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式面正式申遺!以後吃的每一碗麵,都將是非物質文化遺產!

2021-02-17 蘇州微生活

蘇式面要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啦!

就在最近

蘇州市面業小吃協會正式向

蘇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辦公室

呈交了「蘇式湯麵製作技藝」

的非遺申報書及相關佐證資料

以後我們吃的每一碗蘇式面

將不單單是一碗麵

更可能是一碗非物質文化遺產!

蘇州市面業小吃協會

已經正式遞交了「蘇式湯麵製作技藝」

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相關資料

這一項非遺的申請

預計今年將公布立項

這一次「申遺」成功後

不僅能顯示蘇式面本身的優秀

也將對「蘇式湯麵」的傳統技藝進行有效保護

更重要的是

這一項舉措也會不斷促進蘇式面業的發展

真可謂意義重大而深遠!

「蘇式湯麵製作技藝」之所以需要被保護好

是因為蘇式面的製作真的很講究

一碗蘇式面是由湯、澆頭、面組成的

而每一個部分都很花製作者的心思

一碗蘇式面的靈魂必定是它的湯了

麵湯分為紅湯、白湯兩種

當然,很多麵館都有自己的秘制湯頭

但通常意義上來說

是用雞架,鱔骨、大骨、豬肉、整雞……等食材

再加上蔬菜、蔥和多種香料文火慢慢吊出來

有的麵店會在湯裡加上一點爆魚汁

有的可能會放秘制的蔥油

但最重要的就是煮出來的高湯

清而不油!

又細又有勁道是面最大的特點了

一碗麵好不好,下鍋時師傅對軟硬程度的把控很重要

煮的久了可能太爛,煮的短了可能會夾生

下面的湯太濁,面的鹼水味會比較大

這都是蘇式面的技術體現

撈麵也很有講究

這也很考驗技巧的

用筷子和爪籬將面在手中巧妙的一翻、一抖

不會灑出麵湯,碼到碗裡絲絲不亂

像一個「鯽魚背」才好

面的澆頭就更有學問了

澆頭不僅決定一碗麵的價格

更決定了這碗面的口感

就憑著各種各樣的澆頭

蘇州人一年吃麵都可以不重樣

從湯到面再到澆頭

這樣的蘇式湯麵製作技藝確實值得被好好保留

就在今年

蘇式面還憑藉518種澆頭

成功創下了一項全新的世界紀錄

圖源:跟著時令吃吃吃

當時在現場

除了常規的爆魚、燜肉等

蘇面大師們連素澆頭都能變出N多花樣來

有失傳的澆頭今天也被複製出來了!

圖源:跟著時令吃吃吃

葷澆頭裡也不乏白果蝦仁

麒麟鮑魚、蝦籽明月參等難得一見的種類

看得人十分眼饞!

圖源:跟著時令吃吃吃

最後518碗擺得滿滿當當

特別壯觀!

圖源:跟著時令吃吃吃

在認證官的嚴格審查後

宣布蘇式面正式成為

「世界上澆頭品種最多的原湯麵」

蘇式面不僅製作過程很有內容

蘇州人還特別愛吃蘇式面!

據說,蘇州人一天要吃掉500噸左右的麵條

一年365天

那就是182500噸

世界上排水量最大的航空母艦也沒這個噸位

據不完全統計

蘇州有26000多家麵館

按每家一天接待40位客人

每碗面人均10元

蘇州人一天廣吃麵就要吃掉

26000×40×10≈1040萬

老蘇州們把吃麵,喝茶,聽評彈當成每日的必修課

每天早晨一起床

就要趕著去吃一碗頭湯麵

只為了不等湯濁

享受到最清爽面的滋味

這份精緻

怕是沒有哪個城市能比得上了!

蘇州人除了講究面的品相,也很講究吃相

一碗熱氣騰騰的面和澆頭端上來

絕沒有人急吼啦吼的一股腦兒吸溜著吃

而是氣定神閒地一筷子面

一筷子澆頭、一調羹湯

保持著不緊不慢的悠閒節奏

這份老腔調的優雅裡

透著千年來一脈相承的精緻

所以我們常說的「蘇式慢生活」

絕不是一個虛空的概念

從吃麵這種日常小事就能看出來!

如果說有一個最能代表蘇州的美食

那麼一定就是蘇式面了

蘇式面的可貴之處

在於它是一道平價的平民美食

精緻且可口

一碗3塊錢的韋復興陽春麵

都能讓人穿戴整齊早早去吃

這就是蘇州人的永遠無法戒掉的味道

有人說蘇州的傳統漸漸消失了

現在的小孩都快不會說蘇州話了

但到蘇州各大學校門口看看

總有一家專屬麵館

蘇高中門口的瓊琳閣、十中旁邊的同得興……

蘇式面對蘇州人來說不僅僅是填飽肚子

還承載著蘇州人戀家的情懷

這份感情是與生俱來的

是小時候吃到大的

是根植在記憶力無可替代的

蘇式面就是蘇州的味道

它已經融入到蘇州人的血液當中

蘇式面,蘇州人永遠的驕傲!

註:本文部分圖片來自:跟著時令吃吃吃(微信號:gzslccc),由「蘇州微生活」編輯發布,未授權嚴禁轉載。

相關焦點

  • 蘇式湯麵申遺啦!以後吃的每一碗麵,都可能是非物質文化遺產!
    蘇式湯麵要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啦!就在最近蘇州市面業小吃協會正式向蘇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辦公室呈交了「蘇式湯麵製作技藝」的非遺申報書及相關佐證資料以後我們吃的每一碗蘇式湯麵將不單單是一碗麵更可能是非物質文化遺產!
  • 【文化甘肅】蘭州漿水面:一碗麵的歷史和傳承
    到16歲的時候,蘇懷偉已經可以獨立操作「門式活」了,代替父親掌勺鄉鄰親戚家的紅白事。醉仙樓最初的名字是醉仙飯莊大排檔,這是蘇懷偉20歲的時候創立的,雖然當時只有兩層,但這裡無疑算得上是上世紀九十年代雁灘的一個路標。醉仙飯莊大排檔的那些老饕餮們都清楚,最初這裡是以「牛肉麵加滷肉」起家的。
  • 蘇式面,蘇州人的生活態度!
    都說北方人愛吃麵食,南方人愛吃米,蘇州人卻偏偏吃麵吃得比北方人還兇。蘇州人的生活:一碗麵的講究【精緻】蘇州人吃的精緻也吃的挑剔,所以決定了蘇式面「從麵條、湯到澆頭蘇州有中國最精緻的面文化,這恰恰是蘇州人的一種生活狀態。蘇州人的生活還保持著老腔調的優雅,透著千年來一脈相承的精緻感,體現在近些年常常被提到的「蘇式慢生活」。
  • 蘇式面,吃到最後看到花
    而這講究中的講究,大約就是蘇式面了。蘇州人喜歡吃頭湯麵,這時候的高湯最是清爽鮮香。《美食家》裡,資深面客朱自治的一天就是從吃麵開始的。「每天早上,他眼睛一睜,頭腦裡便跳出一個念頭:『快到朱鴻興去吃頭湯麵!』」。然後坐著黃包車就出發了。
  • 蘇州人的一碗麵
    2019年7月22日,蘇州託尼洛•蘭博基尼書苑酒店一樓蘇麵坊正式對外營業,7:30-14:00 ,供應早餐與午餐。滄海桑田,蘇麵坊的變遷中藏著蘇州人的童年,如今創始人的後代歸國,置身於蘇州託尼洛·蘭博基尼書苑酒店,大隱隱於市,升級了品牌,以高端、私密來彰顯一碗麵的價值所在。
  • 中餐正式被列入荷蘭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近日,荷蘭非物質文化遺產知識中心宣布,中餐正式被列入荷蘭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疫情之下,世界各地的中餐業者都面臨巨大的挑戰,對於荷蘭中餐業來說,這可謂是一個帶來希望的好消息。據悉,申遺成功得益於荷蘭「不只是火肉」(Meer Dan Babipangang)基金會和中飲公會(VCHO)兩大機構不斷遊說,樹立華人和中餐積極而多元的形象,也與三代荷蘭中餐從業者勤奮努力、不斷增大中餐海外影響力密切相關。其實,中餐文化隨著華人第一代移民登陸荷蘭,便已在此落地生根,通過三代華人移民共同努力,一起讓中餐通過不同形式發揚光大。
  • 蘇州美食蘇式面,常州特色銀絲面,都是江蘇的面,哪個更加美味?
    雖然是江南水鄉,不過我也是個愛面之人。麵食屬於中國的主要主食之一,吃慣了米飯,偶爾來上一碗熱氣騰騰的面,真是莫大的享受。在蘇州大學四年,剛進學校的時候,就被蘇式面的美味所折服,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吃了四年都沒有膩,到現在還是分外想念。當時蘇式面是開在學校的食堂裡面,有專門兩個窗口,每到飯點,總是大排長龍。
  • 太極拳申遺成功 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央廣網焦作12月18日消息(記者趙飛 河南臺記者程冰冰 付豔波)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北京時間12月17日晚間,我國單獨申報的「太極拳」列入聯合國科教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吃一碗松鶴樓蘇式湯麵
    終於有一次,一位女友邀請我去吃松鶴樓,激動赴宴,除了那道松鼠桂魚,其他吃了什麼都忘記了。一晃好多年過去了,再也沒有去過北京那家松鶴樓。松鶴樓怎麼想起做蘇式湯麵了呢?我從資料中獲悉,松鶴樓是以麵館起家的。根據清光緒十八年(1892年)修葺蘇州面業公所時立的碑刻記載可知,松鶴樓起初為麵館,以燜肉麵、滷鴨面等蘇式面點聞名。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松鶴樓擴大為菜麵館,此後一樓的面檔越縮越小,直到20多年前,松鶴樓徹底取消了面檔。
  • 「太極拳」「送王船」申遺成功 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總數位居...
    12月17日晚,在牙買加金斯敦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會議宣布,將「太極拳」和「送王船」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以下簡稱「委員會")第15屆常會於2020年12月14日至19日在線上召開。
  • 太極拳申遺成功!太極拳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據悉,我國經典傳統武術「太極拳」在北京時間12月17日晚上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目前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總數已經達到世界第一。  「北京時間12月17日晚,我國單獨申報的「太極拳」、我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兩個項目,經委員會評審通過,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中國再添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太極拳十二年的堅持,終於申遺成功
    12月17日,中國再添2項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兩項分別為:我國單獨申報的「太極拳」,以及我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如今中國可是擁有42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國家,更是世界第一。
  • 舌尖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麟遊血條面,紅黃綠白相映,味道醇美
    麟遊血條面是陝西非常有特色、遠近聞名的特產美食。煮好後的血條面,色味俱美,十分吸引人的胃口,挑逗人的味蕾。煮好的血條面,舀到碗裡,紅豔豔的面、油汪汪的湯,黃生生的蛋絮,白花花的豆腐,真是聞著香、看著饞,吃起來那美味,就甭說了。 難怪總有那麼多的人:當地的或者慕名而來的,排著長長的隊伍,即使等上兩、三個小時,能吃上一碗才覺得心滿意足。
  • 喝茶聊天品蘇式面點小吃一站搞定 老字號推出「蘇式茶麵」
    一碗燜肉麵一隻緊酵饅頭,享受「蘇式茶麵」慢生活。  記者小圓攝本報訊(記者 小圓)一杯綠茶几碟瓜子、糖果、水果,再點上一碗蘇式燜肉麵、一隻時令緊酵饅頭,或一碗餛飩2隻小籠,約三五老友,享受「蘇式茶麵」慢生活,昨天在平江大院百年老字號聚新春內,蘇式麵館推出的「蘇式茶麵」新模式,吸引不少老蘇州捷足先登嘗鮮體驗。
  • 揭秘什麼是非物質文化遺產要通過什麼事項才能申遺
    非物質遺產,一般指非官方提倡,或未被歷史錄入文化遺產,這些主要表現在民間百姓,一般傳統節日,多指像風民俗,深層次方言和諺語,順口溜,繞口令,打油詩,狹義解釋自然規律和現象,在某些地方,流傳甚多,這種非文化現象,統稱為非物質遺產。
  • 馬黛涼茶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系巴拉圭首個申遺成功項目
    12月17日,巴拉圭申報的「馬黛涼茶」(Tereré)項目,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評審通過,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這也是巴拉圭首個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項目。
  • 錢小穆:蘇式湯麵
    沒有澆頭的湯麵尚且是人間珍品 , 那麼有了澆頭的蘇式湯麵中的奧灶面 , 入選江蘇非物質文化遺產,楓鎮大面入選央視《舌尖上的美食2》也就一點不奇怪了 …… 不久的將來,或成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事實上它是物質, 這與蘇州蠶絲是一致的,都來來源於天地菁華。前者是天地精華 一一 雨露,後者是蠶寶寶吃蠶葉後吐出的口水 一一體內的精華。
  • 包郵區人民也如此愛吃麵?細聊江浙滬那不輸北方的濃厚吃麵文化
    說起麵條這道傳統美食,相信大部分朋友首先想到的就是北方的麵條,特別是山西陝西等吃麵大省那豐富多樣的麵條文化。但其實呢,在祖國的南方諸省也有著不一樣的濃厚吃麵文化,特別是江浙滬地區,這裡的麵條文化有著和北方截然不同的特點和味道,但同樣令人垂涎不已。那麼今天,毛哥就帶大家一起來聊聊這包郵區的吃麵文化!
  • 上海這43碗面,每一碗都是上海的面子
    不要將紙巾扔在碗裡!」,「吃拌麵無湯供應」……雪菜黃魚面是多年的招牌,雪菜成茸,湯頭奶白,味道鮮美,一點都不腥氣。黃魚整條去骨,麵條柔韌順滑,吃完超滿足!每一碗麵裡面都足足有4根鱔,而且一定要選用野生的黃鱔,開背裹漿,炸的鬆脆,火候和時間被幾十年的老師傅掌握的遊刃有餘。炸過後的脆鱔盤起來,插上薑絲,造型嗲得嘞!蘇州人講究,看戲聽腔,吃麵喝湯。所以麵湯也是一絕!不同的澆頭搭配不同的湯,紅湯搭配鱔絲和燜蹄,白湯搭配炒蝦仁和炒腰片。燜蹄面也強推,又酥又嫩!
  • 還有20天不到,蘇州人就吃不到這碗104元的蘇式面名媛了!
    一年到頭,有吃不完的好東西,這入夏才一個月時間,老闆娘就吃了醉雞、炒肉糰子這些蘇州人夏季必吃的美食。掐指一算,好像漏了一碗蘇式面名媛——三蝦麵!蘇州的吃貨還是很會吃的,這碗面上市十來天,就有不少饞老沛一嘗三蝦鮮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