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板慄,可能大家首先想到的不是它綠色布滿尖刺的外殼,就是商鋪賣的糖炒慄子。市面上賣的零食有很多,但糖炒慄子卻總是讓人無法忽略的那個,經過翻炒之後的板慄十分的香,買來一袋,甜甜的,沙沙的,非常好吃!
後來板慄吃得多了,小編就發現了,有一種不一樣的「板慄」,就是下面這種,它比正常的板慄還難剝,味道卻更加香甜,口感也細膩得多。但小編沒有多想,像很多人一樣,也把它叫成板慄。結果後來被人糾正,才知道,原來這貨不叫板慄,叫錐慄。
小編懵了,看這,毛刺刺的保護層、慄色的硬質外殼、香甜的慄肉,這不就活脫脫的板慄翻版嗎?再次也是板慄的一種吧?叫板慄沒毛病吧?
可實際上,板慄和錐慄的還真不是同一種東西,亂叫會被人取笑的。就像葡萄柚和葡萄,都可以稱之為水果,卻不可以都叫成葡萄柚或者葡萄,因為種類雖然一樣,但東西真不是同一種。而板慄和錐慄都屬於慄子,卻不是一種東西,因為板慄不是統稱,慄子才是!
錐慄是福建北部特有的一種、種植植物,別稱榛子,是南平的特產之一。當然還有一種堅果也叫榛子,那才是真正的榛子,和錐慄是不一樣的東西。而板慄不僅全國都有種植,國外也有不少國家引進種植。
再來說說形狀的區別:板慄個頭比錐慄更大,而且至少一側扁平,一側是隆起的弧線狀,屬於四周最低中間最鼓的類型,而錐慄呈水滴狀,側面像是一個錐子的形狀。
口感上,先前已經提到了,錐慄口感更加甜美細膩,據說比板慄更適合生吃,在糖炒慄子中,錐慄的口感也是非常棒的,和板慄不一樣,即使不加糖,糖滲入不進去也是甘甜無比,還可以燉湯,但是還是要說的是,錐慄非常難剝!因為它是個水滴形狀,所以導致了切都不好切,沒辦法開口,只能自己用牙齒咬了。
說到這,每次吃板慄時,都會留下一層肉粘在壁上不好剝下來,錐慄更是如此,這裡教一個剝慄子的好方法:
把慄子用布或者袋子什麼東西包起來,捏緊收口,然後用力地向臺面或者地面摔打。這樣弄出來的慄子會比較好剝。
查了查資料,錐慄和板慄的營養差別不大,所以想吃哪個都合適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