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大家生活的富足,以玉為介質雕刻出來的佛和觀音成為了很多人選擇的對象了。祈求平安和祈求好運都會去選擇戴上一個佛或者觀音。
戴佛或者戴觀音這樣的一種現象是源於一句話「男戴觀音,女戴佛」。「觀音」諧音是「官印」,「佛」諧音是「福」,更深層的含義就是男士能夠柔和,女士能夠大度。下圖是南紅冰飄雕刻的觀音。
大家對於八大菩薩中的觀音菩薩是相當熟悉的,小時候看過的《西遊記》中就知道觀音菩薩了。但是八大菩薩中的其他菩薩很多人都是很陌生的。下圖右邊是南紅冰飄雕刻的觀音。
八大菩薩有: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日光菩薩,月光菩薩,彌勒菩薩,地藏菩薩。而玉雕中常用的就是觀音菩薩,彌勒菩薩,文殊菩薩,地藏菩薩。而這裡面玉雕作品出現最多的就是觀音菩薩和彌勒菩薩。下圖是阿拉善雕刻的觀音。
這八大菩薩的造像,看起來都是頭戴花冠,身著天衣飄飄,寶相莊嚴。神態和衣著都十分相似,那是怎麼分辨呢。下圖是明永樂時期銅鎏金文殊像(故宮藏)。選擇這樣的造像給大家作為參考是因為這樣的佛像在參考方面是很有研究價值的,現在由於歷史和文化的原因,過於複雜的玉雕佛像是需要有人認可才行的。
先談談觀音菩薩怎麼辨別,觀音菩薩是阿彌陀佛的左脅待,觀音菩薩會有一個冠上有化佛的這麼個重要標識。下圖是北宋時期的彩繪木雕觀音像(故宮藏),就能很清晰的看到菩薩頭上有一個化佛。在上面的兩個南紅冰飄雕刻的觀音上也能看到化佛的影子。
和觀音菩薩外表很接近的就是大勢至菩薩,觀音菩薩的寶冠上是阿彌陀佛的化佛,而大勢至菩薩的寶冠上是寶瓶。這個碧玉雕刻的就是一個大勢至菩薩,能看見寶冠上的是一個寶瓶的輪廓。胸前垂掛項鍊瓔珞,衣著天衣,披錦飄飄。
在其他的菩薩中除了寶冠上的區別就是坐騎的區別了,這兩者就是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文殊菩薩騎的是青獅,象徵著智慧是不可以阻擋的力量。圖二就會看的更加的清晰,圖一是老料碧玉雕刻的文殊菩薩。
除了這種文殊菩薩的造像外,還有一種就是藏地造像的文殊菩薩,肩旁的兩朵蓮花中有經書和寶劍就是代表著智慧的含義。
而普賢菩薩的坐騎就是白象,這是能找到的普賢菩薩的造像,之前有個玉友託我幫忙找一下普賢菩薩的作品,找了很久也沒有找到合適的,普賢菩薩運用在玉雕上是很少見的,主要還是大家的認知和接受程度都比較低。
這是和田玉白玉的普賢普賢,一個比較厲害的玉雕工作室雕刻的。
峨眉山金頂上的這尊佛像就是普賢菩薩。
還有就是「三大士」之一的地藏菩薩。地藏菩薩的坐騎是諦聽(真假美猴王中就出現過這個坐騎)。還有就是地藏菩薩的標識就是有個錫杖,有坐騎諦聽,還有就是地藏菩薩是光頭這和其他的菩薩外觀不一樣。還有人說會有一個寶珠標識,但是我覺得有的地藏菩薩造像會由於歷史和文化的問題,有時候會沒有寶珠這個標識。如果您認清了前面三個標識就能確認了。
接下來就是日光菩薩和月光菩薩了,這兩尊菩薩在歷史長河中的造像都是比較少見的,更多的是在畫像中表達出來。月光菩薩和日光菩薩的分別注意觀察在手裡的花朵中有沒有「日月輪」,這樣就能簡單的區別了。看看下面哪個是月光菩薩,哪個是日光菩薩?
接下來就是彌勒菩薩了,說彌勒菩薩很多人就會不明白,但是說彌勒佛很多人就清楚了。這是一個很典型外觀的菩薩造像。彌勒佛的作品就相當多了很多。這個彌勒佛我會抽一個時間單獨寫一篇文章。
無論您選擇哪尊菩薩作為自己內心深處對美好事物的寄託,那麼雕刻出來的菩薩一定是代表著您的內心的,所以說菩薩的開臉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開臉講究的就是修眉細目,雙眼微合,直鼻大耳,面相沉靜莊嚴,莊重中蘊含慈祥,顯得十分端正得體,寂靜慈祥,一副悲天憫人神態。衣物雕刻需生動寫實,衣飾塑造輕盈流動,富有韻律感。身姿於不經意間顯露出神採,如入物我兩忘之境,澄明一片。
有時候我會這樣說一個菩薩的開臉絕對代表著雕刻師內心所表達的一種想法和底蘊,開臉的好壞絕對代表著雕刻師的功力。我認為這時候用相由心生這個詞語來形容最不為過了。(本文如果有對菩薩不尊敬的地方,我首先給大傢伙道個歉,大家指出來我改正,第一次把這麼全面的東西寫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