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順鉑化療是如何導致神經元凋亡的

2020-12-19 騰訊網

美國醫療服務機構和生元國際了解到,儘管近年來癌症研究取得了巨大進展,但仍在使用可能導致非常嚴重副作用的治療方法。這是由鉑衍生物化療引起的神經病變,如順鉑和奧沙利鉑。

這些被廣泛使用的藥物會損害周圍神經系統,導致逐漸增加的敏感性喪失,甚至可能影響移動性。這些不良反應的出現可能迫使減少劑量或改變治療方式,採用效果較差的二線治療。

為了設計減輕或避免順鉑不良反應的藥物,了解它引起神經病變的機制是很重要的。

這正是研究的重點由bellvige生物研究所的一個小組(IDIBELL)流行病學研究所(ICO) bellvige大學醫院(中心)和巴塞隆納自治大學的(UAB),這表明,順鉑誘導衰老的外圍神經元通過p21蛋白的過度表達,這將解釋神經病變。

這一發現代表了該領域的範式轉變,因為到目前為止,人們認為氧化應激和凋亡細胞死亡導致了順鉑神經病變。

Jordi Bruna博士,IDIBELL-Bellvitge生物醫學研究所項目負責人

這項發表在神經腫瘤學雜誌上的研究表明,神經元通過產生一系列的代謝變化來對順鉑損傷做出反應。這些變化誘導它們進入一種永久性的冬眠,稱為衰老,這將導致神經病症狀,而不是像以前認為的神經元直接死亡。

研究顯示順鉑誘導p21蛋白過表達。這是一種對損傷做出反應的蛋白質,可以調節衰老和細胞凋亡過程。然而,研究表明,參與細胞凋亡的途徑並沒有被激活。

研究人員發現了與卡培他濱引起的手足症候群高風險相關的基因標記

此外,電子顯微鏡研究和細胞衰老的分子標記都證實了順鉑治療後神經元表現出衰老的形態特徵。

「神經元是不能複製的高度分化細胞的範例,衰老過程,在複製細胞中經典描述,在非複製細胞中更有爭議。」因此,我們的工作有助於其他最近的研究,指出衰老過程可能與不同的神經病理學有關。

到目前為止,旨在緩解鉑神經病變的神經保護治療的臨床試驗已經失敗。布魯納博士總結說:「這可能是因為治療的重點是防止神經細胞凋亡,」並補充道,「這項研究提供了緩解鉑神經病變的新靶點。」

這些神經保護治療,加上化療,可以防止神經病變的發生,而且與那些防止細胞凋亡的治療相比,不太可能干擾抗腫瘤的療效。

這樣,順鉑的化療就不會因為這種常見副作用的出現而受到限制。

這些研究使用的小鼠模型完美地模仿了患者的臨床特徵。通過細胞分離的方法,對脊背神經節的每個神經元進行個體化,研究每個時刻表達的基因,然後進行蛋白表達的驗證。這是一種創新的方法,從未在這個研究領域使用過。

相關焦點

  • 首個預防順鉑化療所致兒童聽力損失的產品!Fennec公司Pedmark(硫代...
    如果獲得批准,Pedmark將成為預防順鉑所致兒童聽力損失的首個產品。此前,FDA已授予Pedmark孤兒藥資格、快速通道資格、突破性藥物資格。目前,Pedmark也正在接受歐洲藥品管理局(EMA)的審查。順鉑和其他鉑類化合物是許多兒童惡性腫瘤的基本化療藥物。
  • 化療藥物順鉑:耐藥有望成為過去
    儘管對化療藥物順鉑的相關研究已長達數十載,直到近期,對其藥物作用機制的研究才逐漸開始發展。Emory大學Winship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最近發現了一種使腫瘤及癌細胞系產生順鉑抗性的酶,並發現了一款能抑制這種酶的在研新藥lestaurtinib。該研究結果於近期發表在《Cancer Cell》上。對於受癌症折磨的患者來說,這無疑是一大好消息。
  • 「AbMole科研」一種新型環狀RNA miR-377-3p/GOT1通路調控順鉑
    本期與您分享的是:一種新型環狀RNA hsa_circRNA_103809/miR-377-3p/GOT1通路調控順鉑-非小細胞肺癌的耐藥研究順鉑是治療非小細胞肺癌( NSCLC)的一線化療藥物,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靶向環狀RNA(circRNAs)成為提高NSCLC順鉑敏感性的有效策略,但具體機制尚不明確。
  • 中山大學馬駿團隊新研究:吉西他濱聯合順鉑誘導化療治療鼻咽癌
    中山大學馬駿團隊新研究:吉西他濱聯合順鉑誘導化療治療鼻咽癌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9/20 14:06:36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馬駿教授及其研究團隊,開展了一項利用吉西他濱+順鉑(簡稱GP)方案誘導化療治療鼻咽癌局部晚期的大型前瞻性
  • 不得不化療 可是化療後又便秘咋辦?
    唐三元解釋,化療後出現便秘是化療藥物常見的副反應,發生率大約在20%左右,只是輕重不同而已,化療後之所以會出現便秘的副反應,主要是以下原因造成的:第一,是化療藥物的副反應,特別是有些化療藥物具有神經毒性,比如常用的化療藥物如長春花鹼、依託泊苷、順鉑類藥物,因為有神經毒性,可以影響到支配腸蠕動的神經,從而導致腸蠕動變慢,從而導致便秘
  • 相分離富集化療藥物,影響其抗癌療效!
    研究人員此前已經表明,這種效應發生在自然分子中,但最新的工作表明,合成化合物可以以類似的方式選擇性地隔離在液滴中。可以利用這一現象,使某些藥物更有效地擊中目標,同時限制引起有害副作用的非預期毒性。Ditlev說:"如果我們能開始了解這些冷凝物是如何區分小分子的,我們就能開始開發利用現有冷凝物的方法,這樣我們就能更好地治療疾病。"聚集的順鉑在這項研究中,Young和他的團隊跟蹤了五種小分子抗癌藥物在凝聚物、試管實驗和培養的人類癌細胞中的動態。
  • 2018年5月Cell期刊不得不看的亮點研究
    很多器官和組織正常發育根本不需細胞凋亡doi:10.1016/j.cell.2018.04.036在一項新的研究中,澳大利亞研究人員證實儘管細胞凋亡整體而言對健康發育是至關重要的,但是很多器官和組織並不需要細胞凋亡來正常發育。很明顯,細胞凋亡在發育期間並不像之前認為的那樣重要。這一發現可能重寫我們對凋亡在胚胎發育和先天性出生缺陷中發揮作用的理解。
  • 生命科學學院伊成器研究組揭示抗癌藥物順鉑全基因組圖譜
    2016年10月15日,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伊成器研究組在《德國應用化學》在線發表題為「Base-Resolution Analysis of Cisplatin–DNA Adducts at the Genome Scale」的研究論文(DOI:10.1002/anie.201607380 in the International Edition;DOI
  • 胰腺癌迎來孤兒藥;新藥可改善頭頸癌放化療效果 | 腫瘤情報
    ,具有增強順鉑和放射療法抗腫瘤活性的潛力。2020年8月3日,The Lancet Oncology 在線發表了一項關於Debio 1143聯合標準放化療治療局部晚期頭頸部高危鱗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研究結果。論文封面截圖該研究為隨機、雙盲、多中心Ⅱ期臨床試驗,入組患者(1:1)接受口服Debio 1143或安慰劑治療。所有患者均接受標準的大劑量順鉑放化療。
  • 從容面對:簡談化療導致的噁心嘔吐
    所以,化療仍然是治療癌症的標準手段之一,而且是治療癌症非常重要的手段。去年在權威期刊Lancet Oncology(柳葉刀·腫瘤學)的一項研究指出:儘管未來會出現很多新興的治療方式,但由2018年至2040年,全球每年需要進行首次化療的患者數量將從900萬增加到1500萬,增幅達53%,並且屆時中國將會是需求量最高的國家[2]。
  • 肺癌化療總的來說跑不出這兩種! 小細胞肺癌(SCLC)的化療 非小細胞...
    對於化療,大家並不陌生,利用抗腫瘤藥物,直接殺死癌細胞或阻止其生長,達到對抗癌症的目的。首先,不論哪種肺癌,化療的方法通常分為靜脈注射與膠囊口服兩種形式,對於靜脈注射,通常每3-4周化療一次,而這就叫做一個周期,肺癌化療一般需要4-6個周期的化療。
  • 肺癌全身治療有靶向、有免疫,化療就不重要了嗎?病人能耐受嗎?
    發病率第一、死亡率第一的癌症,人們對它的研究也是最多的,近些年新藥不斷湧現,靶向治療在肺癌領域已經取得不錯的成績,讓許多病人生存時間獲益,還有免疫治療也越來越多,作為肺癌全身治療的傳統方法、化療就不重要了嗎?
  • 阿爾茨海默病相關的突變會導致神經元阻塞
    《科學家》官網11月20日消息但研究人員並沒有放棄希望。11月18日發表在《科學轉化醫學》(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雜誌上的一項研究揭示了一種名為GGA3的基因變異是如何改變培養物和小鼠腦細胞中的BACE1運轉的。GGA3是一種已知的導致阿爾茨海默病的風險因素。
  • 掌握這7點,輕鬆應對化療所致血小板減少症
    腫瘤化療相關性血小板減少症(CIT)是指抗腫瘤化療藥物對骨髓巨核細胞產生抑制作用,導致外周血中血小板計數低於100×109/L。導致CIT常見的化療方案包括含吉西他濱、鉑類、蒽環類和紫杉類藥物的化療方案,發生率最高的為含吉西他濱方案(13.5%),其次為含卡鉑方案(13.2%)等,多藥聯合方案中,GP(吉西他濱、順鉑/卡鉑)、EP(依託泊苷、順鉑)、DCF(多西他賽、順鉑、5-FU)、FEC(5-FU、表柔比星、順鉑)、FOLFOX(奧沙利鉑、5-FU)等方案導致CIT的風險較高。
  • 檢查出來肺癌,化療好還是不化療?
    常用的非小細胞肺癌一線化療方案NP方案長春瑞濱25mg/m2第1、8天,順鉑75mg/m2第一天,21天/周期/4-6周期。TP方案紫杉醇135mg-175mg/m2 第1天,順鉑75mg/m2或卡鉑AUC=5-6第1天,21天/周期/4-6周期。
  • 多篇文章解讀「鐵死亡」研究領域新進展!
    這些發現表明靶向這一途徑有潛力讓最熱門的癌症治療---免疫療法---更加有效,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Nature期刊上。研究者表示,鐵死亡之前已被定義,但是人們並不知道它與癌細胞死亡或免疫細胞有關。這將為科學家們探索開闢了一個巨大的窗口。這些研究人員發現當免疫療法增強T細胞的活性時,這會增加腫瘤細胞中的氧化脂質水平,從而導致鐵死亡。
  • 化療後白細胞低怎麼辦?如何提升白細胞數量?不打升白針可以嗎?
    ,化療後主要的不良反應就是白細胞低。許多患者或家屬對化療後白細胞低十分恐懼,擔心影響了身體的免疫功能,為此拒絕化療,延誤了治療的最好時機。我們需要正確的了解,化療為何會引起白細胞的降低?白細胞低怎麼辦?通常白細胞低會有以下幾個原因:化療後為什麼白細胞低?1.化療引起骨髓細胞凋亡,幹細胞耗竭,以及增殖功能下降。
  • Neuron重磅:首次揭示成年新生神經元在動物睡眠中的活動和功能
    科學家此前曾在小鼠身上觀察到了成年神經發生現象,這種現象指的是在完全發育成熟的成年動物大腦海馬體中產生新的神經元。不過新產生的神經元如何在功能上整合進已有的大腦迴路中,這個問題的答案目前尚付闕如。近期研究者發現,在小鼠睡眠期間的記憶鞏固過程中,這些成年期產生的神經元發揮著此前未知的重要作用。相關研究6月4日發表於Neuron期刊。 已有的研究表明,人類成年新生神經元(ABNs)的存在與記憶過程和神經突觸可塑性有關,因此從理論上來講,成年新生神經元很可能也參與到睡眠期間記憶鞏固的過程中。
  • Cell|結直腸癌細胞如何躲避化療?
    撰文 | Qi責編 | 兮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非遺傳過程會導致藥物耐受,而這是癌症治療的主要障礙。癌細胞可以進入可逆的藥物耐受持久性(drug-tolerant persister, DTP)狀態以逃避化療和靶向藥物攻擊,這也許是導致治療失敗和腫瘤復發的重要因素。因此,在經典的不可逆遺傳突變驅動的耐藥性產生之前,DTPs可能代表了潛在的治療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