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每到12月下旬,總會出現各種形式抵制國人慶祝聖誕節的鬧劇:商場拆毀聖誕樹、學校沒收孩子的聖誕禮、身穿漢服舉著牌子、大媽們手舉國旗、喊著標語,甚至還有年輕人也加入其中擺POS,林林種種吧,都是誓言要將聖誕節趕出中國!
但是,如果您要是問,聖誕節是什麼?傷害您什麼?為什麼對一個世界性的節日有如此大的深仇大恨?他們會說「中國人不過洋節日」!既然,您可以說「洋話」、用「洋火」、騎「洋車」、穿「洋服」、吃「洋餐」,怎麼就不能過「洋節」了?
他會說「過聖誕節就是對中華文化的入侵」,甚至還會說出西方「亡我之心不死」之類話,而這種群情激昂的話一聽還真有道理,很容易被貼上愛國的標籤,所以,抵制聖誕節的分貝似乎和愛國的熱情度成正比。
儼然,抵制聖誕節=愛國!
這,就是近幾年抵制聖誕節越來越活躍的根本原因!
聖誕節來歷是什麼?兩千多年前的一天,一個嬰兒出生於伯利恆(今巴勒斯坦中部城市),由於當時旅店客滿,他誕生在馬槽裡。他出生前一夜叫平安夜,出生當天叫聖誕節;他出生前的日子為公元前,出生後的日子為公元後。這個改變世界的嬰兒名叫耶穌——基督教的創始人,聖誕節就是紀念他的出生時間。
也就是說聖誕節來源於巴勒斯坦一個名叫耶穌的聖人出生的時間,而巴勒斯坦是亞洲中部國家,並不屬於所謂的西方歐美國家,恰恰是亞洲中部一個戰亂之地。
所以,把聖誕節貼上西方文化的標籤,顯然是對亞洲文化與西方文化的錯位。
其實,「聖誕節」與中國的歷史淵源十分久遠,早在公元635年,也就是耶穌出生後635年,當時正處於中國的盛唐時期,基督教已經傳入中國,並廣泛傳播。最為典型是200多年前英國傳教士馬禮遜來華傳教(1807年),這是有明確歷史記錄的。此時的美國還剛剛完成獨立戰爭;日本還處於尚未明治維新的德川幕府時代。
因此,基督教並非是西方的產物,而是世界文化和宗教,成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與中國交融歷史悠久,源遠流長。
「聖誕節」進入中國後,他們修醫院、建學校、辦孤兒院、盲人院,反對婦女纏足,成立戒菸所等等,開啟中國看世界的窗口,也成為中國融入世界重要通道。 1879年,上海聖約翰大學成立。這是中國第一所大學,也是清末民初中國實力最強的大學,被稱為「東方哈佛」,培育出了一大批聲名顯赫的校友,諸如宋子文、嚴家淦、林語堂、榮毅仁、張愛玲等大批大腕級人物。1952年,聖約翰大學被撤銷,各院系併入復旦大學、華東師大、上海交大等。1919年,由美國和英國教會於聯合創辦的燕京大學,後來文理學院併入北京大學,工學院併入清華大學,校址為現在的北京大學,也就是北京大學的前身。由美國多家教會聯合創辦,南京金陵女子文理學院,是中國第一所女子大學, 1951年歸入南京師範大學,共有999名女畢業生,人稱中國的999朵玫瑰。
除此之外,還有上海滬江大學、山東齊魯大學、江蘇東吳大學、福建協和大學、華南女子大學、廣州嶺南大學、成都華西協和大學等等中國一大批最優秀的學府都是那些過著「聖誕節」的人創辦的。據統計從1817年到1918年僅一百年間,在華基督教學校發展到七千多所,學生人數多達21萬。
除了教育,他們還致力於發展中國的醫療事業。1885年,一位叫道濟女傳教士,在北京安定門蓋了12間平房,建立了中國第一所婦產醫院--道濟醫院,即今日北京第六醫院。據1920年統計,他們在中國建立的醫院和診所共820所,其中就有赫赫有名的北京協和醫院、上海同濟醫院、成都華西醫院、濟南齊魯醫院、上海仁濟醫院、廣州博濟醫院、上海同仁醫院。
除此之外,傳教士還努力破除陳舊的陋習,積極傳播人類的文明。1874年,英國傳教士約翰·麥克高望在廈門成立了由六十多名婦女組成的「天足會」,入會婦女不得纏足,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反對纏足的組織。1878年,英國人立德夫人在上海也成立了「天足會」,開始積極傳播反對纏足的理念。
如果說以上的事實都發生在近代,離我們稍微有點遠,那麼說一下現在的情況:自從1991年中國頒布《收養法》,開放了外國人收養中國孤兒之後,截止2018年,已經有超過11萬孤兒被外國家庭收養。他們收養的中國孤兒88%為棄嬰,其中80%以上患有先天殘疾殘障或重大疾病。
可以說,是「聖誕節」把文明的火種照亮和溫暖著大地。歐美等發達國家均是基督教信徒最多的地方,他們生產世界上最先的武器,但是卻是世界上戰爭最少的地方,他們用信仰控制著槍桿,也用信仰創造了世界的文明。
因此,反對「聖誕節」的背後就是把中華文化與世界文化割裂的行為,這並不是愛國的表現,恰恰是愚昧、無情和無知的象徵!
客觀的說,愛國的的方式很多,每一個人都可以愛國,而愛國的關鍵和標準是讓國家更加強大、更加文明、更有溫度、更有凝聚力和包容度。例如部隊守衛好邊疆;政府官員廉潔奉公;醫院堅持治病救人;文化啟迪人民靈魂;學校堅守教化育人;企業守法誠信; 社會春意盎然;人民和諧友善等等,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的職責,每個行業都堅守自己的職責,每個人能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做好本職工作,這就是愛國。
我不反對愛國,但,反對盲目、無知的愛國和利用反對「聖誕節」表達愛國感情的人!
抵制「聖誕節」的人別忘了,聖誕節之後的第五天就是也是「洋節」——元旦,您抵制嗎?
2月14日也是洋節——情人節,您可以藉助這機會去開房,您抵制嗎?
五一、周末雙休也是洋節——國際勞動節,也是洋節,您可以去旅遊,加班工資翻倍,您抵制嗎?
陽曆也是洋節,甚至,我們引以為傲的中國傳統節日排序表——農曆,都是德國傳教士湯若望1623年(明末)創辦「洋節」!您也抵制嗎?
肯定不會!如此多的洋節,如果逐一抵制下去,估計,您連一年四季都分不清,連您多大都不知道。
因為這些「洋節」已經融入人民的生活,無法抵制,唯有聖誕節在中國可有可無,抵制一下,不傷大雅,還能表達愛國的情感!
因此,抵制聖誕節的背後,一部分人是無知——「中國人不過洋節」;一部分人是無奈——以抵制 「聖誕節」來抵制西方文化;還有一部分人是害怕「聖誕節」。
其實,抵制聖誕節的背後不是愛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