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環八區年內完成自行車道整治 寬不足9米禁劃停車位

2020-12-13 人民網

原標題:一環八區年內完成自行車道整治

奧體中心大屯路昨天實行交通管制,但車輛照常穿行。趙思衡攝

昨天(22日)是「世界無車日」,記者從北京市交通委舉辦的「暢通自行車步行系統倡導綠色出行」主題宣傳活動中獲悉,今年北京將完成「一環八區」(二環路、三裡河、南鑼鼓巷、什剎海、奧體中心、中關村西區、青塔、方莊、來廣營區域)的自行車道整治,共計248公裡。另外,未來北京9米內輔路不得施劃停車位,採取設置機非隔離、鋪設「彩裝」、設阻車樁等設施改善自行車出行環境。

舉措:未來5年綠色出行比例提高5%

記者從市交通委獲悉,北京自行車出行比例從2000年的38%下降至2014年的12%。出行環境的惡化是自行車出行比例下降的重要原因。

自2013年,北京在地鐵4、5、6號線沿線,二環、三環路部分路段試點啟動步行和自行車系統整治,形成基礎的「線」。2014年連「線」成「片」,針對三環內重點區域以及1、2、10號線沿線,結合城市綠道建設,做了大量工作。

今年,北京自行車出行環境將初步成網,年內完成「一環八區」整治,即二環路、三裡河、南鑼鼓巷、什剎海、奧體中心、中關村西區、青塔、方莊、來廣營區域,實現區域內聯通。區域內共整治道路248公裡。涉及市管道路82條,167公裡;區管道路88條,81公裡。

預計到今年年底,北京綠色出行比例將達70%;到2020年,自行車出行比例將升至18%,綠色出行比例有望達到75%。

9米之內輔路不得施劃停車位

7月底,《北京市步行和自行車交通系統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研究正式啟動,預計年底前完成。屆時,自行車道整治工作將實現系統化操作。

昨天,市交通委主任周正宇介紹了《規劃》要點,首先是停車佔壓治理方面,優先保證自行車通行空間,有條件路段設置路側停車泊位。對於輔路寬度在6米內的,不得施劃停車位,已經施劃的全面取消,有條件區域可允許機動車借道。輔路寬度在6米至9米之間的,不得施劃停車位,已經施劃的全面取消,設置自行車道,機動車可借道通行。輔路寬度大於等於9米的,可設置停車位、自行車道、機動車道。

另外,通過採取設置機非隔離、彩色鋪裝、阻車樁,以及增設監控設施等措施強化自行車道路權。周正宇表示,目前,小客車對自行車道路權侵佔情況嚴重,通過設置機非隔離、阻車樁可以阻止機動車進入非機動車道,在自行車道鋪設彩色瀝青,對騎行人員有較好引導作用。

周正宇還提到,要在有條件的路段設置監控設施,現場執法與非現場執法並舉。對於整治較好的自行車出行區內,增設公共自行車網點,提高市民綠色出行比例。

落實:西城取消539個路側停車位

西城區今年已開展自行車聯網系統工程。整治範圍南起白雲觀北裡、復興門外大街、復興門內大街,北至車公莊大街、平安裡西大街,西起三裡河路,東至西四南大街、西單北大街,包括白雲路、三裡河路等29條道路,總長約34公裡。

主要措施包括,鋪設自行車彩色導行帶、增加機非隔離護欄、施劃標誌標線、設置車道標誌。另外,增設電子監控設施24個,加大對違法佔道停車的監管。對於小於6米的非機動車道取消路側停車位,今年西城共計取消路側停車位539個。

西城區今年還將繼續對什剎海區域進行改造,在德勝門內大街、鼓樓西大街、地安門外大街、地安門西大街和西什庫大街區域形成「P」字形綠色出行網,並在目前3個公共自行車網點的基礎上再增加3個網點,區域內公租車達到300輛。

現狀:公租自行車日均使用15萬人次

北京市交通委運輸管理局數據顯示,截至今年9月,全市公共自行車服務系統建設規模比去年新增1萬輛、站點370個,已建成1730個站點、5萬輛公共自行車的規模。全市公共自行車網點平均周轉率為5.25次/車,與去年相比增長64.5%;日均騎行超過15萬人次。

運輸管理局汽車租賃處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共自行車租車人平均出行距離約3.4公裡,用車時間小於20分鐘,早晚高峰4小時租車量佔全天租車量的55%以上,車輛流向與上下班人群流向一致;騎行線路以居民區、辦公區與公交地鐵站點間的出行為主,平均節省出行時間約15分鐘。

王府井不少車輛仍照行不誤

昨天是「世界無車日」,奧體中心、南鑼鼓巷和王府井大街三個區域被劃定為倡導無車區,實行臨時性交通管制,行人和自行車可通過。

13時,京華時報記者在王府井大街與燈市口大街路口發現,無車區的十字路口中間立著「交通管制車輛繞行」的提示標牌,但過往車輛照行不誤。

記者探訪期間,不時有車輛無視提示牌徑直駛進無車區。有車主看到提示標牌後停車觀察。一位車主說:「路口豎著交通管制的牌子,但還是有車通行,我就有點蒙」。該車主表示,希望交通部門下次能把「無車日」的字樣也寫在牌子上,「這樣車主至少能了解是針對無車日開展的交通管制」。

奧體中心車輛穿行錐桶變擺設

奧林匹克中心區屬於交通管制地帶。昨天下午京華時報記者在現場看到,由西向東進入大屯路的人行道右側立著「交通管制請您繞行」的指示牌,人行道上一字排著7個錐桶,但中間有一段三四米的缺口。北辰西路的人行道上也並排放著3個錐桶。記者探訪時發現錐桶如同擺設,不少車輛直接穿過錐桶缺口進入大屯路。2分鐘內,有20多輛車穿行通過錐桶。

現場一位負責交通管制的協管員稱,大屯路西向東的路段本不該有車輛通行,但實際上仍有不少車輛穿行,「我們只負責協調勸阻,沒有處罰權,因此沒有強制處理的能力」。該協管員稱,上午一輛私家車右拐進入大屯路時,將立在路邊的一個錐桶直接軋爛。

南鑼鼓巷並無車輛硬闖管制區  

南鑼鼓巷區域的鼓樓東大街到地安門大街也被劃定為無車區。此處素來是遊客扎堆之處,記者在現場看到隔離柱已排在巷子的南邊入口,轎車無法駛入,當有送貨或環衛三輪車經過時,協管員才會將隔離樁拎起來。南鑼鼓巷南口與地安門大街交界處路口的交通協管員稱,昨天上午並沒有車輛硬闖管制區域。

南鑼鼓巷附近一位計程車司機表示,通過廣播得知當天是無車日,但根本沒感覺到道路交通寬鬆,「今天東三環、東四環還是很擁堵」。記者隨機採訪路人,大多數人表示並不知道當天是無車日。

觀察:無車日當天路況仍暴堵

經過將近一周的造勢,有關「世界無車日」的宣傳在昨天這個「正日子」達到頂點。但記者從昨天的路況發現,這種不帶任何強制措施,僅依靠市民自覺的倡導做法,似乎效果並不明顯。

從城市路況的表現來看,昨天早高峰期間,全路網交通擁堵指數達到8.0的嚴重擁堵狀況。昨天16時,全路網再次進入嚴重擁堵狀況,擁堵指數達到8.4。而且,這才是擁堵的開始,到18時,路網擁堵指數達到9.1;到19時,夜雨還未結束,擁堵指數已經達到9.5,路網時速僅有16.5公裡。

在世界無車日當天,到底有多少市民放棄開車改為綠色出行,截至昨晚尚無官方統計數據。但一項網絡調查問卷的結果顯示,有八成參與調查的有車族選擇了「繼續開車出行」。

公眾對無車日的接受程度仍需時間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效果難以立竿見影。而且要考慮到目前正值「最堵9月」中的「最堵周」,又是中秋節前夕,走親訪友、購物聚餐的出行需求增加,即便有人在無車日放棄開車,但在劇增的出行需求以及恰巧而來的雨天影響下,昨天的無車日依舊是個暴堵日。

誠然,無車日只是一種形式和提醒,但思考的人多了,堅持綠色出行的人也會逐漸增多,這才是無車日的真正意義。 (記者黃海蕾樊瑞)

 

相關焦點

  • 自行車道劃停車位 17釐米寬怎麼騎車?
    海澱文慧園北路被私劃停車位「佔自行車道停車也就算了,還劃線給我們留個小縫,這還不得騎到機動車道上去,那麼窄哪能騎車啊。」市民李先生抱怨,海澱區文慧園北路近日自行車道被劃上停車位,導致自行車道最窄處僅有17釐米,騎車人只能在機動車道上騎行,十分危險。
  • 為慢行優先創造條件2094個停車位整改 自行車道悄悄「長胖變寬」了
    原標題:為慢行優先創造條件2094個停車位整改 自行車道悄悄「長胖變寬」了路上騎行最反感的就是自行車道被停車位侵佔,騎著騎著路就變窄了,甚至要借道機動車道。這樣的情況將隨著道路停車改革的推進,逐漸成為歷史。為充分保障自行車路權,全市2094個侵佔慢行系統的道路停車位近日全部完成整改。
  • 什剎海將改造"慢行系統" 自行車道寬不小於2.5米
    另據了解,今年四環內將有80條道路進行「慢行系統」改造。   人行步道、自行車道被人們稱之為慢行系統,本市的城市道路慢行系統並不缺失,但一些地方並沒有實現真正的功能,人車混行、機動車亂停亂放等現象屢見不鮮。以什剎海地區為例,人多、地方小,無論是胡同裡還是馬路上,很多車都停在不該停的地方,什剎海經常出現交通擁堵。
  • 自行車道年內增劃300公裡
    數字版首頁 > 第A12:北京新聞·發布廳 上一篇 自行車道年內增劃300公裡 到2020年五環內自行車專用道達3200公裡;今年新增一萬輛公共自行車
  • 自行車道應限寬1米6 北京高中女生為自行車出行出謀劃策
    2015年9月16日訊,中國曾被譽為「自行車王國」:上下班時分,清脆的鈴聲與銀鈴般的笑聲灑落在大街小巷,成為城市裡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幾十年後的北京依然有自行車,只是這些自行車大多被鎖在灰塵裡,被風馳電掣的四輪車搶走風頭後,逃不過鏽跡斑斑最終被冷落的命運。
  • 石家莊現「僅1米寬自行車道」!行人夾在汽車間通行…
    石家莊現「僅1米寬自行車道」!,只給騎車人留下一米左右寬的通行道路。據趙先生反映,他每天要騎車經過中華大街,「寧安路至和平路一段路的兩側都被劃上了停車位,這樣一來自行車道就都只剩下了一米左右寬。」趙先生告訴記者,如此窄的路,只能勉強供一個人騎車通過。「不少騎車行人途經這裡時,為了方便通行,不得不騎到了旁邊的機動車道,夾在汽車中通行。」趙先生告訴記者,該段路位於石家莊市二中附近,每天早晚高峰期時從此通行的行人車輛都很多。
  • 2017年北京市將完成600公裡自行車道和步道慢行系統治理
    來源標題:朝陽路年底前疏通慢行系統10月11日,北京城市道路養護管理中心相關負責人做客廣播節目「治堵大家談」時介紹,2017年北京市將完成600公裡自行車道和步道慢行系統的治理。其中,朝陽路、朝陽北路等重點道路步行自行車系統整治將在今年年底完成。
  • 桃園片區施劃「禁停線」
    本報訊 (記者張晉峰)桃園片區的交通整治是城市管理全面提升行動中的亮點。繼設置單行線、增設停車位等一系列措施之後,連日來,交警又在這一片區的多條道路施劃了禁停標線,並從4月6日下午開始管理處罰。從頭兩天管理的情況看,禁停標線發揮了很大作用,桃園片區特別是桃園二巷的違法停車和交通擁堵現象得到明顯改善。
  • 北京兩千多車位給自行車道騰地兒,今後路不夠寬不設路側車位
    路上騎行時,最反感的就是自行車道被停車位侵佔,騎著騎著路就變窄了,甚至要借道機動車道。這樣的窘境,將隨著北京市道路停車改革的推進,逐漸成為歷史。 為充分保障自行車路權,北京市2094個侵佔慢行系統的道路停車位近日全部完成整改。
  • 記者探訪合肥一環路自行車道 仍存在多個問題
    現象一:人車混行 代表地點:東一環三裡街20日上午,記者和騎行愛好者莊偉首先騎行到東一環的三裡街公交車站,公交車一進站,大量乘客下車後準備走上人行道,但是卻被人行道護欄攔住,導致大量行人走在自行車道上,記者只好停下車等人散開,人車混行的現象比較嚴重。
  • 自行車道屢遭機動車侵佔 北京將打破常規還其路權
    在這次調查當中,非機動車道寬度滿足規範要求大於等於2.5米的共299條,841.6公裡,佔總裡程數的83.9%;有缺陷的佔到16.1%,這其中整條道路的非機動車道寬度都小於2.5米的,只有43.4公裡,局部路段非機動車道小於2.5米佔158.1公裡。
  • 圭塘河生態公園18個停車位無口可入 東邊9個停車位就停了一輛自行車
    公園風景優美,可美中不足的是,吳先生發現,公園裡靠近圭塘河的位置有一排停車位荒廢了多年,他說:「一共劃了9個停車位,但兩邊都是人行道,車子根本開不進來。」「這些停車位卻白白空在那裡」,吳先生百思不解,他問:「到底是規劃的問題?還是管理維護的問題?」
  • 信號燈缺「信號」,禁停牌下劃車位……平谷區濱河街道交通環境誰來...
    在平谷區濱河街道轄區內,多個路口人行道上的信號燈出現故障,行人過馬路居然得看機動車的轉向燈;多條路段禁停牌下卻劃有停車位,設有電子收費牌,能否停車讓人蒙;單行車道上有機動車逆行;盲道上停滿私家車……近日,市民舉報,反映該地區交通設施損毀、交通秩序混亂等問題。記者實地探訪調查。
  • 濟南經十東路雙向14車道 倆自行車道不足一機動車道寬
    在雙向14車道的經十東路,兩邊自行車道加起來,竟然還沒有一條機動車道寬。  經十路作為濟南的一條東西主幹道,每天都有著巨大的車流量。尤其是經十東路,是東部新城連接老城區的主幹道,不光有很多私家車通行,公交、自行車等綠色出行的客流量也相當大。  昨天上午10點,記者來到省博物館附近的經十東路,看到位於兩側的自行車道相對於雙向十四車道的經十路而言,明顯顯得有點「微不足道」。
  • 自行車道難容自行車:路越擴越窄 車越騎越慢
    由於車流量大,車位嚴重不足,許多人便將車停到非機動車道上。  市場東側的南通天街上,不少攤販把攤子支在了自行車道上;道路西側,自行車道成了停車場,還有人專門負責收費。記者剛剛把車停下,就有一個並未佩戴任何標識的中年人來到車前:「停車嗎?10塊錢隨便停,保證不會被貼條。」  在西安市南二環,不少路段每三四十米就能發現佔道停放的車輛。
  • 北京步道自行車道重點整治範圍公布 包含三山五園、中關村等百餘條...
    張風攝本市慢行系統主要存在七大問題據介紹,步道、自行車道是城市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2016、2017年本市分別完成了三環路、安定路、工體北路等重要幹線及聯絡線的步道、自行車道整治工作。全市3200公裡的步道、自行車道會在「十三五」期間進一步完善。經統計,北京市自行車出行比例由1986年的63%下降為2012年的13.8%。因此,市交通委在2013年開始開展至今的步行自行車系統治理工作。
  • 停車位給自行車道騰地兒!查違停與增車位應雙管齊下
    據北京晚報報導,為充分保障自行車路權,北京市2094個侵佔慢行系統的道路停車位近日全部完成整改。通過採取單側停車、縮減機動車道、車位內嵌等方式,確保自行車道至少保證2.5米的寬度。同時,北京市道路車位電子收費設備,也就是高位視頻,正在陸續實現對違法停車的拍照取證功能。
  • 濟南市民遭遇「騎車難」 多路段自行車道被佔(圖)
    記者注意到,開元隧道的入口處有行人允許通行的標識,「雖然沒有自行車的標識,但只要沒有禁止標識,就說明隧道是允許行人及非機動車通行的。」邢先生告訴記者。隧道內有寬約2米的「慢行一體」道路,但是「慢行一體化」道路與機動車道有30釐米左右的高度差,加上隧道整體呈彎道形狀,非機動車騎行中很容易掉到機動車道上。交警曾建議,非機動車進入隧道後最好推行,以免摔傷。
  • 鼓樓西大街整治亂停車 施劃禁停標線
    原標題:鼓樓西大街整治亂停車 安裝護欄和禁停標誌 施劃禁停標線經過整治,鼓樓西大街擁堵狀態改善攝/記者 郭謙千龍-法晚聯合報導(實習記者 張婷)通過安裝護欄和禁停標誌,施劃禁停標線,加強日常管理,鼓樓西大街亂停車現象已經得到極大治理。
  • 北京將在二環路等八區域建設標準自行車道
    昨天是城市無車日,北京市交通委對外發布了北京市自行車、人行系統建設情況,今年內,將完成《北京市步行和自行車交通系統規劃》,在二環路以及三裡河、南鑼鼓巷等八個區域完成標準自行車道建設。   今年改造步行自行車道248公裡   記者從交通委路政局了解到,2015年的步行自行車系統整治,結合城市道路大修與慢行系統整治專項工程同步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