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約掛號,找專家看病不再難

2020-12-21 手機鳳凰網

一直以來,看病難的一個難點就在於掛號不易,掛一個專家號的艱難程度堪比買春運火車票,在專家資源集中的三甲大醫院,這樣的問題尤為突出。早前,衛生部在要求全面推行三級醫院開展預約診療服務的基礎上,再次發文,要求三甲醫院預約掛號須加快推進,到今年年底不少於85%的專家號要開放預約。

預約掛號在廣州開展的情況如何呢?記者了解到,本地的三甲醫院基本都已開通預約掛號,像中山一院這樣擁有豐富專家資源也已將大部分號源放給預約掛號,不過不少醫院發現,儘管已通過現場告示、新聞媒體等多途徑宣傳預約診療服務,許多患者,特別是老年人、大量外地患者,仍不習慣通過預約掛號看病。看來大家還需要一段時間適應這足不出戶的掛號方式。

■體驗

5分鐘掛上中山一院教授號

王女士在河南老家的父親最近來廣州小住一段時間,父親前年發現患上糖尿病後一直在用藥,今年年初感覺眼睛有些不舒服,因為擔心這會不會是糖尿病引起的併發症,王女士打算月底最後一周抽一天時間帶父親去醫院看看,因為父親難得來一趟廣州,王女士想找個教授級別的醫生,給父親看仔細。

通過查詢中山一院的網站,王女士首選掛內分泌內科主任李延兵,以防萬一,王女士還做了個備選,同樣是教授的姚斌。上周五一早開始撥打114預約掛號,在得知要預約中山一院的號,114接線員轉接到便民預約掛號線,由於線路繁忙,人工服務一直沒人接聽,王女士擔心不知道這忙線中要等到什麼時候,還好過了2-3分鐘,線路接通,不過26-30日李醫生都沒號了,那姚斌呢?30日還有號。王女士立馬定下預約,按照接線員的提醒,外地初診患者,報上本身身份證號、姓名即可,預約成功!前後大約5分鐘。

◇便民1多渠道免費預約 總有一款適合你

據介紹,醫院的預約掛號形式分為網絡、電話和現場,像114便民電話也參與進來,目前廣州市和電信聯手推出預約掛號服務的醫院已經多達40多家,如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附屬第二醫院、暨南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等。還有今年1月起,廣州市內的電信寬帶用戶被免費贈送了基於「廣州視窗健康頻道」的免費網上預約掛號服務。不過按照衛生部的規定,醫院預約掛號服務都需是免費的。

中山一院從去年試運行預約掛號,到現在真正實施,已有一年多時間。「近2-3個月進展很快」,該院門診辦公室主任彭丹心告訴記者,有大約50%-60%前來就診的患者是通過電話、網絡預約,以及我們醫生預約的方式掛上號的,而這其中多數患者是衝著醫院優質的專家教授號而來。

中山一院擁有豐富的專家資源,周一至五日均門診量約1.2萬人次,曾經掛號和買春運車票一樣艱難。現如今,市民可以通過網絡、電話、現場等3種方式免費預約掛號,彭丹心介紹,電話、網絡預約是醫院與中國電信廣州分公司號碼百事通(114)、廣州健康之路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的合作,像114,不少老百姓都知道這個號碼,方便撥打。而暨南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門診辦主任陳超介紹,本院為滿足患者不同需求,開通了醫院網站預約、電話,以及醫院自助、醫院現場人工預約,還有醫生診間預約等。「多途徑提供給大家,相信總有一款適合你。」

◇便民2號源更多 預約放號率可達9成

開通預約掛號,目的就在於方便大家,不過也有些患者抱怨說,電話不好打,總是預約不上,彭丹心解釋說,其實我們已經把80%-90%的號源放給預約系統了,號源都是貨真價實。

暨南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則通過「掛號池」的形式,改變過去將號源當豬肉分的情況,陳超介紹,無論哪種預約途徑,無論是上醫院網站預約,還是撥打114,都是統一從掛號池中取號,先到先得,大家公平拿號。

採訪中,陳超和彭丹心都提到一個預約形式:醫生現場預約。這是針對需複診的患者,比如產科病人,要定期產檢,如果掛不上號,出現意外影響胎兒健康怎麼辦?還有生殖中心患者,試管嬰兒的治療有一個周期,定期要看醫生,不給留號怎麼行?複診的患者比較多,所以留給初診病人的號源相對較少,彭丹心感嘆說,醫生有限,一天的接診量有限,患者卻眾多,要讓每個有需求的患者都能看上專家診,目前還做不到。另外,儘管醫院已通過現場告示、醫院網站、新聞媒體等多途徑宣傳預約診療服務,到中山一院和暨南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許多患者,特別是老年人、外地患者,他們仍不習慣通過預約掛號看病。

◇便民3防號販子 實名制一人不能同時掛2個號

為杜絕號販子,減少炒號,衛生部要求醫院採取實名制預約掛號。在中山一院,預約成功的患者,提前一小時左右到醫院門診,憑自己的二代居民身份證取號。彭丹心強調,一定是自己看病,用自己的身份證號預約,不能用他人身份證預約,曾有患者用自己家人或朋友的身份證預約,去現場取號,因出示自己的身份證與預約登記的身份證不符,結果取不到號。

「我們堅持實名制,堅持預約號和本人身份證一致,就是為避免炒號,杜絕『黃牛黨』」,彭丹心說,「為此我們還規定,一個身份證號碼一天不能同時預約掛2個號。」不過還是有號販子惡意搶號,曾出現一個名字用不同身份證,一天內預約了20多個號,留下的電話也是假的,「不過被我們及時發現,拉入了黑名單。」

◇便民4爽約2次 3個月內不能再預約掛號

不光號販子惡意搶號嚴重影響正常掛號,患者爽約也浪費寶貴的號源,影響他人。採訪中,包括中山一、暨南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在內的多家三甲醫院都對預約中的患者爽約問題頭痛不已。陳超介紹說「我們有15%-20%的患者爽約」,彭丹心則表示,本院的爽約率15%左右。寶貴的專家資源就被白白浪費掉,而其他急需看專家的患者卻沒號可掛。為杜絕爽約,中山一院對爽約2次以上的患者採取警示措施,3個月內不能再預約掛號。

南方日報記者 李劼

通訊員 李紹斌 溫志勤

相關焦點

  • 解決看病難、排隊擠 看病「全面預約」 恐怕還得落空
    看病進入「全民預約服務」後,看病難能否得到全面改善,業內人士不太看好醫院到處人滿為患,排隊難、掛號難、就診難。如何解決看病「扎堆兒」問題?
  • 預約掛號看名醫依然很難 普通門診號無人預約
    從2009年10月開始,所有三級醫院都開展了預約診療服務,如今時間快過去一年,情況究竟如何?記者從幾家大醫院採訪時獲悉,預約掛號呈現專家號熱,普通號冷的態勢。而名院的名醫號更是行情緊俏。業內人士指出,看病難,更準確地說應該是看名醫難,在當前優質醫療資源稀缺的情況下,預約掛號也並非緩解看病難的有效武器。
  • 董倩專家預約掛號
    專家號很難掛,以至於早上6點鐘起床還是空手而歸,再看看那些為了取個專家號打著地鋪在掛號大廳排隊的患者,想想都後怕,掛個專家號怎麼會那麼難呢,接下來就介紹董倩專家預約掛號的相關信息。一、專家號難掛的原因1.專家號大多數都控制在「黃牛」手中。「黃牛」大概也是看到了醫療資源的短缺,於是就萌發了倒號的念頭。
  • 「我想看病,哪裡能預約?」「網上預約掛號」難倒老年人
    熱門專家號1分鐘「搶完」網絡、預約機都約不到今年82歲的程老伯因老伴身體不好,常常要帶著她輾轉各大醫院看病。「我們想掛華山醫院神經內科的專家號,但這個專家一周只坐診半天,太難掛了。」程老伯說,每次打電話到醫院總機,都被告知需要在網上或公眾號上預約。可是,沒有智慧型手機的程老伯根本不會這一系列操作。
  • 以後不預約就無法看病? 市衛計委:傳統掛號方式仍會保留
    從本月起,上海第九人民醫院的門診號源提供全預約服務,這樣的全面預約服務還將在上海醫院逐步推開。  針對市民擔心的「以後是不是不預約就無法看病」,市衛生計生委昨天明確表示,預約掛號是方便患者就醫、改善就診秩序的一種就診模式,可以減少患者等待時間,目前本市正有序穩妥推進預約掛號;但是不預約不代表看不了病,反而是更多的專家、普通醫生可被納入到預約掛號系統。
  • 去大醫院看病不一定現場掛號 教你線上預約專家號
    原標題:去大醫院看病不一定現場掛號 教你線上預約專家號   廣西新聞網-當代生活報記者 梁乾勝 實習生 黃婉茜   掛號難,專家更是一號難求,怎麼辦?預約掛號應運而生,這項便民就醫服務可以縮短看病流程,節約患者時間。這幾年,南寧很多醫院紛紛推出了電話、網絡預約掛號服務(簡稱線上預約),為患者就診提供了方便。
  • 預約掛號 讓看病不用排長隊
    為了緩解這種狀況,北大醫院實行了門診現場預約掛號的辦法,也就是第一天掛號,第二天看病。病人可以託別人去掛號,第二天再按照掛號時指定的時間去看病。預約掛號每天有一定限額,限額滿了就不能再掛。病人複診也可以預約。病人第一次到北大醫院看病,醫生可以根據病情的需要,將這位病人下次來複診的時間約好,替病人填寫好預約券。
  • 胡伶俐專家預約掛號
    網際網路科技的發展給人民帶來了很大的便利,現在去醫院看病掛號都可以提前在網上預約了,這為患者節省了不少時間,也為醫院減少了很多管理資源,下面看一下胡伶俐專家預約掛號。一、胡伶俐專家預約掛號1、通過微信公眾號進行預約掛號。2、在專家就診的醫院官網進行預約掛號。3、通過自行去醫院進行預約掛號。
  • 陳賢楠專家預約掛號
    那麼,陳賢楠專家預約掛號怎麼掛?一、陳賢楠專家預約掛號1、電話預約掛號114、12580和各大醫院內預約掛號電話均可預約掛號,很多公眾健康服務平臺也推出了服務電話,可以提供全天>24小時不間斷的預約掛號等語音服務。
  • 掛號難?VIP門診預約幫你打開就醫綠色通道
    就算掛到號了,很多都是「排隊兩小時,看病兩分鐘」,可能你剛看到醫生,醫生沒跟你說兩句就讓你走人了。以下就是知乎上某位患者的真實反映。為什麼掛號如此之難?為什麼醫院永遠都是人從眾?排了一個上午總算見到醫生,卻看了不到一分鐘醫生就讓你走,醫生估計是這樣想的「沒啥毛病跑來掛號,浪費我時間」。掛號如此之難,咋整?沒什麼大病還往大醫院去真的沒必要,建議患者們:日常的發燒感冒等小病直接在診所或小醫院是都能夠治療的。
  • 預約掛號升級到微信 傳統看病模式會被顛覆嗎?
    原標題:預約掛號從網頁版、手機端升級到微信,求醫問藥有了「雲上醫院」大數據傳統看病模式會被顛覆嗎  三級甲等醫院雲集的上海,歷經數年實踐,預約服務平臺同樣日趨完善。2011年,申康醫院管理中心牽頭整合全市三級醫院資源,建立醫聯預約服務平臺,鼓勵市民通過網頁、手機預約掛號。去年年初,醫聯啟動跨院一站式服務,為病家節省45分鐘排隊候診時間。  從網頁版、手機端,到微信掛號,預約掛號方式不斷升級,變得更為便捷,而且微信應用的疊加效應,還將延伸出更多可能。
  • 預約掛號將有全市統一平臺
    □網上預約掛號難,市民仍不得不去醫院排隊掛號 /晨報記者 何雯亞網絡預約、電話預約、微信預約……儘管預約掛號渠道眾多,但仍然出現電話預約不上、網上預約專家號搶手的現象,市民不禁感嘆:「為何預約掛號推出幾年還是掛號難,掛專家號更難?
  • 手機預約掛號看病很智能 但是老人不會操作怎麼辦?
    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為了方便患者,醫院在預約掛號及支付方面也日趨智能化,而這對於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的老年人來說,致使看病難上加難。,所以每次看病都是到醫院硬生生地排隊掛號,大不了多等會兒,但名專家號比較難掛,早早就滿了,很多號都是提前網上約的,但自己不會,所以每次看病折騰時間就比較長,也不想總是為這些事麻煩孩子。
  • 預約掛號將有統一平臺 普通門診也可分時段預約
    網上預約掛號難,市民仍不得不去醫院排隊掛號。(圖1)網絡預約、電話預約、微信預約……儘管預約掛號渠道眾多,但仍然出現電話預約不上、網上預約專家號搶手的現象,市民不禁感嘆:「為何預約掛號推出幾年還是掛號難,掛專家號更難?為此,上海正在打造統一的預約掛號平臺,年內將逐步推出。
  • 我省將全部實現網上預約掛號 專家號源100%開放 百姓看病更省事兒
    7月30日,省政府發布《關於發展「網際網路+醫療」促進「看病不求人」的實施意見》的政策解讀。《實施意見》從五個方面提出了35項任務措施。鼓勵發展網際網路醫院方便患者網上自選醫生,在線接受醫療服務在優化診前服務方面,針對「找醫生難」問題,提出了優化四項醫患連結服務方式:優化診前信息服務,要求醫院網上公開臨床、醫技科室專家姓名、專長
  • 全面預約掛號,網上也「堵」怎麼辦?
    ,各地不斷落地的醫改措施在逐漸改變百姓以往的看病模式。  然而,記者日前調查發現,預約掛號也不是徹底解決「掛號難」的靈丹妙藥,不少患者反映,預約掛號,現場擁堵正變為「網上塞車」。  北京市民張女士一個多月前向某醫院提交了預約看病申請,可預約登記一個多月,眼看著等待人數從三位數降到個位數,卻被告知預約失敗,因為「醫保卡沒有與院方關聯」。
  • 上海醫院預約掛號將有統一平臺 有望實名制
    網絡預約、電話預約、微信預約……儘管預約掛號渠道眾多,但仍然出現電話預約不上、網上預約專家號搶手的現象,市民不禁感嘆:「為何預約掛號推出幾年還是掛號難,掛專家號更難?  為此,上海正在打造統一的預約掛號平臺,年內將逐步推出。
  • 省中醫院啟動手機預約掛號 專家號不再"難求"
    掛號無需等候,專家全號源開放    省中醫院信息工程部陳主任告訴記者,省中醫院長期以來名醫專家匯集,中醫特色顯著,坐擁國內最優的醫療資源,一直深受老百姓青睞。門診量已連續12年全省第一,現平均每天超過15000餘人次。即使醫院掛號窗口每天從早上7:20一直到下午4:30開足,加上電話預約也無法滿足現實需求,病人來醫院掛號交費依然要排隊等候。
  • 龍山人去人民醫院、中醫院看病,可以在網上預約掛號,無需排隊……
    去醫院看病,比較麻煩的就是排隊掛號,人多時往往要排很久的隊,好不容易候輪到你了,但是醫院又下班了……冬天的時候更難,不僅要配合疫情防控工作,還要防寒防凍,特別是一個人去看醫生的,就一個字:慘! 不過看病有更便捷的辦法你知道嗎?
  • 想預約掛號,卻查不到信息
    青島市醫院預約診療平臺試運行兩天,不少人反映網上資源信息匱乏,很難滿足需求。醫院稱平臺目前仍在試運行,確保網絡平臺運行無誤後,才會增加可預約科室數目。 本報記者 楊林 實習生 劉怡現狀 想約的科室不在網上  最近幾天,市民劉女士被風吹的臉上長起了痘痘,8日到青醫附院本部皮膚科去看病,之前沒有預約,排了一個半小時的隊才看上病。考慮到每次去看病都要排很長時間的隊,劉女士在剛剛開通的青島市醫院預約診療平臺上註冊,登錄後卻發現,找不到青醫附院皮膚科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