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中「博物館群」三館試運營

2020-12-18 中國江蘇網

金山網訊 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位於揚中市新壩鎮新治村的「博物館群」——漢文化博物館、陳履生美術館、竹器博物館對外試運營。「三館」內全部藏品均由中國漢畫學會會長、原國家博物館副館長、揚中鄉賢陳履生提供。市委常委、市委秘書長郭建出席活動。

此次試運營的「博物館群」總建築面積約2700平方米,共收藏藏品8000餘件。漢文化博物館陳列了漢代畫像石、畫像磚、陶俑、青銅器、漆器、陶器、磚瓦、拓片等3000餘件,追本溯源,展現漢文化的來龍去脈和美的魅力。

陳履生美術館陳列了陳履生先生歷年來的繪畫、書法、攝影代表作品100餘幅,同時可以承辦國內外有影響的各類展覽及鄉賢書畫、攝影展;開展學術研討;開展對外文化交流和文化創意產品開發與推廣。竹器博物館陳列了國內外各個時期的竹器,包括貢籃、提籃、提盒、竹籃、竹簍、竹篩、竹帽、竹椅、竹枕簍等30餘大類5000餘件,反映竹器發展的脈絡和各民族在竹器製作方面的精湛工藝。

傳統與現代,文化與藝術,交相輝映在新壩,為揚中文化發展助力。陳履生表示,這實現了他多年的夢想,早年,揚中沒有博物館,為了彌補這一遺憾,他在家鄉建立了「博物館群」,把藏品與家鄉人民共享,並發揮教育功能,讓家鄉的後人,能夠有一個學習歷史,了解歷史,認識歷史的場所。(袁剛徐心俊)

相關焦點

  • 「愛家鄉,就給她建博物館!」陳履生博物館群揚中開館
    陳履生博物館群開館儀式28日,原國家博物館副館長、中國漢畫學會會長陳履生的夢想終於實現。當天,以他名字命名的陳履生博物館群在家鄉江蘇揚中正式開館,面向公眾免費開放。陳履生博物館群陳履生博物館群坐落於「江蘇最美鄉村」揚中市新壩鎮新治村,由揚中鄉賢陳履生與新壩鎮人民政府合作共建,包括陳履生美術館、漢文化博物館、竹器博物館,以竹為建築立面,以江南煙雨和山水為設計靈感
  • 打造長江上的文化地標,揚中陳履生博物館群「三館」齊開
    9月28日,位於揚中市新壩鎮新治村的「陳履生博物館群」——漢文化博物館、陳履生美術館、竹器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陳履生先生是我國著名美術家、美術評論家、收藏家,原國家博物館副館長、中國漢畫學會會長。此次,他與揚中市新壩鎮人民政府合作共建的博物館群「三館」齊開,一座無比璀璨的文化地標,如燈塔一樣閃耀在萬裡長江。
  • 陳履生博物館群在江蘇揚中開館
    9月28日,陳履生博物館群——漢文化博物館、陳履生美術館、竹器博物館在江蘇省揚中市開幕。揚中市委書記殷敏致辭,鎮江市委書記馬明龍、山東省石刻藝術博物館發來賀信,新壩鎮黨委書記吳玉青主持開幕式。陳履生博物館群位於其家鄉江蘇省揚中市新壩鎮新治村,此次,他與揚中市新壩鎮人民政府合作共建的博物館群「三館」齊開,全部藏品均由陳履生提供。這是他繼創立油燈博物館(揚中、常州)和陳履生美術館(常州、三亞)之後的又一貢獻。
  • 陳履生博物館群開館
    金山網訊(季春 心俊)經過4個多月的試運營,28日上午,國內規模最大的鄉村博物館群——陳履生博物館群正式開館,將繼續向公眾免費開放。市委書記馬明龍發來賀信,市委常委、市委宣傳部部長、統戰部部長孫曉南出席開館儀式。
  • 「巾幗帶貨」走進揚中博物館群
    中國國家博物館原副館長、國家博物館研究員、中國漢畫學會會長、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鎮江市人民獎章」獲得者陳履生作為特邀嘉賓,親臨帶貨現場,通過直播平臺助力家鄉,向廣大網友推介民間文化,吸引了近110萬的在線實時收看量。直播由最關情處、鄉音未改、河豚欲上時、雲想衣裳等四部分組成。
  • 走進揚中市陳履生博物館
    國內規模最大的鄉村博物館群——陳履生博物館群在上個月28號正式開館。作為開館後的首個長假,這裡也吸引了許多遊客前來參觀打卡。、中國漢畫學會會長、揚中鄉賢陳履生與新壩鎮政府合作共建,包括陳履生美術館、漢文化博物館、竹器博物館。
  • 開館後首個長假 走進揚中市陳履生博物館
    國內規模最大的鄉村博物館群——陳履生博物館群在上個月28號正式開館。
  • 陳履生博物館群參展首屆「雲上文博會」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梁瑛以原國家博物館副館長、著名藝術評論家、收藏家陳履生命名的陳履生博物館群首次登陸雲上文博會,在文博會9號館藝術品館亮相,從近百件陳履生作品中精選而出的藝術作品吸引了眾多藝術愛好者。
  • 「中國河豚島」揚中在揚州推介文化旅遊
    揚中因地處揚子江中而得名,總面積332平方公裡,其中陸地面積228平方公裡,連續多年列「全國中小城市綜合實力百強縣(市)」第23位,是一座宜居、宜業、宜遊的生態島城。揚中「大江奔騰欲何至,天落三島集於此」,尤其以盛產河豚聞名全國,被譽為「中國河豚島」。 近年來,揚中積極彰顯環島大江風貌,綠色生態稟賦,全域旅遊發展顯露「尖尖角」。
  • 館窺南海:南海三大博物館群崛起
    政策配套 整體規劃大手筆扶持 五一期間,南海博物館一躍成為市民的網紅打卡點。300人的限流量,短短三四個小時就被刷滿。這足以證明,博物館已經打破了過往的刻板高冷印象,成為南海市民休閒文化生活的一部分。
  • 工藝@博物館:杭州工藝美術博物館群創新發展實踐
    ▲杭州工藝美術博物館群杭州工藝美術博物館群(以下簡稱「工美館群」)由杭州工藝美術博物館、杭州中國刀剪劍博物館、杭州中國扇博物館、杭州中國傘博物館等4個館區組成,隸屬於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管委會。館群利用運河拱宸橋西工業遺存改建而成,有效保留了工業肌理,總建築面積37862平方米,展廳面積14264平方米,為國家二級博物館。
  • 上海電影博物館「試放映」一周 三樓四樓留懸念
    ■ 觀眾在觀賞《阿凡提》人偶道具記者 郭新洋攝   據悉,上海電影博物館對外試運行從5月19日開始持續到25日結束,時間為每天上午的9時30分到10時30分。   昨天上午9時30分,位於漕溪北路上海電影廠主樓的上海電影博物館首次「限時限流」對外試運行。上海電影博物館共分為4大主題展區,展覽形式是以塊狀形式取代了常規的編年體式,試運營期間只開放一樓4D放映廳和二樓展廳。
  • 昆明翠湖博物館群未來可以「雲遊」了
    會議提出,翠湖博物館群建設要以紅色之旅、革命教育為特色,策劃推出博物館群落參觀旅遊線路,注重各類平臺整合、實現資源共享,要完善翠湖博物館群管理運營機制建設
  • "海派之源"上海廣富林文化遺址一期試運營
    「漂浮」在水面上的的廣富林博物館。 張亨偉 攝中新網上海6月26日電 (記者 張亨偉)26日,歷經十年打磨,能「攬盡上海數千年歷史」的廣富林文化遺址終於揭開神秘面紗,項目一期正式投入試運營,對外開放了廣富林文化展示館、陳子龍紀念館、朵雲書院等十餘個展館。廣富林位於上海松江新城北部,距離市區西南30公裡處,佔地850畝,保存有新石器時代至東周時期的遺址。
  • 柳州:做好特色博物館群的大文章
    館室外展區還設有「室外景觀區」和「服務區」兩個功能區,讓博物館具備休閒功能。柳州是奇石之都,所以還有奇石館、雲波摩爾石藝術博物館等以奇石為主題的博物館。「這些紮根柳州本土、富有柳州特色的博物館,讓廣大市民和遊客了解柳州歷史,熱愛柳州文化。它們傳播和普及了文物保護知識,豐富了群眾的文化生活。」柳州市文化體育新聞出版廣電局副局長曾飛雲說。
  • 中國陶瓷博物館將於2019年試運營
    原標題丨中國陶瓷博物館將於2019年試運營全國陶藝大師為博物館建設建言獻策佛山日報訊 記者何綽瑤報導:昨日,窯聚·中國陶藝大師對話——中國陶瓷博物館籌建交流會在石灣古鎮文創園舉行。
  • 太原植物園10月1日試運營 為期3個月 試運營期間免門票
    太原植物園10月1日試運營試運營期暫定3個月 其間免門票熱帶雨林館珍稀植物及四季花卉館9月27日下午,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傳來好消息:該園現已基本竣工,將於10月1日開放,投入試運營。入園後市民能夠看點啥?停車、餐飲咋解決?是否需要買門票?發布會結束後,記者提前入園採訪,為您梳理出一份遊園「攻略」。
  • 杭州的國家一級博物館上新啦!各館資訊最新盤點
    杭州工藝美術博物館群由杭州工藝美術博物館、中國刀剪劍博物館、中國扇博物館、中國傘博物館4個館區組成,隸屬於杭州市園林文物局。館群利用運河拱宸橋西工業遺存改建而成,有效保留了工業肌理,總建築面積37862平方米,展廳面積14264平方米,2009年起陸續建成開放。△杭州工藝美術博物館
  • 喇家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開放試運營
    記者日前從青海省文化旅遊廳獲悉:青海喇家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局部開放試運營。喇家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是黃河上遊地區發掘的新石器時代齊家文化為主的大型聚落遺址,因保留了4000多年前地震、黃河大洪水以及山洪襲擊的多重災難遺蹟,真實再現出一個史前村落的災變場景,被稱為「東方龐貝」。
  • 中國的三代生態博物館
    目前,法國的生態博物館劃分為三代:第一代為保護鄉村地區自然景觀和文化遺產,推動鄉村發展而建立的「地方自然公園」,第二代則是已將博物館運營範疇擴及整個社區所有自然與人文環境的生態博物館,第三代為嘗試使用企業式的經營理念進行運營的生態博物館。法國第一代生態博物館典型代表——馬爾基茲生態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