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印度《商業標準報》和《南華早報》報導,一名匿名的印度高級官員表示,為了應對北部邊境的壓力,印度正在向喜馬拉雅山沿線增派35000名士兵,大概超過了3個陸軍師的兵力。此次兵力調動規模較大,也使得新德裡的軍費開支更為吃緊。新德裡智庫印度三軍協會代表團團長夏瑪表示,目前邊境的情況和曾經相比已經徹底改變,因此向邊境增兵是必須的。近日,由於印度認為巴基斯坦正在縱容遊擊隊員潛入印控克什米爾襲擊印軍,雙方發生了激烈的炮戰。因此,克什米爾方面印度也在增兵,據印度媒體的消息,至少有一個山地旅已經到達該地區。另外也有不少坦克裝甲車輛等重裝備前往該地區。
目前北半球正處於夏季,如果雙方無法達成和解,在狀況最好的夏季過後,駐紮於山下的印度軍隊將面臨零下30度低溫的考驗。雖然印度是全球第三大軍費支出國,但其陸海空三軍裝備的大多是過時的武器,後勤設施更是一塌糊塗。
事實上,印度軍費中有60%都用在支付130萬印軍的薪資,餘下的用來支付以往採購軍費的貸款。所以大量的印度軍隊都在使用過時的武器,而且大多數印度軍隊普遍存在彈藥不足的情況,其儲備彈藥根本不足以應付大規模戰爭。
從去年的數據顯示,印度軍方的軍費開支達到了700億美元,超過了軍事大國俄羅斯的650億美元。而從經濟總量上來看,身為南亞第一經濟強國的印度的經濟總量達到了俄羅斯的兩倍。因此其軍費開支佔GDP比重還在合理範圍,只是由於印度人口龐大,其人均負擔還是比較重的。但問題的關鍵在於印度沒有自主研發武器的能力,其陸海空三軍的大量裝備都需要依賴外購。
而外購時其他國家為了賺取利潤,開出的價碼往往非常高昂。所以印度軍備建設的「性價比」非常低。印度大量採購武器時往往是以貸款形式支付,由於印度市場龐大,很少有金融機構擔心其無法償還貸款。
在衝突爆發後,印度又緊急採購了一批武器。為山地步兵採購了7萬餘支瑞士西格公司生產的SIG-716步槍。這是一款7.62毫米口徑的高性能步槍,非常適合氣流變化迅速的高原地區的使用。而各國的小口徑步槍在高原地區容易出現風偏過大的情況。然後又向俄羅斯採購了30餘架米格-29和蘇-30MKI戰鬥機,並催促法國達索加速交付陣風戰鬥機。
但印度軍方自負地認為,它們部署在邊境的部隊已經有心理準備,要面對嚴酷的氣候和地形。但身處高原地區的對手的生存環境更為惡劣,所以印度軍方認為部隊可以堅持下去。印度政府消息人士告訴印度亞洲新聞國際通訊社,政府已經採購了可攜式居住小屋,可以應付嚴寒氣候。而且部署在當地的部隊已經在西亞琴冰川,東拉達克,印度東北服役了數年。不過,也有位印度陸軍師的師長阿姆利特·帕爾·辛格的看法不同,他表示印度幾萬大軍面臨著一場嚴重後勤挑戰,從9月份開始,一旦氣溫下降,水就會結冰,營地建築施工要求就變得不可能完成,現在錯過最佳時間,幾萬大軍要挨餓受凍。(軍務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