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7兩!黃浦江水養出「大隻蟹」
秋風起,蟹腳癢,菊花開,聞蟹來,好蟹可不只在陽澄湖。上周,松江黃浦江大閘蟹、崇明清水蟹、寶山湖長江蟹相繼開捕,上海本地蟹誘得饕餮客垂涎不已。
全市池塘精養約1.9萬畝、年產量約1200噸,選擇優質化種源、標準化養殖場、科技化手段,上海本地蟹質優卻稀有,遠不能滿足市民的胃口,「如果市民只吃本地蟹,估計兩天就能全部吃光。」
松江 四萬公斤遠銷海外
黃浦江畔,浦南蟹塘裡,八角籠蜿蜒五六米長,大清早養殖人員浸水起籠,數不清的「大個子」爬得活絡,隨手抓起上秤一稱:「嚯,公蟹足有7兩,母蟹也近半斤。」上周四,黃浦江大閘蟹開捕儀式在松江舉行,喜迎豐收。
青背、白肚、金爪、黃毛,色澤油亮橫行快,「黃浦江大閘蟹」因產自西南黃浦江上遊水源保護區得名,良好水質和優越環境,極適合河蟹生長。其中,已成為松江水產符號的「三泖牌」,以「大個頭」聞名滬上,大螯厚重有力,不僅肉質滑嫩,而且肥膏滿殼,連續六年在全國評比大賽中斬獲金獎。
「今年夏日雨水多,立秋後氣溫偏高,國內不少大閘蟹養殖區產量減少,但黃浦江大閘蟹相較往年產量穩定,並未受到影響。」上海魚躍水產合作社理事長郎月林介紹,「三泖牌」黃浦江大閘蟹每年出塘率穩定在五成以上,今年更是達到六成,為歷年最高。
一方水土養一方蟹,作為滬郊名產,黃浦江大閘蟹歷史悠久。但上世紀80年代,由於河道改造,一度阻斷了自然水域的蟹苗洄遊,大閘蟹產量銳減,直到2007年松江區水產良種場和上海魚躍水產合作社共同探索,經上海海洋大學、上海市水產研究所聯合攻關,才重回市民餐桌。
目前選用的「江海21」蟹種,今年已選育至第七代,種質純正,恢復了20年前長江系大閘蟹具有的腿長、額齒尖等原種特徵,相比普通品種生長速度快18%以上。根據公母密度相配,每畝僅養殖500隻左右,每隻蟹的活動空間超過一平方米,充足而優良的生長空間,保障了大閘蟹的膘滿體肥。
此外,黃浦江大閘蟹因地制宜,形成上海本地蟹養殖的「松江模式」。魚躍水產合作社技術負責人王友成舉例,在浦江水入塘前,均經過二次生物淨化處理,將水中原有的氮、磷含量降低2-3倍,水草的精細化種植,猶如鋪設了一層綠毯。餌料也有講究,近年以植物蛋白取代動物蛋白,讓大閘蟹改吃安全「粗糧」,還原更自然的「口感」。
黃浦江大閘蟹產量穩定,交易連年創下新高。今年,主養殖區的總產量預計約7.5萬公斤,畝均產量75公斤,不過其中約4萬公斤將「爬出」國門,銷往韓國、新加坡等地。
本報記者 範潔 通訊員 賈佳
崇明 從「烏小蟹」變清水蟹
提及上海本地蟹,崇明可是「主戰場」。上周,「橘黃蟹肥稻米香」文化旅遊節開幕,崇明清水蟹同期開捕,吸引不少遊客前去嘗鮮。
曾經,崇明河蟹產業以苗種為主,依託長江入海口的地理優勢,為陽澄湖在內的全國各地供應蟹苗,而無專業的成蟹養殖。黑瘦小的「烏小蟹」多是養殖戶和漁民自留後,任其在河道或魚塘「自生自滅」,個頭小、賣相差,數量少。
「至少經過8年,我們才研究探索出崇明養蟹模式,優化養殖環境是重中之重。」上海市河蟹行業協會會長黃春介紹,崇明依託優良的自然資源,建起一批標準化養蟹基地,在上海河蟹產業體系的聯合攻關下,採用生態修復、蟹草共生等技術,促使崇明蟹的個頭不斷長大。每年,基地從外省移植水草、螺螄等生物,加上水位控制、水溫調節等技術構建良好的生長環境,冬天還對池塘水體清理和土壤翻耕,以防汙染與病害。
如今,崇明蟹已告別「烏小蟹」之名,成為了肉厚膏黃的「清水蟹」,超過六成達到「雌三雄四」重量標準,在全國河蟹大賽上連續獲得「最佳口感獎」。今年,崇明清水蟹成蟹養殖面積近8000畝,預計畝產50公斤,產量達40萬公斤。
「生長在鹹淡水交匯處的河鮮往往有特別的鮮美口感,譬如長江口的刀魚、河豚,崇明清水蟹也是如此。」黃春和蟹打了二十多年交道,能輕易吃出崇明蟹與其他蟹的不同,崇明蟹的殼不會硬到咬不動,而是有點脆,由於富含游離胺基酸、鮮味胺基酸、甘氨酸,蟹肉更加鮮嫩、甜美,吃完還有回甘。
為便於統一推廣,目前崇明清水蟹統一使用「寶島」牌註冊商標,走上了品牌之路。從養殖、包裝,到推廣、銷售,統一監管並不定期追溯檢測。為避免魚龍混雜,「寶島」崇明清水蟹還未開闢網絡銷售途徑,而是歡迎市民直接到蟹莊,現場體驗與購買。
本報記者 範潔 實習生 楊潔
寶山 「長腿歐巴」口感頗佳
寶山的大閘蟹也是小有名氣,肉質甜嫩鮮美,蟹膏更為紅潤,已連續4年摘下「王寶和杯」全國河蟹大賽金蟹獎。前天,寶山湖長江蟹開捕,也拉開了首屆「蟹天蟹地、網羅涇華——2016寶山湖長江蟹品鮮節」的帷幕。
你或許不知道,寶山羅涇生態園區內有一片寶山湖,是上海市飲用水源一級保護區,這裡的長江蟹以前直供高檔酒店和公司客戶。今年開始才擴大產業規模,供給市民。專業食客說,這裡的蟹味美不亞於陽澄湖大閘蟹,而且外觀上有個鮮明的特點:腿長——可謂是大閘蟹裡的長腿歐巴、螃蟹版的愛瘋PLUS。(見圖)
掰開蟹身,滿溢的膏黃無論是視覺上還是味覺上都是極其強烈的衝擊,一口下去,蟹香四溢,沁人的醇香從舌尖升至頭頂,洋溢於全身的滿足感是滋味和情懷的升華。蟹身肉玉白剔透,柔嫩清香,蟹腿肉纖維更足,味如乾貝。
寶山湖長江蟹不需要任何作料就能吃到極致的鮮美,滬寶水產合作社科學化的精心養殖起了主要作用。「我們在水面裡栽種了伊樂藻和輪葉黑藻,不但淨化了水質,為螃蟹幼苗提供了脫殼的棲身場所,藻條的摩擦力也有助於幼蟹迅速脫殼。」滬寶水產合作社負責人顏玉歧介紹,寶山湖裡的螃蟹都是綠色生態養殖,不餵合成飼料,而是購進大批鮮活田螺、小魚和雜魚,沒有添加劑,簡單粉碎處理後採取現加工現投餵的方式放進蟹塘,「成本高了,但螃蟹的口感和肉質的鮮美卻最大限度得到保障。」
除了已建成的千畝蟹塘,規劃中的羅涇生態旅遊小鎮還包含千畝糧田、千畝菜田、千畝涵養林區、鄉村風景區、文化展示區以及水上樂園。
風光旖旎的陳行水庫、令人神往的江風海韻、綠樹蔭蔭的千畝涵養林,遠離喧囂,吃蟹觀景,今年又多了個好去處——寶山羅涇鎮。
本報記者 郭劍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