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教育專家呼籲在幼兒園普及注音符號學習

2020-12-19 新華社

新華社臺北6月20日電(記者鍾群 查文曄)臺灣多位教育界專家20日在臺北舉行的一個論壇上呼籲,應在幼兒園普及注音符號學習,以預防幼兒升讀小學後發生閱讀困難。

在臺灣閱讀協會當日舉行的「及早教、及早學:幫助兒童探索知識和想像世界」論壇上,來自臺灣師範大學、臺灣清華大學、臺東大學等院校的教授及多位臺灣幼兒園和小學教師指出,將注音符號的學習提早到學前進行,對幼兒入學後中文水平的提升大有裨益,尤其是對出生於社會經濟弱勢家庭以及患有身心障礙的兒童幫助更大。

注音符號是一種為漢字注音而設定的符號,1913年由中國讀音統一會制定,1918年北洋政府教育部正式頒行,後又經過多次修改,目前仍是臺灣地區通用的拼讀工具之一,也是小學語文教育必學內容。

臺東大學師範學院院長曾世傑表示,幼兒學會注音就能接觸語彙,跨過識字的困難門檻,及早進入閱讀世界。據統計,臺灣小學二年級下學期學生平均識字量約1300個,但課本出現的漢字不到700個,小朋友主要是通過注音自學。

臺灣閱讀協會的統計顯示,臺灣超過九成的幼兒進小學前就已學過注音符號,但各幼兒園注音符號師資、教材、教法品質參差不齊,且幼教師資課程中沒有培養注音符號教學能力的課程,注音符號學習也未納入現行幼兒園課程大綱。

曾世傑說,公立幼兒園較少教注音,但弱勢家庭的幼兒大多優先進公立幼兒園,結果升讀小學時常因沒學過注音,語文能力遠不如其他同學。

臺灣清華大學教授柯華葳在論壇上呼籲,應鼓勵學術界投入注音教學研究,改善幼教師資課程,對弱勢群體社區的幼兒園進行注音教學實驗。(完)

相關焦點

  • 臺灣注音符號簡介
    注音符號舊稱為「注音字母」,為漢字注音而設定的符號,1913年由中國讀音統一會制定,1918年由北洋政府教育部發布,共計39個字母,排列以「ㄍㄎ」開頭;1920年改訂字母順序,增加一個字母「ㄜ」共計達40個。注音初期以讀音統一會所定字音為標準,故有「?(萬)v、?(兀)Ng、?(廣)Gn」三個字母,後以北京音為標準,「?(萬)、?(兀)、?
  • 在拼音沒有普及之前,中國人是如何給漢字注音的?說出來你都不信
    在我們進幼兒園之前,父母會教我們韻表和字母。進入幼兒園後,我們會學習拼音。拼音是幫助漢字發音的工具。它開始於20世紀50年代。在拼音普及之前,中國人是如何給出拼音的?你不相信。在漢語拼音之前,它是一個漢語拼音符號,一個為漢語拼音設置的符號。它以章太炎的拼音字母為基礎,由中國統一發音委員會於1913年制定。在此期間,提供了「音標」。北洋政府教育部於1918年正式發行拼音字母。音標的原始數量是39。1920年,秩序被改變,增加了一個「」。
  • 沒有被繼承的漢字標音嘗試:注音符號的歷史
    一些讀書人認為中國古代歷史遺留阻礙了中國的發展,其中漢字的繁難是教育不能普及的原因。他們對於如何救國雖持不同觀點,但都主張普及教育,改良文字,文字改革遂成為主流的社會思想。如大名鼎鼎的梁啓超就在《沈氏音書序》中指出,「國惡乎強?民智斯圖強,民惡乎智?盡天下之人而讀書,而識字,斯民智矣」。因此,自1892年起,掀起了一場「切音字運動」。
  • 臺灣「獨」派想廢注音符號 背後有大秘密
    臺南市立法委員葉宜津提出廢除「注音符號」的主張。民進黨臺南市長初選參選人、現任該黨「立委」葉宜津日前提議應該廢止用注音符號來學語文,改用羅馬拼音以利「與國際接軌」。臺灣《中央網絡報》9日發表評論說,為了年底的臺灣縣市選舉,民進黨各地方候選人競爭激烈的程度,已有不少人用彼此殺得刀刀見骨來形容。這些候選人為了贏得初選,各種奇怪的意見層出不窮,不過,最值得注意的就是民進黨臺南市「立法委員」葉宜津提出的廢除注音符號的主張。
  • 臺媒:臺灣「獨派」想廢注音符號 背後有大秘密
    【觀察者網綜合報導】臺南市「立法委員」葉宜津提出廢除「注音符號」的主張。民進黨臺南市長初選參選人、現任該黨「立委」葉宜津日前提議應該廢止用注音符號來學語文,改用羅馬拼音以利「與國際接軌」。臺灣《中央網絡報》9日發表評論文章指出,為了年底的臺灣縣市選舉,民進黨各地方候選人競爭激烈的程度,已有不少人用彼此殺得刀刀見骨來形容。這些候選人為了贏得初選,各種奇怪的意見層出不窮,不過,最值得注意的就是民進黨臺南市「立法委員」葉宜津提出的廢除注音符號的主張。
  • 你知道臺灣人不用漢音拼音嗎?注音符號歷史更久
    ,而是用ㄅㄆㄇㄈ,也就是注音符號。  至於哪一種拼音方式更好用,就青菜豆腐各有所愛了,大陸肯定覺得經過改良的好,但臺灣也認為謹遵古法的才實用。我自己呢,從小受注音符號的荼毒深了,自然還是注音符號用得順手,要改也改不過來。不過,我聽說很多臺灣老鄉來了大陸,只要下點工夫就能記住英文字母和注音符號的對應,立馬就用得順風順水。
  • 《漢語語音》_漢語注音符號
    漢語注音符號 漢語注音符號,舊稱為「注音字母」,為漢字注音而設定的符號,1913年由中國讀音統一會制定,1918年由北洋政府教育部發布,共計39個字母,排列以「ㄍㄎ」開頭;1920年改訂字母順序,增加一個字母「ㄜ」共計達
  • 臺灣漢字拼音採用漢語注音符號
    歡迎各位的到來,小編帶你玩轉國內外各大風景名勝,喜歡您就往下看臺灣漢字拼音採用漢語注音符號。 臺灣的中文羅馬拼音系統為國際通行的漢語拼音(2008年-),早期曾採用威妥瑪式拼音法。 目前地名(縣市名除外)、街道名、人名均以漢語拼音翻譯。
  • 合肥市大西門幼兒園教育集團森林城分園迎接國家學前教育普及普惠...
    2020年12月15日下午,安徽省督導評估專家組成員省教科院幼教教研員汪秋萍、宣城市第一幼兒園園長朱春華,在合肥市教育局督導處處長陳琿,廬陽區教體局黨委委員朱曉豔,廬陽區教體局法制安全科楊夕元,廬陽區政府督學王雲、王萍等一行陪同下蒞臨合肥市大西門幼兒園教育集團森林城分園進行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發展督查工作。推普及普惠,躬行教育事。
  • 拼音出現之前,中國人是如何給漢字注音的?
    沒有一套拼音系統,肯定是不行的,所以,古代朝鮮和日本等國,都出現了注音文字(就是韓國的諺文和日本的假名)。那中國呢?現在,中國有了漢語拼音,大陸都用這個。幼兒園都要學的東西現在的漢語拼音是一種以拉丁字母作普通話(現代標準漢語)標音的方案,為中文羅馬拼音的國際標準規範。
  • 教育實驗幼兒園: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黨建」+主題活動之——普及...
    2020年12月4日,教育實驗幼兒園團支部舉辦了「普及憲法知識,弘揚憲法精神」主題知識競賽活動。此次活動得到團支部全體教師的熱烈支持和積極參與,活動取得了圓滿成功。本次競賽分為線上手機答題海選初賽和線下決賽兩部分進行。
  • 綠營提廢漢字注音改用羅馬拼音 蔡正元:臺南市長只能講西拉雅語
    注音符號中國臺灣網3月6日訊 登記參選臺南市長的民進黨籍「立委」葉宜津,日前在黨內政見會拋出「廢除注音」政見,改用羅馬拼音取代,才能「與國際接軌」,引發許多批評。漢語拼音與注音符號對照據臺灣東森新聞報導,葉宜津日前提出「廢注音、改羅馬拼音」的政見,引發民眾關注,葉宜津接受媒體訪問時強調,提出廢除注音是為了「學習語言的便利」,沒有任何「政治考慮」。
  • ...學習特點 綱要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
    相關專家表示,這個《指南》是一個科學詳細的參考,可以讓老師和家長遵循幼兒的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遏制「拔苗助長」式的超前教育和強化訓練。  記者看到,《指南》很具體地列舉了各個年齡段幼兒的學習和發展目標。針對5~6歲學齡前兒童,「能通過實物操作或其他方法進行10以內的加減運算」。
  • 多名專家呼籲恢復漢字教育
    後來這些國家也發展出了自己的文化,較早的日本和韓國就借鑑漢語發明了自己的語言,後來,越南也開發出了自己的語言,逐步普及了自己的越語。可是近年來,越南有多位專家呼籲恢復漢字教育,為什麼越南又開始流行起來學習漢語的熱潮了呢?
  • 專家傳授幼兒森林教育「法寶」
    近年來,國內部分家長和早教機構也對讓孩子回歸自然的森林教育表現出極高的興致。11月7日,中國家庭教育研究所與北京家園共育教育科技中心在北京主辦「亞洲自然與森林教育論壇」,來自韓國、日本和中國臺灣的多位專家和從業者向百餘名幼兒園園長們分享了幼兒自然體驗教育的實踐與心得。    會上,中國綠色時報社邵權熙博士向大家介紹了中國豐富的森林、溼地、荒漠及生物多樣性資源情況。
  • 北歐自然教育專家到訪酷豆國際幼兒園參觀指導
    2019年8月5日,來自瑞典的自然教育專家Ulrika Lindens、Nina Holm一行走進酷豆國際幼兒園望京SOHO校區,實地參觀並對幼兒園的日常教學進行指導。本次受邀來訪的Ulrika Lindens是瑞典卡爾斯塔德自然學校校長,擁有16年戶外教育實踐經驗,擅長戶外教育的活動設計和教師培訓。Nina Holm是瑞典卡爾斯塔德市政府幼兒園戶外教育老師,具有豐富的自然教育培訓和活動經驗。兩位專家帶領酷豆的孩子們進行了一場有趣的自然教育活動,同時也給老師們上了一節生動的培訓課。
  • 江蘇南京與臺灣新北舉行教育視訊交流活動——分享南京疫後教育經驗
    」在南京和臺灣新北兩地同步舉行。來自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南京師範大學、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南京市疾控中心、南京教育學會、南師附中樹人學校、南京市金陵小學的教育、醫療專家、在寧高校的臺灣大學生代表和臺灣多所高校的教育界專家共同參加了這次活動。
  • 日語學習|日語中的平、片假名,究竟是指什麼?
    學習日語時,我們知道首先接觸到的部分就是50音,不過其中會分為平假名和片假名,使得不少學習者在學習之初經常搞混。想必不少人肯定有好奇過那既然發音一樣,為什麼還要來這麼一出? 其實,早先的日本是沒有自己的文字的,只有口語。
  • 您好,現在港澳臺是如何給漢字注音的,與我們的拼音相比有何優缺點...
    臺灣地區要複雜點,臺灣拼寫普通話(國語)的方案很凌亂。由於現代漢語拼音在1982年成為國際標準之前,威妥瑪—翟理斯式拼音及其變體郵政式拼音是國際漢字拉丁化轉寫標準,臺灣自然也流行這個拼音系統。臺灣教學原來使用注音符號和國語羅馬字。1986年臺灣還公布過國語注音符號第二式,或稱注音第二式、注音二式、國音二式,是臺灣在1980、90年代採用的譯音系統。
  • 今天台灣民眾講一口流利中國話,很大歸功於光復後的國語運動
    因日語和臺灣話毫無關係,許多臺胞覺得「國語」和臺灣話也是毫無關係,只知用學外國語的方法來學「國語」,死記硬背,未能舉一反三。有些教育程度較低的人,一聽到內地來的人說出和臺灣話差不多的詞語,以為他說的是臺灣話而不是「國語」。為此,魏建功發表幾篇論文,題目是「臺灣音系還魂說」、「從臺灣語學習國語」、「怎樣從臺灣話學習國語」。何容撰文「恢復臺灣話應有的言語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