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劇電影《敦煌女兒》今在莫高窟開機

2020-12-19 看看新聞Knews

今天上午八點半,在敦煌莫高窟九層樓廣場前,滬劇電影《敦煌女兒》拍攝了第一個鏡頭,上海滬劇院院長、樊錦詩的扮演者茅善玉坐在九層樓前的臺階上思考,如何通過數位化手段來保護敦煌。茅善玉告訴看看新聞Knews記者,相比於之前的舞臺劇,此次的電影對演員來說更具挑戰,實景拍攝也更具現場感。

這部根據同名舞臺劇改編的滬劇電影,由上海廣播電視臺、上海滬劇院和敦煌研究院等4家單位聯合出品,講述了以敦煌研究院第三任院長樊錦詩為代表的敦煌科研工作者,紮根大漠致力敦煌研究的故事。影片原型、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說,這部電影是滬劇院十年努力的結晶,為的就是弘揚敦煌文化,向幾代致力研究的敦煌人致敬。

滬劇電影《敦煌女兒》的導演是上海市文聯副主席、上海廣播電視臺監事長滕俊傑,他曾執導多部戲曲電影,在國內外屢獲大獎。滕俊傑說,滬劇的呈現形式、硬核的特效技術、恢弘的大漠實景都將構成這部電影的重重亮點。

上海市文聯副主席、上海廣播電視臺監事長、滬劇電影《敦煌女兒》導演滕俊傑:「這部電影用上海的特色劇種滬劇來表現,有念白,有滬劇美妙的唱腔。敦煌恢弘的建築、洞窟的藝術,大漠的浩瀚,都將構成我們電影濃濃的特點。此外我們還會有沙塵暴、洪水等很多未來特效營造的特殊氣氛。」

據了解,影片計劃於明年「七一」前上映,獻禮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在影片開機的同時,國內首部使用8K攝像機、展現敦煌莫高窟的紀錄片也在拍攝中,未來也將登陸院線,在大銀幕上與觀眾見面。

(看看新聞Knews記者:許多 唐曉蒙 編輯:範燕菲)

相關焦點

  • 滬劇電影《敦煌女兒》敦煌莫高窟開機
    歷經多年打磨的最新滬劇電影《敦煌女兒》,日前在敦煌莫高窟九層塔前正式開機。這部以改革先鋒、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為原型的電影開拍,引起多方熱切關注。
  • 講述「敦煌故事」,滬劇電影《敦煌女兒》在敦煌開機
    滬劇電影《敦煌女兒》開拍。新甘肅客戶端蘭州訊(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施秀萍)近日,滬劇電影《敦煌女兒》在敦煌研究院正式開機。這是一部獻禮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以滬劇舞臺劇《敦煌女兒》為藍本,以「一帶一路」重要文明交匯地「敦煌」為背景,以改革先鋒、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為原型的滬劇電影。影片由上海滬劇藝術傳習所(上海滬劇院)、上海廣播電視臺、敦煌研究院、上海新文化影業有限公司聯合出品。
  • 滬劇電影《敦煌女兒》殺青
    原標題:致敬莫高窟守護者  滬劇電影《敦煌女兒》殺青
  • 上海出品歌劇電影《賀綠汀》、滬劇電影《敦煌女兒》計劃七一前後...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獲悉,由知名歌唱家廖昌永主演的中國首部8K全景聲實景歌劇電影《賀綠汀》和由知名滬劇藝術家茅善玉主演的滬劇電影《敦煌女兒》已緊鑼密鼓地進入後期精加工階段。兩部紮根上海、風格鮮明的影片均計劃在七一前後上映,獨特的藝術品質和魅力引起多重的期待和關注。  兩部電影均為上海出品。
  • 滬劇電影《敦煌女兒》遠赴敦煌實景拍攝 三上三危山,只為講好幾代...
    滬劇電影《敦煌女兒》在敦煌實景拍攝。 劉海發攝「數十年,如痴如醉守瑰寶,熬過了,家庭崩離孤與寂,一轉眼,鬢已成霜白髮舞,莫高窟,已重過我命,融進血脈裡。」滬劇婉轉動人的唱腔在大漠響起,脫胎於同名滬劇的電影《敦煌女兒》日前結束了在敦煌的實景拍攝,轉場前往橫店。該片以「敦煌女兒」樊錦詩為原型,將獻禮建黨100周年。正式開拍前,主角樊錦詩的扮演者、上海滬劇院院長茅善玉與幾位演員在常書鴻和段文杰的墓碑前三鞠躬,以表敬意。
  • 從敦煌到橫店,樊錦詩又一次來到滬劇電影《敦煌女兒》片場
    從敦煌到橫店,轉戰了大半個中國,歷時近一個月,滬劇電影《敦煌女兒》日前圓滿完成了前期拍攝。電影殺青前夜,劇中的人物原型樊錦詩,特地從上海趕到了橫店,探班了劇組。從9月20日在莫高窟九層樓前見證開機,到10月16日在橫店見證關機,這位80多歲的「敦煌女兒」也和劇組一樣,奔波千裡。
  • 滬劇《敦煌女兒》在敦煌大劇院精彩上演
    9月8日晚,原創大型滬劇《敦煌女兒》在敦煌大劇院精彩上演,這是該劇首次回到「故事的發源地」敦煌演出。 滬劇《敦煌女兒》展現了敦煌研究院第三任院長樊錦詩50多年潛心致力於莫高窟洞窟研究,把一生獻給敦煌文物保護的人生畫卷,謳歌幾代莫高窟人堅守大漠、甘於奉獻、勇於擔當、開拓進取的「莫高精神」。
  • 上海滬劇院原創大型滬劇《敦煌女兒》震撼獻演文治堂
    12月4日晚,由上海滬劇院創作出品的大型原創滬劇《敦煌女兒》在上海交通大學文治堂震撼上演。《敦煌女兒》由國家一級演員、著名滬劇表演藝術家茅善玉領銜主演,由國家一級演員錢思劍、凌月剛、李建華,國家二級演員王麗君主演,以「一帶一路」中重要的文明交匯地「敦煌」為背景,講述敦煌研究院第三任院長樊錦詩以50年的執著紮根堅守甘肅大漠,窮其一生致力敦煌研究的動人故事,謳歌一代代敦煌人堅守理想的崇高情懷。
  • ...敦煌女兒》遠赴敦煌實景拍攝 三上三危山,只為講好幾代敦煌人...
    滬劇電影《敦煌女兒》在敦煌實景拍攝。 劉海發攝  「數十年,如痴如醉守瑰寶,熬過了,家庭崩離孤與寂,一轉眼,鬢已成霜白髮舞,莫高窟,已重過我命,融進血脈裡。」滬劇婉轉動人的唱腔在大漠響起,脫胎於同名滬劇的電影《敦煌女兒》日前結束了在敦煌的實景拍攝,轉場前往橫店。該片以「敦煌女兒」樊錦詩為原型,將獻禮建黨100周年。  正式開拍前,主角樊錦詩的扮演者、上海滬劇院院長茅善玉與幾位演員在常書鴻和段文杰的墓碑前三鞠躬,以表敬意。
  • 滬劇《敦煌女兒》全城尋找百位支援大西北建設的「上海兒女」一起...
    作為「一會一節」展演劇目,9月3日晚,以樊錦詩與敦煌的不解之緣為藍本創作、由著名滬劇表演藝術家、上海滬劇院院長茅善玉傾情獻演的滬劇《敦煌女兒》,在首次登上蘭州舞臺之際,劇組聯合甘肅省文旅廳通過蘭州晨報及掌上蘭州發出「尋人啟事」,尋找100位當年為支援甘肅建設付出青春和熱血的「上海兒女」,走進劇場追憶「芳華」。幾代敦煌學者的堅守,才有了一眼千年的輝煌。
  • 滬劇《敦煌女兒》甘肅行,援建大西北的「上海兒女」都來了
    黃河岸邊的蘭州音樂廳,吳儂軟語的「上海聲音」滬劇第一次在這裡響起。但臺下的觀眾卻對舞臺上的所有都異常親切。9月3日晚,歷時八年創作完成的《敦煌女兒》第一次回到「故事發源地」,來到了大西北,在甘肅省會蘭州正式演出。
  • 「敦煌女兒」樊錦詩:守護國寶半世紀 用數位技術讓莫高窟「青春...
    【解說】11月17日晚,滬劇《敦煌女兒》在北京首演,講述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今年80歲高齡的樊錦詩,駐紮敦煌半世紀,守護莫高窟的動人故事。  【現場聲】  美嗎?美,美得令人心醉。妙嗎?妙,妙得神魂顛倒。
  • 《敦煌女兒》回歸「故裡」 百位援甘上海兒女憶「芳華」
    鼓起勇氣打開手電筒撩開夜色,千佛朦朧……」「敦煌慷慨留我,我誓言留住敦煌」……舞臺上,上海姑娘「樊錦詩」初到莫高窟的第一晚,又喜又怕。臺下,52年前來到甘肅的另一位「上海女兒」曹劉珠不禁熱淚盈眶,回憶自己17歲那年初到甘肅也是從「啥都不習慣,第一晚哭著度過」開始。9月2日晚,滬劇《敦煌女兒》首次回到「故事的發源地」甘肅,在蘭州音樂廳演出。
  • 深挖|敦煌的女兒樊錦詩,生於北平長於上海,相守莫高窟……
    文 | 非 蟲敦煌的女兒樊錦詩,昨晚再獲殊榮,當選感動中國2019年度人物。被新華社記者稱為「讓人又怕又敬的老太太」的她,是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研究館員。從1963年從北京大學畢業來到敦煌研究所,直到如今,樊錦詩將自己的大半生奉獻給了敦煌。
  • 原創大型滬劇《敦煌女兒》將於11月15日上演
    由上海滬劇院創作出品的原創大型滬劇《敦煌女兒》將於11月15日晚在百周年紀念講堂上演。《敦煌女兒》是一部有筋骨、有情懷,展現共產黨人堅定信仰和文化堅守的作品。該劇以「一帶一路」中重要的文明交匯地「敦煌」為背景,講述了北京大學優秀校友、敦煌研究院第三任院長樊錦詩以50年的執著紮根堅守於甘肅大漠,從上海小女孩到北大女生再到敦煌學大學者,窮其一生致力敦煌研究的人生歷程,謳歌了一代代敦煌人堅守理想的崇高情懷。
  • 敦煌藝術展開講 聽"敦煌的女兒"講莫高窟及其文化價值
    成都全搜索新聞網(記者 王玲)12月27日報導 絲路之魂敦煌藝術大展已於昨晚在成都博物館啟幕,今起正式向公眾開放。成都博物館也將從今起為市民推出20場敦煌大展系列文化講座,今天下午,敦煌研究院榮譽院長樊錦詩先生帶來一場主題為《敦煌莫高窟極其文化價值》的文化講座,從專業性的角度為觀眾帶來了一場敦煌大展導覽。
  • 講好「敦煌故事」 讓莫高窟文化動起來活起來
    莫高窟的保護是第一位的  一座球狀和線條混搭的建築拔地而起,黃色的外貌和周圍的戈壁渾然一體,這便是觀眾到敦煌莫高窟的第一站——數字展示中心。觀眾在這裡觀賞《千年莫高》《夢幻佛宮》兩部高清電影,然後再實地參觀莫高窟。
  • "敦煌女兒"樊錦詩:3D實景版莫高窟將於2014年開放
    2013年03月11日 12:29:29來源: 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3月11日電(記者 李志暉)全國政協委員、敦煌研究院院長樊錦詩11日說,從10年前的最初提案到論證實施,千年敦煌莫高窟將於2014年搬上3D實景熒幕,讓遊客全方位體驗莫高窟的精美藝術。
  • 聽「敦煌女兒」樊錦詩講敦煌(之四):把莫高窟保護好,把敦煌文化...
    莫高窟的保護是一項艱巨而複雜的系統工程,敦煌研究院與國內外科研機構合作制定了《敦煌莫高窟保護總體規劃(2006—2025)》。《規劃》在對莫高窟文物本體及其環境的保護、保存、利用、管理和研究分別作出系統科學評估的基礎上,制定出總體規劃的目標、原則和實施細則。為保護、利用和管理莫高窟提供了專業性、權威性、指導性的依據。至今已有效實施了10多年。
  • 敦煌莫高窟,精美絕倫
    莫高窟也稱千佛洞,位於敦煌市區的東南側。 1961年時,敦煌莫高窟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1987年敦煌莫高窟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