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麟遊血條面,紅黃綠白相映,味道醇美

2020-12-14 御品坊美食特產館

麟遊血條面是陝西非常有特色、遠近聞名的特產美食。煮好後的血條面,色味俱美,十分吸引人的胃口,挑逗人的味蕾。煮好的血條面,舀到碗裡,紅豔豔的面、油汪汪的湯,黃生生的蛋絮,白花花的豆腐,真是聞著香、看著饞,吃起來那美味,就甭說了。 難怪總有那麼多的人:當地的或者慕名而來的,排著長長的隊伍,即使等上兩、三個小時,能吃上一碗才覺得心滿意足。

麟遊血條面是麟遊縣有名的地方風味小吃,因用豬血或羊血和面擀成麵條而得名。據《本草綱目》記載,豬、羊血皆有生血活血、解毒排毒的功效。它含有人體所需的蛋白質和豐富的鐵、鉀、鈣等十餘種微量元素,能提高人體免疫功能,預防疾病,所以說血條面算得上地地道道的保健食品。

麟遊血條面,傳統手工技藝,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麟遊血條面歷史悠久。麟遊九成宮是隋唐帝王避暑的行宮。相傳,唐太宗李世民來麟遊九成宮避暑,一天去鄉間微服私訪,一位農婦便把用豬血和面製作的麵條獻給他,李世民吃後讚不絕口,後來就將那位農婦招進宮,專為宮廷做御用血麵食。由於皇上的喜愛,血條面才得以發揚光大,流傳至今。千百年來,血條面在麟遊境內流傳不衰。幾乎家家戶戶都會製作。但是,地道的麟遊血條面卻只有在農村逢年過節或婚喪嫁娶時才能品嘗到它的美味。如今,血條面已成為麟遊縣有代表性的風味小吃,為很多遊客所喜愛。

中華飲食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血條面在麟遊歷史悠久,其製作講究、風味獨特、口感綿軟,耐飽。地道的血條面要用新鮮豬血或羊血,血經過加鹽、攪拌、過濾等環節,再加入麵粉中,經和面、擀麵、蒸熟、調湯等環節手工製作,其湯汁和岐山臊子麵類似。它之所以能長期流傳下來,是因為它已成為當地群眾飲食文化的一部分。發掘、搶救、保護麟遊血條面,對研究民間飲食文化現象具有一定作用。

血:

選取新鮮健康的豬血或羊血,加鹽後反覆攪拌,使血不再凝固,然後用細紗網過濾,取締雜質,放幹細調料適量,兌涼開水少許,以備用。

面:

選料:選優良白麥三種以上混合細磨,每百斤取面七十斤。以陽山老紅麥麵為最優。

和面:每十斤面摻鹼三錢,用兌好的血漿和面,先拌後搓,以硬為宜,反覆揉壓,揉面塊,以軟為宜。

擀切:用擀麵杖擀薄後,在面上反覆擦遍熱大油(菜油也可),以互不相粘為宜,然後摺疊、晾涼、切細。

蒸:將切好的血面,分成若干份,以半斤為宜,上籠蒸二十分鐘蒸熟即可食用。

晾曬:將蒸熟的血面及時晾曬,晾乾後保存,以備日後食用。

菜:

底菜:取紅蘿蔔、蒜苗、黃花、木耳、豆腐若干,切碎,用菜油炒熟。

漂菜:把雞蛋攤成薄餅,切成菱形小片,取蒜苗或韭菜少許切細。

臊子:

取大肉若干切成小片,肥瘦分放;把大油入鍋化開,加入適量菜油,先將肥肉放進油鍋,文火將肉油浸出,再放進瘦肉,文火至七成熟,依次調上食醋、醬油、食鹽、五香調料、辣麵。再文火十至十五分鐘即可。

調湯:

在鍋內放菜油少許,燒熟,倒入生薑末、蔥或蒜苗熗炒,加入適量肉湯(沒有肉湯以開水代替),然後,放入臊子、漂菜。調湯切記少醋多鹽。湯要始終保持近乎煎沸的熱度。

食用:

取適量血面入湯,浸泡3—5分鐘,再放入少許涼粉、豆腐片,以配其色。每碗撈血面不可太多,一般一兩左右,將湯舀足,再放少量炒好的底菜即食。若在湯中泡上軟蒸饃,連吃帶喝,其味更香。

血條面製作講究,具體作法是:取新鮮豬血或羊血,加鹽後反覆攪拌,使血不再凝固,然後用細紗網過濾,取締雜質,兌涼開水少許,放幹細調料若干。另選精細麥麵粉,用過濾好的血漿和面,或人擀或機壓成薄面片,每壓一層抹一層油(豬油、雞油、菜油均可),用油擦遍,幾經摺疊壓薄,切成細條,上籠蒸二十分鐘後,晾乾保存,類似於現在的方便麵。食用時,將紅蘿蔔、菠菜,蔥花、蒜苗、雞蛋餅、木耳、黃花、豆腐等,切碎,用菜油炒熟。用五香調料、薑末、油潑辣子、臊子油等做湯(最好用肉湯)。血條面可以根據食者的需求,調成暈、素兩種。將做好的血面入湯,泡幾分鐘即可食用。

麟遊血條面的特點是:薄、勁、香、煎、稀、汪。「薄」是指血面擀得很薄;「勁」是指血面柔中帶勁,耐煮耐泡;「煎」是指湯很煎和,湯溫較高;「稀」是指面少湯多,味道鮮美(人常說味道都在湯裡頭);「汪」是指湯的配料很豐富,色彩搭配鮮豔,油多味香。所以,血條麵食用方便,利於貯存。

麟遊血條面是中國民間古老飲食文化的優秀遺產,在中華民族的飲食大花園中,獨一無二,其他地方沒有人製作食用血條面。你看:紅豔豔的面,油汪汪的湯,黃澄澄的蛋絮,白花花的豆腐,味濃而不腥,色紅而不辣,油厚而不膩。看了眼饞,聞了噴香,吃了爽口。香味悠長,營養豐富,不愧是是宴待賓朋、饋贈親友的獨特食品。

相關焦點

  • 探秘舌尖上的寶雞 在西府老街 品原汁原味的西府味道
    該地區是秦腔的發源地,也是中國小吃文化的發源地之一,岐山臊子麵、豆花泡饃、岐山擀麵皮、麟遊血條面等著名小吃,不僅美味,而且歷史淵源極深。能把西府的各種美食匯集在一起的,可能,就當屬西府老街了。在寶雞,提起西府老街,可謂是人人皆知。這是寶雞人休閒娛樂品味美食的地方,也是西安及其周邊人尋訪西府美食的地方。
  • 「國慶吃麵,國泰民安」一碗香味濃鬱的麟遊血條面 吃出節日紅
    「國慶吃麵、國泰民安!來來來,快進店裡坐。」10月1日,在麟遊縣九成宮景區民俗街上,最具麟遊特色的血條面小吃店店主趙先生正忙碌地招呼著一批批客人。「今天國慶,來麟遊當然要嘗一嘗血條面,紅紅的麵條,紅紅的中國嘛。」「吃上一碗國慶面,祝願祖國更加強大,我們的日子越來越好!」說到國慶吃麵,來自寶雞市區的張女士一家人熱鬧的參與其中。
  • 陝西特色美食麟遊血條面做法 ​
    攤位上一位大娘真在津津有味的吃著黃師傅的踅面,看看這表情就知道踅面的味道了。黃師傅的攤位上總是坐滿了吃踅面的鄉黨們,他們說吃了黃師傅幾十年的踅面就喜歡他的手藝和味道,用陝西話說;咥上一碗,撩咂啦!陝西的6道風味小吃
  • 看著害怕吃著解饞,這碗豬血做的血條面實在太重口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西安娃,這種陝西特色的血條面也是第一次吃。特意百度了一下,血條面是陝西麟遊的一種傳統小吃,西安市內很少見到。好容易碰到了,必須試試看。血條麵團成一疙瘩,像個毛線球,近看一根根很分明。血條面顧名思義就是用血做成的。
  • ​夜食海南|舌尖上的瑰寶~可以吃的海南非物質文化遺產
    非物質文化遺產既是歷史發展的見證又是非常珍貴的具有重要價值的文化資源海南有著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些都是先輩們在歷史長河中積累的智慧與文明的結晶今天,文旅君就來跟大家聊聊海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中有哪些舌尖上的瑰寶吧
  • 非物質文化遺產經典的「味道」
    原標題:非物質文化遺產經典的「味道」  非遺是近10年出現的名詞和學術術語,但是非遺作為「文化」與人類的文化同步而生、同步發展。在歷史上非遺是文化經典的對象,也構成文學經典的一部分。
  • 來麟遊旅遊,吃了當地正宗的羊肉泡,味道也不錯
    小長假來麟遊,想看看我心目中最崇拜的歐楷創始人歐陽詢的醴泉銘碑。車到麟遊已經中午一點多了,先吃個飯填飽肚子。 先百度一下當地美食,首先看到的是羊肉,說是這裡的羊肉不錯,是布爾羊。走進一家叫羊掌柜的飯館,準備咥羊肉。
  • 蘇式面正式申遺!以後吃的每一碗麵,都將是非物質文化遺產!
    蘇式面要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啦!
  • 麟遊的味道
    一個人身上總有著特殊的味道。這味道是獨一無二的,也是尖銳鮮明的。香妃的味道肯定是香的,焦大的味道肯定是鹹的,乳婦的味道肯定是甜的……味道是聞出來的,也是品出來的,是天然具有的。那麼,麟遊的味道是什麼呢?
  • 請叫我——非物質文化遺產鐵鍋燉魚!
    「雨打木排起白煙,望不到後,望不到前,前呼後應聲聲傳,頭往右啊,尾往左偏,小心順拐撞著山……」——《放排歌》(圖片拍攝者:王平)鴨綠江上,有一種生活叫放排,放排的人叫木幫。木排靠岸短暫休息,木幫們的吃喝全仰仗鴨綠江。
  • 「蛟河·幫」吉林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系列之,舌尖上的慶嶺活魚
    相信,美食家們對「得莫利燉活魚」印象深刻,這條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燉魚」,到底是產自黑龍江還是松花江抑或是嫩江,恐怕只有美食家的舌頭最具發言權。剛剛列入吉林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的慶嶺活魚製作技藝傳承人張青說。  蛇年春初,位於302國道兩側的慶嶺活魚一條街,仍是「北國風光」,長琿高速貫通後,這裡已沒有當年的門庭若市,倒是九月、十月看紅葉的季節,幾乎天天車水馬龍,若沒有提前預約,飢腸轆轆地等上幾個小時,也算尋常。張青按照慶嶺活魚的製作工藝從頭到尾的演示了一遍。
  • 廣西這36樣美食是竟然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吃過10樣人生就無憾啦!
    第四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條索緊細、勻整,呈螺形捲曲,銀綠隱翠,白毫顯露;湯色黃綠清澈,香氣清純持久,滋味濃爽回甘;葉底嫩黃勻整。 第四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沙糕歷史悠久,味道鬆軟香甜。揚美沙糕有芝麻餡、花生餡、水晶餡等多種品種,是不可多得的甜品之一。
  • 麟遊,渭北文史底蘊厚重的地方
    去了歧山,發現這裡距麟遊縣只有40多K路程,於是決定去麟遊一遊。因為之前,有親友談及陝西縣域旅遊時曾提到麟遊縣,特別提到「九成宮」 文化旅遊景區。麟遊縣,位於寶雞市渭北塬上,為隋唐官員閒時避暑遊玩之地。傳因隋朝義寧元年,仁壽宮出現白麒麟祥遊,遂更名「宮井」為「麟遊」 。
  • 以後吃的每一碗麵,都可能是非物質文化遺產!
    蘇式湯麵要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啦!就在最近蘇州市面業小吃協會正式向蘇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辦公室呈交了「蘇式湯麵製作技藝」的非遺申報書及相關佐證資料以後我們吃的每一碗蘇式湯麵將不單單是一碗麵更可能是非物質文化遺產!
  • 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商州大燴菜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和《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精神,經各縣區(鎮)申報、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評審、社會公示等程序。
  • 千年離宮 神奇麟遊
    麟遊文物古蹟眾多,著名的有唐名臣魏徴撰文、著名書法家歐陽詢書丹的《九成宮醴泉銘碑》(國寶級文物);唐高宗李治率當朝四品以上文武百官御筆書丹的《萬年宮銘碑》(國家一級文物);皇家佛教寺院慈善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等。
  • 小欖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你知道多少?
    2006年5月20日,小欖菊花會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龍艇競賽活動內容繁複,有成立主會、標紅、請龍、練橈、篩龍、競賽、食龍舟飯等環節,比賽中的祭祀、祭龍、下水等儀式均有著強烈的地方民俗文化符號。小欖賽龍艇強調「頑強拼搏,力爭上遊、奮勇向前」的積極進取精神,鼓勵人們同心同德、同舟共濟的集體主義精神。 2011年10月,被廣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入選非物質文化遺產!這熟悉又驕傲的味道……
    圖/羊城晚報記者 王敏近日,廣式燒賣製作技藝更是入選了越秀區第七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單!市級、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需要▼具有歷史、文學、藝術、科學價值在本地傳承一百年以上具有世代傳承傳播、活態存在的特點具有鮮明的民族或者區域特色
  • 《麟遊使用說明書》,請深度認識這個山城!
    >從它開始,重新認識麟遊吧!主治功能【愛吃易餓症】治療秘方:麟遊血條面、羊肉泡饃、烙麵皮、核桃包子、蜂蜜、油餅辣子、醬豬蹄、玉米面攪團、蕎面節節……吃到停不下來。▼夏天到西海湖賞荷花▼秋天到老城看銀杏▼冬天到青蓮山上覽雪景
  • 第七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推出十條非遺旅遊線路
    成都「非遺之旅」線路產品和非遺項目體驗基地推介會現場 張慧娟 攝央廣網成都10月18日消息(記者張慧娟 劉柏煊)第七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今天(18日)推出10條成都「非遺之旅」旅遊線路和40個非遺項目體驗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