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臺灣人不用漢音拼音嗎?注音符號歷史更久

2020-12-15 中國新聞網

你知道臺灣人不用漢音拼音嗎?注音符號歷史更久

2016-12-26 11:06:55來源:中國臺灣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王詩堯

2016年12月26日 11:06 來源:中國臺灣網

參與互動 

  臺灣人打字是不用漢音拼音的,而是用ㄅㄆㄇㄈ,也就是注音符號。而且它的歷史更久。

  「ㄅㄆㄇㄈ」很多大陸朋友以為是日文字,看起來很像,但它其實和漢語拼音一模一樣,只是前者是用「符號」,後者是用英文字母。例如ㄅ就是b,ㄆ就是p,ㄇ就是m,ㄈ就是f……全都都有對應的。差別就如此而己,和什麼日本阿拉伯韓國甚至閩南都沒什麼關係。

  「ㄅㄆㄇㄈ」是1918年就制定了的,但漢語拼音則是1958年才制定的。現在八零九零後的朋友當然莫明其妙,但五零前的長輩們肯定會發出會心的微笑。電視劇《南下南下》,赫然就發現某個場景的牆壁上正貼著熟悉的「ㄅㄆㄇㄈ」!這證明這個劇組真的很考究,每個細節都有注意到。

  注音符號一共有37個,分別是ㄅㄆㄇㄈㄉㄊㄋㄌㄍㄎㄏㄐㄑㄒㄓㄔㄕㄖㄗㄘㄙㄧㄨㄩㄚㄛㄜㄝㄞㄟㄠㄡㄢㄣㄤㄥㄦ。還有分五種聲調。一聲二聲三聲四聲和輕聲。

  例如斷崖的「崖」,注音就會是「ㄧㄞˊ」。大陸喜歡橫著寫,在臺灣都只會豎著寫,也就是上面是「ㄧ」,下面是「ㄞ」,然後在右邊偏中間注個「ˊ」,表示這是四聲。如果是漢語拼音的話,就是注成ya。

  至於哪一種拼音方式更好用,就青菜豆腐各有所愛了,大陸肯定覺得經過改良的好,但臺灣也認為謹遵古法的才實用。我自己呢,從小受注音符號的荼毒深了,自然還是注音符號用得順手,要改也改不過來。不過,我聽說很多臺灣老鄉來了大陸,只要下點工夫就能記住英文字母和注音符號的對應,立馬就用得順風順水。相形之下,大陸朋友要會用注音符號就困難多了,感覺好像要他們學外國字母似的。

  我小時候學注音符號,光是背那37個符號就不知道挨多少個手心。大概是小學一年級就要開始學,然後整個小學六年之間,都會考你「注音符號」,簡直就是無時無刻不被它的陰影所籠罩。就算學了這麼久,我至今還是ㄣㄥ不分(也就是en和enɡ)。

  臺灣除了注音符號之外,如今也用字母拼音了,一共有兩種拼音方式。一種就是大陸的「漢語拼音」,一種是臺灣人自己發明的「通用拼音」(也就是「羅馬拼音」)。馬英九上任之後,力倡「漢語拼音」,主要體現地標地名上,例如以前「新店」拼做「Sindian」,但是現在就會拼成「Xindian」。不過小學生學語文,用的還是「注音符號」。學閩南語時,才會用「通用拼音」──是的,現在規定每個小學生都要學閩南語。

  你看看,做臺灣人多麻煩,一套注音符號還不夠,又要學漢語拼音,又要學通用拼音。普通話學完又要學閩南語……

  就像大陸的年輕人喜歡把拼音簡寫,例如,牛逼就是NB。臺灣的小年輕也愛把注音符號簡寫,這是因為網絡太流行的緣故,很多字會讀卻不會寫,於是直接用注音的;或者為了求快,乾脆打注音。這有個說法,叫「注音文」,例如「你看得懂這句話嗎」,翻成「注音文」就是──「你看ㄉ懂這句話ㄇ」。白痴他們可以寫成「ㄅㄔ」、流氓就是「ㄌㄇ」,就算仔細閱讀上下文,可能還猜不出注音背後的含意。

  我想,外國人已經覺得中文很難學了,今天又殺出了個注音文來。他們肯定認為中文和外星文一樣困難吧?(到尾)

  【作者簡介】

  到尾,70後的川籍臺灣人,2008年赴京。資深媒體人,做過電臺DJ,幹過《FHM男人幫》主編和《男人裝》資深編輯,還出過兩本書《遇見臺灣》和《臺灣的臺》。

相關焦點

  • 你知道臺灣人不用漢音拼音嗎?(我在大陸看臺灣)
    臺灣人打字是不用漢音拼音的,而是用ㄅㄆㄇㄈ,也就是注音符號。而且它的歷史更久。「ㄅㄆㄇㄈ」很多大陸朋友以為是日文字,看起來很像,但它其實和漢語拼音一模一樣,只是前者是用「符號」,後者是用英文字母。例如ㄅ就是b,ㄆ就是p,ㄇ就是m,ㄈ就是f……全都都有對應的。差別就如此而己,和什麼日本阿拉伯韓國甚至閩南都沒什麼關係。
  • 臺灣人不用漢語拼音竟用它!
    &nbsp&nbsp&nbsp&nbsp核心提示:臺灣人打字是不用漢音拼音的,而是用ㄅㄆㄇㄈ,也就是注音符號。而且它的歷史更久。&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臺灣人打字是不用漢音拼音的,而是用ㄅㄆㄇㄈ,也就是注音符號。而且它的歷史更久。
  • 臺灣人使用漢語拼音嗎?
    臺灣人打字是不用漢音拼音的,而是用ㄅㄆㄇㄈ,也就是注音符號。而且它的歷史更久。「ㄅㄆㄇㄈ」很多大陸朋友以為是日文字,看起來很像,但它其實和漢語拼音一模一樣,只是前者是用「符號」,後者是用英文字母。至於哪一種拼音方式更好用,就青菜豆腐各有所愛了,大陸肯定覺得經過改良的好,但臺灣也認為謹遵古法的才實用。我自己呢,從小受注音符號的荼毒深了,自然還是注音符號用得順手,要改也改不過來。不過,我聽說很多臺灣老鄉來了大陸,只要下點工夫就能記住英文字母和注音符號的對應,立馬就用得順風順水。相形之下,大陸朋友要會用注音符號就困難多了,感覺好像要他們學外國字母似的。
  • 臺灣注音符號簡介
    注音符號舊稱為「注音字母」,為漢字注音而設定的符號,1913年由中國讀音統一會制定,1918年由北洋政府教育部發布,共計39個字母,排列以「ㄍㄎ」開頭;1920年改訂字母順序,增加一個字母「ㄜ」共計達40個。注音初期以讀音統一會所定字音為標準,故有「?(萬)v、?(兀)Ng、?(廣)Gn」三個字母,後以北京音為標準,「?(萬)、?(兀)、?
  • 沒有被繼承的漢字標音嘗試:注音符號的歷史
    會議對於注音字母的作用和地位問題也進行了激烈的爭論,最後決定注音字母的作用是給漢字注音,不能與漢字並行使用。黎錦熙明確指出,注音字母的職能是「伺候漢字,偎傍漢字」。對於此次讀音統一會所得結果,是南北兩方皆非滿意的情形。其所定讀音雖以北音為主,但仍委屈保留入聲,且標音符號不用官話字母,這顯然非王照等人所願;而吳稚暉為代表的江浙人加入十三濁音的主張,亦沒成功。
  • 臺灣「獨」派想廢注音符號 背後有大秘密
    臺南市立法委員葉宜津提出廢除「注音符號」的主張。民進黨臺南市長初選參選人、現任該黨「立委」葉宜津日前提議應該廢止用注音符號來學語文,改用羅馬拼音以利「與國際接軌」。臺灣《中央網絡報》9日發表評論說,為了年底的臺灣縣市選舉,民進黨各地方候選人競爭激烈的程度,已有不少人用彼此殺得刀刀見骨來形容。這些候選人為了贏得初選,各種奇怪的意見層出不窮,不過,最值得注意的就是民進黨臺南市「立法委員」葉宜津提出的廢除注音符號的主張。
  • 臺媒:臺灣「獨派」想廢注音符號 背後有大秘密
    【觀察者網綜合報導】臺南市「立法委員」葉宜津提出廢除「注音符號」的主張。民進黨臺南市長初選參選人、現任該黨「立委」葉宜津日前提議應該廢止用注音符號來學語文,改用羅馬拼音以利「與國際接軌」。臺灣《中央網絡報》9日發表評論文章指出,為了年底的臺灣縣市選舉,民進黨各地方候選人競爭激烈的程度,已有不少人用彼此殺得刀刀見骨來形容。這些候選人為了贏得初選,各種奇怪的意見層出不窮,不過,最值得注意的就是民進黨臺南市「立法委員」葉宜津提出的廢除注音符號的主張。
  • 臺灣教育專家呼籲在幼兒園普及注音符號學習
    新華社臺北6月20日電(記者鍾群 查文曄)臺灣多位教育界專家20日在臺北舉行的一個論壇上呼籲,應在幼兒園普及注音符號學習,以預防幼兒升讀小學後發生閱讀困難。在臺灣閱讀協會當日舉行的「及早教、及早學:幫助兒童探索知識和想像世界」論壇上,來自臺灣師範大學、臺灣清華大學、臺東大學等院校的教授及多位臺灣幼兒園和小學教師指出,將注音符號的學習提早到學前進行,對幼兒入學後中文水平的提升大有裨益,尤其是對出生於社會經濟弱勢家庭以及患有身心障礙的兒童幫助更大。
  • 臺灣人學拼音嗎?
    臺灣最常用的是注音符號。其實現在漢語拼音是根據注音符號改編成拉丁字母顯示而成的,另外臺灣還有人使用漢語拼音國音二式通用拼音三種拉丁字母書寫的拼音;不過注音符號是最久的。
  • 《漢語語音》_漢語注音符號
    [查看以前文章]再點擊「查看歷史消息」,即可看到以前發表的所有資料。  漢語注音符號 漢語注音符號,舊稱為「注音字母」,為漢字注音而設定的符號,1913年由中國讀音統一會制定,1918年由北洋政府教育部發布,共計39個字母,排列以「ㄍㄎ」開頭;1920年改訂字母順序,增加一個字母「ㄜ」共計達
  • 臺灣漢字拼音採用漢語注音符號
    這裡有你想去的地方,想看的風景。人生是一個說不完道不盡的話題。古往今來,多少人在談論這個問題,多少文章在闡述人生的道理。其實,人生說來也很簡單,它不過是一次單程旅行。歡迎各位的到來,小編帶你玩轉國內外各大風景名勝,喜歡您就往下看臺灣漢字拼音採用漢語注音符號。 臺灣的中文羅馬拼音系統為國際通行的漢語拼音(2008年-),早期曾採用威妥瑪式拼音法。 目前地名(縣市名除外)、街道名、人名均以漢語拼音翻譯。
  • 真的嗎?跟臺灣背包客相處:你可能學了假中文?!
    跟我們大陸地區使用的漢語拼音不一樣,臺灣夥伴用的是注音符號,在1918年由北洋政府頒布,原來共39個,目前還在用的是37個(21個聲母,16個韻母)。▲手機注音符號界面,調成「繁體中文(臺灣)」,改變輸入法就能出現當初剛搬到sharehouse,有個臺灣夥伴看了我的手機輸入頁面後,特別驚訝:漢字居然可以用英文字母拼寫?!
  • 在拼音沒有普及之前,中國人是如何給漢字注音的?說出來你都不信
    你不相信。在漢語拼音之前,它是一個漢語拼音符號,一個為漢語拼音設置的符號。它以章太炎的拼音字母為基礎,由中國統一發音委員會於1913年制定。在此期間,提供了「音標」。北洋政府教育部於1918年正式發行拼音字母。音標的原始數量是39。
  • 你知道嗎?漢語拼音裡也有「半元音」
    看到標題,你有沒有猜測我說的是y和w呢?思路非常好,但結論不是很準確。什麼是半元音我們都知道國際音標分元音和輔音。元音和輔音的實質性區別在於發音時口腔對氣流的阻礙程度。元音是聲帶發出的嗓音,輔音是口腔阻礙氣流發出的噪音。所以你能用元音哼一首歌,但不能用輔音哼歌。
  • 綠營提廢漢字注音改用羅馬拼音 蔡正元:臺南市長只能講西拉雅語
    注音符號中國臺灣網3月6日訊 登記參選臺南市長的民進黨籍「立委」葉宜津,日前在黨內政見會拋出「廢除注音」政見,改用羅馬拼音取代,才能「與國際接軌」,引發許多批評。對此,前國民黨籍「立委」蔡正元表示,拼「臺獨」就要拼「去中國化」,但換成羅馬拼音就跟大陸更像了,他並諷刺葉宜津,「臺南這塊土地本來就是西拉雅人的,想當臺南市長的人只能講『西拉雅語』才對!」
  • 您好,現在港澳臺是如何給漢字注音的,與我們的拼音相比有何優缺點...
    臺灣地區要複雜點,臺灣拼寫普通話(國語)的方案很凌亂。由於現代漢語拼音在1982年成為國際標準之前,威妥瑪—翟理斯式拼音及其變體郵政式拼音是國際漢字拉丁化轉寫標準,臺灣自然也流行這個拼音系統。臺灣教學原來使用注音符號和國語羅馬字。1986年臺灣還公布過國語注音符號第二式,或稱注音第二式、注音二式、國音二式,是臺灣在1980、90年代採用的譯音系統。
  • 問吧精選 | 教娃拼音抓狂的你,可曾想過是誰發明bpmf
    本期題主:徐春偉  澎湃新聞私家歷史專欄、網易歷史專欄作者。寧波市鎮海區政協文史委委員、寧波市地方志學會會員。第八屆、第九屆國際吳方言學術研討會學術代表,曾提交了注音符號和威妥瑪拼音關於寧波話的研究論文,是吳語圈內推導出第一個《華英字典》方言音系的人。
  • 拼音出現之前,中國人是如何給漢字注音的?
    不過,漢語拼音出現的歷史其實很晚,一直到1957年11月1日,第六十次國務院全體會議通過《關於公布〈漢語拼音方案草案〉的決議》。當時,這本來是作為「漢字拉丁化」的前期工作進行的,但是,後來事實證明拉丁化不適合漢語,所以它成為了漢字輔助的注音工具。
  • 漢語拼音ng,你知道怎麼拼讀嗎,語文課本讓人一頭霧水的注音
    關於部編版語文教材,我個人來說一直是比較期待的,因為這一次的教材的改革宣傳的力度是非常大的,特別是主編山東大學文科一級教授,曾任北大中文系主任的溫儒敏教授,更是因為部編版教材讓更多的人了解到了他。相比以前語文教科書的主編呂叔湘或者崔巒等等,溫教授可以說是更能讓人熟知。
  • 為什麼字典上還有像日語一樣的符號,那些字符現在還有實用意義嗎...
    ,那些字符現在還有實用意義嗎 每個問題背後都有一份翹首以待的熱情,如何回復,你懂得!注音符號也是來自於漢字的一部分,和假名是同源,本質上說是半音節文字。1913年北洋政府教育部召開「讀音統一會」。章門子弟馬裕藻提議採用其師的獨體漢字作為音標,由於讀音統一會和教育部部員章門子弟眾多,這一提案通過。1918年,教育部正式公布,定名「注音字母」。1930年,由吳稚暉提議改名「注音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