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東航11.21包頭空難以來,飛機的航空事故頻出:
11月22日 一上航從吉林延吉經青島到上海的航班在起飛後發生機械故障;
11月23日 國航一波音737在芒市降落時衝出跑道;
11月24日 東航一架從上海飛往三亞的空客A30因增壓系統出現故障,中途緊急在廣州白雲機場降落;
11月27日 香港港龍航空公司KA761次航班起飛15分鐘後返航,據說是由於飛機副駕駛前擋風玻璃的右下角處出現了一條長約五釐米的裂紋。
11月28日 國航CA1341次航班被發現有故障後仍起飛。不久,因發現多處故障,該航班被迫返航;
11月29日 南方航空公司CZ3588航班的一位空姐在關閉客機機艙艙門時離奇墜地,造成全身多處骨折,傷情嚴重;
11月30日 印尼雄獅航空公司一架麥道—82型客機在梭羅機場降落時衝出跑道,造成106人傷亡,47人失蹤;
12月1日 香港國泰航空公司由泰國首都曼谷飛往孟買的客機,起飛後僅數分鐘,左翼引擎因出現故障而發生爆炸;
12月2日 南航一架從廣州飛往上海的波音757飛機在起飛後不久儀器突然顯示右機翼漏油,飛機在空中盤旋40分鐘左右後急迫降廈門機場;……印象中,飛機航空事故從未像現在這樣頻出,這樣觸目驚心!
我們不禁想起我們身邊的航空公司——海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他們怎麼樣?事實上已累計安全飛行100萬小時,海航何以遠離航空事故,《證券導報》日前對海航進行專訪。
《證券導報》:近期民航航班頻頻出現事故,海航如何看待?
海航:大家都不願意看到事故,但從自然規律角度講,任何行業無論安全管理水平和安全係數有多高,都不可能完全避免事故的發生。東航11.21事故發生之前,中國民航已經安全飛行500多萬小時,創造了中國民航業至今最高的安全記錄。眾所周知,民用航空業安全係數一直以來是各交通運輸行業中最高的。客觀來講,中國民航安全管理水平一直處於穩步提升的態勢,隨著現代技術和安全管理水平的進一步提升,在民航總局的正確領導下,中國民航業將繼續持續健康快速的發展,乘坐民航班機仍然是廣大老百姓的首選。
《證券導報》:近期海航的航班是否受影響,海航在安全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海航:海航從起步伊始就建立科學的安全生產模式和縝密的安全制度。由於海航長期以來一直把安全問題放在首位,每一個航班都經過嚴格的安全檢查。所以,這次的事件並沒有對海航航班產生什麼影響。在安全方面,通過多年的經驗,海航制定了具有自己特有的安全管理體系。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科學、健全的安全運行管理體系——堅持「體系完善」1、健全的安全組織管理機構:海航成立了航空安全委員會、安全運行品質監察部,全面負責安全管理工作。2、規範統一的運行標準系統:海航建立了統一的運行標準和程序,並對全體員工進行培訓、指導與考核。3、安全監察系統;4、高效的航班運行控制系統;5、強大的飛行技術支援系統;6、完善的信息通報網絡系統:海航建立了安全信息通報制度,構建安全信息網絡;7預防性的安全運行監察系統和科學的分析評估系統:實行獨立運作的安全監察機制,完善的內部安全審核監察安全形勢分析評估,並引入外部安全評估
(二)、以人為本,不斷夯實安全基礎——堅持「人本管理」。1、持之以恆抓安全教育:海航嚴格落實「三級」安全教育制度,警鐘長鳴,培育海航特色的安全文化。2、高標準、高起點的專業技術培訓:海航每年都要派遣飛行人員赴國外進行輪訓,所有的維修、籤派人員都要參加專業技術培訓,並建立了專門的培訓中心,負責員工業務技能培訓。3、注重飛行、維修、籤派、監察四支隊伍的建設;4、加大安全投入,創造良好的安全運營環境。
(三)、「嚴」字當頭——堅持「嚴格管理」:海航實行嚴格按照規章操作、嚴格工作流程、嚴格獎懲制度、嚴格管理作風、嚴格工作紀律、嚴格監督檢查的制度。
《證券導報》:面對這些事故,海航有何新舉措?
海航:在11·21空難發生後,總局下發民航安全整頓的通知,海航從決策層領導到普通一線員工都高度重視。海航決策層領導親自召集由海航各部門負責人參加的緊急安全會議,成立航空安全整頓工作領導小組,並對海航的安全整頓工作進行了部署和要求。加強機組資源配置,嚴格機組配備標準,飛行人員加強飛行準備。
加強安全運行品質定期檢查;清理飛機保留故障,對飛機發動機、起落架和操縱系統進行重點檢查排故;做好天氣情況的監控和通報,把好籤派放行關口,同時做好對生產部門的技術和信息支持;嚴格執行安全員配置標準,嚴把空防安全關;開展專業技術人員的執業資格和機載文件資料的檢查。
《證券導報》:海航股份是家上市公司,如此頻繁的航空事故對公司業績有何影響?
海航:不可否認,此次東航11.21空難事件在一定程度會對中國民航業產生衝擊。但從長遠來看,民航業作為交通運輸業中安全係數最高的行業,其持續健康發展的態勢是不可阻擋的。自海航開航運營以來,一直視航空安全為生命,保持了良好的安全業績,同時也造就了海航在正點、服務、效益等方面都創造出令人矚目的佳績。
>>我要評論這篇新聞<<
2薦聞榜
(《證券導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