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的種植方式和北方的種植方式有很大的不同,在南方農民大多種植的是水稻。水稻,我們僅僅從它的名字就可以了解到,它的生長是離不開水的,那麼種植水稻的水,適不適合養魚呢?答案是肯定的,在那裡,稻田養魚技術已經是很普及的了。
稻田養魚是有多方面的好處的,利用這項技術,人們不僅僅可以收穫水稻,而且可以在養魚上獲得很高的收入。而且最讓人家滿意這項技術的是,種稻和養魚,不僅僅不矛盾,而且兩者相互有好的影響,例如水稻中的害蟲和雜草就是魚兒很好的食物,小魚兒在水中遊動,可以促進化肥的分解,魚兒的排洩物也是水稻生長很充分的養料。從很多方面來說,這就是一個增加農民收入的技術,一畝地的產量在用了水稻養魚後,最起碼可以增加一成左右。
稻田養魚的技術一般在山村比較近常見。養殖魚的種類也很有講究,一般都是生命力比較強的鯉魚和草魚,但是其他的魚類也很常見,例如鰱魚和鯽魚等等。稻田如果想要實施這項技術,需要採取的措施和實施的技術還是挺多的,例如稻田的埂,要進行一定程度的加高,加寬,還要進行加固處理。在這之後需要做的事情就是設置魚坑,魚柵,魚溝。魚兒也不是在一開始的時候就進行放置的,而是在插秧一個星期後。
稻田養魚,不是魚兒放的越多越好,而是有一定的數量標準的,一畝地大約可以養殖1000尾左右,在這個基礎上,無論是多了,還是少了,都不好。稻田還要保持較高的水層,不然的話,自己辛辛苦苦養的魚,一不小心離家出走,那麼損失就大了。稻田養了魚之後,施加化肥和噴灑農藥的時候,一定要更加的慎重,因為一個不小心就會影響魚兒生長。
稻田養魚打破了以前很多的常規養殖方式,在人們的認識中,魚兒就是一直生活在池塘中的,稻田養魚成功的打破了這一限制。魚兒和水稻可以在一起生存,而且比各自單獨生存,生長的還要好,魚兒更肥美,水稻的產量也增加了很多。魚兒在稻田有更加適合自己生長的環境,在水層中可以吸取更多的營養,而水稻在有了魚兒之後,水質得到了優化,攝取的養分更加的充足。簡單的來說,這是魚兒和水稻互惠互利的事情。
任何技術都需要下很大的功夫來進行管理,就拿著這一技術來說吧,如果中間出現管理不當的地方,就會出現魚兒吃掉水稻,本來的目的是以種植水稻為主,可是到最後就只剩下魚兒了,很得不償失,所以中間的管理過程一定不可以出現任何的問題。給魚兒適當的生活空間,給魚兒準備好飼料等等都是需要注意的重大問題。
隨著科技的發展,農民人們的種植和養殖技術也在不斷的進步,如何可以把農民的利益最大化是現在農民最為迫切的追求。這個方面,農村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