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兒》——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2020-12-21 宏學堂

看完《明朝那些事兒》,你一定會顛覆,歷史即枯燥這樣的認知,這本書一經出版,就榮登噹噹終身五星級最佳圖書,出版之後更是暢銷5年,銷量突破1,000萬冊,被中國教育學會倡導為中學生必讀好書,但你知道嗎?這一套書的前身,只是一部網絡連載小說,而作者本人在創作的時候,這是一名喜歡看歷史小說的普通職員,但他覺得當時的歷史小說都太過於說教,沒有觀感,於是自己上手憑藉著出眾的文筆和對歷史的熱誠創作出了這一部堪稱是中國版的《紙牌屋》。

一般情況下提到明朝,大家常想到的是奇葩皇帝宦官當權,作為一個常誤解的朝代,我不禁替老朱就委屈,在大明276年的歷史中,驅除蒙古恢復中華,鄭和下西洋萬國來朝,打敗了號稱史上最強的日本,使其300年不敢再向外擴張,作為最後一個漢人的王朝恢復了漢族的榮耀。

而且明朝發生了太多的富有戲劇性,這裡邊,有奸詐的太監也有剛猛的大臣,除了看到人性,還能看到成長,張居正成為首府之前,也曾備受打壓而韜光養晦,王陽明在開宗立派之前,也曾面對竹子思考三天三夜。有的人從乞丐變成了皇帝;有的人從皇帝變成了囚徒再變成了皇帝;有人從剛出生就被人追殺由太監宮女撫養長大最後逆轉成了一代明君。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這是大明的祖訓。

在書中皇帝與大臣鬥,大臣與大臣鬥,太監與大臣鬥,國家和外族鬥,皇帝和皇帝鬥,朝廷和百姓鬥,都垮了,敵人又和朋友鬥,自己鬥完後,後人又來幫你鬥,鬥著鬥著也就鬥出了這部比小說還好看的《明朝那些事兒》。

推薦閱讀:

「穿越者皇帝」王莽的那些事兒——《王莽傳》

《唐磚》——榮耀、熱血、淳樸、溫情

《哈利波特》好久不見,我還是曾經那個少年沒有一絲絲改變

相關焦點

  •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明朝享國二百七十六年不論是土木之變英宗被俘,還是庚戌之變俺答直攻北京。明朝都沒有認輸,用自己堅忍頑強的力量抗爭到底。明朝是當之無愧的最有骨氣的朝代,少有皇帝能做到如明朝皇帝一般,自己打江山,自己守江山。
  •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評價是否對明朝吹捧太過了?
    前段時間電視劇《大明風華》的熱播,讓人們又掀起了一股關於明朝的討論。許多人高度讚賞明朝的原因是認為明朝是最有骨氣的王朝,二百多年來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也成為了對大明王朝最形象不過的概括。
  • 中國最有血性的漢人王朝: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朱元璋雖是農民出身,但是他的膽略與才氣,明朝以前的皇帝沒有一個能比得上,他不但赤手空拳打下了大明江山,並為他的子孫留下:「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祖訓。而且他的後人也都做到了這一點,明朝最後一位皇帝崇禎在清軍攻陷北京時,吊死煤山。
  • 明朝:天子不曾守國門,君王作死於社稷
    提起明朝,許多人對它的評價是中國歷史上最有骨氣的王朝,「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但其實這種觀點帶有很大的個人崇拜和主觀意識,如果大家好好研究下歷史,就會發現明朝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偉大。天子不曾守國門所謂的「天子守國門」這句話主要指的是明成祖朱棣把都城從南京遷到靠近邊界地區的北京,以君王之姿鎮守邊境。成祖遷都,這一事件表面看起來確實很霸氣,但如果深挖一下歷史,就會發現一切是多麼的「虛偽」,朱棣遷都北京完全就是自己坑自己。
  • 紀念南京大屠殺,重憶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北京作為首都,從明朝已經開啟了。被譽為,「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都是大明天子的光輝形象,照耀百年。永樂帝朱棣,將大明首都從南京遷都北京,這無疑是將中國帝王思想又一洞察秋毫,可以說是奠定明朝基業的一個重要舉措。
  •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出自哪裡,為社稷而死的君王有哪些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這個典故出自明朝,講的是永樂帝朱棣遷都北京和崇禎吊死煤山的故事。朱棣:天子守國門朱元璋在元末天下大亂之際,擊敗了陳友諒、張士誠、元朝等強敵,建立了大明王朝,但是由於元朝勢力還沒有完全被消滅,只是被朱元璋擊退到了北方的草原上。
  • 為何說明朝是天子守國門,看明朝地圖就發現,皇帝是不得不守國門
    說起明朝的皇帝,可以說很多人比較感興趣。因為明朝的皇帝真的是什麼樣的人都有,明君、昏君、庸君等全部都有。不過後世對於明朝的皇帝有一句話概括,這句話用來形容他們的共性。「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意思皇帝直接守衛者明朝的大門,直接為江山社稷而死。
  • 漢民族最後的倔強,《明朝那些事兒》告訴你老朱家的皇帝有多狠
    《明朝那些事兒》主要講述的是從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間關於明朝的一些事情,以史料為基礎,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並加入了小說的筆法,對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權貴和小人物的命運進行全景展示,尤其對官場政治、戰爭、帝王心術著墨最多,並加入對當時政治經濟制度、人倫道德的演義。
  • 朱棣花費18年時間遷都北京,真的只為「天子守國門」嗎?
    後人頌揚明朝,最常用的一句話就是「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這裡的「君王死社稷」自然是指崇禎帝自縊煤山殉國,而「天子守國門」說的則是朱棣遷都北京之事。 大明王朝先後有過兩個首都,即我們今天說的南京和北京。首都從南京遷到北京,是明成祖朱棣的史創舉,史稱「永樂遷都」。
  • 明朝那些有趣「冷知識」,城隍爺成官員,你知道寶鈔司幹嘛的嗎?
    明朝一直流傳著一句話,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說的就是明朝永樂大帝朱棣為了防止東北蒙古勢力的入侵,加上北平在靖難之前是朱棣的封地,於是朱棣就把京都遷去了北平。明王朝的京師十分靠近邊關重地山海關,又是天子住的地方,就有了天子守國門的叫法。
  •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地處邊城的北京為何會被朱棣立為都城
    但即使是這麼折騰,群臣中的異己依然很多,而且朱棣鬧得是裡外不是人,如果對建文舊臣採取懷柔政策,那麼盛庸等投降將領便頗為不滿,甚至害怕建文舊臣報復自己,如果朱棣把事做絕,扼殺建文舊臣,那麼不僅自己在史書上的形象毀了,甚至明朝還會遭到建文舊臣的二次反撲。所以說此時的南京城是表面平靜,實際上暗流洶湧。於是朱棣便想著逃離這個是非之地,重新新建一個都城。
  • 歷史上非常有骨氣的朝代,為什麼是明朝?這三個原因告訴你答案
    這三個原因告訴你答案文▏小先生翻看中國歷史往回看,大統一且超過200年的王朝,明朝是最有骨氣的王朝,雖說漢朝威震四方,但是也對匈奴和親,唐朝和宋朝拋開繁榮和強大不提,和親割地的事情沒有少做,反觀明朝是唯一一個「不納貢,不稱臣,不和親,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王朝,或許明朝逞一時之快,毀了整個王朝,但是他留個後人的氣節是我們不能視若無睹的,今天筆者來講講明朝有骨氣的三個原因
  • 李自成攻破明朝都城後,崇禎皇帝為何不選擇外逃?
    「人心散了,隊伍不好帶了」,這是明朝覆滅前的真實寫照。 三、明朝有「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說法 在現代人眼裡,明朝皇帝多「奇葩」。可無論如何,明朝皇帝在面對入侵時,表現出強硬的態度。就算打了敗仗,也決不會丟下滿城軍民,自顧自逃跑。
  • 明朝滅亡後,多爾袞在皇宮發現一道聖旨,聖旨內容讓人心酸又感動
    特別是明朝後期,因東林黨爭和天災外患,導致國力極大衰退,並爆發了農民起義。明朝氣數已盡。在公元一六四四年,清朝的多爾袞帶領二十萬清兵入關,到了四月的最後一天北京城淪陷了。大明王朝也是在那一天結束了它長達兩百多年的統治。滿清政府手握政權之後,率軍攻佔北京的將領多爾袞在整理眾多的遺物時,發現了一道聖旨。
  • 天子守國門,馬革裹屍還,終其一生都在為自己正名的永樂帝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是現代人非常推崇的一種君王品行,歷史上真正能做到這一點的帝王並不多。明君聖主如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也並不是親自打仗開疆拓土的。而明朝的永樂皇帝朱棣,出身不高,得位坎坷,但是稱帝後,遷都北京,親守國門,數徵大漠,將瓦剌打的聞風而遁,自己最後也是死在了親徵的路上。朱棣的一生贊者有,罵的更多,可以說他精彩紛呈的一生都在拼命證明自己,也因為他的這份拼命,給大明打下了一片錦繡河山。
  • 沿長城而行,走出自我防禦,從「天子守國門」開始
    天下第一雄關——居庸關「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現存的「居庸關城」,始建於明洪武元年,由明朝開國大將軍徐達、副將軍常遇春規劃創建。主要作用就是保衛京都,抵禦北方遊牧民族的侵擾。明朝嘉靖年間,曾對大同長城進行了大肆的修建。這裡也是明朝同蒙古殘餘勢力防禦作戰的重要戰線。
  • 明朝國號原來是這麼來的,火明克金元,五行相生相剋
    作為歷史上最後一個漢人統治的封建朝代,明朝是一個讓人敬佩的朝代。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不和親、不割地、不納貢。這是中國封建社會歷朝歷代沒有的,這也是為什麼那麼多人,對明朝情有獨鐘的原因。那麼明朝的國號怎麼來的呢,這裡面有很多有趣的原因。
  • 英雄無敵3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讓我們殺出個黎明
    所謂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此時此刻,唯有讓大天使頂到門前,天子之稱謂實至名歸。唏噓中,積爾達危矣……一夜之間,連丟兩城,苦守了兩個多星期的積爾達,終於還是陷落了。
  • 為什麼有很多人喜歡明朝?歷史愛好者:大明得國正有氣節!
    明朝雖然不是史上最強盛的朝代,經濟文化的發展可能也算不上頂流,但後人對它的歷史評價卻非常高。為什麼很多歷史愛好者都喜歡明朝?或許這跟明朝的建國史以及開國皇帝朱元璋的傳奇人生有關係。今天我們一起來看一下明朝如此圈粉的原因有哪些吧!
  •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黑暗最腐朽的朝代嗎?
    問: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黑暗最腐朽的朝代嗎?答:我的觀點,不是。大明終其一朝276年,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大明是一個有骨氣的王朝。然後我們看幾個黑明朝的理由。1、明朝皇帝殘暴。說明太祖殺功臣,三大案殺人如麻。對比下,漢高祖劉邦就不說了,宋太祖杯酒釋兵權也不見得光榮多少。而且,說一千道一萬,殺的是權貴,殺的是貪官汙吏,剛經曆元朝末年百廢待興的王朝,百姓需要的是新的腐敗權貴官僚還是一個清明的吏治呢?明史又是清朝士大夫階層編撰的,你品,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