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詩歌賞析——威廉·莎士比亞的《Sonnet 18》

2020-12-15 小葉學英語

作為英國舉世聞名的詩人和戲劇家的威廉·莎士比亞,在他的創作生涯中,留下了許多不朽的著作,如眾所周知的四大悲劇《哈姆雷特》(Hamlet)、《奧賽羅》(Othello)、《李爾王》(King Lear)、《麥克白》(Macbeth)以及四大喜劇《仲夏夜之夢》(A Midsummer Night's Dream)、《威尼斯商人》(The Merchant of Venice)、《第十二夜》(Twelfth Night)和《皆大歡喜》(As You Like It)。

威廉·莎士比亞
《麥克白》
《奧賽羅》

莎士比亞創作了154首十四行詩,其中格律較為嚴謹。每首詩可劃分為三節四行詩(quatrain)和一組對句(couplet),韻律為抑揚五步格(Iambic pentameter),韻式為abab cdcd efef gg。這就是凸顯英國特色的「莎士比亞體」(Shakespearean Sonnet)。今天,小葉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威廉·莎士比亞的《Sonnet 18》。

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

Thou art/ more love/ly and/ more tem/perate:

Rough winds/ do shake/ the dar/ling buds/ of May,

And sum/mer's lease/ hath all/ too short/ a date.

Sometime/ too hot/ the eye/ of hea/ven shines,

And of/ten is/ his gold/ complexion dimm'd;

And eve/ry fair/ from fair/ sometime/ declines,

By chance/ or na/ture's changing/ course un/trimmed.

But thy/ eter/nal sum/mer shall/ not fade,

Nor lose/ posse/ssion of/ that fair/ thou ow'st;

Nor shall/ Death brag/ thou wan/der'st in/ his shade,

When in/ eter/nal lines/ to time/ thou grow'st.

So long/ as men/ can breathe,/ or eyes/ can see,

So long/ lives this,/ and this/ gives life/ to thee.

在這首十四行詩中,我們可以欣賞到英詩中的韻律美和修辭美。就修辭而言,該詩用到了以下幾種:

明喻(Simile/設問(Rhetorical Question: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 Thou art more lovely and more temperate.詩人把好友Herbet比作夏日,並就此提出疑問「我應把你比作夏日嗎?」,但隨之又否定了自己的想法,因為他認為Herbet那更可愛更柔和的美勝過夏日。那麼,我們不禁產生這樣的疑問,Herbet究竟有多美呢?很多夥伴會理所當然地把Herbet認為是女性,但其實他是一位男性。由此看出,莎士比亞對美的看待不受性別束縛。

也許有夥伴產生這樣的疑惑:為什麼莎士比亞要把Herbet和夏日作比較,而不同「遲日江山麗,春風花鳥香」春日和「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的秋日甚至是「北國風光,千裡冰封,萬裡雪飄」的冬日作比較呢?其實,這與地域差異和文化差異有關啦。英國受北大西洋暖流和西風的影響,盛行溫帶海洋性氣候,冬暖夏涼。英國人也就對一年中最美好的季節——夏季青睞有加啦。當然,英國詩人也習慣於把人的一生與四季聯繫起來,從青春期、成年、中年到老年依次是春、夏、秋、冬。作為成年人的Herbet,當然就可以比作夏日啦。

隱喻(Metaphor/誇張(Hyperbole:But thy eternal summer shall not fade(但永恆的夏日是不會褪色的),詩人把eternal summer(永恆的夏日)比作永恆的青春或永恆的美。當然,我們也可以理解為詩人用了誇張的修辭手法,按照自然規律,夏日怎麼會是永恆的呢,夏日的美也會隨之慢慢消逝。但在詩人眼中,夏日卻是永恆的,詩人把夏日的美誇大了。

擬人(Personification:Sometime too hot the eye of heaven shines(有時候天空的巨眼太熱),詩人把天空當作人來寫,「天空的巨眼」也就是「太陽」。

雙關(Pun:And every fair from fair sometime declines(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會漸漸逝去),這裡的第一個fair是指「美的人或事物」,第二個fair則是指「美」本身。

倒裝(Inversion:And every fair from fair sometime declines和By chance or nature's changing course untrimmed的語序應為And every fair sometime declines from fair和Untrimmed by chance or nature's changing course。

當然,該詩的修辭還有頭韻、尾韻等之類的,有興趣的夥伴們也可以自行探索一下哦。除此之外,該詩的詞彙銜接也很棒哦,主要利用同義、反義以及上下義等關係,凸顯了整體美,如decline-untrimm』d-fade,dimm』d-declines/shines,short-eternal等等。(文章為原創,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不當之處,歡迎多加指正)

相關焦點

  • 腕丨威廉·莎士比亞
    威廉·莎士比亞憂思分割著時季,擾亂著安息,把夜間變為早晨,晝午變為黑夜。——莎士比亞 《理查三世》威廉·莎士比亞出生於英格蘭沃裡克郡雅芳河畔斯特拉特福一個富裕的市民家庭,1564年4月23日接受洗禮。他的父親約翰·莎士比亞是一個殷實的手套商人和市參議員,母親瑪麗·阿登是個富裕地主的女兒。
  • 英語詩歌賞析:月光箋(帶翻譯)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閱讀>英語美文>正文英語詩歌賞析:月光箋(帶翻譯) 2012-04-16 16:07 來源:網絡 作者:
  • 國外文化:墓園詩派是18世紀中期英國出現的一個詩歌派別
    國外文化:墓園詩派是18世紀中期英國出現的一個詩歌派別吠陀文學吠陀時代是印度從原始社會到階級社會的過渡期,這個時期的印度文學稱為吠陀文學指早期的以「吠陀」為名的文獻集及其所附錄的文獻。吠陀是音譯,意思是學問。
  • 英國歷史人物介紹:威廉•莎士比亞(雙語)
    威廉·莎士比亞簡介   威廉·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英國文學史上最傑出的戲劇家,也是西方文藝史上最傑出的作家之一,全世界最卓越的文學家之一。他流傳下來的作品包括38部戲劇、154首十四行詩、兩首長敘事詩和其他詩歌。戲劇創作是莎士比亞主要的成就。
  • 莎士比亞——一個普通又傳奇的藝術創作者,他是西方戲劇的締造者
    威廉·莎士比亞是一位英國吟遊詩人和戲劇創作家,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作者之一。他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劇作家,他的經典著作被譯成50多種語言,並在全球範圍內為各年齡段的觀眾演出。眾所周知,作為「優雅的的吟遊詩人」,莎士比亞也是一名演員,也是環球劇院的創造者,這家歷史劇院至今仍然存在,每年都有數十萬遊客參觀。他的作品涵蓋了詩歌和散文中的悲劇,喜劇和歷史作品。雖然這個人是世界上最受認可的劇作家,但實際上他的生活卻很少。沒有已知的自傳信或日記存活到現代,沒有倖存的後代,莎士比亞是一個偉大的天才和神秘的人物。
  • 戲劇面臨蕭條,莎士比亞又開始創作詩歌
    不過年輕、樂觀的莎士比亞還是堅信:不幸的時刻一定會過去,我的劇本遲早還會在這裡上演!勤奮的莎士比亞是不會讓自己閒著的,特別不會放棄自己的筆。劇本創作停止了,他還是想寫點什麼。這時候,他想到了創作詩歌。在十六世紀九十年代裡,隨著人文主義戲劇的繁榮,英國也開始出現詩歌的繁榮。
  • 莎士比亞《第一對開本》將在佳士得紐約上拍
    4月24日,莎士比亞劇本合集《威廉·莎士比亞喜劇、歷史劇和悲劇》(即《第一對開本》)將在佳士得紐約古典藝術周期間的「尊尚珍品」專場拍賣中上拍。    莎士比亞劇本合集《威廉·莎士比亞喜劇、歷史劇和悲劇》(即《第一對開本》)。
  • 莎士比亞,英國文學史上最傑出的戲劇家
    威廉·莎士比亞,也被稱為「雅芳的吟遊詩人」,通常被稱為英國的民族詩人,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劇作家。莎士比亞的作品在全世界都很有名,但他的個人生活卻籠罩在神秘之中。其中一個來源是他的作品 ,戲劇,詩歌和十四行詩,另一個是官方文件,如教堂和法庭記錄。然而,這些僅提供他生活中特定事件的簡要草圖,並且對經歷這些事件的人提供的內容很少。早期作品:歷史和喜劇除了《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悲慘的愛情故事外,威廉莎士比亞的第一部戲劇大多是歷史。
  • 英語·美文丨莎士比亞十四行詩
    威廉·莎士比亞(英語:William Shakespeare,1564年4月23日—1616年4月23日),英國文藝復興時期劇作家、詩人。
  • 莎士比亞的精神疫苗
    1665年倫敦大瘟疫 資料圖片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 1564—1616)《哈姆萊特》 威廉·莎士比亞 著 朱生豪 譯 譯林出版社《羅密歐與朱麗葉》 威廉·莎士比亞 著 朱生豪 譯 譯林出版社
  • 旅遊:走進莎士比亞故居,看看一代偉大人物也的起伏!
    威廉·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生於1564年4月,逝世於1616年4月,是英國文藝復興時期的戲劇家、詩人,當然也是全世界最為卓越的文學家之一。在這個小鎮老宅,誕生了莎士比亞,我從遙遠的東方來,來拜謁一代文豪,來到這座老屋,彷佛已和莎翁的靈魂相遇。
  • 「詩體插圖珍藏本莎士比亞作品集」出版 敬一丹深情誦讀莎士比亞...
    誠然,這些翻譯大家為莎士比亞文學作品的普及傳播做出了不朽之功,使得莎士比亞成為在中國家喻戶曉的英國作家,但是實際上莎士比亞的劇本是詩劇,而不是降格以求的散文體,而且莎士比亞作品的藝術生命力就在於那有魔力的詩的語言。方平主編、主譯的這個版本是華語世界第一個用詩體翻譯的莎士比亞譯本。
  • 五位永久改變英語的作家
    塑造我們今天思考、寫作和生活方式的文學巨人莎士比亞死了!有件事可能會讓人震驚:莎士比亞不是英語中最有影響力的作家。可以說,他甚至不是最好的。因為這個原因,他不會出現在你要讀的五個名字中。莎士比亞的作品成功地抓住了歷史上一個非常特殊的時刻——文化、經濟、知識、政治——並把它投射到了世界。莎士比亞的語言已經滲透到我們的日常演講中(你知道他創造了「green-eyed monster」這個新名詞來形容嫉妒嗎?)但是他的寫作並沒有永遠改變英語:它改變了世界和我們與之互動的方式。下面是五位有影響力的作家,他們的作品極大地改變了英語語言。
  • 英文詩歌賞析:忘掉它Let It Be Forgotten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閱讀>英語美文>正文英文詩歌賞析:忘掉它Let It Be Forgotten 2014-09-23 10:32 來源:新東方網整理 作者:
  • 莎士比亞,從詞源上看到底什麼意思?漢語意譯為啥名?
    莎翁故居的湯顯祖與莎士比亞塑像威廉·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1564年—1616年,俗稱莎翁,被許多人認為是英國文學史和戲劇史上最傑出的詩人和劇作家,他的作品包括2015年11月,《莎士比亞全集》被權威部門評為最具影響力的20本學術書之一!咱們今天就看看莎士比亞一詞詞源上什麼意思?
  • 莎士比亞書店:巴黎英語文學最活躍的地點
    這是一個社會主義的社區,只是看起來像個書店  文/傅楚楚 圖/傅楚楚(發自巴黎)    標籤:這是一個社會主義的社區,只是看起來像個書店  從外表來看,莎士比亞書店好像和任何一家陷入沉思般的古老書店沒有區別,但這裡卻是巴黎英語文學最活躍的地點,甚至被譽為英語世界文學青年的庇護所和烏託邦,因為在喬治·惠特曼經營書店的一生中,收留過
  • 莎士比亞四大喜劇四大悲劇
    威廉·莎士比亞(1564—1616)是英國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戲劇家和詩人。他的創作除早期寫的詩歌外,主要是用無韻體寫的詩劇三十七部。革命導師馬克思和恩格斯都很喜歡莎士比亞的戲劇,馬克思稱莎士比亞為「人類最偉大的天才之一」;恩格斯說:「我們不應該為了觀念的東西而忘掉現實主義的東西,為了席勒而忘掉莎士比亞。」
  • 英語世界詩歌的發展歷程
    歷覽過去三千年,基於團體的詩歌寫作改革運動至少出現過10次,每一次詩歌運動都使得詩歌創作出現一次鼎盛時期,包括古希臘詩歌運動、普羅旺斯文學運動、西西里詩歌學派運動、伊莉莎白和莎士比亞時代詩歌、形上學詩歌、浪漫派詩歌、美國的先驗主義詩歌、上個世紀打擊運動等等。
  • 萊蒙託夫詩歌《帆》賞析
    原標題:萊蒙託夫詩歌《帆》賞析詩歌第一節的前兩句「有一片孤帆兒在閃耀著白光!在那大海上淡藍色的雲霧裡」,既是興,又是比。借眼前事物興起詩歌的後兩節,引出了第二節中詩人所要表達的絕望、無法接受現實生活的情感以及希望通過革新獲得靈魂和精神上的安寧的願望。 同時又表達了一位旅行者的孤獨落寞以及此刻忐忑不安的心情。
  • 智慧樹《莎士比亞戲劇賞析》2019最新答案學習指南
    智慧樹 莎士比亞戲劇賞析 答案莎士比亞戲劇易於理解和欣賞,是最優質的人文素質教育資源之一。本課程以主講人充沛的學術研究成果和豐富的教學經驗為基礎,對莎士比亞戲劇進行深入淺出的講解,旨在幫助學生了解世界文學名著,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拓展視野和知識領域,豐富審美趣味,並掌握一些鑑賞、分析莎士比亞戲劇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