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莊現「僅1米寬自行車道」!行人夾在汽車間通行…

2020-12-15 澎湃新聞

石家莊現「僅1米寬自行車道」!行人夾在汽車間通行…

2019-06-12 11: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原創:馬南

近日,有讀者向燕趙都市報記者反映:石家莊中華大街上寧安路至和平路一段路的兩側都劃有停車位,只給騎車人留下一米左右寬的通行道路。不少騎車人被迫「借道」機動車道,與汽車搶路通行。到底是怎麼回事兒?

騎車人「借道」機動車道

騎車人騎上機動車道

6月11日上午,石家莊市民趙先生給燕趙都市報打來熱線電話。據趙先生反映,他每天要騎車經過中華大街,「寧安路至和平路一段路的兩側都被劃上了停車位,這樣一來自行車道就都只剩下了一米左右寬。」趙先生告訴記者,如此窄的路,只能勉強供一個人騎車通過。「不少騎車行人途經這裡時,為了方便通行,不得不騎到了旁邊的機動車道,夾在汽車中通行。」

趙先生告訴記者,該段路位於石家莊市二中附近,每天早晚高峰期時從此通行的行人車輛都很多。「每當交通高峰期時,如此窄的自行車道根本無法滿足騎車行人通行,大部分騎車人都騎到了機動車道上。然而高峰期時段機動車道的汽車也是一輛挨著一輛,騎車人就在汽車隊伍的夾縫中穿來穿去騎行,很不安全。而且由此也造成了交通堵塞。」

趙先生表示,希望有關部門能夠考慮到該處騎車行人通行的不便,將該處停車位搬到更合適的地方,使騎車行人可以自由通行。

行人夾在汽車中通行

記者當天中午來到中華大街與寧安路交口以北,記者看到,馬路兩側都劃有停車位,其中大部分停車位上都有車停放。

停車位停上汽車後,留給騎車行人的自行車道便只剩下了一米左右寬。記者看到,大部分騎車行人走到這段路時,如果停車位是空的,行人都會走停車位,而遇到停上車的地方,行人則大都騎到了一旁的機動車道上。遇到汽車開過來的時候,行人就不得不緊挨著汽車走,或是騎慢一些,等汽車開過去後跟在汽車後邊走。有時候幾輛汽車一起開過,行人騎著車子夾在汽車中間走,看著格外危險。

記者採訪時,正趕上中小學放學時間。不時有家長騎車帶著孩子從此經過。記者看到,一位滿頭白髮的大媽騎車帶著孩子在機動車道上慢慢走著,過往的汽車不時緊挨著一老一小開過去,讓人看著都不由得捏一把汗。

慢車道劃給停車位僅剩一米

怕車門忽打開不敢在慢車道走

一位騎車人告訴記者,之所以在機動車道上騎車,有一部分原因是怕被停在此處的汽車開車門時打到。「我有一次沿著這條極窄的自行車道向前騎行,旁邊停車位上一輛汽車突然從裡面打開了車門,正好打在我的身上,差點把我撞倒,好在我及時站住了,避免了危險發生。」

從那之後再走這段路時,這位騎車行人都儘量離停放的汽車遠一些。「自行車道這麼窄,要走自行車道只得緊挨著停放的汽車走,如果車門突然打開,想躲都沒有地方躲。我感覺還是走機動車道安全一些。」這位騎車人對記者說。

汽車行人通過緊挨著停放的汽車走

騎車行人和司機都格外謹慎

記者注意到,不少行人在騎行到該處時,都格外謹慎,在機動車道上一邊走一邊不時向後看一看。「雖然現在不是交通高峰期,但是走在機動車道上還是挺害怕的,生怕有汽車突然從背後開過來撞到自己。」一位騎車行人對記者說。

格外謹慎的不僅是騎車行人,還有開車的司機。一位經常開車從此通過的司機告訴記者,每當走這段路時,他都要加倍小心。「趕上早晚高峰期時,機動車道上很多騎車的行人,我只能儘量放慢速度,小心給行人讓路,以免撞到行人。有時還被擠到旁邊的逆行車道通行。明明是正常走在機動車道上,卻被騎車人擠得感覺自己無路可走了。」這位司機苦笑著對記者說。

希望有兩全其美的辦法

在記者採訪時,一位住在附近的居民表示,這段路附近有學校、醫院以及多個小區,路邊的停車位確實方便了車輛停放,緩解了停車難的問題。「但是這段路交通流量比較大,自行車、汽車都不少。路邊設為停車位,佔去了自行車正常通行的道路,也由此造成自行車『借道』機動車道,不僅造成了交通阻塞,也造成了交通安全隱患。」

「有停車位影響行人通行,沒有停車位又造成了停車難。」該居民表示,希望有關部門能夠重新考慮這段路的停車位設置問題,想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解決此問題。

記者當天將此情況反映給石家莊市交管熱線,工作人員在了解情況後表示,將會立刻把情況轉給相關交警大隊,對該處的停車位與通行情況進行現場查看以研究處理。

來源/燕趙都市報

文/燕都融媒體記者馬南

編輯/魏鵬霖

往期精彩回顧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石家莊這段路人行道只有1米寬,你讓我怎麼走?
    停車位線與機非隔離線幾近重合,讓行人無路可走。長城新媒體記者 郭洪傑 攝6月12日,騎車經過的石家莊市民張先生告訴記者,他每天要騎車經過老中華大街,原來寧安路至和平路這段路兩側也有停車位,也沒有影響到自行車通行。但是自從前段時間重新施劃停車位和機非隔離線後,經常在這騎車經過,也不知道怎麼走了。
  • 一側人行道寬不足1米 變「窄」的人行道難住行人
    種著樹架著電線桿、單車私家車亂停放……  變「窄」的人行道難住行人  明年4月將實施的北京市地方標準——《步行和自行車交通環境規劃設計標準》提出,如果不存在空間困難情況,人行道寬度不能小於2米。在此之前北京發布的規範也要求,人行道必須留出至少2米以上的寬度供人通行。
  • 石家莊:自行車佔便道行人無路走,問題何解?
    石家莊市區育才街與和平路交口處有一座過街天橋,本是方便了行人過馬路,然而一些騎車人卻要「更方便」,過天橋前先將自行車隨意停放在天橋東邊的便道上再過天橋,亂停放的自行車佔滿了便道,而距離不足十米遠的自行車停放區域卻沒有什麼自行車停放。
  • 探訪廈門空中自行車道:禁機動車電動車與行人通行
    廈門市空中自行車道與路面連接處。新華社記者 林善傳攝廈門雲頂路自行車專用道示範段,近日開始試運行。這一全國首條、世界最長的空中自行車道,引起了廣泛關注。在「空中」騎自行車是一種什麼體驗?記者親身感受了一番。禁止機動車、電動車和行人通行,空中騎行安全暢通來到廈門空中自行車道蔡塘站,一條綠色的「空中長龍」展現在眼前。
  • 什剎海將改造"慢行系統" 自行車道寬不小於2.5米
    人行步道、自行車道被人們稱之為慢行系統,本市的城市道路慢行系統並不缺失,但一些地方並沒有實現真正的功能,人車混行、機動車亂停亂放等現象屢見不鮮。以什剎海地區為例,人多、地方小,無論是胡同裡還是馬路上,很多車都停在不該停的地方,什剎海經常出現交通擁堵。
  • 自行車道劃停車位 17釐米寬怎麼騎車?
    市民李先生抱怨,海澱區文慧園北路近日自行車道被劃上停車位,導致自行車道最窄處僅有17釐米,騎車人只能在機動車道上騎行,十分危險。現狀自行車道劃停車位昨天,北京晨報記者來到文慧園北路,這是一條雙向車道,道路兩側兩米寬的自行車道停滿車輛,來往自行車、電動車、三輪車等非機動車只能在機動車道行駛的夾縫中通行。
  • 自行車道僅佔城市道路20% 騎車如何安全通行?
    採訪中,在政府機關工作的白先生這樣冷靜地剖析道。 自行車道僅佔城市道路20% 根據西安市交通發展年度報告,西安市居民選擇慢行出行方式在2011-2014年呈逐步減少趨勢,由2011年的49.1%減少至2014年的39.2%。究竟是哪些原因導致慢行出行方式越來越少?
  • 西安自行車道僅佔城市道路20% 如何安全通行?
    250萬輛機動車佔據了全市70%的道路,本應屬於老人、孩子、殘疾人、無車族等大眾的交通權益,被汽車這一小眾群體佔用,而絕大多數人出行依靠的自行車道,僅僅佔據城市道路長度的20%,綠色、環保的自行車如何發展?市民騎著自行車究竟如何安全通行?
  • 自行車道應限寬1米6 北京高中女生為自行車出行出謀劃策
    在路邊做社會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北京市民家裡有自行車的人數比例為83.82%;而以自行車為主要交通工具出行的人員比例較低,僅佔15.35%。在不選擇騎自行車的原因中,排名第一位的是距離遠,排在第二位的是「道路危險不安全」,比例佔到19.51%。而調查發現,道路危險的主要原因是「自行車道被其它車輛佔用嚴重」,有96.27%的被調查人員遇到過其它車輛佔據自行車道的問題;遇到自行車道被佔用情況達10十次以上的,佔全體問卷人數的48.13%。此外,調查顯示,自行車道被佔用情況最頻繁的是在早晨7時至:00--9:0時0早尖峰時段。
  • 自行車道變停車場 牛街東裡南側路邊停車忒亂
    雙向機動車道被佔個別車竟停便道上2月12日,記者來到牛街與輸入胡同十字路口的交會處,找到牛街東裡小區南側東西向的這條路,路全長大約400米,寬不到10米。而在輸入胡同西口由西向東方向的一段機動車道上,已經停滿了機動車,行駛到這裡的車輛只能進入逆向的左轉彎車道借道行駛。
  • 記者走訪發現自行車道被機動車佔用現象多見
    據了解,整治將力爭滿足人行步道寬度不小於1.5米、自行車道不小於2.5米的標準。近日,記者走訪多處路段,發現自行車道被佔用現象多見,有的在自行車道上設置公交車站;也有的被機動車佔用停車,餘下的路寬不足1米,導致騎行者存在安全隱患。
  • 英國最寬自行車道:2米 最窄機動車道:1.4米
    英國最寬自行車道:2米 最窄機動車道:1.4米  新快報訊 英國普爾憲法山有一條「英國最寬」自行車道:它的寬度達到6.5英尺(約2米),而機動車道的寬度卻只有4.5英尺(約1.4米)。
  • 北京首次實現自行車分道行駛
    北京的雙向多車道路面,都分出機動車左轉、直行、右轉專用線,現在,自行車道也有了這樣的區分。日前,北京市首個分道行駛的自行車道在宣武區菜市口出現,此舉旨在改變機動車右轉與非機動車直行的衝突。為了規範行人的交通行為,該路口還首設了行人安全島。
  • .| 東塘商圈再建22公裡自行車專用道!雨花區推進自行車道「織網...
    在綠樹成蔭的勞動路上,一條寬兩米的彩色小路不斷延伸,騎著自行車的人悠然駛過。呼應長沙的「一圈兩場三道」建設,雨花區正在推進自行車道「織網」改建工程。近日,東塘商圈自行車道織網工程全線驗收完工,綿延22.35公裡的自行車道成為了城市裡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 自行車道上天可好?
    但是由於深圳各主要街頭幾乎沒有專門的自行車道,騎行上班經常要和行人或者車輛混合搶道,既不暢快又存在一定風險。  在福田區新聞路附近一家寫字樓上班的白領小劉也表示有的自行車道設計非常狹小,僅一米寬,只能容一車通行,如果後面有來車只能從人行道上超車。他還支招說,如果上下班騎行一定要設計好路線,儘量選擇人車較少的路線,預估好時間。
  • 汽車佔用70%公共道路資源 自行車道僅佔20%
    250萬輛機動車佔據了全市70%的道路,本應屬於老人、孩子、殘疾人、無車族等大眾的交通權益,被汽車這一小眾群體佔用,而絕大多數人出行依靠的自行車道,僅僅佔據城市道路長度的20%,綠色、環保的自行車如何發展?市民騎著自行車究竟如何安全通行?
  • 330國道某地惹非議 1米寬的非機動車道該怎麼開
    金華是電動自行車大市,去年,「非機動車使用者及行人交通行為管理研討培訓會」的國際道路安全會議,就是在金華召開的。為了方便電動車通行,金華市區的非機動車道,基本寬度在3.5米左右,有的甚至近5米。前不久,330國道白龍橋的公鐵立交進行了整修,路上的標誌線也重新施劃,讓很多人想不通的是,嶄新的公鐵立交,非機動車道寬度只有一米多。
  • 中國首條空中自行車道:7.6公裡暢騎
    1月26日,廈門雲頂路自行車快速道示範段試運營,這條全程高架的空中自行車道全長7.6公裡。據悉,這是全國首條、世界最長的空中自行車道。據了解,空中自行車道是一個獨立的騎行系統,為單側單向兩車道,淨寬2.5米,總寬2.8米;合併段為雙向四車道,淨寬4.5米,總寬4.8米。
  • 一環八區年內完成自行車道整治 寬不足9米禁劃停車位
    原標題:一環八區年內完成自行車道整治 趙思衡攝 昨天(22日)是「世界無車日」,記者從北京市交通委舉辦的「暢通自行車步行系統倡導綠色出行」主題宣傳活動中獲悉,今年北京將完成「一環八區」(二環路、三裡河、南鑼鼓巷、什剎海、奧體中心、中關村西區、青塔、方莊、來廣營區域)的自行車道整治,共計248公裡。另外,未來北京9米內輔路不得施劃停車位,採取設置機非隔離、鋪設「彩裝」、設阻車樁等設施改善自行車出行環境。
  • 裡水新增1條電動車專用道、5個待行區!行駛過程中這些規範要注意!
    電動自行車專用車道的入口設置了明晰的指示牌,禁止機動車進入現場可見,該專用道的入口設置了明晰的指示牌,禁止機動車進入,專用道還設置了圍欄,將行人道和電動自行車道有效分離,保障了行人出行安全性的同時,又保障了電動車的行駛路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