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式面要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啦!
就在最近
蘇州市面業小吃協會正式向
蘇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辦公室
呈交了「蘇式湯麵製作技藝」
的非遺申報書及相關佐證資料
以後我們吃的每一碗蘇式面
將不單單是一碗麵
更可能是一碗非物質文化遺產!
蘇州市面業小吃協會
已經正式遞交了「蘇式湯麵製作技藝」
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相關資料
這一項非遺的申請
預計今年將公布立項
這一次「申遺」成功後
不僅能顯示蘇式面本身的優秀
也將對「蘇式湯麵」的傳統技藝進行有效保護
更重要的是
這一項舉措也會不斷促進蘇式面業的發展
真可謂意義重大而深遠!
「蘇式湯麵製作技藝」之所以需要被保護好
是因為蘇式面的製作真的很講究
一碗蘇式面是由湯、澆頭、面組成的
而每一個部分都很花製作者的心思
一碗蘇式面的靈魂必定是它的湯了
麵湯分為紅湯、白湯兩種
當然,很多麵館都有自己的秘制湯頭
但通常意義上來說
是用雞架,鱔骨、大骨、豬肉、整雞……等食材
再加上蔬菜、蔥和多種香料文火慢慢吊出來
有的麵店會在湯裡加上一點爆魚汁
有的可能會放秘制的蔥油
但最重要的就是煮出來的高湯
清而不油!
又細又有勁道是面最大的特點了
一碗麵好不好,下鍋時師傅對軟硬程度的把控很重要
煮的久了可能太爛,煮的短了可能會夾生
下面的湯太濁,面的鹼水味會比較大
這都是蘇式面的技術體現
撈麵也很有講究
這也很考驗技巧的
用筷子和爪籬將面在手中巧妙的一翻、一抖
不會灑出麵湯,碼到碗裡絲絲不亂
像一個「鯽魚背」才好
面的澆頭就更有學問了
澆頭不僅決定一碗麵的價格
更決定了這碗面的口感
就憑著各種各樣的澆頭
蘇州人一年吃麵都可以不重樣
從湯到面再到澆頭
這樣的蘇式湯麵製作技藝確實值得被好好保留
就在今年
蘇式面還憑藉518種澆頭
成功創下了一項全新的世界紀錄
圖源:跟著時令吃吃吃
當時在現場
除了常規的爆魚、燜肉等
蘇面大師們連素澆頭都能變出N多花樣來
有失傳的澆頭今天也被複製出來了!
圖源:跟著時令吃吃吃
葷澆頭裡也不乏白果蝦仁
麒麟鮑魚、蝦籽明月參等難得一見的種類
看得人十分眼饞!
圖源:跟著時令吃吃吃
最後518碗擺得滿滿當當
特別壯觀!
圖源:跟著時令吃吃吃
在認證官的嚴格審查後
宣布蘇式面正式成為
「世界上澆頭品種最多的原湯麵」
蘇式面不僅製作過程很有內容
蘇州人還特別愛吃蘇式面!
據說,蘇州人一天要吃掉500噸左右的麵條
一年365天
那就是182500噸
世界上排水量最大的航空母艦也沒這個噸位
據不完全統計
蘇州有26000多家麵館
按每家一天接待40位客人
每碗面人均10元
蘇州人一天廣吃麵就要吃掉
26000×40×10≈1040萬
老蘇州們把吃麵,喝茶,聽評彈當成每日的必修課
每天早晨一起床
就要趕著去吃一碗頭湯麵
只為了不等湯濁
享受到最清爽面的滋味
這份精緻
怕是沒有哪個城市能比得上了!
蘇州人除了講究面的品相,也很講究吃相
一碗熱氣騰騰的面和澆頭端上來
絕沒有人急吼啦吼的一股腦兒吸溜著吃
而是氣定神閒地一筷子面
一筷子澆頭、一調羹湯
保持著不緊不慢的悠閒節奏
這份老腔調的優雅裡
透著千年來一脈相承的精緻
所以我們常說的「蘇式慢生活」
絕不是一個虛空的概念
從吃麵這種日常小事就能看出來!
如果說有一個最能代表蘇州的美食
那麼一定就是蘇式面了
蘇式面的可貴之處
在於它是一道平價的平民美食
精緻且可口
一碗3塊錢的韋復興陽春麵
都能讓人穿戴整齊早早去吃
這就是蘇州人的永遠無法戒掉的味道
有人說蘇州的傳統漸漸消失了
現在的小孩都快不會說蘇州話了
但到蘇州各大學校門口看看
總有一家專屬麵館
蘇高中門口的瓊琳閣、十中旁邊的同得興……
蘇式面對蘇州人來說不僅僅是填飽肚子
還承載著蘇州人戀家的情懷
這份感情是與生俱來的
是小時候吃到大的
是根植在記憶力無可替代的
蘇式面就是蘇州的味道
它已經融入到蘇州人的血液當中
蘇式面,蘇州人永遠的驕傲!
註:本文部分圖片來自:跟著時令吃吃吃(微信號:gzslccc),由「蘇州微生活」編輯發布,未授權嚴禁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