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種過後,氣溫明顯升高。6月12日下午,望謨縣樂旺鎮坡頭村花椒基地,村民幹得起勁,忙得不亦樂。
「3月份種下的花椒,土地流轉、基地務工獲得收入外,如今還套種小黃豆,收入會更多!」貧困戶滕國昌說,妻子胡正香也在基地務工,栽種一棵幼苗1元錢,「平均一天能種120棵,有時還能超額。」
坡頭村屬於深度貧困村,距縣城60公裡,地處偏僻,土地貧瘠,村民久困於貧。「山上光禿禿,種田全靠『望天水』」如何在貧瘠的土地上創造幸福新生活,是村裡幾代人苦苦思索的難題。
產業是脫貧之基,是實現可持續穩定脫貧的根本之策。在全省縱深推進農村產業革命的熱潮下,坡頭村將高山作為產業扶貧的突破口。
去年10月,經村幹部和村民多次外出考察,坡頭村支兩委決定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在考察的過程中,一壟一壟碩果纍纍的花椒樹、一個個致富故事,讓村支兩委和村民堅定坡頭村種植花椒樹是可行的。
思路決定出路。今年以來,緊緊圍繞農村產業革命「八要素」,坡頭村科學合理調整措施,搶抓時令大力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著眼規模經營,提高生產力水平,大力發展花椒種植,帶領群眾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年初,坡頭村引進貴州樸澍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發展花椒種植,採用「龍頭公司 合作社 基地 農戶」的利益聯結模式,土地流轉加上農戶自種共有560畝。
通過技術人員現場開展良種良法技術培訓,手把手、面對面地教,做到戶戶有適用技術明白人。充分利用荒山荒坡土地資源,有效解決了剩餘勞動力就業機會。基地吸納勞動力務工176人次,長期固定工16人。此外,採取長短結合的模式,鼓勵群眾在基地套種矮稈作物,採取「因戶施策、雙向選擇、利益驅動」示範帶動貧困戶,發展產業致富增收。
「考慮到種植花椒需要三年左右才有成收,經專家指導,在花椒苗的間隔處種植辣椒、黃豆等產量較高的作物。」坡頭村村支書史文衛說,長短結合,長久發展才能讓老百姓穩定脫貧。
圍繞樂旺鎮萬畝花椒基地的種植規劃,目前坡頭村已實現花椒種植560餘畝。通過示範帶動,逐步改變了群眾等靠要思想,群眾從「被動發展」轉變為「我要致富」的積極模式。
坡頭村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86戶1029人,截至2019年底已脫貧158戶895人,現未脫貧人口28戶134人,貧困發生率從2014年的59.75%下降到今年年初的9.9%。
「結合坡頭村實際,種好花椒樹,以鞏固脫貧成效與鄉村振興有效結合,我們堅信一定能按時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史文衛信心滿懷地說。(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趙勇軍 唐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