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咖啡帶來的思考:怎樣「客觀」的給別人提意見?

2020-12-21 騰訊網

文章來源公號 |劉潤(ID:runliu-pub)

作者 |劉潤

進化精選丨 作者 / 劉潤 整理 / 萬青 蕉皮

這是劉潤公眾號的第415篇原創文章

今天,我分享的是前段時間,發生在生活中的一個特別小的片段。

我也把這件小事,在午飯的時候分享給了我的夥伴們,我們探討的是——要怎樣給別人提意見。

1

有次出差,我住在一家高端的酒店,用完早餐後,我想請服務員幫忙打包一杯拿鐵咖啡。

在我看來,這是挺常規的服務,可這位服務員卻告訴我:

抱歉先生,餐廳的咖啡不可以打包帶走。

我很驚訝,這是我第一次在高端酒店遇到早餐咖啡不可以打包的情況……

我看這位服務員挺年輕的,猜想會不會是他不了解情況,於是我請他幫我跟主管經理確認一下,是真的不可以打包,還是他自己不清楚,疏忽了。

這個小夥子信誓旦旦說:

好!我現在就跟你確認,我們酒店是不能打包的!

聽他說話的語氣,我猜可能是把我當成了愛佔小便宜的客人,還想用主管威脅他……

我倒沒覺得被冒犯,只是覺得這個小夥子可能還是缺乏培訓,至少別被客戶覺察到嘛。

更讓我感興趣的是這家酒店的制度——打包一杯咖啡帶走這件事,到底是否被允許?

如果規定如此,我當然不能打破,但我不是在乎這杯咖啡,我在乎的是這家自己喜歡的酒店,為什麼有這樣與其他酒店都不同的制度。

2

一會兒,經理來了。

他很禮貌地告訴我:一般客人是不可以打包咖啡帶走的,但我是高等會員,他們願意幫我打包一杯咖啡帶走。

聽完這位經理的解釋,我並沒有覺得自己是被優待了,反而挺好奇的:

他們是怎麼判斷我是不是「高等會員」?是真的在門口登記早餐的地方查到了我的會員信息?還是為了安撫我,隨口答應了我的要求?

不管怎樣,通過這件事,都看得出酒店在管理方面確實存在著一些問題。

——

我也和這位經理說了三點自己的想法。

首先,我不是一個愛佔便宜的客人,所以經理也不需要給我一杯咖啡作為平息的方法和手段。

有時,用這樣的方式處理問題,客人並不會因此領情,反而可能加深了誤會,就算是為了安撫客人,也應該有更好的流程。

第二,如果經理告訴我確實有規定,咖啡不可以打包,我肯定會尊重酒店的制度。

只不過,下次再預定酒店時,我可能會傾向於其它酒店。

這談不上威脅,我只是提醒他:對於酒店管理者來說,應該多去了解其他酒店的做法。

很多時候客人是不會告訴你為什麼走掉的,更不會告訴你居然是因為早餐的一杯咖啡。

第三,如果經理說,按照酒店的制度,咖啡確實是可以打包的,或者至少高等會員可以,那說明員工培訓還是沒做到位。

在我看來,剛才的小夥子面臨的問題是——

1)沒有懂得如何去區分,哪些情況下可以,哪些情況下不可以;

2)沒有一種流程和技能,讓他知道怎麼去區分不同的客人;

3)他有著斬釘截鐵的自信,但這是沒有充分支持情況下的自信。

這些問題,不光是小夥子的問題,可能酒店的制度本身就是不容易落地和執行的。

3

說完這三點想法,我還是對這位經理表達了我的感謝:

這杯咖啡,我很高興你能按照酒店的制度,幫我打包。但我希望你們能優化這些服務細節,也給其它客人更好的體驗。

這位經理聽完我的想法後,也特別高興,他說他收穫了很寶貴的建議,多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視角。

在我看來,給這家酒店提意見,不是為了抱怨出氣,更不是報復誰給誰難堪,也不是爭取一些不合理的利益,而是真心幫助別人。

哪怕我只花了 5 分鐘和酒店的這位經理聊天,我也覺得自己是真心在幫助這家酒店。

最後的話

上周,我跟小夥伴們吃午飯的時候,聊起這件事,我提醒大家要多去想想:平時我們給人提意見時,發心到底是什麼?

如果不是為了獲得利益,而是為了別人的價值,可能你的視野會更開闊,能夠看到更多、收穫更多。

向別人提意見,和接受別人的意見,都是不容易做好的事。

看似簡單的事,可能都有值得思考的地方。

能夠不夾雜不必要的情緒和判斷,真正站在對方立場上思考,這需要確實鍛鍊,也需要一點思考和智慧。

你或許還想

|往期文章推薦|

【張桓投資筆記】不再錯過有料文章

相關焦點

  • 羅馬假日裡的冰咖啡,你要不要來一杯?冰滴咖啡和冰咖啡大辨析
    夏日炎炎,來一杯冰咖啡豈不是太舒服了~《羅馬假日》中,格裡高利派克演的新聞記者就曾在劇中點過一杯"cold coffee",引發無數心慕赫本、派克的影迷爭相模仿。100多年前的美國,一些咖啡店主為了促進夏季咖啡的銷量,開始推廣冰咖啡。如今,冰咖啡已經成為每年夏天必備佳品啊!
  • 一杯星巴克咖啡引出的思考:是誰賺了我的錢?
    早上到公司,第一件事就是點了一單星巴克外賣,大杯焦糖拿鐵。捧著咖啡喝下第一口,正咂摸著嘴,感慨幸福不過如此,這時,同事也拎著麥當勞咖啡走了進來。是咖啡店的咖啡品質高於快餐店、便利店,所以會有這麼大的價差?咖啡的原料,咖啡豆,的確品質有差異,但是攤到每一杯咖啡上,很難貢獻出十塊與三十塊的差距。是因為星巴克這樣的咖啡店裝修講究,顧客在為裝修的店面買單?
  • 每天一杯咖啡,身體會怎樣?70多萬人的研究表明:確實有不少好處
    對於很多年輕朋友,特別是上班族來說,咖啡是很流行的一種飲品。在他們看來,喝咖啡不僅是為了提神醒腦,提高工作效率,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會覺得喝咖啡的人更有品味,更有檔次。但相信大家的身邊也總有這樣的朋友,經常對你說不要總喝咖啡,容易得骨質疏鬆,還會影響心臟健康。喝咖啡到底是好還是壞?
  • 每天一杯咖啡不僅不致癌還能防癌 常喝咖啡能帶來3件好事
    咖啡是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飲品,越來越來的人喜愛咖啡,也在社會上掀起了一種咖啡熱的趨勢。往往有一類人愛咖啡如命,一天不喝咖啡就難受。現在也越來越多公司白領喜歡上班的時候喝上一杯咖啡,既排解疲倦,又給新一天的工作注入更多的精力。但很多人對咖啡又存在疑惑,不知道經常喝咖啡對身體健康有害還是有益。
  • 肯德基推出咖啡月卡,1 塊錢一杯的背後打著怎樣的算盤?
    9 月 9 日,肯德基推出了咖啡月卡,售價 28 元,可以提供持續 30 天、每天一杯的定製咖啡,總共 50 萬份,售完即止。換言之,一杯咖啡一塊錢的價格,肯德基真的是下了血本了!一、肯德基 " 送 " 咖啡了!
  • luckin coffee,讓消費者隨時體驗一杯好咖啡所帶來的愉悅
    luckin coffee,讓消費者隨時體驗一杯好咖啡所帶來的愉悅咖啡是採用經過烘焙的咖啡豆製作的飲料,現如今已經成為人類社會流行範圍最為廣泛的飲料之一。而作為精品咖啡的代表,luckin coffee為消費者帶來了一杯好品質、高性價比的咖啡,給消費者帶來了更多的幸福感。過去喝咖啡是時尚,現在卻是日常。縱觀國內咖啡史,咖啡業已經迎來第三次咖啡浪潮,從認識咖啡到工業咖啡再到如今的精品咖啡。消費者對咖啡口感要求越來越高,過去為了穩定供應的工業咖啡豆已經無法滿足他們。
  • 如何在家喝上一杯好咖啡?我想要杯咖啡,冰美式續杯
    大家近期有沒有聽到吳亦凡的新歌《咖啡》,歌詞的第一句就是唱著「我想要杯咖啡」,如果此刻你是在家中沙發上打開這篇文章的話,那麼你可有福了,因為你馬上也能喝上一杯好咖啡。很多人在問我,如何在家喝上一杯好咖啡?你在網上搜的話,會有千萬種答案告訴你,然而並沒有一種像我這樣齊全的。一、你需要選擇好咖啡豆怎麼挑選咖啡豆呢?
  • 一杯咖啡折射出怎樣的城市品格?
    咖啡已跳脫出單一的經濟指徵,被烙上獨特的海派文化印記,浸入城市肌理,涵養成為獨特的城市氣質。在上海,咖啡已不止於一種經濟指標、文化符號,更成為人與人、情感與情感、文化與文化的連結和產業樞紐。 咖啡最初是如何被發現的?目前咖啡館茶館總量排名第一的上海,有著哪些特色咖啡館,孕育了怎樣的咖啡文化?
  • 衝一杯咖啡不難,那衝一杯好喝的咖啡呢?
    感受咖啡,就趁現在 衝一杯咖啡不難,衝一杯好喝的咖啡也不難。只要想像一下咖啡泡在水裡面,粉更細的時候就會出來更多的味道,粉更粗的時候就會比較難萃取,為什麼要像砂糖的粗細而不是像麵粉一樣精緻好看為好呢?一是變成粉了水下不去,二是粉太細了味道是出來了,不好的味道也出來了,比如太多咖啡因跑出來就變苦了。這就是研磨度像砂糖一樣大小的原因。 水粉比。
  • 民宿生活,從一杯咖啡開始的親子咖啡之旅~
    你知道怎樣做咖啡拉花嗎?你知道咖啡渣有什麼妙用嗎?你知道怎麼和孩子一起製作一杯咖啡嗎?今天與原鄉裡合作的兩位咖啡師:斯奎爾咖啡工作室創始人——張宏七和樂文化創意的創始人、國家職業技能競賽裁判員——於飛一起在北京交通廣播電臺1039生活+的節目上分享了從一杯咖啡開始,父母和孩子們可以獲得怎樣的一種咖啡製作體驗。
  • 怎樣很熟悉地買一杯星巴克?
    A是來自農村的,剛到城裡打工賺錢,也談了個女朋友,因為女朋友沒喝過星巴克,一直都是聽別人說多好喝,在A看來應該也就杯飲料,剛好逛街看到廣場有家星巴克,這個月工資也剛發,業績做得比較好,就偶爾免費下,帶著女友進去店裡,因為A不懂講英文,但看懂中文,他問女友有沒喜歡的口味,但A女友也是第一次來的這裡
  • 日本研究:每天一杯咖啡,肝癌風險降低42%,經常喝咖啡會怎樣?
    咖啡是西方國家喝得比較多的一種飲品,近些年來,咖啡在我國也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愛特別是上班族人群,會經常喝點咖啡提神醒腦。對於喝咖啡對身體健康的影響,日本有研究發現,每天一杯咖啡,得肝癌的風險會降低42%,可信嗎?是不是可以鼓勵大家多喝咖啡?經常喝咖啡,會怎樣?
  • 怎樣博得別人的好感
        我們生活在社會這個大家庭裡,人與人之間要交流,要相處,要互相幫助,那麼我們在與人交流的時候怎樣能博得別人的好感呢?簡單大方    所謂簡單就是乾淨利落,所謂大方就是不拘泥,不約束。
  • 咪咕推出一杯「5G數位化咖啡」,背後是「觸點邏輯」
    消費一杯咖啡只是一個觸點,而後端行為才是重點。咪咕咖啡代表的是一種更先進的模式。No.1一杯「5G數位化咖啡」到底是什麼味最近,咖啡界的新聞不斷。網際網路咖啡的上半場備受討論,而對於咖啡未來的模式究竟如何走,各巨頭們也都在不停探索出奇招。我們特別關注到,咪咕咖啡這次又有了新動作。
  • 從一杯外賣咖啡,看企業員工結構變化
    (圖片來源一個喜歡咖啡的朋友)如果你是企業管理者,請你思考:1.公司有咖啡機或咖啡館,保護他們,拒絕其他咖啡進駐。辦公室咖啡:工作累的時候,在辦公室茶水間來一杯現磨咖啡。需要:咖啡機,咖啡豆,牛奶。無服務。趁著喝咖啡的空隙,給自己緩衝的時間,獲得力量。
  • 一杯咖啡竟讀懂了法國人「忙裡偷閒」的生活情趣
    我想應該是咖啡吧。悠哉的時候需要一杯咖啡,忙碌的時候更需要一杯咖啡,它是叔調劑生活節奏最容易完成的方式。而戀上咖啡,還得從巴黎說起。索性坐在了一家街角餐廳的椅子上點了杯咖啡,欣賞一下往來的巴黎人,也順道給自己消消氣。當你認真的圍觀來來去去的巴黎人時,竟然會在他們身上看到一種「忙裡偷閒」的特質,即使腳步匆匆也會稍作片刻點杯咖啡呷上一口,調整一下工作與生活的節奏繼續上路。原來,這是一杯咖啡的生活哲學。
  • 精品咖啡的「江湖」:消費不止於一杯咖啡
    從「朝九晚五」改為「朝十晚六」,雖然新工作看上去仍是按部就班,但通過與顧客交流,他可以嘗試將自己的咖啡理念與大家分享,也可以打理一下自己的小店賦予這裡更多文藝氣息,還可以靜下心來為自己衝調一杯咖啡,一邊看書、一邊品味……李泊辰衝調咖啡。開店不是為了賺錢,但並不意味著就不賺錢。
  • 6塊/杯被鄙視,一杯咖啡究竟該賣多少錢?
    逐字逐句的看完上百條評論,有兩個問題引發了我的思考: 1. 什麼樣的咖啡才是好咖啡? 2. 一杯咖啡到底該賣多少錢? 作者 | 國君 什麼是一杯好咖啡? 這個問題,讓我想起朋友圈的一個小視頻。 這個視頻來自魚眼咖啡創始人孫瑜,他用一款豆漿機,出品了一杯咖啡。
  • 一杯周末咖啡
    我們想像前來的朋友能坐在舒適的院落,於清風裡品味杯中的咖啡和山下的風光。也能落坐在寬敞明亮的陽光房內,舒適隨意地和家人朋友閒談,伴隨著輕輕的音樂。或獨自一杯茶或咖啡,屋裡屋外任選一角靜靜地緩緩地品味,遐思。       我們想這片休憩地絕不讓朋友囿於咫尺四壁之中,困於方寸沙發之內,眼睛只望桌前之杯。
  • 路邊攤如何靠一杯咖啡擊敗馬雲?
    瀚哥經過總結分析,認為咖啡文化在中國盛行有著以下的幾個原因:一是中國人心目中的炫耀心理作祟。在改革開放之初,喝咖啡是一種相當昂貴的消費,在八九十年代請人去喝一杯咖啡絕對是是一種高檔消費,是一種倍有面子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