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要有強烈保護學生個人隱私的意識,不得在群裡公布學生成績排名(分數)、優劣對比等信息……日前,杭州濱江區試行《班級微信群公約》,以加強學校班級微信群管理工作。
實際上,在班級群、家長群公布學生成績排名,這種現象並不多見,很多教師會自覺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但是,不敢保證每個教師尤其是班主任都能夠從保護學生隱私出發,堅決不在群裡公布學生的成績排名。
不在群裡公布成績排名,理由是多方面的。一則,成績屬於學生個人隱私,不在群裡公布成績排名,是尊重學生、尊重家長的表現。二則,對孩子進行多元評價,是我國目前教育法規定的發展方向,也是一項硬性要求。我們不能僅僅關注孩子的成績、分數,更需要關注孩子的品德思想、行為習慣、身心健康,如此才能引導孩子全面、健康地茁壯成長,而這也是破解「唯分數論」、提倡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三則,在群裡公布學生成績排名,會增加家長的焦慮,令成績較低的學生家長尷尬不安,不利於營造家長與學生的「親子」關係,不利於家庭和諧。
或許有人會說,不在群裡公布學生成績排名,學生及家長如何知曉成績位次,如何規劃今後的學習方向?其實這種擔心大可不必,因為不在群裡公布成績排名,不等於不讓學生及其家長知曉自己的學習成績以及位次,只是告知的方式不同罷了。
比如,有的老師在考試成績出來之後,會在班級群公布各個分數段的人數,如滿分多少人,90-100多少人等,家長可以根據分數段人數,判斷自己孩子在班級的情況。
再比如,有的老師會通過家校平臺把學生成績、班級均分、最高分、最低分「私信」給家長,這樣既便於家長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又避免成績低的學生家長出現尷尬境況。
還比如,對於排名靠前的孩子,有的老師會組織小型家長會,以營造激勵氛圍,而對於排名靠後的孩子,便採取「一對一」的家長會形式,以鼓勵為主,幫助家長分析孩子的優勢和不足,幫助孩子找到學習上的存在感、價值感。
可見,不在班級群公開成績排名,早已成為許多老師遵從的準則。不過,要讓所有老師都遵從這一原則,並作為一種引導老師行為的規範,杭州濱江區規定「禁止班級群公開成績排名」的做法還是具有其積極作用的,值得肯定,其他地方也借鑑借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