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古代著名的絲綢之路上,流傳著這麼一句話,「一兩香料一兩金」。不管是南方人還是北方人,或者我國其他地區的同胞,做「大菜」的時候都免不了要加上點香料,而在這些各種各樣的香料中,最常見的可能就是「八角」了。
八角又叫做「大料」,實際上都是八角樹的果實。八角樹一般生長在亞熱帶的暖溼山谷中,結出的果實瓣角整齊,瓣純厚、尖角平直,蒂柄向上彎曲,一般為8個角,故被稱為八角。八角的味道甘甜,有強烈而特殊的香氣,在煮魚燉肉、醃雞醃鴨的時候放入八角,可使肉質口感醇香,別有風味。
雖然八角的食用藥用滲透到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八角的家鄉並非在中國,而在越南中部地區。不過隨著千餘年的本土栽培,我國八角的產量已經達到了世界產量的90%以上,如今算是地地道道的中國植物了。
八角雖好,卻有真假
我們目前在市面上能夠買到的除了傳統的「真八角」之外,還有很多種難辨真偽的「假八角」。「假八角」之所以能夠流入市場,主要就是因為其成本低廉,種類多樣,但是卻含有劇毒物質,比如一種叫做「莽草」的植物,其外形與真八角極其相似,又被叫做「野八角」,而它卻富含莽草毒素,不僅有劇毒,還會致癌,少量誤食會使人出現頭暈眼花、高度興奮或噁心嘔吐等症狀,大量誤食或嚴重情況下還可導致四肢抽搐、口吐白沫,甚至危及生命。
如何辨別真假八角?
首先,「真八角」應當是由八枚骨突果集成的聚合果,一般呈淺棕色或紅棕色。而「假八角」莽草常由10至14枚骨突果聚合成,一般呈棕灰色或灰褐色,並且果皮偏薄,單瓣果實的前端長而漸尖、略彎曲,氣味較弱,甚至類似花露水或樟腦味,咬碎口感發酸,而真八角咬碎口感發甜。
另外,還有一種叫做「紅茴香」的假八角,常由7至8枚骨突果聚合成,一般呈紅棕色或紅褐色,並且單瓣果實前端尖而向上彎曲;另一種叫做「地楓皮」的假八角,常由10至13枚骨突果聚合成,一般呈紅色或紅棕色,果皮整體瘦薄,單瓣果實前端長而漸尖,並向內彎曲呈倒鉤狀,像鳥嘴樣,氣味多為松脂味。
溫馨提示:八角屬於典型的高鈉食材,100g八角含鈉160mg,相當於0.4g的食鹽,而我國大部分地區的朋友日常食鹽攝入量本來就或多或少有點超標,所以對於高血壓、糖尿病等需要低鹽飲食的人群來說,食用八角時還需進食有度,如果在烹飪時用到了八角,最好適當減少食鹽、醬油以及其他含鈉調味料的用量。
現實生活中,除了八角,還有兩種調味料是我們給食物「提鮮」經常會用到的,就是味精和雞精。不過,相信很多朋友都聽過「味精緻癌」「雞精不健康」等說法,因此用起來也總是不太安心。
其實,味精的主要成分就是穀氨酸鈉,而穀氨酸就是一種胺基酸,是組成蛋白質的基本成分,存在於很多天然食物中,並不是什麼有毒物質。而且味精主要就是由微生物發酵糧食、澱粉等原料生產出來的,跟制醋、釀酒的工藝類似,其加工過程也不會產生什麼有害物質。更何況,世界衛生組織也早就把味精列入「最安全」的類別了,所以大家完全不必太過擔心。
至於雞精,實際上就是雞肉味的味精,大家從雞精的包裝袋上就能看出來了,其主要成分還是穀氨酸鈉,還會額外添加一些鹽、核苷酸、糖和其他香料,因此才會有肉的味道。事實上,味精和雞精的使用反而能使我們放更少的鹽,因此也就能攝入更少的鈉,只要使用適量,對健康是不會有什麼壞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