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中國的石窟藝術,過去人們習慣於把敦煌莫高窟、洛陽龍門石窟和大同石窟,稱為中國三大石窟。其實,重慶大足縣的大足石刻,在藝術上並不遜色,規模也宏大,完全可以與莫高龍門、雲岡三窟相提並論。
四川大足石窟為宋代佛教造像藝術成就的薈萃之所。他開始見於晚唐和五代,但此時造像多風化腐蝕。今存之佛灣中段136號轉輪經藏窟,是宋代精美的造像代表作。
例如其中心柱底部的須彌座的一圈石欄杆上,刻畫了大約50個嬉戲相逐的兒童,充滿了天真活潑可愛的氣息。
同窟的普賢菩薩像,其細節刻畫的富麗精美自不待言,菩薩人物表情的雍容華貴,萬方的儀態,確為驚世駭俗之作。其下的牽象侍者也顯得虎虎生氣,其形體的刻畫和服飾的表現,上下現成了絕妙的對照。
大足石窟中表現世俗生活的寫實作品,名為「地獄變相圖」,為南宋間(1174-1252年)由宋代名僧趙智風監造開鑿。認為它是宋代石刻藝術最高成就的體現。
這些地獄變相摩崖造像,除地藏菩薩及十冥王相外,地獄變相分為15組,以達勸誡世人從善祛惡,皈依佛門的說教目的。
事實上,這些地獄各相,既表現了現實社會經歷磨難痛苦的芸芸眾生,也透露出生活純真的情趣。
大足是石刻之鄉,全縣有40多處石刻,造像達5萬多個。其中最著名、規模最大的有兩處,一處叫寶頂山,一處叫北山。北山的石刻造像近萬。主要的造像集中在長約1裡、形如新月、名為佛灣的地段上。這裡的石刻群開鑿於唐景福元年(公元892年)歷經五代、兩宋,前後經營了達250年。這些石刻像的特點是刻工精細,形象生動,其中最精彩的是幾座觀音、文殊和普賢的造像。
所謂石窟,是指古代在崖壁上開鑿的寺院建築,多為洞窟形式,並在其內繪畫或雕刻圖像。這門藝術源於古印度,公元3世紀傳入中國,在北方產生了如敦煌、雲岡、龍門石窟這些偉大的遺蹟。自唐代以來,石窟演變為以摩崖造像為主,洞窟越來越少。大足石刻產生的年代,摩崖造像已十分普遍,所以大足石刻本質上屬石窟範疇。
福建省璟業園林建設承接包括華夏第一財神牌樓、世界林氏宗祠、廈門梅山寺、浙江普陀山、泉州府文廟復建、臺灣陵園石雕工程、湖南衡陽財神雕像等工程,廣受業界好評。
傳承中國園林古建,弘揚中華傳統文化,請「點擊」左上角:「璟業園林建設」,然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