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電視臺推出《國學公開課2020》讓優秀傳統文化點亮春節螢屏

2020-12-23 人民網傳媒

萬物迎春送殘臘,一年結局在今宵。2020年春節,中國教育電視臺本著「創新不泥古,繼承不離宗」的思想,連續四年用國學守護我們民族的詩與遠方,潛心打造《國學公開課2020》,九場國學大餐包含《託起明天》、《詩意中國》(上、下)、《春滿神州》、《匠心傳承頌中華》、《幸福中國年》、《古韻國風》、《潑墨中華情》、《讓世界充滿愛》、《四海童樂鬧元宵》,在春節期間鬧中取靜,讓觀眾靜心於國學文化的「琴棋書畫劍,詩酒茶花香」,在「詩與遠方」中再次感受祖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永恆魅力。

國風童心比肩行 少年未來終可期

少年兒童是祖國的未來,也是民族的希望。《國學公開課2020-託起明天》不僅創新節目表現形式,將校園課堂元素融入舞臺,通過六大書院講述六個不同的故事,舞臺的形式經過了精心的設計,通過正心書院、誠意書院、明德書院、至善書院等,一個書院一個故事,讓孩子們從中學習經典,啟迪智慧。更有通過古典禮儀服飾、生產生活等各個方面,展現各民族的文化禮儀,為電視機前的觀眾奉上一場異彩紛呈的精神大餐。

本屆國學公開課不僅內容豐富,更是趣味十足。猜燈謎是中國獨有的富有民族風格的傳統民俗文娛活動形式,《國學公開課2020-四海童樂鬧元宵》在燈謎中穿插國學知識,並通過賞燈、吟詩、扎花燈等益智添趣的娛樂活動,體味各地域各民族過元宵節的不同習俗,舞臺還會再現各地製作元宵的不同方法,可謂是「鑼鼓喧天慶佳節,萬眾歡騰鬧元宵。」

緊扣住時代脈絡 傳遞好家國情懷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歷史發展的見證,也是祖國珍貴的文化資源。《國學公開課2020-匠心傳承頌中華》將根植於中國的傳統民俗文化展現在舞臺上,將中華民族特有的思想觀念、生活方式、藝術表達及風俗習慣等,呈現在全國觀眾面前,幾十位各領域非遺傳承人的精湛技藝和工匠精神,令人讚嘆,更令人感動。

2020年是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一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需要以文化的力量助力脫貧攻堅。融書畫、詩歌、戲劇等多元藝術形式為一體,《國學公開課2020-潑墨中華情》將歷史情景劇植入其中,寓教於樂、寓學於趣。無論《張旭-醉酒觀劍》、《顏真卿-忠義顏公》,還是《王羲之-痴狂書聖》,眾多先賢大師穿越千年,在當代舞臺上與觀眾隔空對話,啟迪今人。節目還通過豐富多彩的形式,講授書畫創作經驗,傳播書畫知識,在與觀眾同歡樂的同時,於潛移默化中傳播書畫藝術,弘揚傳統文化。

《國學公開課2020-詩意中國》

薈萃眾多藝術家 好戲連臺享不停

本屆國學公開課突破以往傳統形式,《國學公開課2020-詩意中國》(上、下)邀請40多位藝術名家為廣大觀眾奉獻一臺有溫度、有情懷、有回憶、有感動、有信仰的詩歌盛宴。閻維文、殷之光、濮存昕、戴玉強、楊洪基、蔣大為、瞿弦和、喬榛、斯琴高娃、劉敏濤、劉蘭芳、烏蘭圖雅等藝術名家,精選不同時期的古典詩詞、現代詩、哲理詩、散文片段等,通過朗誦、情景再現、演唱等多種方式進行創作和編排,藝術家們深情的朗誦,將這些具有時代記憶的經典作品以全新的面貌再現螢屏,在主持人的串講中,帶領觀眾回溯一幕幕經典,喚醒人們內心的溫情與感動,抒發對新時代的讚美和憧憬。

除了傳統的歌舞、曲藝、語言、書畫類節目,科技網絡全民互動也是本屆國學公開課系列節目的亮點。節目現場巧用LED大屏,不僅提供背景畫面,更與節目內容有機結合,實現人屏互動,畫裡畫外遙相呼應,合縱連橫,視覺效果更加豐滿立體。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指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祖國悠久歷史、深厚文化的理解和接受,是愛國主義情感培育和發展的重要條件。中國教育電視臺《國學公開課2020-春節特別節目》以國學為經,以藝術為緯,用多元的節目形式,展現豐富的文化內涵,讓廣大觀眾在歡樂祥和的節日氛圍中,體味中華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綻放的璀璨光芒,讓祖國優秀文化得到最篤實的傳承。

《國學公開課2020-春節特別節目》將於1月24日(除夕)開始,在中國教育電視臺一頻道(CETV1)晚上黃金時間播出,中國教育網絡電視臺(CENTV)也將同步播出。

附:九臺國學公開課節目概述

1. 《國學公開課2020-託起明天》

中國經典傳統文化,有著經久不衰的魅力。為了讓更多的孩子在心裡種上中國傳統文化的種子,用多種藝術表現形式讓這顆種子發芽、生長,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節目以一節節公開課的形式進行呈現。舞臺經過精心的設計,通過正心書院、誠意書院、明德書院、至善書院等,一個書院一個故事。讓孩子們學習經典,啟迪智慧。用上課鈴聲、課間內容、課後活動的形式把節目串聯起來。本場公開課共分成三個篇章:國風少年——增強孩子們的國學文化認同感,建立民族文化自信;雅韻童心——培養和挖掘孩子們在文化欣賞、藝術薰陶等方面的能力;禮讚未來——表達孩子們對祖國、對民族的熱愛、祝福和禮讚。

2. 《國學公開課2020-詩意中國》(上、下)

唐詩宋詞是民族文化的瑰寶,溫柔了時光,驚豔了歲月。中國的詩歌和民歌,是滋養民族的沃土,也是詩意生活的內涵。本臺公開課以「幸福是奮鬥出來的」為主題,緊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主線,突破以往詩會的形式,邀請40多位朗讀者共同舉辦一場跨界朗誦會。節目除了膾炙人口的詩詞,又有充滿共鳴的幾代人的青春記憶;既有耳熟能詳的旋律,又能收穫意外的詩意。在形式上,將薈萃眾多影視歌藝術家,通過主持人全程實景講述,以點帶面,串聯起記憶中的閃光點,引發共鳴。

3.《國學公開課2020-春滿神州》

本場公開課紮根於五千年中華優秀文化, 從炎黃血脈、華夏文化講述民族之魂;由百家爭鳴、三大哲學體系講述思學中國;由儒家思想成為中國和世界的精神財富講述仁愛中國;由漢文化為主體的地域和中華民族文化大發展講述問道中國;由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國家強盛、人民幸福,講述追夢中國。核心主題體現史詩是人民創造的,堅持文藝生產的唯物史觀,為國家代言,為中華民族代言,引領人民對國家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做有夢想、有價值的追夢人。

4. 《國學公開課2020-匠心傳承頌中華》

本場公開課是首檔以「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主要內容的國學公開課。節目以多項世界級非遺、國家級非遺為主要內容,通過精彩的非遺表演,向觀眾呈現中國非遺文化的魅力和風採,通過喜聞樂見的文藝節目,讓中華文化瑰寶綻放光彩。

5.《國學公開課2020-幸福中國年》

春節是我國傳統盛大的節日,歷經千百年的積澱,異彩紛呈的春節民俗,已形成底蘊深厚且獨具特色的春節文化。本場公開課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幸福中國年」為主題。一聲聲祝福,就像一團團火,把全家人心中的幸福點燃;話不盡的濃濃親情,道不完的愛意綿綿,讓每一個角落都洋溢著溫暖。

6. 《國學公開課2020-古韻國風》

本場公開課從發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豐富的哲學思想、人文精神等方面出發,從串詞到節目內容,挖掘節目中蘊含的傳統哲學、人文和道德意義,集中體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髓中的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本臺節目以生動鮮活的語言展現童真稚趣,在串詞中涉獵文史知識、成語典故、詩詞背景等趣味性知識,包括古代生產生活、食物器皿、娛樂方式、服飾妝容等,這將是一臺獨具思想性、知識性和趣味性的公開課。

7.《國學公開課2020-潑墨中華情》

國學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書法是它的視覺體現和延伸。本臺公開課用傳承中華書畫文化為表現形式,融書畫、詩歌、戲劇等多元藝術形式為一體,用「潑墨中華情」春節特別節目闡釋我們對國學的理解和傳承,各部分之間既獨立成章,又相互關聯。本臺公開課的亮點體現在:除詩書歌舞之外將國學內容的歷史情景劇植入其中,生動演繹,現場講授書畫創作經驗、傳播書畫相關知識,真正做到與觀眾同歡樂的同時,在潛移默化中傳播書畫藝術,弘揚傳統文化。

8.《國學公開課2020-讓世界充滿愛》

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收官之年。本場公開課著重關注貧困人口,倡導凝聚社會公益力量。欄目組特地從全國範圍內挑選優秀民間表演節目參加演出,400多名演員和群眾參與了節目錄製,其中還包括來自貧困地區的部分表演隊伍。為了加強節目藝術效果,欄目組邀請了一批觀眾熟悉和喜愛的著名表演藝術家:著名女高音歌唱家麼紅、朗誦藝術家殷之光、表演藝術家王志飛、著名歌唱家張英席、李丹陽、黑鴨子組合、春雷悉數登場。蒙古族歌手阿木古楞、藏族歌手德格葉、苗族歌手張黎等的表演也給舞臺增添了濃鬱的民族色彩。

9.《國學公開課2020-四海童樂鬧元宵》

本場公開課圍繞「新時代追夢小少年」為主題,四海兒童共唱一首歌、共跳一支舞,在元宵節這個特殊的日子裡,用孩子們獨有的天真與熱情,表達對祖國的愛與美好祝願。節目形式通過兩隊的才智比拼-猜燈謎來連接每一個環節,穿插耳熟能詳的歌曲、小品、相聲、樂器演奏、模特秀等節目,營造歡快熱烈的氣氛,突出「四海童樂鬧元宵」的主題。 

(責編:趙光霞、燕帥)

相關焦點

  • CETV國學公開課啟動在京舉行億點星為《託起明天》承辦方受邀出席
    《國學公開課2019》是中國教育電視臺全面貫徹落實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採」的要求,落實教育部印發的《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和今年召開的全國教育大會提出的
  • 「幸福中國年」春節晚會特別節目投票系統正式開通
    節目是否優秀 觀眾說了才算「幸福中國年」春節特別節目投票系統正式開通近日,由中國教育電視臺和中聯大恩國際信息科學研究院聯合主辦的國學公開課2020之「幸福中國年」春節特別節目,經過緊張有序的籌備、節目選拔、排演,目前已經全部錄製完成
  • 《中國詩詞大會》火爆螢屏 引發對傳統文化教育思考
    隨著央視《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落幕,全國觀眾關注的詩詞嘉年華雖然告一段落,但由之引發的經典誦讀熱方興未艾。我們該怎樣傳承、弘揚祖先留下的優秀文化遺產,推動優秀傳統文化真正走上復興之路?我們的答案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要從孩子抓起。
  • 貴陽孔學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貴州實踐
    2020年5月22日,中國文化報以《貴陽孔學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貴州實踐》為題,以兩個整版篇幅,系統地對貴陽孔學堂在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方面所做的各項工作進行了報導。孔子雕像利用周末及節假日開展「孔學堂傳統文化公益講座」,通過報刊、電視、網絡等媒體發布公告,聽眾自願、免費參加。
  • 龍子湖街道明德街社區:開展國學公益課堂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周廣現 實習生 楊夢召 通訊員 李傑「索老師講得太好了,直入人心,仿佛講的就是自己家的情況似的,既讓我感受到了國學的魅力,也讓我收穫了許多教育孩子的「金點子」,相信之後再遇到孩子的教育問題,作為家長的我就能正確處理了。」活動現場的王女士激動地說道。
  • 融媒思政公開課《周末開大課》「五四」登陸上海教育電視臺
    在這個具有特殊意義的歷史時刻,習近平深情寄語新時代中國青年,要樹立遠大理想、要熱愛偉大祖國、要擔負時代責任、要勇於砥礪奮鬥、要練就過硬本領、要錘鍊品德修為。  傳承五四精神,不負使命擔當。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由中共上海市教育衛生工作委員會指導,上海開放大學、上海教育電視臺、易班網聯合推出的系列融媒思政公開課《周末開大課》,第一季將於5月4日五四運動100周年當天,正式在上海教育電視臺與觀眾見面。  今年3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
  • 「國學啟蒙與記憶」優秀傳統文化專題講座走進江西鷹潭中小學校園
    近日,憶成教育世界記憶大師精英團隊為江西省鷹潭市中小學帶來「國學啟蒙與記憶」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專題講座。紅網時刻12月19日訊(記者 蔡娟)受江西省鷹潭市委宣傳部、鷹潭市道教文化研究中心邀請,近日,來自湖南長沙的憶成教育世界記憶大師精英團隊——世界記憶大師、江蘇衛視《最強大腦》明星選手李俊成和張敬成、世界記憶大師教練曹爽,以「國學啟蒙與記憶」為主題,為鷹潭市中小學帶來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專題講座,受到了當地師生們的熱烈歡迎。
  • 【國學日報】束修禮、佩香囊、修茶藝 國學文化點亮瀘州天立春雨...
    天立春雨學校建設國學館、開展國學課程,旨在用情景式教學,讓學生在培養興趣愛好同時,用實際觸碰、親身體驗的方式了解中華傳統文化。「希望能給學生培養傳統文化的場所和空間,讓學生感受中華傳統文化之美。」潘琛說,春雨學校的國學教育除了國學館內開設的選修課程外,將從9月3日開始召集全體學生每天早上閱讀15分鐘國學經典,還讓小學部和初中部全體學生選修國學館傳統課程。
  • 第三屆《傳承的力量》學校體育藝術教育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傳承的力量》學校體育藝術教育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系列節目項目」旨在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意見》,以及《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等相關文件要求,深入開展「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實施中國傳統節日振興工程,把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
  • 駐納米比亞大使通過電視臺介紹中國春節傳統文化
    2009年1月23日,中國駐納米比亞大使任小萍在春節前夕接受納最大的私人電視臺——「同一個非洲電視臺」(ONE Africa Television)專訪,向納公眾講解中國傳統節日——春節。    任大使在節目中詳細講述了中國春節的來歷及中國「農曆」和「生肖」的含義、春節和諧、祥和的內涵以及合家團圓的傳統介紹了中國人民為歡度春節舉行的多彩慶祝活動。
  • 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提升青少年國學素養:天津翰林學苑正式開業
    出席開業典禮的嘉賓有:天津女排功勳總教練王寶泉,天津女排原主教練兼領隊常良才,天津少兒排球學校校長楊亞男,香港大學體育分校教練張萍,天津歌舞劇院青年女高音歌唱家、國家一級演員、天津音樂學院客座教授張鶴,天津市小仙鶴藝術團團長曲芮金,天津傳統文化產業協會會長孫志遠,天津傳統文化國學文化推廣中心主任丁勇、秘書長錢偉強,中儲糧天津東麗直屬庫原副主任李甸舒,天津市區縣建築管理總站原書記張勝利
  • 嶽陽:小學校園文化濃鬱 國學教育傳承經典
    無論是教學牆上的「樂以忘憂,琴書盡攬山中趣;敏而好學,桃李能觀世外天」「鳥欲高飛先振翅,我求上進多讀書」的錚錚誓言,還是寢室內的「靜雅千般韻律,清高一品蘭香」「虛懷如谷心期竹,高格如蘭意慕松」的儒雅情操;無論是「聖賢路」「求索路」的路文化,還是雕刻著「人皆可以為堯舜」等詩詞的石頭文化,國學教育無處不在,悄無聲息地潤浸著孩子們健康快樂成長。
  • 王立群分析傳統文化類電視節目熱:別只停留在螢屏
    》剛剛落下帷幕,第二屆《中國漢字聽寫大會》就緊隨其後播出,完成了這類節目在螢屏上的接力。習得中國傳統文化不能靠突擊,應該是一種細水長流的學習。放大到整個社會層面,目前系統地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人比較少。大多數人知道一些古詩詞、了解一些歷史人物,對中國古代的儒家、道家、法家只知道個大概,知識比較零碎。   這與學校的教育方式有關。最近,教育部出臺了《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提出要有序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使傳統文化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
  • 煙臺市2020「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活動精彩紛呈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繁榮節日期間城鄉文化生活,保障人民群眾文化權益,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時代新風,市文化和旅遊局深挖年俗文化內涵,統籌資源、精心組織,策劃推出2020「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活動800餘場,讓市民和遊客逛廟會、耍秧歌、賞戲曲、觀展覽、品民俗、追電影、閱書香,度過歡樂祥和、豐富精彩的新春佳節。
  • 邂逅中國傳統文化 體驗感知國學六藝
    2020年10月29日下午,來自河北師範大學的同學和國際留學生們慕名來到【冀臺聯文化產業園】河北非遺文化研學體驗創新基地,開展了為期半天的國學六藝傳統文化體驗活動。此次活動貫穿漢服體驗、拜孔子、投壺、射箭以及古兵器文化等多項學習體驗內容。
  • 煙臺市2020「我們的中國夢 文化進萬家」活動精彩紛呈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繁榮節日期間城鄉文化生活,保障人民群眾文化權益,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時代新風,市文化和旅遊局深挖年俗文化內涵,統籌資源、精心組織,策劃推出2020「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活動800餘場,讓市民和遊客逛廟會、耍秧歌、賞戲曲、觀展覽、品民俗、追電影、閱書香,度過歡樂祥和、豐富精彩的新春佳節。
  • 泰安新泰市:推廣國學經典,傳承傳統文化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24日訊為推廣國學經典,傳承傳統文化,新泰市文旅局舉辦尼山書院國學講堂專題講座。來自各城鄉書房管理員、各鄉鎮街道文化站站長和部分中心村的文化中心管理員齊聚文化公益大講堂,集中觀看了中國政法大學教授錄製的國學推廣視頻,隨後資深講師以《致良知·大學問》為主題進行現場授課。講師用富有哲理的語言,鮮活生動的案例,深入淺出的講解了推廣國學的重要意義,詮釋了做人、做事的真諦,令現場人員受益匪淺。
  • 中國教育電視臺一套《丹青中國》錄製播出中國水墨畫創新者安奇幫
    《丹青中國》欄目時長12分鐘,短小精悍,便於融媒體傳播,由《丹青中國》欄目組聯合國內各大美術機構及製作公司共同推出。《丹青中國》品鑑丹青藝術,傳播中國書畫!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中國的繪畫是傳統文化中極為重要的一支,用水墨這種獨特的藝術形式,集中體現了中國人獨到的藝術境界、文化訴求、生命哲學及人性思考。
  • 刷新螢屏形象! 廣東廣播電視臺臺標全新升級
    2019年12月13日,廣東廣播電視臺臺標全新升級!紅色的「廣」字臺標將刷新廣東廣播電視臺所屬電視頻道的螢屏形象。老朋友新面孔,新臺標「廣」字指代廣東,形似一飛躍向前的「人」,全紅色取意於「中國紅」,蘊含奔放、激情、鬥志的勢能,彰顯廣東廣播電視人永不褪色的中國心和續寫輝煌的奮鬥精神。
  • 鄒城市舉辦「優秀傳統文化與勞動關係培訓實踐基地」國學專題講座
    點擊藍字 關注我們為加快推進深化構建和諧勞動關係改革工作,實施「和合共生」優秀傳統文化鑄魂工程,12月17日上午,鄒城市在「優秀傳統文化與勞動關係培訓實踐基地」(榮信集團)舉行國學專題講座。通過講座,讓聽眾切實感受到儒家文化的「義利之辨」,體會到儒家的浩然正氣,樹立堅守職業道德的自覺動力。榮信集團副總經理高小明主持講座並致詞。高小明表示,榮信集團充分利用好、發揮好全市「優秀傳統文化與和諧勞動關係培訓實踐基地」平臺的示範引領作用,通過開展國學課堂等系列實踐活動的開展,進一步打造「榮信文化」,構建和諧勞動關係,為鄒城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