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車一路下雲南,洛陽龍門石窟,盧舍那大佛很壯觀

2020-12-11 錢多多愛旅行呀

雲岡石窟

昔日自駕遊黃河時,曾到過山西大同的雲岡石窟,對第20窟的釋迦佛像印象深刻。

上半年,羅進在山西省大同市考察時,發現山西省大同市的釋迦牟尼佛造像,是一個很有特色的地方,"我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我的性格也很好,"羅進說,雖然上天只給了他26年的青春,但在他執政的13年裡,為了平衡儒家和道家的影響,他大力恢復佛教,並將目標鎖定在國都平城(今山西大同)武侯山南麓,開鑿中國歷史上最早的皇家石窟。

近十年來,雲岡石窟的宏偉壯觀一直縈繞在佛祖的腦海裡,所以這次南下雲南,洛陽已經被定為第一站,不僅僅是打卡,更重要的是觀摩龍門石窟大佛,早已讓人神往。

龍門石窟

南北朝屬於中國的大分裂,但也促進了漢族與北方少數民族的融合,使中華文明重現生機,他是文成帝拓跋燾的孫子,為了讓馬背上的鮮卑族融入漢族文化,他不僅鼓勵鮮卑族與漢族通婚,還將首都南遷至洛陽,並立即開始開鑿伊河兩岸的龍門石窟,在中國四大石窟中,龍門石窟的建造歷史最長,從北魏到東魏、西魏,再到隋、唐、五代十國,歷經四個世紀,直到宋代才最終建成。

我從京城一路趕了800公裡,來到洛陽的龍門石窟,當時太陽已經偏西,遊客寥寥。

龍門石窟早在2000年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作為5A級景區,100元的門票還算公道,但售票處離景區大門有點遠,臨近下班時遊客稀少,景區大巴車已不見蹤影,這可把我坑慘了,也只能一步步來衡量了。

進入景區大門,我一個人走在景區的路上,龍門石窟景區位於伊水河兩岸,分為東山石窟和西山石窟兩部分,龍門大橋橫跨其間。

香山在河的另一邊,不僅有東山石窟,還有白居易的墓地和半山腰突出的香山寺。

夕陽西下,河東岸風景如畫,靜悄悄的。

我走到河西岸的龍門山下,這邊的懸崖石窟是龍門石窟的精華所在。

過了龍門橋,再過禹王池,我很快就到了非常壯觀的西山石窟。

走近一看,我發現很多佛像都不完整,有的是歲月侵蝕的結果,有的是人為破壞甚至盜竊的結果,讓人無語。

開鑿於唐朝高宗年間的奉先寺,絕對是整個龍門石窟中最好的摩崖石刻之一,作為皇家寺廟,武則天皇后捐了兩萬貫錢給寺廟。

夕陽下順著臺階往上走,看到盧舍那大佛的那一刻,我不得不承認,我又被震撼了! 如果只看圖片,是無法體會到身處洞天的視覺衝擊的。

盧舍那大佛,在佛經中的意思是 "光明遍照",給人的第一印象是完美而寧靜,表情細膩而生動,凝視著芸芸眾生,面對佛陀,我感受到了許久未曾感受到的溫暖,一路上的浮躁很快就平復了下來,仿佛得到了一位長者的關愛。

佛陀身邊有弟子迦葉、阿難,還有天王和豐滿的菩薩與塔,他們的表情都很生動,從來都是一樣的,在我看來,古代工匠的藝術成就遠勝於今天的所謂大師,他們的虔誠和敬業精神是現代人無法比擬的。

與略顯粗糙的雲岡石窟相比,龍門石窟的造像顯得更加精美傳神,更加地道,更加世俗,幾乎拉近了佛與人的距離,顯得更加和諧有趣,令人敬而遠之。

相關焦點

  • 揭秘龍門石窟盧舍那大佛與武則天之間的聯繫
    李顯由於是難產出生,所以打小就身體不好,多災多病,武則天還在洛陽龍門專門為他開鑿石窟,以保平安。在今天洛陽的龍門西山半山的山崖上,有一個露天摩崖大佛龕,名叫奉天寺。寺中的主像通高17.4米,光是一隻耳朵就將近兩米,它就是盧舍那大佛。盧舍那是西天如來佛的報身像,意思光明普照。可是洛陽的老百姓卻把這座像叫成武則天像,這是為何呢?下面由筆者為大家揭曉謎底。
  • 洛陽龍門石窟盧舍那大佛,外形酷似武則天,她們之間有什麼淵源?
    說起洛陽,要屬牡丹與龍門石窟最為著名。都說牡丹是真國色,每逢牡丹花開的時節,洛陽城內便滿是一片繁華昌盛、鮮豔富麗的景象。不過今天要說的重點並不是牡丹開放的盛京,而是洛陽的另一大著名景點——龍門石窟。來洛陽遊玩,石窟是非常值得參觀的地方,因為它的藝術價值極高。龍門石窟是我國著名的石窟之一,位於洛陽郊區。在洛陽市區駕車很快就可以到達,所以交通還是比較便利的。
  • 盧舍那大佛:洛陽龍門石窟,女皇武則天專屬佛像
    龍門石窟從藝術上,表現出了印度文化與中國文化相結合的特點,他開始建於北魏王朝遷都洛陽,與魏晉洛陽和南朝地區先進而深厚的漢文化相融合、辛苦開鑿而成。修建於北魏,唐高宗時期完成。和雲岡、莫高窟比起來龍門石窟最大的特點就是唐代皇家石窟,尤其在武則天時期所造的盧舍那大佛造像,面部豐滿圓潤,頭頂為波狀形發紋,雙眉彎如月,附著一雙秀目,微微凝視下方。高直的鼻梁,小小的嘴巴,露出祥和的笑意。雙目長耳略向下垂,下頦圓而略向前突,圓融合諧,安詳自在。站在佛象下,不自覺沉靜溫和下來。
  • 雲岡石窟的大佛印象深刻,龍門石窟的大佛又如何?我被震撼到了
    一晃十年,雲岡石窟大佛的神採一直銘記於心,所以此次南下雲南,早早就把洛陽設置成了此行的第一站,不只是簡單地打卡,更重要的是想去觀摩一下早已神馳神往的龍門石窟大佛。我行走在西岸的龍門山下,這一側的摩崖石窟造像是龍門石窟的精華所在。先過龍門大橋,再過禹王池,很快便到了非常壯觀的西山石窟群。走近了仔細觀瞧,很多佛像都殘缺不全了。有些是月歲的侵蝕,更多是人為的破壞甚至偷盜所致,讓人有些無語。
  • 龍門石窟盧舍那大佛:歷千載風霜剝蝕 經修復故貌猶存
    面對這樣的詢問,洛陽人多會首先想起龍門石窟盧舍那大佛和其慈祥、莊嚴而又神秘的微笑…… 仔細端詳關野貞教授在一個多世紀前拍攝的盧舍那大佛:大佛的臉上、身上傷痕累累,裂縫頗多。再看今天的盧舍那大佛:一個世紀過去了,不但沒有增添「皺紋」,而且變得「年輕」了!這,得益於有關部門對大佛進行的一次次保護性「整容」。
  • 洛陽龍門石窟遊記,盧舍那大佛曆經千載,依然微笑俯瞰過往遊客
    周五上完班,晚上趕火車坐臥鋪從北京出發,去往洛陽看龍門石窟,早上八點多下了火車站,坐上公交車路線要求:西山石窟主要想看,廬舍那大佛,萬佛洞去之前,確實有特意在網上查詢龍門石窟的相關資料,因為除了空洞的知道洛陽龍門石窟是四大石窟之首,其他石窟分別為,甘肅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雲岡石窟、甘肅天水麥積山石窟 ,其他我什麼都不清楚,所以必須了解相關知識,給自己普及一下,因為我擔心我欣賞不到它的美,擔心我感受到的只是石頭,感受不到那種震撼,所以我了解了下它的歷史背景和文化傳說
  • 洛陽龍門石窟中「盧舍那佛像」的原型你知道是誰嗎?
    我在河南龍門石窟中,看到了一處與我們尋常供奉的菩薩有點不一樣。當我剛到龍門石窟時,我被旁邊的小佛像吸引了,等我再往前走上幾步,一個高大的佛像引入眼帘,我抬頭仰望著佛像,原來這就是傳說中的盧舍那佛像。盧舍那大佛,是唐高宗鹹亨四年(673)下旨,在洛陽龍門西山南部開鑿修建,是龍門石窟中最大、最美的佛像。其實,盧舍那大佛是唐高宗命人仿照武則天的樣貌雕琢而成的,是不是有點令人吃驚。盧舍那大佛妙相莊嚴,卻又不失莊嚴宏大之勢。
  • 龍門石窟盧舍那大佛的原型——中國第一位女皇帝
    作為九朝古都的洛陽,龍門石窟自然是這座城市最值得一去的地方。不僅因為它的歷史藝術價值,更反映這座千年古都的帝王之氣。龍門石窟開鑿於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之際,歷經東魏,西魏,北齊,隋,唐,五代,宋朝等朝代400餘年營造,南北長達一公裡,至今存有窟龕2345個,造像10萬餘尊,碑刻題記2800餘品,對中國石窟藝術的創新與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 洛陽龍門石窟盧舍那大佛在日本奈良有一個複製版
    但總覺得有點缺憾,因為那不是自己的角度。奈良東大寺大佛殿是日本為數不多室內讓拍照的景點,太讓人高興了!東大寺的建立源於武則天在洛陽紫微城建造天堂,以及在龍門石窟雕刻盧舍那大佛。大佛殿是一座宏大的建築,是現存世界上最大的全木結構建築。
  • 漫話洛陽龍門石窟造像——盧舍那大佛
    盧舍那大佛造像是舉世聞名的佛教石窟造像,文章從佛教、藝術等角度去重新審視大佛造像,並闡述了盧舍那大佛的來源和藝術特點。  洛陽龍門石窟以西山明珠——奉先寺的盧舍那大佛而聞名世界,盧舍那大佛造像既是中國佛教造像藝術的巔峰,又是中國封建社會盛世的反映;既是中原傳統文化的象徵,又是中國傳統藝術的體現。多少年來中外許多知名專家學者對盧舍那大佛造像的探討和研究源源不斷,肯定和評價是眾多的。筆者就盧舍那大佛造像談談自己的認識理解和看法。
  • 龍門石窟紅衛兵不毀?國民政府為啥炸毀佛龕?盧舍那大佛是武則天
    世界文化遺產——中國三大石窟藝術寶庫之一的龍門石窟為什麼在「文革」中未遭到紅衛兵大規模破壞?龍門石窟盧舍那佛像真的是武則天金身嗎?取名「曌(zhào)」確實來源於盧舍那梵文(翻譯過來即是光明普照)嗎?,國民政府戰時遷都洛陽為何要炸毀龍門石窟佛龕?
  • 開啟我的石窟之旅第一站-洛陽龍門石窟
    洛陽龍門石窟是開啟我石窟之旅的第一站,也是我中國四大石窟之行的第一站。去龍門石窟在交通上真的很便利,因為有高鐵直達,坐幾個小時的高鐵就到了洛陽龍門,從高鐵站出來有直達龍門石窟的公交車,我選擇了打車去龍門石窟,車費20元直接送到龍門石窟門口。
  • 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藏有一隻石手,它和龍門石窟盧舍那大佛有關係嗎
    種下一個微小的樹籽,長出了一棵參天大樹,這就有些奇怪了。可是真正令人驚詫的是,唐貞觀23年(公元650年),唐高宗對武則天的一個允諾,便誕生了一個浩大的洛陽龍門石窟。唐高宗和武則天居住在東都洛陽的皇宮中,武則天這日清晨正在梳洗,唐高宗看著雍容華貴的武則天,說了這樣一句話:愛妃,你相貌端正,有菩薩儀態。
  • 原龍門石窟研究所所長劉景龍逝世,曾保護修復盧舍那大佛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龍門石窟研究院方面獲悉,龍門石窟研究院退休職工、研究員,原龍門石窟研究所所長、石窟保護專家劉景龍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5月10日12時30分在洛陽去世,享年80歲。
  • 洛陽境內這處石窟,比龍門盧舍那大佛還要早200年,如今頭不見了
    說起龍門石窟,海宇內外,幾乎無人不知,龍門山上最大的石雕盧舍那大佛,據傳是當時皇帝為了取悅武則天,依照她的樣貌而建造,至今已經歷上千年風雨,不得不說皇帝撩妹的本事,一般人還真學不來。在距離龍門石窟不遠的伊河上遊,還有兩處石窟,其中呂寨石窟更是比盧舍那大佛早建造了將近200年,如今卻滿目瘡痍,石雕群中的大佛,頭都沒有了。呂寨石窟位於洛陽伊川縣酒後鎮呂寨村後面的半山腰,山巖部分整體高約20米左右,不知道歷史上山下有沒有村莊,現在能看到的只是大片的莊稼地。附近的山谷裡還有一個完全封閉、禁止參觀的秘密企業,在石山下面只能聽見不停轟隆的巨大聲音。
  • 中國最早盧舍那佛像現身新密,比龍門石窟大佛早140年開鑿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李巖通訊員楊建敏文圖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昨日獲悉,我國著名佛教考古學家、已近80歲的溫玉成先生近日在新密伏羲山區考察時,在香峪寺石窟發現了中國最早有確切紀年的盧舍那造像。「盧舍那」的意思就是智慧廣大,光明普照。盧舍那佛,梵文Locanabuddha,即報身佛,是表示證得了絕對真理,獲得佛果而顯示佛智的佛身。目前最為知名的盧舍那佛,為龍門石窟盧舍那大佛。溫玉成先生曾在龍門石窟工作36年,現為龍門石窟研究所名譽所長,今年4月中旬,他從北京專程趕往新密,針對當地的佛教與上古遺蹟進行了為期三天的考察,在香峪寺有了這項意外收穫。
  • 洛陽龍門石窟,有啥好玩的?
    從銀川出發,我們一路向東奔向洛陽。途徑運城,我們稍作停留。龍門石窟,據說是位於中國各大石窟之首,石窟始鑿於北魏孝文帝年間,盛於唐,終於清末,營建時間長達1400多年。洛陽龍門石窟、敦煌莫高窟、大同雲岡石窟並稱中國三大石窟 ,後加上天水麥積山石窟,統稱中國四大石窟。洛陽市區不大,高架路修了很多,千年古城透著一股現代化。龍門石窟離市區也不遠,出城10公裡吧。
  • 龍門石窟最大的佛像盧舍那大佛是誰?它的原型便是中國第一女皇
    去洛陽旅行,龍門石窟自然是這座城市最值得一去的地方。不僅因為它的歷史藝術價值,更反映這座千年古都的帝王之氣。龍門石窟景區位於洛陽市郊,它是中國四大石窟之一,與大同的雲岡石窟,天水的麥積山石窟,敦煌的莫高窟齊名,是中國古代石刻藝術的集大成者。從洛陽時期驅車1個小時便可以到達龍門,而龍門石窟始鑿於北魏,之後歷經五代十國至唐宋,歷經400餘年的修建。而唐朝佛教盛行,石窟的修建也達到了鼎盛時期。
  • 來洛陽,怎能不去龍門石窟
    從銀川出發,我們一路向東奔向洛陽。途徑運城,我們稍作停留。洛陽龍門石窟、敦煌莫高窟、大同雲岡石窟並稱中國三大石窟 ,後加上天水麥積山石窟,統稱中國四大石窟。洛陽市區不大,高架路修了很多,千年古城透著一股現代化。龍門石窟離市區也不遠,出城10公裡吧。
  • 洛陽龍門石窟攻略:做到一點,輕鬆遊覽
    洛陽龍門石窟位於河南省洛陽市洛龍區伊河兩岸的龍門山與香山上,遊客可以直接導航洛陽龍門大道——龍門石窟西北遊客中心停車場如果住在洛陽中心城區也是挺方便的,畢竟遊覽龍門石窟不需要花太多的時間,而且整個遊覽的路線比較平坦,不用消耗太多的體力,只是遊覽結束之後,如果不乘船或電瓶車的話,步行到景區門口還是會很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