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莎士比亞與埃德蒙·斯賓塞的對話

2020-12-15 光明數字報

    【深度解讀】

 

    埃德蒙·斯賓塞(Edmund Spenser,1552—1599)的代表作《仙后》(The Faerie Queene,1590—1596)是英國文藝復興時期重要的長篇史詩。這部作品以寓言的形式從亞瑟王以及六位騎士的經歷講述了美德的塑造過程,2015年11月國內首部《仙后》全集譯本的問世更是給國內學者帶來了重要學術參考。

 

    傳統來說,莎士比亞的戲劇創作受到了古希臘、義大利文學的影響。然而,從創作時期來看,莎士比亞極有可能受到同一時代斯賓塞的影響。同是英國文藝復興時期的巨匠,斯賓塞出版《仙后》時,身為倫敦「內務大臣供奉劇團」演員和劇作家的莎士比亞才剛開始創作。同年莎士比亞出版了第一部歷史劇《亨利六世》的中下篇,隨後從1591至1612年間劇作逐步問世。到1599年斯賓塞去世時,莎士比亞正處於創作生涯中第一個階段末期。這個階段的作品,如《威尼斯商人》《無事生非》等基本以樂觀、風趣的姿態呈現在觀眾面前。事實上,斯賓塞對莎士比亞的影響在《仙后》的第二卷「節制篇」中尤為明顯。那麼,「節制篇」中到底隱藏著怎樣的故事?莎士比亞從斯賓塞那裡得到了什麼樣的靈感?

 

    莎士比亞從「憤怒」「嫉妒」和「拜金」三個角度借鑑了《仙后》中的典型情節。《仙后》第二卷主人公蓋恩爵士在培養節制美德之路上歷經了史詩般的艱難險阻,完整地展示了「節制」美德的塑造過程,並從憤怒的騎士、嫉妒的軍人和斂財的商人角度為莎士比亞戲劇提供了人物原型。

 

憤怒的騎士

 

    莎士比亞作品中因「憤怒」而觸發悲劇的情節比比皆是。以《羅密歐與朱麗葉》(Romeo and Juliet, 1597)為例,雖然亞瑟·布魯克(Arthur Brooke)從義大利傳說翻譯過來的《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悲劇歷史》(1562)是莎劇的重點參考,但是劇中馬庫修、伯爾特以及羅密歐之間的關係與《仙后》的「節制篇」更為相似,兩部作品的對話就是以「憤怒」作為鋪墊的。

 

    出身世仇家庭的羅密歐與朱麗葉私定終身。面對朱麗葉的堂兄提伯爾特的挑釁,羅密歐最初沒有應允。為了幫助朋友挽回顏面,馬庫修答應和提伯爾特決鬥並喪生。被憤怒衝昏頭腦的羅密歐拔劍殺死了提伯爾特,釀成了悲劇。《仙后》中講述了胡迪布拉斯騎士與桑羅易的決鬥。為了炫耀威風,兩位騎士被求勝心左右而捲入廝殺。為了斡旋混戰,主人公蓋恩爵士也捲入廝殺。由於蓋恩爵士魯莽的斡旋,決鬥的騎士對這場突襲感到自尊心受到打擊,遂將矛頭指向這魯莽的挑釁者,而蓋恩對二人的不領情也懷恨在心,最終導致暴力升級。如蓋恩一樣,羅密歐欲調節衝突,未曾想自己卻成為憤怒操控的棋子,最終釀成大錯。由此可見,莎士比亞與斯賓塞作品中都有三位人物因為暴怒而捲入關係複雜的爭鬥,而且尊嚴的缺失都是爭鬥的根源。

 

    在借鑑《仙后》的基礎上,莎士比亞也在人文主義的影響下改寫了情節。通過利用神諭向上帝祈求和平,斯賓塞最終阻止了悲劇的上演,這體現出詩人對上帝的篤信;相比而言,莎士比亞則徹底釋放了人物的「憤怒」性格,大悲之處體現出感情的宣洩。他與神秘的救世主保持距離,相信人在理智和經驗中的自我價值,這正是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的縮影。

 

嫉妒的軍人

 

    「嫉妒」可以看作是對他人,尤其是對手的一種妒羨感,同時也是缺乏判斷力的表現。在《無事生非》(Much Ado about Nothing,1599)與《奧賽羅》(Othello,1603)中同是軍人的克勞迪奧和奧賽羅都是因為嫉妒而惹上大禍,堪稱莎士比亞戲劇經典的愛情悲喜劇。在《無事生非》中,凱旋的克勞迪奧愛上了赫洛,然而叔父唐·約翰惡意攪亂了這場愛情。他指使保拉契奧與赫洛的女僕瑪格麗特在赫洛的閨房交媾,並邀請克勞迪奧前去窺探,最終導致妒火中燒的克勞迪奧在婚禮上羞辱赫洛那一幕。《奧賽羅》中的摩爾人軍官奧賽羅因輕信伊阿哥的謠言,誤認為愛妻黛絲德蒙娜與愛將卡西奧有染。伊阿哥指使黛絲德蒙娜的女僕伊米莉亞將女主人的手帕放置在卡西奧的臥室中,誘使奧賽羅相信妻子與卡西奧之間的風流韻事,最終被嫉妒衝昏頭腦的奧賽羅掐死愛妻,終釀成大錯。克勞迪奧與奧賽羅都嘗到了「嫉妒」的惡果,但是他們並不完全是莎士比亞的傑作,《仙后》「節制篇」中的菲東就是他們的原型。出身貴族的菲東熱烈地追求克拉瑞貝爾,同時好友菲樂門也是克拉瑞貝爾的男閨蜜。然而,菲東誤將這種男女之間的友誼視為針對自己的挑戰。這種妒忌心使菲東失去判斷力。就像克勞迪奧錯怪赫洛、奧賽羅發現「誤置」的手帕一樣,菲東也發現「情敵」菲樂門與「克拉瑞貝爾」幽會。然而,這位「克拉瑞貝爾」實際上是身著克拉瑞貝爾服裝的女僕普萊恩。可悲的是,被嫉妒心控制的菲東最終揮刀殺死了無辜的克拉瑞貝爾,並毒死了摯友菲樂門,由此葬送了愛情,抹殺了友情。

 

    三部著作在「中介物」和「工具化的他者」兩個方面中顯示出難以置信的相似性。赫洛的「閨房」、黛絲德蒙娜的「手帕」以及普萊恩從女主人那裡借來的「衣服」都具有「他屬性」。在「主人-僕人」的二元對立局面下,他們是主人自由支配的工具,也是財富的象徵。可以說莎士比亞筆下的「閨房」和「手帕」是斯賓塞作品中克拉瑞貝爾「服裝」的派生物,並且都在反面人物的唆使下被當作「中介物」使用。此外,與斯賓塞筆下的女僕普萊恩相同,赫洛的女僕瑪格麗特與黛絲德蒙娜的女僕伊米莉亞是在主僕和夫妻地位中處於被壓迫地位的他者。她們是主體的附庸者,盲目聽從邪惡勢力的指揮,實際上就是被工具化的他者。

 

    亞里斯多德在《詩論》中曾指出:「悲劇引起憐憫與恐懼來使情感得到陶冶,而恐懼與憐憫之情可借』形象』來引起,也可由『情節安排』來引起。」菲東作為詩中的悲劇人物,正好吻合其標準,出身比較高貴,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殺愛毒友,猶如俄狄浦斯王一般,這個人物引起了讀者的同情。他的致命弱點在於嫉妒心和魯莽,最終成為「奧賽羅式」悲劇的原型。斯賓塞的高明之處在於首先從故事結尾揭示菲東的悲慘境地,而後又從脈絡曲折的情節突出悲劇氣氛。與莎劇不同,斯賓塞沒有讓讀者享受到戲劇所特有的靈魂的宣洩(Katharsis),而是從寓教於樂的角度實現了倫理價值。

 

斂財的商人

 

    莎士比亞筆下的夏洛克是以《仙后》中的財神瑪門為原型的。作為邪惡勢力試探正義的手段,金錢的誘惑廣泛存在於文學作品之中。約翰·羅納德·瑞爾·託爾金(J.R.R.Tolkien)所創作的《霍比特人:史矛革之戰》(The Hobbit: The Desolation of Smaug)中噴火巨龍史史矛革(Smaug)就是為了聚斂金錢甘願隱藏在黑暗的巢穴中,自封為王,蜷在洞中躲避天堂的審判。《威尼斯商人》(The Merchant of Venice,1596)中那位家喻戶曉的吝嗇鬼夏洛克也可謂是視錢如命的典型。他以金錢為工具去操控借貸者巴薩尼奧,並以此威脅安東尼奧的性命,因此金錢在夏洛克手中就是操控他人的工具。

 

    作為《仙后》長詩中經典場景,蓋恩爵士在「瑪門洞」經受了金錢的誘惑。故事中瑪門居住之地與撒旦的地域類似,同是沾有幽暗鬼魅的地獄氣息。他自稱是世界的主宰、天底下最偉大的神。瑪門意在以尊貴的身份博取蓋恩的敬仰,進而使他臣服於財富名下,達到腐蝕人性的目的。瑪門可能就是夏洛克的原型。首先,他們都是邊緣的他者:獨居在洞穴內的瑪門自封為王,以此躲避天堂的審判,夏洛克被排擠在白人世界之外,屬於在族裔鬥爭中被排擠到邊緣位置的他者;此外,金錢在二者手中都具有工具性:瑪門以金錢為誘餌教唆蓋恩爵士放棄節制美德,從而阻止亞瑟王尋找仙后,對金錢擁有強烈控制欲的夏洛克也試圖利用高利貸報復白人社會。

 

    莎士比亞也創造性地改寫了夏洛克形象。「節制篇」中帶有濃厚的基督教氣息,蓋恩爵士依靠虔誠的信仰最終克服了瑪門的誘惑;然而,在《威尼斯商人》中波西亞依靠人類人文主義精神揭露並最終挫敗了夏洛克的詭計。也就是說,斯賓塞堅信上帝的至高無上,任何自詡為王的行為都是對萬能上帝的挑戰;而作為一名人文主義者,莎士比亞勸誡讀者相信人的力量和智慧,敢於挑戰世俗的誘惑。

 

    「憤怒」「嫉妒」以及「拜金」是節制美德的對立面,斯賓塞從憤怒的騎士、嫉妒的軍人和拜金的商人三個故事講述了塑造「節制」美德。莎士比亞在《羅密歐與朱麗葉》《皆大歡喜》《奧賽羅》以及《威尼斯商人》中大膽借鑑並改寫了斯賓塞的「節制篇」,凸顯出英國文藝復興時期從濃厚的宗教氣息到自由的人文氣息的轉變趨勢。

 

相關焦點

  • 腕丨威廉·莎士比亞
    ——莎士比亞 《麥克白》英國著名的浪漫主義詩人華茲華斯曾說,即便與古希臘盲詩人荷馬相比,莎士比亞也是世界上最偉大的詩人。其他幾位浪漫主義詩人如拜倫、雪萊、濟慈等,也都對莎士比亞推崇備至。由此可見,莎士比亞的作品作為一個「文化符號」,對世界文學的發展產生了何其深遠的影響。
  • 歷史上的今天1599年1月13日與莎士比亞同一時代的英國詩人斯賓塞去世
    歷史上的今天1599年1月13日與莎士比亞同一時代的英國詩人斯賓塞去世 2013-08-23 15:26 來源:網際網路資源 作者:
  • 英語詩歌賞析——威廉·莎士比亞的《Sonnet 18》
    作為英國舉世聞名的詩人和戲劇家的威廉·莎士比亞,在他的創作生涯中,留下了許多不朽的著作,如眾所周知的四大悲劇《哈姆雷特》(Hamlet)、《奧賽羅》(Othello)、《李爾王》(King Lear)、《麥克白》(Macbeth)以及四大喜劇《仲夏夜之夢》(A Midsummer Night's
  • 莎士比亞,英國文學史上最傑出的戲劇家
    威廉·莎士比亞,也被稱為「雅芳的吟遊詩人」,通常被稱為英國的民族詩人,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劇作家。莎士比亞的作品在全世界都很有名,但他的個人生活卻籠罩在神秘之中。書面記錄幾乎沒有說明莎士比亞的職業生涯如何塑造他的藝術性。所有可以推斷的是,在他作為劇作家的20年中,莎士比亞寫的劇集捕捉了人類整體情感和衝突。威廉·莎士比亞的作品在世界各地聞名,已經在無數的小村莊,村莊,城市和大都市進行了400多年。然而,威廉·莎士比亞的個人歷史有點神秘。有兩個主要來源為歷史學家提供了他生活的基本概要。
  • 英國歷史人物介紹:威廉•莎士比亞(雙語)
    威廉·莎士比亞簡介   威廉·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英國文學史上最傑出的戲劇家,也是西方文藝史上最傑出的作家之一,全世界最卓越的文學家之一。他流傳下來的作品包括38部戲劇、154首十四行詩、兩首長敘事詩和其他詩歌。戲劇創作是莎士比亞主要的成就。
  • 莎士比亞的精神疫苗
    1665年倫敦大瘟疫 資料圖片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 1564—1616)《哈姆萊特》 威廉·莎士比亞 著 朱生豪 譯 譯林出版社《羅密歐與朱麗葉》 威廉·莎士比亞 著 朱生豪 譯 譯林出版社
  • 斯賓塞家族:從羊毛商成長為英國通天的名門望族
    始於英國都鐸王朝的斯賓塞是英國最古老最重要的家族之一,幾代以來都與英國王室有著很密切的聯繫。500多年來,斯賓塞家族世代居住在英格蘭北安普敦郡的奧爾索普莊園,家族中產生過不少政治家、軍事英雄、公爵和公爵夫人,最著名的當然是傾國傾城的「英倫玫瑰」黛安娜王妃……可以確定的是,將來的某一天還會產生一位國王——黛安娜的兒子威廉王子。
  • 戲劇面臨蕭條,莎士比亞又開始創作詩歌
    不過年輕、樂觀的莎士比亞還是堅信:不幸的時刻一定會過去,我的劇本遲早還會在這裡上演!勤奮的莎士比亞是不會讓自己閒著的,特別不會放棄自己的筆。劇本創作停止了,他還是想寫點什麼。這時候,他想到了創作詩歌。在十六世紀九十年代裡,隨著人文主義戲劇的繁榮,英國也開始出現詩歌的繁榮。
  • 威廉·莎士比亞故居將在八月重新開放
    編譯|湯明明莎士比亞出生地信託基金會(The Shakespeare Birthplace Trust)管理著世界著名劇作家莎士比亞的五處房產,該信託基金會表示,在接收了90萬英鎊的撥款後莎士比亞故居預計將在八月一號重新開放。
  • 莎士比亞的黑歷史
    喬治三世曾說:「莎士比亞哪裡了不起了?其實莎士比亞大部分時間都在倫敦度過他的妻子安妮·海瑟薇留守家裡拉扯孩子長大他常常住在葡萄酒商約翰·達文南特開的一家小酒館中達文南特有一個漂亮的妻子有謠言說她和威廉·莎士比亞走得很近她有一個兒子叫作威廉·達文南特
  • 培根與莎士比亞之間的文字聯繫,不禁讓人懷疑誰是真的莎士比亞!
    大家好,很多認為莎士比亞這個人物並不存在的歷史學家或者文學家都會不遺餘力的尋找一切證據來證明這一點,而弗朗西斯·培根或許是一個更好的突破口,他被認為是「真正莎士比亞」的有力候選人之一。正如培根的擁護者所指出的那樣,它被主流的莎士比亞學者所忽視,雖然在18世紀受到火災的破壞,但仍有足夠的東西可以挖掘伊莉莎白時代文學方面的秘密。最令人感到困惑的是,除了培根在封面上的名字外,還有威廉·莎士比亞這個名字,這兩個名字都寫過幾次,雖然表面上看似沒有聯繫。同樣有趣的是,諾森伯蘭莊園位於約克大廈的隔壁,弗朗西斯·培根在那裡居住過一段時間。
  • 斯賓塞之《仙后》
    作者斯賓塞受《亞瑟王傳奇》中騎士精神的啟發,而亞瑟王子則完美具備和代表人類十二種騎士美德,也是有資格得到仙后之愛的不二人選。埃德蒙·斯賓塞(Edmund Spenser,1552-1599年)是英國傑出而偉大的詩人,後世的彌爾頓、丁尼生、華茲華斯、雪萊、拜倫、濟慈等都有不同層度受其影響,在代表作《仙后》中他探索出一種新型十四行詩的格律形式,韻律完美,想像奇妙,道德崇高,寓意深遠。
  • 風景油畫:泰晤士河畔-埃德蒙·約翰·尼曼
    A.D 19C英國風景畫家_埃德蒙·約翰·尼曼(Edmund John Niemann,生於1813至1876年)是一位多產且非常成功的英國風景畫家,主要以油畫為主。泰晤士河畔的庫克漢姆,伯克郡泰晤士河畔七:河流場景從倫敦的滑鐵盧橋看泰晤士河美術作品:從倫敦的滑鐵盧橋看泰晤士河_A View of the Thames from Waterloo Bridge, London-埃德蒙
  • 莎士比亞《第一對開本》將在佳士得紐約上拍
    4月24日,莎士比亞劇本合集《威廉·莎士比亞喜劇、歷史劇和悲劇》(即《第一對開本》)將在佳士得紐約古典藝術周期間的「尊尚珍品」專場拍賣中上拍。    莎士比亞劇本合集《威廉·莎士比亞喜劇、歷史劇和悲劇》(即《第一對開本》)。
  • 莎士比亞那些不為人知的軼事:婚姻,故居和財產
    圖源:bangli.uk威廉·莎士比亞出生在斯特拉福德小鎮的這所房子裡。這個屋子維多利亞時期被改造,1847年被政府收購。威廉18歲就娶了26歲懷有身孕的安妮·海瑟薇為妻,這很明顯是有故事的婚姻。在16世紀末未婚先孕是極不名譽的事情。1570年至1630年,當地男人平均結婚年齡是24歲,只有大概2%的男性會在20歲之前結婚。
  • 莎士比亞文集的匿名注釋者為約翰·彌爾頓?
    據《衛報》、《華盛頓郵報》等媒體報導,美國濱州大學學者克萊爾·伯恩(Claire Bourne)在研讀藏於費城自由圖書館一份1623年出版的莎士比亞《第一對開本》的複製本後,發現其中有數百條頗有見地的注釋。
  • 莎士比亞,從詞源上看到底什麼意思?漢語意譯為啥名?
    莎士比亞,漢語意譯武強!本文是全網全冊,獨家全面系統解讀莎士比亞一詞由來的專題小文。通過本文,希望大家對熟悉的陌生人,熟悉的陌生名字,能夠有所理解。從而有利於提升大家對外來文化加深理解的興趣。莎翁故居的湯顯祖與莎士比亞塑像威廉·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1564年—1616年,俗稱莎翁,被許多人認為是英國文學史和戲劇史上最傑出的詩人和劇作家,他的作品包括
  • 莎士比亞《第一對開本》將拍賣
    佳士得拍賣行近日宣布,英國大文豪莎士比亞的劇本合集《威廉·莎士比亞喜劇、歷史劇和悲劇》(即熟知的《第一對開本》),將於4月24日在佳士得紐約作為矚目拍品隆重呈獻。這是《第一對開本》近20年來首次有如此完整的版本上拍。
  • 莎士比亞——一個普通又傳奇的藝術創作者,他是西方戲劇的締造者
    威廉·莎士比亞是一位英國吟遊詩人和戲劇創作家,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作者之一。他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劇作家,他的經典著作被譯成50多種語言,並在全球範圍內為各年齡段的觀眾演出。眾所周知,作為「優雅的的吟遊詩人」,莎士比亞也是一名演員,也是環球劇院的創造者,這家歷史劇院至今仍然存在,每年都有數十萬遊客參觀。他的作品涵蓋了詩歌和散文中的悲劇,喜劇和歷史作品。雖然這個人是世界上最受認可的劇作家,但實際上他的生活卻很少。沒有已知的自傳信或日記存活到現代,沒有倖存的後代,莎士比亞是一個偉大的天才和神秘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