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強老師和學生。學校供圖
他是一個能上得了講臺、下得了操場的男老師;他是一個勤於鑽研、教學技能十分高超的職場高手!在11月30日舉行的棲霞區教育教學工作表彰會上,南京市曉莊學院附屬小學王振強老師獲得第六屆棲霞區特色教師稱號,他負責的「曉小科技工學團」也大受好評!
紮根生活進行項目式學習
作為一名動手能力很強和有思想的科學老師,王振強結合學校陶行知「生活教育」與學校科技教育,對行知科學院工作進行大膽的改革、創新,曉小科技工學團應運而生,賦予工學團新的含義:培育「工匠精神」,紮根生活發現問題,形成學習共同體。在曉院附小,科技工學團是一個人氣滿滿的特色社團,以勞力上勞心為理念,開展工學團式項目學習法,通過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四個步驟,以小講壇、小論文、小發明、小調查、小競賽、小答辯六種方式進行交流分享,培養學生科學精神。
研究問題涉及生活方方面面
「曉小科技工學團」為孩子提供更多的實踐活動場域,例如學校的科學體驗館、創新活動室、奇石園、物聯網種植園、氣象站、八卦洲農業基地等,並且依託技術與工程學校、省少科院等校外平臺資源。孩子們研究的問題也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發現校園池塘魚死亡,組成研究魚的工學團,通過解剖、飼養等進行研究,最終找到原因並解決問題;參與學校餐廳建設,對運輸飯的線路進行研究,根據場地實地情況,綜合考慮各種因素設計電梯進行運輸;發現地鐵內擁擠,有大人抱著孩子的現象,調研地鐵增設寶寶安全座椅的可行性,通過實地問卷、訪談,最終撰寫科學研究論文報告等。像這樣的工學團研究還有很多,如公共自行車、校園門口放學等的研究,還彙編了工學團研究成果集。
他給學生寫信共計7萬餘字
記者了解到,近幾年,學校有1000人次獲獎,王振強也因此榮獲各級各類表彰30餘項,2019年通過全國高級科技輔導員水平認證,收到中國工程院院士陳賽娟發來的賀信。
「我的角色主要是學生的合作者、陪伴者、激勵者。2019年給畢業班的192個孩子每人寫信共計7萬餘字,讓學習科技的種子在孩子心中生根發芽繼續成長。」王老師說,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兒童是天生的科學家,他會一直在科技工學團的平臺上鼓勵孩子在生活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科學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