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岡石窟的大佛印象深刻,龍門石窟的大佛又如何?我被震撼到了

2020-12-11 健行漸遠

說起中國的石窟文化,追本溯源傳自古印度。石窟即是建在山崖上的佛教寺院,1600年前的魏晉南北朝時期開始在黃河流域陸續興起開鑿,一直延續到了隋唐及宋元時期。中國最著名的四大石窟是山西大同的雲岡石窟、河南洛陽的龍門石窟以及甘肅境內的敦煌莫高窟和天水麥積山石窟。

雲岡石窟

以前自駕黃河老牛灣的時候曾經順路觀摩過山西大同的雲岡石窟,其中第二十窟神情肅穆的釋迦佛坐像令人印象深刻,大佛的造型雄渾大氣,面型飽滿豐圓,眼神向眾生傳遞著無法拒絕的力量,讓人感覺到了佛祖的慈悲與氣度

據說這尊露天大佛是參照北魏開國皇帝拓跋珪的形象雕刻的,而下令開鑿雲岡石窟的人正是北魏的第五位皇帝拓跋濬,火熱小生羅晉在熱播劇《錦繡未央》中飾演的便是這位13歲登基的有為青年。雖然老天爺只給了他26年的韶華歲月,但他在執政的13年中為了平衡儒家與道教的影響,力排眾議恢復佛法,下旨在國都平城(今山西大同)的武周山南麓開鑿中國歷史上最早的皇家石窟,流傳至今與印度阿旃陀石窟、阿富汗巴米揚石窟同為世界三大石雕藝術瑰寶。

一晃十年,雲岡石窟大佛的神採一直銘記於心,所以此次南下雲南,早早就把洛陽設置成了此行的第一站,不只是簡單地打卡,更重要的是想去觀摩一下早已神馳神往的龍門石窟大佛。

龍門石窟

歷史上的南北朝屬於華夏大分裂時期,卻也促進了漢族與北方少數民族的大融合,讓中華文明再次滿血復活,在這一點上,北魏的孝文帝拓跋宏居功至偉。他是文成帝拓跋濬之孫,為了使馬背上的鮮卑儘快融入漢地文化圈,不但鼓勵鮮卑人與漢族通婚,還將國都南遷至洛陽,並立刻著手在伊水兩岸開鑿龍門石窟。在中國的四大石窟中,龍門石窟的營建歷史最為久遠,竟然跨越了四個世紀,從北魏到東、西魏,後經隋、唐和五代十國,直到宋代才最終完工。

我從京城一路狂奔800公裡,來到洛陽的龍門石窟景區時太陽已經西斜,此時的遊人寥寥無幾。

龍門石窟早在2000年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了《世界遺產名錄》,作為5A級景區,100元的門票還算公道。只是售票處距離景區大門實在有點兒遠,臨近下班遊客稀少,景區的巴士早已不見了蹤影,這可坑苦了我,但也只能一步一個腳印地丈量了。

進入景區大門,我獨自沿著觀景道一路急走。眼前的龍門石窟景區分布在伊水兩岸,分為東山石窟和西山石窟兩部分,之間有龍門大橋橫跨相連。

香山位於河的對岸,不但有東山石窟,還有白居易的墓園和半山腰上很是顯眼的香山寺。

夕陽之下,河東岸靜美如畫。

我行走在西岸的龍門山下,這一側的摩崖石窟造像是龍門石窟的精華所在。

先過龍門大橋,再過禹王池,很快便到了非常壯觀的西山石窟群。

走近了仔細觀瞧,很多佛像都殘缺不全了。有些是月歲的侵蝕,更多是人為的破壞甚至偷盜所致,讓人有些無語。

開鑿於唐高宗時期的奉先寺,其摩崖雕刻的藝術水準在整個龍門石窟中絕對出類拔萃,而作為皇家寺院,當年的皇后武則天也曾捐了兩萬貫的脂粉錢,可見其地位之盛。

夕陽下循著臺階而上,瞧見盧舍那大佛的一刻,不得不承認我又被震撼到了!如果光看圖片,根本體會不到身在石窟現場給人帶來的那種視覺衝擊。

佛經中意為「光明普照」的盧舍那大佛看上去的第一印象便是圓滿與安詳,表情細膩而生動,凝視著芸芸眾生。面對大佛,竟然會感受到一種久違的溫暖,一路上的急躁心情迅速平覆了下來,仿佛是在接受一位長輩的關愛。

相伴大佛左右的是弟子迦葉與阿難,還有託塔的天王和豐腴的菩薩,群像表情異常生動,絕不雷同。古代工匠的藝術成就在我看來要遠遠高於現在所謂的大師們,其虔誠心和專注度是現代人所不能比擬的。

相比略為粗獷的雲岡石窟,龍門石窟的雕像看起來更加精緻傳神,也更加本土和世俗化,無形之中拉近了佛與人的距離,看上去更加和諧有趣,令人敬而不懼。

第二站我將前往湖北宜昌的三峽大壩,體驗一番毛澤東詩詞中「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的意境到底如何,歡迎大家和我一路下雲南!

單車一路下雲南(1)石家莊美食多,大冷天要吃燙嘴的缸爐燒餅

相關焦點

  • 龍門石窟的大佛讓人落淚,雲岡石窟的大佛又如何?我被震撼到了!
    石窟,源於印度,佛教建築。佛教提倡遁世隱修,因此僧侶們選擇在崇山峻岭的幽閉之地開鑿石窟,以便修行。1600年前的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國仿製印度石窟開始在黃河流域陸續興起開鑿,一直延續到了隋唐及宋元時期。中國最著名的四大石窟是山西大同雲岡石窟,河南洛陽龍門石窟,以及甘肅境內的敦煌莫高窟和天水麥積山石窟。
  • 中國石窟藝術巔峰之作,雲岡石窟佛像莊嚴肅穆,龍門石窟又如何?
    中國石窟藝術巔峰之作,雲岡石窟佛像莊嚴肅穆,龍門石窟又如何?文/七月很小的時候跟著爸媽去過一次大同的雲岡石窟,記憶有點模糊了,只記得有尊超大的佛像,莊嚴肅穆。據說這尊露天的大佛像,是參照北魏開國皇帝的形象而雕刻,下令開鑿雲岡石窟的正是13歲登基的北魏第五位皇帝,拓跋浚,也就是我們看過的電視劇《錦繡未央》中羅晉出演的角色。雲岡石窟的佛像,個個氣勢恢宏,大佛的造型大氣,眼神堅定,仿佛向世人傳遞著不可拒絕的力量。按照開鑿的時間,雲岡石窟可分為早、中、晚三期,不同時期的石窟,風格也各有不同。
  • 單車一路下雲南,洛陽龍門石窟,盧舍那大佛很壯觀
    雲岡石窟昔日自駕遊黃河時,曾到過山西大同的雲岡石窟,對第20窟的釋迦佛像印象深刻。近十年來,雲岡石窟的宏偉壯觀一直縈繞在佛祖的腦海裡,所以這次南下雲南,洛陽已經被定為第一站,不僅僅是打卡,更重要的是觀摩龍門石窟大佛,早已讓人神往。
  • 龍門石窟、莫高窟及雲岡石窟,哪個更值得去?
    龍門石窟、莫高窟及雲岡石窟並稱為我國的三大石窟。龍門石窟是中國著名的三大石刻藝術寶庫之一,同時被譽為世界最偉大的古典藝術寶庫之一,雕刻很精美,浩大的佛文化。門票比較貴(學生票50,成人票100),但是還是值得一看的。莫高窟,俗稱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
  • 龍門石窟盧舍那大佛的原型——中國第一位女皇帝
    每回經過石窟我都想下去看看,一直苦於沒機會。十年之後,前幾天終於有機會,我就背起行囊達成我小時候小小的心願。龍門石窟全價票:90元(最近在實行優惠政策不管是學生還是成人都是半價,70歲以上老人免票)。出行:有公交車直達,筆者乘坐的是k60,票價1.5元。
  • 風光絕美的龍門石窟
    由洛陽市區到龍門石窟很方便,公交車就經過這裡。一進龍門,頓時驚豔。這環境也太好了吧,中間一條寬闊的河流,峭壁之上座座石窟盡顯,望著那尊尊慈眉善目的佛像,心緒頓時寧靜下來。周圍環境令人賞心悅目。石窟的雕像精美,與環境相得益彰,說這裡是最漂亮的一座石窟乃是當之無愧。
  • 【文化交流】敦煌、雲岡、龍門三大石窟首次聯展
    除了可移動文物外,那些標誌性的大型石窟造像、洞窟也被「搬」進了展廳。身在博物館,卻有一種來到了三大石窟現場的感受。印象最深的有三個:龍門石窟「龍門最美觀世音」的虛擬數字修復和彩繪復原,雲岡石窟第13窟南壁7立佛龕3D列印等比例複製品,以及可以身臨其境感受的敦煌三個複製洞窟。
  • 誰促成了敦煌、雲岡、龍門三大石窟首次聯展?
    誰促成了敦煌、雲岡、龍門三大石窟首次聯展?、雲岡、龍門,多少遊客為了一睹其風採而千裡跋涉。而10月18日在洛陽博物館開幕的「絲路華光——敦煌、雲岡、龍門石窟藝術聯展」,讓觀眾得以一站式盡享石窟藝術盛宴。這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三大石窟首次舉辦的大型藝術聯展。開展當天,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來到洛陽博物館嘗鮮後感慨萬千,「震撼」已經不足以形容,還要加一個詞「神奇」,是變戲法般的神奇。
  • 盧舍那大佛:洛陽龍門石窟,女皇武則天專屬佛像
    和雲岡、莫高窟比起來龍門石窟最大的特點就是唐代皇家石窟,尤其在武則天時期所造的盧舍那大佛造像,面部豐滿圓潤,頭頂為波狀形發紋,雙眉彎如月,附著一雙秀目,微微凝視下方。高直的鼻梁,小小的嘴巴,露出祥和的笑意。雙目長耳略向下垂,下頦圓而略向前突,圓融合諧,安詳自在。站在佛象下,不自覺沉靜溫和下來。
  • 洛陽龍門石窟遊記,盧舍那大佛曆經千載,依然微笑俯瞰過往遊客
    去到景區,此次瀏覽路線規劃是,西山石窟,東山石窟,香山寺,白園去之前,確實有特意在網上查詢龍門石窟的相關資料,因為除了空洞的知道洛陽龍門石窟是四大石窟之首,其他石窟分別為,甘肅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雲岡石窟、甘肅天水麥積山石窟 ,其他我什麼都不清楚,所以必須了解相關知識,給自己普及一下,因為我擔心我欣賞不到它的美,擔心我感受到的只是石頭,感受不到那種震撼,所以我了解了下它的歷史背景和文化傳說
  • 龍門石窟與武則天——雲崗龍門石窟探秘之四
    來洛陽必須去的景點是龍門石窟,不到龍門石窟,枉到洛陽。龍門石窟,位於洛陽市南郊的龍門山口處,距市區12.5公裡,石窟始開鑿於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北魏386年建國,493年遷 都距離平城(大同)南邊700多公裡的洛陽,到洛陽以後,把建造石窟的壯舉也帶到了洛陽。
  • 龍門石窟裡佛像溫和慈祥,為何這尊大佛的雙臂被斬斷了?
    龍門石窟是中國石雕藝術的瑰寶之一,作為洛陽古城的重要旅遊景點,代表了傳統中華文化當中最濃墨重彩的一筆,這個擁有千年歷史與文化的石窟,向全世界展現的是中國祖先獨具一格的創造力和高超的技術。與莫高窟、雲岡石窟、麥積山石窟一起被稱為中國四大石窟。
  • 遊洛陽龍門石窟之三-----盧舍那大佛(原)
        這是整個龍門石窟景區的精華部分,由盧舍那大佛及附屬佛像組成,但比起雲岡石窟的露天大佛,還是差的遠......
  • 日本館藏中國石佛名品與雲岡石窟等大佛有何淵源?
    而在六世紀前半葉的龍門石窟賓陽中洞、鞏縣石窟第三、四窟中均出現了象頭人身像(圖二),出現的場所一般是在石窟壁面的最下層,手持花或寶珠而坐,與其他的動物神(如龍、獅子、鳥等)、自然神(山神、河神、火神、風神、樹神等)、鬼神(鬼子母、阿修羅)、力士等一起被賦予了守護佛教世界的任務。
  • 雲岡石窟—四大石窟之一,北魏皇家佛教巔峰傑作,國家藝術瑰寶
    雲岡石窟全景我今天說的是我們山西大同雲岡石窟。西巖絕唱我也順便說說四大石窟:甘肅敦化窟莫高窟公元366年,主要是壁畫飛天、泥塑;洛陽龍門石窟石雕,盡顯皇家範兒,精美細則,美輪美奐。甘肅天水麥積山石窟主要是雕塑。
  • 龍門石窟最大的佛像盧舍那大佛是誰?它的原型便是中國第一女皇
    去洛陽旅行,龍門石窟自然是這座城市最值得一去的地方。不僅因為它的歷史藝術價值,更反映這座千年古都的帝王之氣。龍門石窟景區位於洛陽市郊,它是中國四大石窟之一,與大同的雲岡石窟,天水的麥積山石窟,敦煌的莫高窟齊名,是中國古代石刻藝術的集大成者。從洛陽時期驅車1個小時便可以到達龍門,而龍門石窟始鑿於北魏,之後歷經五代十國至唐宋,歷經400餘年的修建。而唐朝佛教盛行,石窟的修建也達到了鼎盛時期。
  • 漫話洛陽龍門石窟造像——盧舍那大佛
    盧舍那大佛造像是舉世聞名的佛教石窟造像,文章從佛教、藝術等角度去重新審視大佛造像,並闡述了盧舍那大佛的來源和藝術特點。  洛陽龍門石窟以西山明珠——奉先寺的盧舍那大佛而聞名世界,盧舍那大佛造像既是中國佛教造像藝術的巔峰,又是中國封建社會盛世的反映;既是中原傳統文化的象徵,又是中國傳統藝術的體現。多少年來中外許多知名專家學者對盧舍那大佛造像的探討和研究源源不斷,肯定和評價是眾多的。筆者就盧舍那大佛造像談談自己的認識理解和看法。
  • 大同市雲岡石窟中國四大石窟之一
    與後期發掘的洛陽龍門石窟不同,雲岡石窟不僅具有中國的傳統藝術風格,而且融合了古印度西域和中原的藝術特色。最具代表性的是20號洞(白佛洞)的露天釋迦雕像,高13.75米,雕像在胸前仍然完好無損:半圓臉,深目高高的鼻子,大眼睛和薄嘴唇,他保留了典型的西域少數和印度人面部特徵。龍門石窟中的大佛與南朝的士大夫的外觀很接近。
  • 雲岡石窟——我打過卡的地方
    我能來到這個石窟打卡,是我這一生的榮幸。 來到雲岡石窟,導遊帶領我們先瀏覽了曇曜五窟。 導遊講解說曇曜五窟,是指從十六窟到二十窟。現存主要洞窟有45個,大小造像51000多尊。按照石窟形制、造像內容和樣式發展。可以看出石窟可以分為早期、中期、晚期三個階段。 導遊帶領我們看到的早期作品,最大的洞窟有16米高。佛像袈裟上有很多小佛,很小的佛。從十六洞窟到二十洞窟叫曇曜五窟。當時開鑿這五窟,傳說是為了紀念最早在此開鑿石窟的高僧。在大佛的右邊還有幾個弟子佛像。
  • 龍門石窟:洛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
    龍門石窟居首。可見有著這樣的評價的龍門石窟,是遊客們去洛陽的首選之地。去龍門石窟之前,加入了科音達講解器團隊,畢竟一個好的團隊和導遊,使用好的講解器為我們講解悠久歷史,才能夠更加深刻地了解到不一樣的世界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