斷一下茶湯的香型是果香,蜜香,還是花香。綜合判斷茶葉的陳舊,發酵程度,焙火輕重。3、溫茶聞香。
  • 如何形容茶好不好喝?專家教你從「色香味」用語說一口好茶!
    導讀:如何形容茶好不好喝?專家教你從「色香味」用語說一口好茶!品茶時,我們感受茶香、停留在嘴中的餘韻,愛喝茶的你又如何表達這茶好不好喝呢?不只品茶有技巧,形容茶湯的風味優劣,也有標準、精準的品評用語喔!
  • 茶喝出了「水味」,是什麼意思呢
    聽過有人說茶太淡,聽過有人說茶苦澀、聽過有人說茶鎖喉,但你聽過有人說茶有「水味」嗎?「水味」不就是水的味道嘛?可是水是無色無味的呀!怎麼會從茶中喝出「水味」呢?打個比方,糖是可以溶到水裡的,我們喝糖水的時候會覺得「這就是糖水的味道」,即使是很淡的糖水,也只會說「甜味很淡」,而不是說「喝出了水味」。但油與水就不融合,試想油與水攪拌在一起,喝起來水味與油味就是分離的,不協調「水味」與「味淡」不一樣。
  • 有的茶越喝越上火,是喝茶方式不對,還是白茶、巖茶、紅茶沒選對
    鮮醇甘爽,毫香四溢的茶湯泡出來後,那位從來只喝中足火以上巖茶的老友發表了意簡言賅的評價:「這茶挺好喝的,喝完喉嚨舒服多了。」奇怪了,為什麼有的茶能清火,而有的茶卻越喝越上火。這究竟是喝茶方式不對,還是茶葉沒選對?
  • 寒冬養生喝什麼茶好?老茶客經驗之談別錯過
    陳志歲《載敬堂集》說:「夏盡秋分日,春生冬至時。」而《漢書》中也記載:「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因此,冬至節氣後,陰陽互換,陽氣漸長,從養生學說來講,也是身體休養生息的最佳時節。正所謂冬至一陽生,冬季養生,除了食補以外,最重要的就是喝茶。那麼,冬至過後,應該喝什麼茶最養生呢?
  • 茶要怎么喝?高級的保存方式讓你的茶好喝百倍
    茶要怎么喝?高級的保存方式讓你的茶好喝百倍 雖說白茶「一年茶、三年藥、七年寶」,但喜歡銀針的鮮爽味的朋友們,還是趁早喝為好。紅茶沒什麼特別的講究,通常都可以直接飲用。但像正山小種這樣進行了燻焙環節的茶,可以適當存放一兩個月再飲用。 適合長期存放的茶 長期存放的茶,三到五年以上,一般可以稱為老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