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老師辦「科技工學團」 培養孩子們工匠精神

2020-12-15 中國江蘇網

王振強老師和學生。學校供圖

他是一個能上得了講臺、下得了操場的男老師;他是一個勤於鑽研、教學技能十分高超的職場高手!在11月30日舉行的棲霞區教育教學工作表彰會上,南京市曉莊學院附屬小學王振強老師獲得第六屆棲霞區特色教師稱號,他負責的「曉小科技工學團」也大受好評!

紮根生活進行項目式學習

作為一名動手能力很強和有思想的科學老師,王振強結合學校陶行知「生活教育」與學校科技教育,對行知科學院工作進行大膽的改革、創新,曉小科技工學團應運而生,賦予工學團新的含義:培育「工匠精神」,紮根生活發現問題,形成學習共同體。在曉院附小,科技工學團是一個人氣滿滿的特色社團,以勞力上勞心為理念,開展工學團式項目學習法,通過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四個步驟,以小講壇、小論文、小發明、小調查、小競賽、小答辯六種方式進行交流分享,培養學生科學精神。

研究問題涉及生活方方面面

「曉小科技工學團」為孩子提供更多的實踐活動場域,例如學校的科學體驗館、創新活動室、奇石園、物聯網種植園、氣象站、八卦洲農業基地等,並且依託技術與工程學校、省少科院等校外平臺資源。孩子們研究的問題也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發現校園池塘魚死亡,組成研究魚的工學團,通過解剖、飼養等進行研究,最終找到原因並解決問題;參與學校餐廳建設,對運輸飯的線路進行研究,根據場地實地情況,綜合考慮各種因素設計電梯進行運輸;發現地鐵內擁擠,有大人抱著孩子的現象,調研地鐵增設寶寶安全座椅的可行性,通過實地問卷、訪談,最終撰寫科學研究論文報告等。像這樣的工學團研究還有很多,如公共自行車、校園門口放學等的研究,還彙編了工學團研究成果集。

他給學生寫信共計7萬餘字

記者了解到,近幾年,學校有1000人次獲獎,王振強也因此榮獲各級各類表彰30餘項,2019年通過全國高級科技輔導員水平認證,收到中國工程院院士陳賽娟發來的賀信。

「我的角色主要是學生的合作者、陪伴者、激勵者。2019年給畢業班的192個孩子每人寫信共計7萬餘字,讓學習科技的種子在孩子心中生根發芽繼續成長。」王老師說,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兒童是天生的科學家,他會一直在科技工學團的平臺上鼓勵孩子在生活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科學精神。

他是一個能上得了講臺、下得了操場的男老師;他是一個勤於鑽研、教學技能十分高超的職場高手!在11月30日舉行的棲霞區教育教學工作表彰會上,南京市曉莊學院附屬小學王振強老師獲得第六屆棲霞區特色教師稱號,他負責的「曉小科技工學團」也大受好評!

相關焦點

  • 德國人是怎樣培養「工匠精神」的
    通過對德國雙元制職業學校的詳細解讀,熊火金強調,「工匠精神」就是要讓所有普通工匠都守住他們的行業標準,不單單是追求「大國工匠」的頂尖工匠,而是要有最起碼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以下為演講內容精編。德國人稱「工匠精神」為「職業性」「工匠精神」這個詞最近很熱,很多新聞媒體對工匠精神作了解讀。比如說新華網上有篇文章寫道:怎麼理解工匠精神?
  • 廣州酒家:培養「工匠精神」粵菜人才
    點擊播放 GIF 0.0M有「食在廣州第一家」美譽的廣州酒家參與「粵菜師傅」工程,並以「培養工匠精神的新型勞動者」為目標。記者了解到,廣州酒家參與「粵菜師傅」工程,以「培養工匠精神的新型勞動者」為目標,通過粵菜師傅大師工作室平臺全面實施「粵菜師傅」培育行動計劃。如今,廣州酒家在廣東梅州高新技術產業園區設立「粵菜師傅大師工作室」,為當地貧困地區脫貧致富、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支撐。
  • 風景這邊獨好 婺城這所學校融霞客精神辦行動教育
    近年來,該校以「好學力行」為校訓,陸續開展了「融霞客精神,辦行動教育」等系列主題活動,讓行動教育在活動中落地開花。去年11月,徐霞客小學授牌儀式在羅店小學舉行,標誌著該校融霞客精神辦行動教育踏上新徵程。
  • 「工匠精神」如何融入高職人才培養中
    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對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加強「工匠精神」培養,是時代賦予高等職業教育的歷史重任。從原初內涵到現代之義無論國內還是國外,「工匠精神」均起源於手工業時代。手工業者在經歷學徒教育和培訓後從事某一行業,以提供新穎、優質的產品或服務作為謀生手段。
  • 陝能院以工匠精神引領人才培養中的養成教育
    借鑑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陝能院與陝西彬長礦業集團、延長石油集團礦業有限公司等企業建立共研促產、人才培養育訓結合的合作模式,選派20餘名教師赴各大礦區進行企業員工教學,跟崗學習時由企業指定工匠能手作為導師,採用師傅帶徒弟方式,通過工作實踐培養教師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近三年,學校利用寒暑假集中組織160餘名教師下企業參加實踐鍛鍊。  3.開展向先進典型學習活動。
  • 誰來培養「惠州工匠」?
    「不斷雕琢自己的產品,不斷改善自己的工藝,對細節有很高要求,對出品追求完美和極致,這又何嘗不是工匠精神的體現。我們將名廚大師聘請為客座教授,就是希望他們以主人翁的姿態給學生們傳道授業,把他們這種精益求精的精神,通過言傳身教,影響學生。」惠州市城市職業學院院長鄧慶寧說。  日前,廣東省技師學院第二屆科研技能月啟動。
  • GoGoKid打造在線「科學實驗室」,培養中國孩子科學探索精神
    就在今年,中國本土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科學獎項的科學家屠呦呦及其團隊的貢獻和事跡正式被統編高中《語文》、初中《歷史》以及小學《道德與法制》教材選取,走進了中小學生的課堂與生活當中,以此來激發孩子們對科學知識的學習興趣,培養孩子們的探索精神。
  • 觀夏冰舞蹈《巴山豆》之工匠精神
    ▲舞蹈家夏冰   所謂工匠精神,是一種職業精神,是職業道德、職業能力、職業品質的體現,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尺度,是中國製造前行的精神源泉。這群從小沒有得到母愛的孩子們有的野性調皮,有的孤寂懶惰,讓老邁的爺爺苦不堪言……當爺爺把孩子們送到學校,得到了老師們的細心關愛後,特別是在黨和政府的一系列愛心工程的關心和幫助下,讓留守孩子們得到了更多的溫暖和關懷,滋養了孩子們幼小的心靈。
  • 《匠人精神》:淺析日本工匠精神,難怪日本千年企業數量全球第一
    答案就是:他們的傳人都在傳承著一種精神——工匠精神。 經考察這些長壽的企業對其傳人的培育特別重視,甚至是企業經營及管理的第一要務。本書作者秋山利輝很早就意識到這一點了,1971年,27歲的秋山利輝,在創業之初,就決心要培養一流的匠人,打造製造業界的超級明星。
  • 南通路小學遲雪平:做「生動」的老師 培養「燦爛」的學生
    正在上課的遲雪平老師遲雪平老師和孩子們共同參加活動南通路小學2014級2班的畢業生,在畢業典禮上每個人都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禮物,一本由帶了他們三年的班主任老師遲雪平親筆寫下的教學日記。遲雪平將這本自己精心編寫的「書」命名為《也有風雨也有晴》,這是她的人生感悟,也是她對學生們最殷切的祝福。遲雪平,南通路小學的一名語文老師,1972生,1991年從當時的山東省萊州師範學校畢業成為南通路小學的一名老師,到現在,她已經在這個崗位上耕耘了28年。
  • 小獸醫的「工匠精神」
    張欣珂是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動物醫學院的一名青年教師。當下,「工匠精神」常常被人們談及。在張欣珂看來,教師也應當具備「工匠精神」,潛心鑽研、靜心從教。作為教育戰線一名新兵,張欣珂深知,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必須要有一桶水甚至一潭水。為了講好課,張欣珂幾乎把學院每位教師的專業課都認真聽了一遍,慢慢消化吸收、認真打磨,最終形成有自己獨特風格的授課方式,2016年獲學校青年教師講課比賽一等獎。
  • 遠東一小老師教你培養小學低年級學生好習慣
    日前,記者發現一些小學學生在聽課的過程中,趴在桌子上,交頭接耳,還有許多的不良習慣……總之一句話,就是上課不能專心地聽老師講課。許多的家長也有反映,自己的孩子在家做家庭作業時也是由於不專心,有時明明很是簡單的數學計算題,是因為孩子的粗心大意造成錯算,那麼,如何使小年級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聽課習慣和細心的讀題習慣,遠東一小的趙寧利老師對此進行分析。據趙寧利老師講,相信很多人曾聽過這樣一句教育銘言:好習慣是學生的第一成績。的確,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將使他們受益終身。
  • 臺中大墩小學:從愛中教孩子感動 讓孩子樂在學習
    (中國臺灣網 李丹 攝)中國臺灣網5月31日臺中消息 5月29日下午,應臺灣「中國青年大陸研究文教基金會」的邀請,「大陸優秀教育工作者交流團」一行參訪了臺中市南屯區大墩小學,這是此次兩岸學校交流活動的最後一站,也是讓大家感覺最震撼、最新穎、最親切的一站。一進入學校大門,映入眼帘的便是如草地般的綠色牆面,在陽光的照射下讓學校充滿精神活力。
  • 一線小學老師:最愛教窮人家孩子
    窮人家孩子,和富人家孩子,有什麼區別呢?區別是非常明顯的。從入學的第一天起,這兩類孩子,就會給老師留下不同的印象。大體來看,窮人家的孩子,抗挫能力比較強,動手能力也比較強。但是反觀富人家的孩子,則比較嬌氣,不願意動手,依賴心理比較強。尤其是在小學階段,窮人家孩子,和富人家孩子,有著本質的區別。
  • 「南海系列人才」黃金玉 用愛陪伴學生成長 以「工匠精神」教書育人
    視頻:「南海系列人才」黃金玉 用愛陪伴學生成長 以「工匠精神」教書育人 黃金玉是文昌中學語文組組長,從教多年的她嚴格履行教師職責,始終堅持打造富有生命活力的語文課堂,力求讓語文成為滋養孩子心靈的清泉,力爭讓語文成為學生期待的一門課程。
  • 推進工匠精神培育與高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
    2016年,全國「大國工匠進校園」活動啟動儀式暨首場活動在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舉辦,活動在師生中產生熱烈的反響。學校以此為契機,不斷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把工匠精神融入到人才培養全過程,確立了培育具有工匠精神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目標。學校挖掘工匠精神的時代內涵,將工匠精神與思想政治教育有機融合,形成一種職業敬畏和職業自豪的「匠心價值」。
  • 錦屏九勺小學14名孩子有了「英語老師」
    2019年12月31日,錦屏縣彥洞鄉九勺小學裡一片歡樂,學生們正用剛學會還不太流利的英語興奮地與「英語老師」陸顯紅打招呼,燦爛的笑容掛在每個人的臉上。陸顯紅給孩子們上英語課「英語老師」陸顯紅並非九勺小學專業教師,她是從錦屏縣政府辦下沉到九勺村幫扶的一名扶貧幹部。  扶貧幹部當上義務「英語老師」,這事在九勺村被群眾津津樂道。
  • 馬雲:雲谷要培養面向未來的孩子
    「雲谷今天所有的努力,都要著眼於關注未來的教育,我們一定要培養面向未來、適應未來的孩子。」日前,馬雲在同雲谷學校學生、老師們交流時表示。  馬雲直言,新的技術革命興起以後,機器人、人工智慧將會取代許多就業崗位,但是人類的創造力和想像力是機器代替不了的,至少一兩百年內替代不了。
  • 記北門大街小學第十五屆科技創新節活動
    在校領導、老師、家長以及同學們的共同期待中,濰城區北門大街小學於11月19日迎來了第十五屆校園科技創新節活動。由於天氣原因,本次活動採用了別開生面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通過現場直播,將主會場的活動內容一一傳達到分會場的每一個角落。
  • 探尋工匠精神·洪光素酵基地開園慶典圓滿成功!
    一下飛機,蔡老師便馬不停蹄的趕往昆明公裡400公裡的雲南紅河元陽縣;走進世界遺產地實地親臨洪光素酵的發酵基地、參加「探尋工匠精神,哈尼酵素古法天然發酵基地開園慶典。「探尋工匠精神·哈尼滇酵之旅」暨哈尼滇酵古法天然發酵基地開園慶典,匯集了來自兩岸三地的嘉賓朋友,臺灣華揚龍生科技產業園董事長許正郎, 總經理李恆, 副總經理郭玲,研發總監林君穎博士,廣州華冠廣告設計總監劉冠麟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