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個月,由於去江蘇出差機會很多,所以也遊覽了江蘇大部分城市,總的感覺,江蘇的城市景點很多,根據統計,江蘇5A旅遊景點多達23個,全國各省首位,尤其以蘇州數量最多。
據統計,除了宿遷市,江蘇其餘12個地級市每個都至少有一個5A旅遊景區,4A就更多了,而且各個城市景點多,顯得不單調,不是只有古鎮園林這種,所以也一飽眼福了。
不過,印象最深的不是景點,畢竟景色再怎麼不同,各個地方都是大同小異,除了當下感到一陣新鮮,拍個照留個紀念,過後也只有回味了。讓我印象最深的是江蘇的語言體系——方言。
江蘇省面積很小,和浙江差不多大,各個出差地總結下來,從北往南,從東往西,甚至一個城市的從北往南,從西往東,說的本地話都讓我應接不暇,搞暈了。
本來剛在一個城市適應了某種方言,去了隔壁城市,又變成另外一種風格,完全聽不懂,也是完全不一樣的腔調風格。
後來,經過查資料了解到,原來江蘇方言是很雜。江蘇北邊與山東接壤,南邊與浙江接壤,西部與安徽接壤,東部沿海,所以這裡文化也多樣,包括方言。
至少三大類,北邊主要是河南、山東方言,分布面積較小,主要是徐州、宿遷市區以及連雲港北部。在這裡出差旅遊的時候,基本能聽得懂,畢竟是北方語言。另一塊是江淮方言,分布面積相對較大,主要是江北淮南一帶,不過又分幾個片區,比如洪巢片和泰如片等,片區之間差異卻又很大,也互相聽不懂。
後來,來到蘇州出差旅遊,一下子懵了,完全聽不懂當地人的話,一下子讓我走進一個極端,待了幾天,也適應了。後來得知,江蘇長江以南的蘇錫常以及南京、鎮江部分地區、是吳語方言。
但是,江蘇的方言又不是完全以長江和淮河來區分的。
有一次去南通旅遊,心想這裡在江北,估計方言也差不多,不用擔心。可是,去了後,更加懵懂。一開始在啟東玩的,那裡說的話有點類似上海話,和吳語差不多,有幾個關鍵詞是聽得懂的。後來往西去了南通市,一下子完全變樣,接著再往西北去了如皋,又完全一個樣,反正就是聽不懂,而且風格完全不同。類似這種情況。
後來了解到,南通方言非常複雜,有江淮話、南通話、啟海話等。
這種一市多方言的現象在江蘇城市很普遍,如南京、鎮江和泰州等。比如泰州,地理位置在江北,可是南部靖江說的是江南的吳語,往北就是江淮話。鎮江地理位置在江南,可是市區說的卻是江淮話,部分縣卻是江南主流的吳語,南京也類似。
可能和江蘇本身就是南北過渡地帶有關,加上這個地方歷史大都市實在太多,讓各地人員帶來的文化互相融合而成。
所以,江蘇是一個多元化省份,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主流文化,如徐州中原文化、連雲港鹽城海洋文化、南京的金陵文化、淮安揚州的大運河文化、蘇錫常的吳文化等。
了解更多內容,請關注@旅遊小蝸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