掰開蟹殼,蟹黃、蟹膏流油;
聞一聞,蟹香撲鼻;
嘗一口,肉鮮、微甜。
這就是正宗、地道的上海大閘蟹!
地道的上海大閘蟹產自黃浦江源頭,是聞名上海的黃浦江大閘蟹,又被上海人親切地稱之為「阿拉蟹」。中秋、國慶一過,菊黃蟹肥,黃浦江大閘蟹正式出水、開吃了!今年選用第八代「江海21」良種
黃浦江大閘蟹產自上海魚躍水產合作社,是松江主打拳頭特色農產品品牌「大泖蟹」,今年黃浦江大閘蟹1182畝主產養殖區總產量約在9萬公斤,佔松江大閘蟹養殖面積一半以上,產量同比增20%。
今年黃浦江大閘蟹投放大規格扣蟹,經過上海海洋大學、上海市水產研究所等聯合攻關,經過16年育種而成的第八代河蟹良種——江海21,精選5兩重以上母蟹7兩重以上公蟹為親本(大閘蟹的「媽媽」和「爸爸」),大閘蟹「媽媽」和「爸爸」規格大,繁育出大規格蟹的概率就高。
同時,每畝僅養殖600隻,創造低密度、寬鬆的河蟹生長環境。在此基礎上採取精心養護水草,確保生長季草綠水清等措施,使得今年黃浦江大閘蟹的優良率、肥滿度、大蟹比例都高於和優於往年。
中秋、國慶一過,氣溫下降,黃浦江大閘蟹長肥、長足了。「今年天氣幫忙,大閘蟹長勢良好,從開捕前抽樣情況看,大閘蟹的肥滿度高、大蟹多。」該合作社理事長朗月林透露,今年「4公3母」(每隻公蟹重200克,母蟹重150克)及以上「大規格蟹」佔比逾8成,創近年來之最。
「第一籠」出水前3天被預訂完
今天秋高氣爽,魚躍水產合作社的蟹農早在昨天傍晚就已經在池塘裡放下地籠,等待大閘蟹乖乖地往地籠裡鑽。今天上午9點一過,蟹農開始收網了,地籠被徐徐拖出水面後,一隻只活蹦亂跳的大閘蟹隨之出水。「第一籠」出水後,蟹農快速綑紮、裝箱,然後派車直接將大閘蟹送往客戶指定的地點。
「老客戶早知道黃浦江大閘蟹10月中旬要出水,因此,中秋、國慶前就不斷有客戶來電話詢問具體上市時間。」正忙著發貨的合作社工作人員說,10月8日確定具體捕撈時間後,他們隨之把這一消息告訴客戶。
沒想到捕撈時間確定後,不斷有客戶來電預訂,預訂數超過預期。該工作人員打開電腦指著記錄說,「受人力、運輸能力等限制,『第一籠』早在出水前3天就已經被訂完,餘下的客戶將在明後天發貨。」
今年仍賣老價錢
今年黃浦江「大泖蟹」仍然賣老價錢:6.5-6.9兩(公)和4.5-4.9兩(母)300元/只,5.7-6.4兩(公)和4.1-4.4兩(母)/只200元,5.2-5.6兩(公)和3.8-4兩(母)/只150元,4.6-4.8兩(公)和3.3-3.4兩(母)100元/只。
這是「大泖蟹」養殖至今連續10多年來未漲價。
連續10多年未漲價的原因,合作社總經理王友成告訴記者,
主要是因為他們從養殖、管理的角度提高品牌效應,而不是通過漲價來增加收入。10多年來,他們合作社在上海海洋大學、上海市水產研究所和松江區水產技術推廣站專家的指導和幫助下,養殖的大蟹越來越多,大閘蟹的肥滿度越來越高,口感越來越好,經濟效益不斷提高,大閘蟹的市場競爭力也越來越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