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向喜馬拉雅山沿線增派3個陸軍師,印師長:幾萬大軍要挨餓受凍

2020-12-16 騰訊網

據印度《商業標準報》和《南華早報》報導,一名匿名的印度高級官員表示,為了應對北部邊境的壓力,印度正在向喜馬拉雅山沿線增派35000名士兵,大概超過了3個陸軍師的兵力。此次兵力調動規模較大,也使得新德裡的軍費開支更為吃緊。新德裡智庫印度三軍協會代表團團長夏瑪表示,目前邊境的情況和曾經相比已經徹底改變,因此向邊境增兵是必須的。近日,由於印度認為巴基斯坦正在縱容遊擊隊員潛入印控克什米爾襲擊印軍,雙方發生了激烈的炮戰。因此,克什米爾方面印度也在增兵,據印度媒體的消息,至少有一個山地旅已經到達該地區。另外也有不少坦克裝甲車輛等重裝備前往該地區。

目前北半球正處於夏季,如果雙方無法達成和解,在狀況最好的夏季過後,駐紮於山下的印度軍隊將面臨零下30度低溫的考驗。雖然印度是全球第三大軍費支出國,但其陸海空三軍裝備的大多是過時的武器,後勤設施更是一塌糊塗。

事實上,印度軍費中有60%都用在支付130萬印軍的薪資,餘下的用來支付以往採購軍費的貸款。所以大量的印度軍隊都在使用過時的武器,而且大多數印度軍隊普遍存在彈藥不足的情況,其儲備彈藥根本不足以應付大規模戰爭。

從去年的數據顯示,印度軍方的軍費開支達到了700億美元,超過了軍事大國俄羅斯的650億美元。而從經濟總量上來看,身為南亞第一經濟強國的印度的經濟總量達到了俄羅斯的兩倍。因此其軍費開支佔GDP比重還在合理範圍,只是由於印度人口龐大,其人均負擔還是比較重的。但問題的關鍵在於印度沒有自主研發武器的能力,其陸海空三軍的大量裝備都需要依賴外購。

而外購時其他國家為了賺取利潤,開出的價碼往往非常高昂。所以印度軍備建設的「性價比」非常低。印度大量採購武器時往往是以貸款形式支付,由於印度市場龐大,很少有金融機構擔心其無法償還貸款。

在衝突爆發後,印度又緊急採購了一批武器。為山地步兵採購了7萬餘支瑞士西格公司生產的SIG-716步槍。這是一款7.62毫米口徑的高性能步槍,非常適合氣流變化迅速的高原地區的使用。而各國的小口徑步槍在高原地區容易出現風偏過大的情況。然後又向俄羅斯採購了30餘架米格-29和蘇-30MKI戰鬥機,並催促法國達索加速交付陣風戰鬥機。

但印度軍方自負地認為,它們部署在邊境的部隊已經有心理準備,要面對嚴酷的氣候和地形。但身處高原地區的對手的生存環境更為惡劣,所以印度軍方認為部隊可以堅持下去。印度政府消息人士告訴印度亞洲新聞國際通訊社,政府已經採購了可攜式居住小屋,可以應付嚴寒氣候。而且部署在當地的部隊已經在西亞琴冰川,東拉達克,印度東北服役了數年。不過,也有位印度陸軍師的師長阿姆利特·帕爾·辛格的看法不同,他表示印度幾萬大軍面臨著一場嚴重後勤挑戰,從9月份開始,一旦氣溫下降,水就會結冰,營地建築施工要求就變得不可能完成,現在錯過最佳時間,幾萬大軍要挨餓受凍。(軍務魚)

相關焦點

  • 廓爾喀人不給印度賣命了,印度平原兵不敢上雪山:山地師玩不轉了
    印度現在一共有7個廓爾喀團,已經有3個廓爾喀團因為缺乏士兵,只能從印度本土的庫馬翁和加爾瓦爾招募新兵。印度地面部隊,有兩大主力戰鬥力,一個是錫克部隊,一個是廓爾喀部隊。7個團39個營,大約4萬多廓爾喀部隊是印度陸軍的核心戰鬥力之一。
  • 巴基斯坦大軍動作:2個裝甲師奔向克什米爾,牽制拉達克地區印度
    印度前線對峙不斷 在與印度緊張對峙局勢中,巴基斯坦已沿著被佔領的克什米爾和吉爾吉特-巴爾的斯坦的邊境線動員了2個主力機械化裝甲師。目前在克什米爾地區,巴基斯坦陸軍一共部署至少4個裝甲師,6個步兵師,12個邊境防禦旅的兵力,15萬大軍全面在克什米爾與印度大軍展開對峙。此外,印度情報人員的情報表明,巴基斯坦正在與克什米爾遊擊隊組織幹部舉行會議,繼續在克什米爾發動猛烈進攻,印度認為巴基斯坦軍方正在暗示,巴基斯坦軍方要對印度在拉達克地區展開全面的牽制。
  • 印度軍方緊急向西方採購:千頂頂級禦寒帳篷,誓言長期部署拉達克
    印度前線帳篷 確實簡陋了印度陸軍向拉達克地區,緊急下達派發擁有抵抗極端寒冷天氣帳篷的命令。此前為了展示自己的態度態度,印度向拉達克地區增派了45000多名士兵,隨後印度陸軍還向前線士兵緊急下達換裝極端寒冷天氣帳篷的命令。這是繼印度向加勒萬河谷增派蛙人,為印度前線士兵購置防水服後,印度後勤部隊再度向拉達克地區增加後勤保證物資。
  • 印度陸軍司令向國防部長匯報:在中印實控線做長期準備
    綜合印度Timesnow新聞和ABP新聞報導,印度陸軍參謀長(相當於陸軍司令)納拉萬(Manoj Mukund Naravane)在向國防部長拉傑納特·辛格匯報時表示,印度軍隊已經在中印邊境實控線做好充分準備,正在為長期活動堅守。
  • 敏感時刻美國陸軍準備派兵喜馬拉雅山!宣稱是為「適應極地作戰」
    據海外媒體報導,從今年下半年開始,印度屢次在邊界地區挑釁並引發衝突。後來又趁機渾水摸魚,從新德裡和北部地區轉移部署超過20萬的軍隊在高原地帶,其中有一半都是在喜馬拉雅山最酷寒的5000米以上山區。上周,印媒突然宣布了一個異常舉動,三軍特種部隊已經趕往邊界地區,他們要在冬季之前全部完成集結!昨日,美國《陸軍時報》等網站同步也宣布一個大消息:美軍正在招募一批"耐寒"的陸軍士兵,他們準備前往喜馬拉雅山區和印軍會合,屆時將會"共同訓練"。
  • 印度130萬大軍重新部署,開啟兩線作戰模式,專家警告驕兵必敗
    (莫迪向印度陸軍官兵訓話)據環球時報援引《今日印度》(India Today)12月13日報導,近日,印度陸軍內部人士向該報透露,在莫迪總理的授意下,印度陸軍正在積極舉行內部會議,討論如何組建一支「雙重任務編隊」以實施對兩個作戰方向的軍事威懾。
  • 印度邊境大興土木,開建63條道路和3條鐵路
    7月6日,隨著印度籤訂脫離接觸協議,雙方駐軍共撤1到2公裡,形成了一個3到4公裡的軍事緩衝區,略微緩和了激烈的對抗局勢。七月上旬已經結束,高原地區氣候寒冷,再等上2到3個月,高原提前入冬,道路結冰將會讓這數萬大軍難以撤退。
  • 印度向克什米爾增派3.8萬名士兵
    (觀察者網訊) 一周前,印度宣布克什米爾地區安全形勢有所改善,但在過去的一周裡,印度當局卻分兩批向該地區增派了3.8萬名士兵,此反常舉動引起媒體關注。 據「今日印度」8月2日消息,印度當局已令當地陸軍與空軍處於高度警戒狀態。作為警戒狀態的部分,印度戰機自昨日(1日)起一直在當地上空巡邏。
  • 再向班公湖增兵,印度向邊境部署精銳特種部隊
    印度政府官員表示,海軍陸戰隊突擊隊已部署在班公湖地區,自4月至5月以來,中印一直處於對峙狀態。而突擊隊將得到新的船隻和基礎設施,可以更好地在該地區採取行動。然而,這並不是印度海軍陸戰隊突擊隊第一次在喜馬拉雅山部署。這些蛙人們身經百戰,是印度最精銳的特種部隊之一。
  • 中印衝突升級:害怕62年歷史重演,印度三個機步師抵達班公湖
    根據俄衛星通訊社報導:中印雙方會談沒有取得實質性進展,由於害怕1962的歷史重演,印度開始向前線調遣重兵,其中東線部署的第33軍麾下3個作戰師,已經開始部署至一線區域。而此次向班公湖地區移動的三個師,全部隸屬於第33軍,防區範圍包括錫金段和不丹西部地區。這一次雖然外界傳言印度坦克黑壓壓的一眼望不到頭,但也可以看出印軍高層心中的不安,因為他們並未做好發動戰爭的準備,希望寄託於自己「龐大」的軍隊威懾敵人。
  • 印度將氣象雷達部署喜馬拉雅山,說要應對中國的氣象武器?
    喜馬拉雅山可以說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屋頂。這裡雖然風景秀麗,但幾乎就是生命禁區。由於印度和中國陷入了拉達克東部的邊境僵局,印度的軍隊必須在喜馬拉雅山脈中度過艱難的冬天。在冬季,喜馬拉雅地區容易發生嚴重的天氣事件。大雪和大風有引發雪崩的危險。
  • 10萬印軍在拉達克面臨生存考驗,印度師長說出了實話:已經晚了!
    拉達克一帶的冬天從11月要持續到3月份 ,大雪封山後會切斷該地區和其他地區的交通,被稱為「道路封閉」時期。由於當地氣溫寒冷,軍人過冬需要有保暖帳篷、棉服、燃料和食品,軍隊武器裝備也需要消耗燃料供給、故障維修和日常保養需要準備零配件等,演練還要消耗武器彈藥,一切物資全要在4月-10月份儲備好。
  • 印度向印度洋基地大舉增兵扼守馬六甲防中國
    原標題:印度向印度洋基地大舉增兵防中國本報特約記者  吳 薇《印度時報》網站29日報導稱,為了抗衡中國在印度洋地區不斷擴大的政治、軍事影響力,並確保印度對馬六甲海峽這一溝通印度洋與太平洋「黃金」水道的實際控制,印度決定加強其在安達曼·尼科巴群島(以下簡稱安尼群島)地區的海陸空三軍實力。
  • 印軍挨餓受凍之際,印度政府開始給牛定製冬衣?
    編輯:一水流殤眾所周知,牛在印度文化中地位極高。在印度的部分傳統節日之中,人們會趴在地上被牛踩踏,通過這種方式得到「天神」的祝福。在前段時間的排燈節中,牛糞燈曾作為「天神」的化身,被印度男女老少廣泛追捧。
  • ...2.據《今日印度》報導,印度陸軍已經在斯潘古爾湖和楚舒勒之間...
    【盤中回顧】9月3日亞市盤中要點回顧:中美、中印局勢均傳新消息!印媒:中印兩國在邊境部署坦克 印度陸軍司令抵達拉達克1.根據印度媒體India.com周四最新報導,在印度和中國在實控線(LAC)沿線持續對峙之際,印度陸軍司令納拉瓦內(Manoj Mukund Naravane)周四上午抵達拉達克列城,評估當前的安全局勢。
  • 向印軍反擊石頭戰的是哪支部隊?老對手再戰,中國王牌149師VS印度33軍
    最初駐藏的18軍三個師52、53、54師,54師早在1955年就調出西藏軍區,53師也被調出一個團,1985年52、53師又整編為山地步兵52旅、53旅。1990年出於加強西藏防務需要,抽調149師部分骨幹成立了山地步兵54旅的前身54團,曾經的18軍3個師的番號總算是齊了。很長一段時間裡,在中印邊境東段與印軍十幾萬人對峙的就是這個區區3個旅及數個邊防團。
  • 印度航班備降南京 邊防檢查站緊急增派警力
    原標題:印度航班備降南京邊防檢查站緊急增派警力現代快報訊(通訊員郝森嘯記者劉偉娟)3月30日晚上7點多,一架由印度新德裡飛往上海浦東國際機場的航班,因天氣原因緊急備降南京祿口國際機場。現代快報記者獲悉,該航班在停機坪停留約5小時候後決定下客。為幫助機上173名乘客、機組人員辦理通關手續,南京邊防檢查站緊急增派警力,保障該航班入境。
  • 印度要在拉達克部署12萬大軍!8萬大軍正在增援,印軍坦克運上山
    印度現在國內正在展開大討論:印度集團軍能夠在六天之內,在拉達克建立前線基地嗎?目前,印度軍隊在拉達克的集結仍在繼續。印度軍方已在拉達克聚集了一大批部隊,但是事實是,印度在拉達克地區的部隊部署規模已經高達4.5萬人。印度軍隊聲稱,還將部署了80000名山地師士兵。也就是說,未來在拉達克地區,這一個點就有至少12萬大軍!
  • 印度陸軍家大業大:有39個軍隊農場 一共養了3萬頭奶牛
    在通向現代化陸軍的必經之路上,印度陸軍長期以來都有一個巨大的包袱難以"割捨":超過110萬的現役兵員以及近10萬的預備役員不僅使得印度陸軍穩坐"人數世界第一"的寶座,更讓印度陸軍每一次採購先進武器之前都得"三思而後行",考慮一下錢袋子裡的餘糧還夠不夠發工資和養老金。
  • 印度在喜馬拉雅山南坡修建水庫,前五個總庫容達到了270億立方米
    溫暖的印度洋暖溼氣流遇上高聳的喜馬拉雅山脈時因為海拔迅速抬升,氣流中的水汽就變成了降水,當氣流翻過喜馬拉雅山進入青藏高原之後,空氣中的水汽含量就比較少了,所以喜馬拉雅山南坡的降水量要明顯多於北坡。為了充分利用這些寶貴的水資源,印度瘋狂的在喜馬拉雅山上修建水庫,來保存這些寶貴的水資源。印度的旁遮普邦,拉賈斯坦邦等地方基本是靠著喜馬拉雅山的水運作起來的,特別是旁遮普邦還被稱為是「印度糧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