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道《黃帝內經》啟示錄58:人有三部,部有三候

2021-02-22 網聞博報

問道《黃帝內經》啟示錄58:人有三部,部有三候

    有無相生玄又玄,道化陰陽清濁辨。三生萬物循本末,歸根復命回原點。一元復始氣象新,恍若盤古重開天。九宮八卦分九野,鬥柄周轉成方圓。

    五星相伴日月行,四時八節寒熱變。陰濁沉降凝大地,陽清升華聚蒼天。五色青赤黃白黑,五味酸苦甘辛鹹。十二時辰五音調,五行生剋氣循環。

    三才搭配天地人,心有宇宙自渾圓。盛極必衰得必失,能量守恆風水轉。生態系統大磁場,陰極陽極虛實間。高低頻率長短波,脈衝脈動磁力線。

    四時八節觀天象,五色徵候察異變。九野九髒藏玄機,天人感應同相參。五臟肝心脾肺腎,守藏精神固本元。胃臟膀胱大小腸,表裡相形九髒全。

    人體三部上中下,宇宙萬象小景觀。三部三分天地人,九髒氣候自循環。上部兩頰太陽經,脈象感應氣通天。大迎穴位應地氣,人氣相應在耳前。

    中部天合手太陰,地應陽明可分辨。人氣相應少陰經,脈象虛實察熱寒。下部天合足厥陰,地應少陰皆同參。人氣相應太陰經,脈象異常知病變。

    氣候時候觀物候,形生形滅氣聚散。人法天地順自然,陰陽平衡身康健。損有餘以補不足,扶正祛邪除貪念。內守心神見天道,不為浮雲遮望眼。

    所謂「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這本身就體現了人類認識身外世界的主觀能動性。在沒有地球村的人類社會以前,同樣在著自然宇宙世界「有物混成先天地生」的周而復始,只是與人類毫無關係。至於此前經過了多少輪迴的智能生物盛衰興亡,人類已經很難知曉。可以肯定的是,任何生物的興亡,都不影響自然宇宙世界的循環運動。人類本身就是宇宙演化的自然產物,也不可能重新設計和改變宇宙生態系統的運動規律。只有道法自然守正創新,人類社會才能興旺發達。如果違逆天道自然法則,結果就只能是「不知常妄作兇」的自我毀滅。

    萬物生滅風雲變幻,四季循環天道不變。有無相生前後相隨,新舊只是循環運動的相對概念,而沒有絕對的高級先進或低級落後。盈滿則虧,物極必反。新生事物的成長發展歷程,就是不斷走向衰落和死亡的過程。如果利慾薰心違逆天道自然法則,就必然會走向發展創新自取滅亡的邪道。只有二百多年國家歷史的美利堅,卻自詡為人類文明世界的燈塔。在五百年前還信奉「太陽圍繞地球轉」的歐洲人,竟敢斷言中國文明史只有三千年。「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偏執症的中國科舉科考知識精英牛鬼蛇神,自己的歷史視野也只是局限在「下五千年」。

    一句「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就把春秋時期以前的中國歸入蠻荒塵埃了。孔子「刪詩書」毀滅上古大同社會的大道文明史,終於結出了歷史虛無主義惡果,也給西方蠻夷閹割中國歷史遞出了一把尖刀。

    自從古羅馬帝國「君權神授」的軍事殖民擴張和中世紀基督教「神權專制」的「十字軍東徵」宗教戰爭開始,「天人分離分科治學」偏執症的西方科學主義市場神教知識精英牛鬼蛇神,就隨後啟動了「文藝復興」和哥倫布船隊殖民徵服「新大陸」的「世界自由貿易」狂飆突進。西方傳教士經過明清兩代的先期滲透,就發動了「鴉片貿易戰爭」的文化殖民侵略戰爭,也就有了「洋務運動」知識精英「門戶開放利益均沾」的「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

    這時,再要講中國傳統文化,似乎就只剩下「獨尊儒術」的「儒釋道」經史子集糟粕了。黃帝時代以前的上古大同社會的大道文明,就更是虛無縹緲的「神話傳說」了。可想而知,一旦黃帝被當成了傳說,炎黃子孫究竟還有沒有根?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又從何而來呢?如果「盤古氏開闢鴻蒙」和「伏羲氏教民推演易八卦」,也都只是虛無縹緲的傳說,哪會有「神農氏嘗百草教民稼穡」和「軒轅氏修德振兵治五氣」呢?世界上又怎能憑空出現「天人合一全科治學」的《黃帝內經》呢?

    違逆天道者,必然會遭天譴。褻瀆歷史者,必然會被歷史嘲弄。君不見,「天人分離分科治學」偏執症的西方科學主義市場神教知識精英,終於釀成了西方發達市場經濟國家的全球化新冠瘟疫人道災難。當此之際,人們才再次發現了《黃帝內經》大道醫術的神奇功效。現代創新不等於先進,古老傳統不等於落後。講道學不講科學,「陰陽五行說」玄之又玄,不看廣告看療效。「天人分離分科治學」偏執症,又怎能懂得「天人合一全科治學」的大道?

    正本清源,返樸歸真。傳道受業解惑問大道,炎黃子孫還是必須重讀「黃老學說」大道文化經典。

    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繼續研讀《黃帝內經·素問·三部九候論》原文:

    黃帝問曰:餘聞九針於夫子,眾多博大,不可勝數。餘願聞要道,以屬子孫,傳之後世,著之骨髓,藏之肝肺,歃血而受,不敢妄洩。令合天道,必有終始。上應天光星辰曆紀,下副四時五行,貴賤更互,冬陽夏陰,以人應之奈何,願聞其方?

    岐伯對曰:妙乎哉問也!此天地之至數。

  帝曰:願聞天地之至數,合於人形血氣,通決死生,為之奈何?

    岐伯曰:天地之至數始於一,終於九焉。

  一者天,二者地,三者人,因而三之,三三者九,以應九野。故人有三部,部有三候,以決死生,以處百病,以調虛實,而除邪疾。

  帝曰:何謂三部?

      岐伯曰:有下部、有中部、有上部,部各有三候。三候者,有天、有地、有人也。必指而導之,乃以為真。

  上部天,兩額之動脈;上部地,兩頰之動脈;上部人,耳前之動脈。

  中部天,手太陰也;中部地,手陽明也;中部人,手少陰也。

  下部天,足厥陰也;下部地,足少陰也;下部人,足太陰也。

  故下部之天以候肝,地以候腎,人以候脾胃之氣。

  帝曰:中部之候奈何?

      岐伯曰:亦有天,亦有地,亦有人,天以候肺,地以候胸中之氣,人以候心。

  帝曰:上部以何候之?

      岐伯曰:亦有天,亦有地,亦有人。天以候頭角之氣,地以候口齒之氣,人以候耳目之氣。

  三部者,各有天,各有地,各有人。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三而三之,合則為九,九分為九野,九野為九髒。故神髒五,形髒四,合為九髒。五臟已敗,其色必夭,夭必死矣。

  帝曰:以候奈何?

      岐伯曰:必先度其形之肥瘦,以調其氣之虛實,實則瀉之,虛則補之。必先去其血脈而後調之,無問其病,以平為期。

  帝曰:決死生奈何?

      岐伯曰:形盛脈細,少氣不足以息者危。形瘦脈大,胸中多氣者死。形氣相得者生。參伍不調者病。三部九候皆相失者死。上下左右之脈相應如參舂者病甚,上下左右相失不可數者死。中部之候雖獨調,與眾髒相失者死。中部之候相減者死,目內陷者死。

  帝曰:何以知病之所在?

      岐伯曰:察九候獨小者病,獨大者病,獨疾者病,獨遲者病,獨熱者病,獨寒者病,獨陷下者病。

  以左手足上,上去踝五寸按之,庶右手足當踝而彈之,其應過五寸以上蠕蠕然者不病,其應疾中手渾渾然者病,中手徐徐然者病。其應上不能至五寸,彈之不應者死。

  是以脫肉身不去者死。中部乍疏乍數者死。其脈代而鉤者,病在絡脈。

  九候之相應也,上下若一,不得相失。一候後則病,二候後則病甚,三候後則病危。所謂後者,應不俱也。察其腑臟,以知死生之期,必先知經脈,然後知病脈。真藏脈見者勝死。足太陽氣絕者,其足不可屈伸,死必戴眼。

  帝曰:冬陰夏陽奈何?

      岐伯曰:九候之脈皆沉細旋絕者為陰,主冬,故以夜半死。盛躁喘數者為陽,主夏,故以日中死。

  是故寒熱病者以平旦死。熱中及熱病者以日中死。病風者以日夕死。病水者以夜半死。其脈乍疏乍數,乍遲乍疾者,日乘四季死。

  形肉已脫,九候雖調猶死。七診雖見,九候皆從者不死。所言不死者,風氣之病,及經月之病,似七診之病而非也,故言不死。若有七診之病,其脈候亦敗者死矣。必發噦噫。

  必審問其所始病,與今之所方病,而後各切循其脈,視其經絡浮沉,以上下逆從循之。其脈疾者不病,其脈遲者病;脈不往來者死,皮膚著者死。

  帝曰:其可治奈何?

      岐伯曰:經病者治其經,孫絡病者治其孫絡血。血病身有痛者治其經絡。其病者在奇邪,奇邪之脈則繆刺之,留瘦不移節而刺之。上實下虛切而從之,索其結絡脈,刺出其血以見通之。瞳子高者太陽不足,戴眼者太陽已絕,此決死生之要,不可不察也。手指及手外踝上,五指留針。

    這段話大意就是:

    黃帝問道:先生給我傳授的九針知識,內容豐富博大,實在是難以盡述。我想掌握醫道綱要,以囑咐子孫,傳播於後世,讓人們刻骨銘心永誌不忘。我願意歃血盟誓,絕不敢隨意對外洩露。務必使傳習者正心誠意遵守天道善始善終,上應天文日月星辰曆法綱紀,下合四時五行清濁升降的冬夏陰陽循環規律。那麼,人們究竟怎樣才能順應天道自然法則呢?請先生再給我講解一下。

  岐伯回答說:你提出的問題很微妙,這可是天地間至關重要的數理啊!

  黃帝說:我就是想知道天地間最玄妙的數理,究竟怎樣與人的形體血氣運行相應相合,又如何能夠決定人的生死?

  岐伯解釋說:天地間最玄妙的數字始於一終於九。一是奇數,為陽,代表著天。二是偶數,為陰,代表著地。陰陽交合,天生地養而有人,所以三代表著人。天格地格人格相合為三,三三相乘為九,以應九宮九野九竅天數。所以,人有三部,每部各有三候。據此就能預先判斷人的生死,診斷百病,調節陰陽表裡寒熱虛實,祛除各種疾病邪氣。

  黃帝追問:什麼是人體的三部呢?

  岐伯回答說:人體有下部、中部和上部,每部各有三候。所謂三候,就是天、地、人的徵候。必須經過得道者口傳心授當面指導,才能領悟三部三候的真諦。

    具體來講,人體上部感應天候,就體現在兩額太陽經的脈動。上部感應地候,體現在兩頰大迎穴的脈動。上部感應人候,則體現在耳前耳門穴的脈動。

    人體中部感應天候,體現在手太陰經氣口的脈動。中部感應地候,體現在手陰明經合谷的脈動。中部感應人候,體現在手少陰經神門的脈動。

    人體下部感應天候,體現在足厥陰經五裡穴和太衝穴的脈動。下部感應地候,體現在足少陰經太溪穴的脈動。下部感應人候,體現在足太陰經箕門穴的脈動。

    因此,從人體下部感應天候的脈象,就可以診斷肝臟病變。從下部感應地候的脈象,可以診斷腎臟病變。從下部感應人候的脈象,則可以診斷脾胃精氣異常的病變。

  黃帝問:通過人體中部徵候怎樣診斷疾病呢?

  岐伯回答說:人體中部也有天地人三候。從中部感應天候的脈象,可以診斷肺臟病變。從中部感應地候的脈象,可以診斷胸內精氣異常的病變。從中部感應人候的脈象,可以診斷心臟的病變。

  黃帝又問:通過人體上部徵候怎樣診斷疾病呢?

  岐伯回答說:人體上部也有天地人三候。從上部感應天候的脈象,可以判斷頭角精氣異常的病變。從上部感應地候的脈象,可以判斷口齒精氣異常的病變。從上部感應人候的脈象,可以判斷耳目精氣異常的病變。

    人體上中下三部,各有天地人三候。三候為天,三候為地,三候為人,三三相乘合為九候。九侯分別對應九野,九野又分別對九髒。因此,人體就有肝肺心脾腎五神髒和膀胱、胃、大腸、小腸四形髒,合為九髒。如果人體五臟精氣衰敗,面容神色就會枯槁無光。一旦神色枯槁無光,就是行將死亡的不祥之兆!

  黃帝接著問:怎樣調治這些病變徵候呢?

  岐伯回答說:必須首先根據病人的身形大小肥瘦,準確測度脈象虛實。如果是實症,就採用通瀉療法調治。如果是虛症,就採用滋補療法調治。在治療時,則必須首先排祛除經脈中凝滯的淤血邪氣。不論治療什麼疾病,都要以調節血氣循環陰陽平衡為準則。

  黃帝追問:據此怎樣判斷患者的生死呢?

  岐伯回答說:如果患者形體肥壯而脈象細弱,氣息不足呼吸困難,就表明病情危重。如果患者形體瘦小而脈象盛大,胸悶氣滿,這就是死症。如果患者形體與神氣脈象相合,就表明尚有生機。如果患者五臟三陰三陽經的脈象不協調,就是體內有病變。如果患者身體三部九候脈象均不協調,就是死症。如果上下左右脈象如春杵搗谷一樣參差不齊,就是病勢危重的症狀。如果上下左右脈象錯亂不可計數,就是行將死亡的徵候。如果只有中部三候脈象協調,卻與其他各髒脈象不協調,這也是行將死亡的徵候。如果中部三候脈象五行相剋,就是死症。體內精氣衰竭導致眼目深陷,也是行將死亡的徵候。

  黃帝接著問:怎樣判斷疾病的部位呢?

  岐伯回答說:通過觀察患者九侯脈象的異常變化,就能判定病變的部位。三部九侯脈象,有一部獨小、或獨大、或獨疾、或獨遲、或獨熱、或獨寒、或獨潛沉,皆是體內有病變的徵兆。

    在臨床診斷時,可用左手緊握患者的左足,按住內踝上方五寸處,再用右手指輕彈其左足內踝。這時,如果感覺到患者內踝上方五寸處蠕蠕振動,就表明機能正常。如果感覺振動迅疾且振波渾亂不清,就有病變症狀。如果感覺振動微弱遲緩,也是有病變的症狀。如果感覺振動範圍不能到達內踝上方五寸處,而且用右手指重彈也沒有反應,這就是行將死亡的徵候。

    因此,患者身體已經消弱脫肉失形,就是行將死亡的徵候。中部三候脈象忽快忽慢忽疏忽密沒有規律,也是行將死亡的徵候。如果是代脈與鉤脈相雜的脈象,就表明疾病在絡脈。

    人體九候脈象相應,必須保持上下協調一致,不能有偏差。有一候出現不協調後,身體就會產生病變。二候出現不協調後,病情就會加重。三候出現不協調後,病情就危重了。所謂不協調,就是九侯脈象不一致。通過觀察患者臟腑病變的徵候,就能斷定其死生期限。臨床診斷時,必須首先知道各條經脈的正常脈象,然後才能夠判斷病變異常的脈象。如果患者出現了真脈脈象,就是明顯的死症。如果患者足太陽經的脈氣衰竭,已經導致兩足不能屈伸,就能斷定其死亡時必會眼目上視。

  黃帝又問:怎樣判斷冬陰夏陽的脈象是否協調呢?

  岐伯回答說:九侯脈象皆顯沉細懸絕為陰,對應冬季時令。因此,冬季病人的死亡時間,多在陰氣極盛的夜半時辰。患者脈象盛大、躁動不安、胸悶氣喘則為陽,對應夏季時令。因此,夏季病人死亡的時間,多在陽氣旺盛的日中時辰。

    如果是寒症熱症交雜的病人,常常死於陰陽交會的平旦時辰。內熱和熱症患者,常常死於日中陽極之時。風邪病變患者,常常死於傍晚陽衰之時。溼邪水病患者,常常死於夜半陰極之時。脾胃精氣衰竭的患者,脈象忽疏忽數忽遲忽急,常常死於晝夜陰陽變化的平旦、日中、日夕、夜半、日和四季交節之時。

    如果患者已經形消肉脫,即便是九侯脈象協調,也是死亡的徵兆。如果七診症狀已現,但九侯脈象卻都順應四時,這就是尚有生機的徵兆。所謂尚有生機的病症,包括傷風病變和月經疾病。這些看似七診脈象的病症,其實都不能稱為死症。如果是精氣衰敗的七診病症脈象,就是死症,而且必然會出現呃逆症狀。

    因此,在臨床診斷時,首先必須詳細了解患者發病過程和當下症狀,然後再相應進行切脈驗證,根據經絡浮沉上下逆順判斷脈象徵候。如果脈動迅疾流利,就可以斷定身體沒有病變。如果脈動遲緩,就有病變症狀。如果經脈血氣循環不通,就是死症。如果久病肉脫,皮膚乾枯緊裹筋骨,也是行將死亡的徵候。

  黃帝追問:可以治癒的患者應該怎樣施救呢?

  岐伯回答說:疾病在經脈的患者,可針刺經脈進行調治。疾病在孫絡的患者,可刺瀉孫絡淤血邪氣進行調治。疾病在血脈的患者,則要針刺經絡進行調治。如果邪氣在大絡的奇異怪病,則必須採用「右病刺左、左病刺右」的繆刺療法調治經絡。如果是邪氣久留不去的疾病,可針刺四肢八溪間的骨節交會處。如果是上實下虛病症,則必須順著經絡切按病邪鬱結點,然後針刺至出血通氣為止。患者太陽經的精氣不足,就會導致瞳仁上翻。如果患者眼目上視定直不動,就表明太陽經的精氣已經衰竭,這是判斷死生的要訣,不能不認真細察。

    採用針刺療法調治時,要針刺患者手指及手外踝處,並且在五指留針待氣。

    問道啟示:

    所謂「橫看成嶺側成峰」,人們觀察身外世界「遠近高低各不同」,就源於個人主觀意識能動性初心的多元化。宇宙自然生態系統的循環運動,自有天然本心真相。凡夫俗子利慾薰心,就很難看清身外世界的真相,甚至會狂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只有忘我無私超凡脫俗的先知先覺者,才能通過象形會意感悟天道自然法則的真諦。

    在原始共產主義大同社會的公有制計劃經濟初級階段,華夏先民們通過道法自然「結繩記事」口傳心授,就形成了「天人合一全科治學」的大道文化知識體系,也能夠運用「陰陽五行說」方法論指導生產生活。因此,就曾經實現了全民健康自均自衡的生態文明高質量安全發展。只是從「堯舜禹之變」的「夏禹傳子家天下」開始,奴隸制小康社會「天子分封建藩」的等級禮法教化,才形成了「天人分離分科治學」偏執症的非常道。特別是從「百家爭鳴」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科舉科考知識精英牛鬼蛇神的「勞心者治人」,就形成了私有制社會叢林法則「損不足以奉有餘」的弱肉強食惡性循環。

    「天人分離分科治學」偏執症的西方科學主義市場神教知識精英牛鬼蛇神,又在進行著叢林法則「割韭菜」的「貨幣法術」科技創新版本升級。這種自由貿易雙重標準雙循環的周期性供給側與需求端結構失衡危機,已經釀成了「錢吃人」的社會老齡化和人口負增長末日危機。然而,叢林法則「損不足以奉有餘」的慾壑難填,還在推動著金融瘟疫轉基因的人工智慧科技創新。這些利令智昏的科學主義市場神教知識精英牛鬼蛇神兩面人,竟然自己模擬設計全球化生態系統,擅自編輯和改變天然生物的遺傳基因,批量生產轉基因食品和藥品,把人類當成小白鼠進行「科學實驗」。如此瘋狂的窮兇極惡,又怎能不釀成西方發達市場經濟國家的全球化新冠瘟疫人道災難?

    撫今追昔,地球村三百萬年的人類文明演化史,改變的只是自然資源的物質形態和所處位置,而根本不會改變宇宙世界的能量守恆定律。人們的物質文化與非物質文化的創造,都是為了人的身體健康和生活幸福,而絕不是為了消滅人類自身。那麼,究竟是誰在反人類反文明?又是誰在製造社會老齡化和人口負增長末日危機呢?不是在回歸「天人合一全科治學」的大道中獲得新生,就是在「天人分離分科治學」偏執症中走向滅亡,此便是「世界五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的生死抉擇!

    正本清源,返樸歸真。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正氣內存,邪不可幹。扶正祛邪,道不外求。消除個人命運的挫折和苦難,走出自然天性與世俗習性矛盾衝突的精神困惑,激活內心深處的自然天性靈氣,自我康療兼濟天下。問道大課堂,讓我們通過學習《黃帝內經》共同獲得健康生活的幸福和快樂。

更多精彩,請關注網聞博報微信公眾號

長按二維碼,進入網聞博報公眾號加「關注」


為防止網絡事故導致失聯,請加網聞博報微信好友

《黃帝內經》學習交流群申請入群請掃描二維碼

相關焦點

  • 問道《黃帝內經》啟示錄31:天覆地載,萬物方生
    問道《黃帝內經》啟示錄31:天覆地載,萬物方生上下四方六合間,有無相生玄又玄。道化陰陽混沌開,氣象萬千空色變。五星運轉伴日月,新歲風景似去年。五行生剋有定數,歸根復命見本原。天陽地陰生萬物,清濁升降氣聚散。地藏陰濁陰中陰,陽氣萌動生機顯。
  • 問道《黃帝內經》啟示錄55:春脈者,肝也,東方木也
    問道《黃帝內經》啟示錄55:春脈者,肝也,東方木也五星相伴日月行,寒來暑往有節令。陰陽平衡四季順,天氣正常地安寧。萬物興亡周復始,物極必反逐光影。五行木火土金水,相生相剋扭虧盈。五方東南西北中,五色變化地氣靈。十二時辰十二律,五音五調傳五情。人體五臟藏五志,五氣脈動十二經。十二律呂四季歌,形神相合應時令。
  • 問道《黃帝內經》啟示錄37:五氣更立,各有所勝
    問道《黃帝內經》啟示錄37:五氣更立,各有所勝有物混成問先天,誰知後世前生緣?滾滾紅塵身外物,光怪陸離迷人眼。陰濁凝結供給側,慾壑難填需求端。得失算計費心機,糊塗生來糊塗還。天道天理有綱紀,虛虛實實陰陽變。損有餘以補不足,能量守恆氣循環。
  • 問道《黃帝內經》啟示錄26:五臟應四時,各有收受乎?
    問道《黃帝內經》啟示錄26:五臟應四時,各有收受乎?萬物生滅氣聚散,清濁升降陰陽變。五運六氣觀時位,相生相剋有節點。隕石飛落化塵土,金光閃耀生紫煙。上善若水天上來,淺吟低唱回雲端。火氣生土木克土,土氣生金水氣寒。水氣克火木生火,相生相剋雙循環。
  • 問道《黃帝內經》啟示錄13:生逢亂世如何「治已亂」?
    問道《黃帝內經》啟示錄13:生逢亂世如何「治已亂」?有無相生察微妙,道化陰陽觀風潮。清濁升降氣聚散,萬物生滅天不老。虛虛實實空色變,五行生剋有長消。紅塵滾滾身外物,心有宇宙見天道。內外表裡氣循環,盛衰得失復還報。九盈九墟九重天,一世一界一花草。
  • 問道《黃帝內經》啟示錄45:此上帝之所貴,以合於神明也
    問道《黃帝內經》啟示錄45:此上帝之所貴,以合於神明也仰望蒼穹觀天象,星河明滅逝流光。上下四方六合間,能量守恆大磁場。神機莫測有太極,正極負極分陰陽。黑洞白洞引力波,時空交錯生萬象。時間空間交相變,動態平衡天度量。一世一界一塵粒,世間風雲霧茫茫。
  • 問道《黃帝內經》啟示錄38:氣合而有形,因變以正名
    問道《黃帝內經》啟示錄38:氣合而有形,因變以正名身在紅塵觀塵世,方寸淨土難尋覓。螞蟻緣槐誇大國,狂犬吠日聲悽厲。鷸蚌相爭大潮落,龍遊淺水遭蝦戲。一場悲喜一場夢,光怪陸離似相識。心門頓開見天道,一元復始有元氣。三生萬物化萬象,數起陰陽推偶奇。
  • 小暑大暑,有米不願煮,老祖宗的這句話有道理麼?黃帝內經怎麼說
    有很多人看見枯草上,怎麼會一點一點的小光亮,自己就生出來了呢?就認為螢火蟲似乎是從那腐草裡邊變出來的,所以就說「腐草為螢」。第二候,土潤溽暑。溽暑這個「溽」字,是帶三點水的。這時候就適合做一件事兒,趴著不蠕動。
  • 黃帝內經說人有365塊骨頭,真的嗎?
    而「人有365塊骨頭」出於「黃帝內經」之《靈樞 邪客》,原文是這麼說的:黃帝問於伯高曰:願聞人之肢節以應天地奈何?伯高答曰:天圓地方,人頭圓足方以應之。天有日月,人有兩目;地有九州,人有九竅;天有風雨,人有喜怒;天有雷電,人有聲音;天有四時,人有四肢;天有五音,人有五臟;天有六律,人有六腑;天有冬夏,人有寒熱;天有十曰,人有手十指;辰有十二,人有足十指,莖垂以應之,女子不足二節,以抱人形;天有陰陽,人有夫妻;歲有三百六十五日,人有三百六十五節;地有高山,人有肩膝;地有深谷,人有腋膕;得有十二經水,
  • 《黃帝內經》大型紀錄片醫史篇11——閒雲野鶴
    我們所關注的還不是這些,而是《黃帝內經》與道教醫學的關係。英國人李約瑟在《中國科學技術史》一書中說到:「在人類曾有過的經驗中,道教是唯一本質上不反對科學的神秘主義體系。藥學和醫學的產生也與道教有非常密切的關係。」李約瑟指出:「道家思想從一開始,就有長生不死的概念,而世界上其它國家沒有這方面的例子。這種長生不死的思想,對科學具有難以估計的重要性。」
  • 《黃帝內經》——中國人的生命哲學之道
    是關於世界的本質、發展的根本規律、人的思維與存在的根本關係的等普遍基本問題的總體認識,換而言之是告訴我們怎麼去認識世界,認識自己。那學習《黃帝內經》也是智慧嗎?回過頭來看《黃帝內經》,這一本智慧之書,就可以回答,它不僅僅是一本醫書,治療我們形而下的物質身體,更重要的它還治療我們形而上的精氣神,打個比喻,人的身體就是房子,而精氣神是住在房子裡的人,所以我們不僅要修繕房屋,也要修繕自我,否則只懂養身,而不懂養生,那就離道遠矣。
  • 《黃帝內經》:天人合一,理解了才是「真人」,更有健康
    我們人作為生活在天地之中的微小生物個體,在無邊無際的自然面前,如何做才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呢?這個問題,《黃帝內經》早就提出了「天人合一」的觀念。內經認為,人和自然是有機地、緊密聯繫在一起的,想要更健康,只能「順應天時」,不可「逆天行事」。《靈樞·邪客》:"天有日月,人有兩目。地有九州,人有九竅。天有風雨,人有喜怒。天有雷電,人有音聲。天有四時,人有四肢。天有五音,人有五臟。天有六律,人有六腑。天有冬夏,人有寒熱……"。
  • 上古的黃帝,為何能寫出《黃帝內經》這本巨著?只因他是觀音化身
    2010年,美國某大學一位教授經過長達七年的研究發現:人的衰老始於27歲。其實,這個結論早在《黃帝內經》裡已有了描述。《上古天真論》中精緻地描述了人的生長衰老生理過程。《黃帝內經》又簡稱《內經》,以黃帝、岐伯等問答的形式寫成。原書十八卷,由《素問》、《靈樞》兩大部分組成,《靈樞》有時也被稱作《九卷》或《針經》。
  • 人為什麼會生病?《黃帝內經》說了三個原因,那麼人為何要生病?
    人為什麼會生病?《黃帝內經》說了三個原因,那麼人為何要生病?伴隨著人類的出現,疾病也一直是我們關注的問題。在人類和疾病作鬥爭的歷史上,有兩個問題絕對是大家永遠關心的:人為什麼會生病?又為什麼要生病?這兩個問題如果得到結解決,對我們的健康水平,絕對是一個很大的幫助。
  • 《黃帝內經》在我國哲學發展史上的價值
    《黃帝內經》是中醫的經典著作,其內容遠不止涉及醫學一個學科,它還廣泛吸收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和科學家對天文學、曆法學、氣象學、生物學、地理學、心理學以及哲學等多學科的研究成果。其中有相當多的篇章都含有樸素的唯物論和樸素的辯證法思想,詳細的闡述了當時哲學領域裡的一些重大的問題,比如氣、行、神十二經絡及陰陽五行還有很多,從而使醫學養生和哲學能夠緊密地結合起來。《黃帝內經》載「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又說「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就是要看到陰陽互存、陰陽互變。要全面看問題,不能只看「陰」不看「陽」;要辯證看問題,要看到陰和陽可以互相轉化。
  • 黃帝內經講胃不和則臥不安,中老年提高睡眠質量,養護腸胃很重要
    黃帝內經是我國現存的醫書中最早的典籍之一,尤其是對我國中醫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當然我們今天的目的不是來說黃帝內經的價值,我們今天要說的是,黃帝內經中所講到的:「胃不和則臥不安」是什麼意思,讓我們從中了解胃部健康對人體的諸多影響。
  • 失傳已久的《黃帝內經》如今被找回,日本視為國寶
    大家都知道,《山海經》《易經》《黃帝內經》並稱「中國三大奇書」,不僅都找不到準確的作者,內容同樣都很神秘,而且其中記載的理論都超越了時代。《黃帝內經》作為中醫理論的淵藪,自先秦成書後,到宋以前更是已出現多種古傳本。
  • 《黃帝內經·靈樞》之天年篇
    2020年4月1日,抄寫《黃帝內經》第445天。今天抄寫的是《靈樞》第五十四篇《天年》。 天年,即天賦之年歲。 本篇從先天稟賦和後天發育,講述了人的生命形成和生長衰老過程。
  • 《黃帝內經》陰陽五行——神志及屍厥(三十一)
    《黃帝內經》素問——本病論篇第七十三 《黃帝內經》小常識:五運六氣土運主管甲己年