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敦煌研究院的講話中,對敦煌文化保護研究工作表示肯定。要求我們加強對國粹傳承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支持和扶持。特別強調,把莫高窟保護好,把敦煌文化傳承好,是中華民族為世界文明進步應負的責任。要求我們努力把研究院建設成為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的典範和敦煌學研究的高地。
敦煌研究院
回望敦煌研究院數十載風雨歷程,一代又一代莫高窟的堅守者正是在黨和國家文物工作方針政策的指引下,以保護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高度自覺,以「堅守大漠、甘於奉獻、勇於擔當、開拓進取」的莫高精神,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使千年古老遺產重新煥發出熠熠光彩。
16世紀中葉,隨著陸上絲綢之路衰落,嘉峪關封關,莫高窟長期無人管理,任人破壞偷盜,神聖的佛教藝術殿堂幾成廢墟。敦煌藏經洞文物的浩劫,被中國學者稱為我國學術一大傷心事。為了改變「敦煌在中國,敦煌學在國外」的局面,幾代中國學者頑強奮鬥,為中華民族學術自信作出了巨大的努力,成為中國學術自信的一個典範。
1944年國立敦煌藝術研究所成立,以常書鴻為代表的一批志士仁人、青年學子,身赴大漠戈壁,艱苦奮鬥,初創基業。新中國誕生後,更名為敦煌文物研究所,莫高窟得到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開展了搶救性保護。20世紀80年代,敦煌文物研究所擴建為敦煌研究院,擴大編制、增加部門、匯聚人才,莫高窟事業邁入了國際合作、科學保護、弘揚傳播的嶄新階段,迎來了生機勃勃的春天。
莫高窟第85窟修復現場。敦煌研究院供圖。
2003年,我們建議的《甘肅敦煌莫高窟保護條例》專項法規,經甘肅省人大常委會制定頒布實施。《條例》頒布後,我們進一步制定了莫高窟保護、旅遊開放洞窟標準和遊客預約管理等規章制度。在文化遺產保護範圍內,無論旅遊基礎設施或辦公設施,嚴禁破壞莫高窟的本體和環境風貌、嚴禁建設違規商業設施。《條例》為莫高窟的保護、利用與管理提供了強有力的法律支撐和保障。
莫高窟的保護是一項艱巨而複雜的系統工程,敦煌研究院與國內外科研機構合作制定了《敦煌莫高窟保護總體規劃(2006—2025)》。《規劃》在對莫高窟文物本體及其環境的保護、保存、利用、管理和研究分別作出系統科學評估的基礎上,制定出總體規劃的目標、原則和實施細則。為保護、利用和管理莫高窟提供了專業性、權威性、指導性的依據。至今已有效實施了10多年。
敦煌研究院遵照《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及其《操作指南》確定的真實、完整、可延續地保護世界文化遺產的最高理念,不僅保護莫高窟本體各個時代的所有洞窟、壁畫和彩塑,而且還保護歷史留存的所有的人文和自然環境,因為歷史的人文和自然環境是文化遺產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我們不僅著眼於當代的保護,而且努力做到完完整整、原汁原味地將莫高窟的全部價值和歷史信息傳給子孫後代。
敦煌研究院多年來始終遵循「不改變原狀」的文物保護要義,採取多種保護技術措施,實施莫高窟崖體和洞窟加固,搶救了許多洞窟精美的壁畫和彩塑;針對莫高窟壁畫和彩塑逐漸退化,採用數位化技術,逐步實施莫高窟全部文物的數位化儲存;為提高莫高窟保護的主動性和預見性,以風險管理理論為指導,進一步開啟了預防性保護,建立了莫高窟安全技術防範系統等,防患於未然。這些措施都體現了文物本體及其環境「不改變原狀」的保護精髓,真正讓莫高窟得到真實、完整的有效保護,讓莫高窟「延年益壽」。
莫高窟第55窟數位化信息採集現場。敦煌研究院供圖,孫志軍/攝
敦煌研究院在保護好文物的前提下,科學合理地為旅遊開放創造條件。為充分發揮莫高窟的教育弘揚傳承功能,精心挑選了不同時代、不同窟型的典型彩塑和壁畫等代表性敦煌藝術向遊客開放,使遊客在短時間的觀賞中能看到洞窟的精華。為使遊客能深度觀賞,還在莫高窟建設了博物館和藏經洞陳列館,進一步解讀莫高窟的文化價值。敦煌研究院還通過數字敦煌使莫高窟文化藝術走出洞窟、走出敦煌、走出甘肅、走出國門,多次在國內外舉辦敦煌藝術展覽、敦煌壁畫藝術精品高校公益巡展,走近大眾。通過數字網站中英文版上線,使全球可以在線共享「數字敦煌資源庫」30個洞窟高清數字圖像和虛擬漫遊節目,運用新媒體平臺講好「敦煌故事」,讓輝煌燦爛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世界影響力越來越大,積極推動敦煌文化研究服務共建「一帶一路」。
莫高窟數字展示中心主題電影《千年莫高》,敦煌研究院供圖,丁小勝/攝
莫高窟自1979年正式開放以來,敦煌研究院始終堅持負責任旅遊的原則,將保護貫穿於旅遊開放的全過程。隨著莫高窟的遊客數量迅猛攀升,為了妥善解決文物保護和旅遊開放之間的矛盾,我們建成了「莫高窟數字展示中心」,利用數字敦煌檔案資源,將洞窟壁畫、彩塑製作成數字電影。讓遊客先觀看4K超高清寬銀幕電影《千年莫高》和8K超高清球幕電影《夢幻佛宮》,在對敦煌藝術有了初步體驗後,再到莫高窟實體適度觀賞洞窟,做到石窟文物保護和旅遊開放雙贏。
莫高窟數字展示中心球幕電影《夢幻佛宮》,敦煌研究院供圖,丁小勝/攝
敦煌研究院與國內外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持續多年開展合作,共同對莫高窟的保護、傳承和管理進行了探索研究,吸收了國內外的先進保護理念和成功管理經驗,學習了先進的保護方法和工藝,使古代壁畫保護在國內居於領先地位,並逐漸與國際接軌。敦煌研究院還採用多種辦法,培養不同層次人才,充分藉助國內外合作的有利條件,選送中青年專業人員到國內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進修學習。現已建成一支多學科的專業人才隊伍,為莫高窟的保護傳承事業提供了堅實的人才支撐。
莫高窟數字展示中心。敦煌研究院供圖,吳健/攝
敦煌研究院對莫高窟的有效保護、合理利用和嚴格管理,獲得了國內外廣泛認同和讚許。2010年在巴西召開的世界遺產委員會第34屆會議,將敦煌莫高窟的保護管理、旅遊開放經驗作為典型案例,向各國世界遺產地傳播供大家分享。會議形成的大會文件附件文本指出:「莫高窟以非凡的遠見,展示了有效的遺產地旅遊管理方法,以保護遺產地的價值,樹立了一個極具意義的典範形象。」
(作者:樊錦詩 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甘肅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